•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诸葛亮为什么不兵出子午谷,袭取长安或潼关呢?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优于诸葛亮的先攻占陇右?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9 23:17:2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不兵出子午谷,袭取长安或潼关呢?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优于诸葛亮的先攻占陇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帅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引言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和诸葛亮的“先攻陇右”究竟谁更略胜一筹,需要进行多方面深度剖析,诸葛亮当真没想到出兵子午谷吗?还是说背后另有原因,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

“子午谷奇谋”的背景

在说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子午谷奇谋”有一个背景就是,诸葛亮和魏延军事策略分歧,魏延子午谷奇谋的提出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

且看图中所示:魏延认为他可以从汉中出发经子午谷直达长安。他请求诸葛亮给他一万人马,其中选出五千精兵作为主力,剩下五千用于运送粮食。从子午谷到长安最快可以十天到达,长安的守军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楙,此人整天游手好闲,缺少军事才能,魏延就依此认为,他能够出奇制胜拿下长安城。

但,诸葛亮没有采纳,他也没有给出魏延拒绝的理由,到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留下的种种痕迹可以推测出诸葛亮不采纳“子午谷奇谋”的原因。

诸葛亮没有采纳“出兵子午谷”的原因

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意见,让很多历史学家和魏延本人一度认为诸葛亮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

谓亮为怯,叹恨几才,用之不尽。

——《三国志》魏延传

魏延认为诸葛亮耽误了他的才能,感叹他怀才不遇。但是,答主认为,胆小怕事并不是诸葛亮不采取“子午谷奇谋”的原因。而真正背后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原因一:魏国非速亡之国

魏延能想到的,作为军师的诸葛亮又怎么会看不出来,恐怕子午谷的路线已经被诸葛亮反复推敲多遍而否定了。魏延等人都只会简单的考虑军事,而不能从政治层面分析“子午谷谋略”的成功几率。

诸葛亮考虑的是这几个方面,首先,曹操并非暴君,而且曹丕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利国利民的措施,具有民心。其次,曹魏手下很多名臣帅才,司马懿父子坐镇前线,又有郭淮、张郃等名将。走子午谷出奇制胜的想法太过于冒险,而且失败的几率很大。

原因二:蜀地并非是好的北伐起点

我们都了解,蜀国所在的位置是四川盆地,四周崇山峻岭,易守难攻,中间是成都平原,一片沃土、四季常青。所以这个地方可以用来避险守成,难以进取北上。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备集团就等于被关进了蜀地,虽然可以自保,但却很难出兵进取,其实这也与诸葛亮《隆中对》的北伐政策不符合,荆州的丢失让蜀国全然出于被动。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隆中对》

这是一开始刘备三顾茅庐时候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所以说荆州的丢失全然打破了诸葛亮的北伐路线,所谓的子午谷奇谋跟从荆州北上的战略格局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原因三:子午谷北上过于冒险

关羽被吴国杀害,刘备率领大军约五万人马向东浩浩荡荡就要找孙权集团报仇,由于他缺乏谋略,中了吴国将领陆逊的计谋,被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严重损害了蜀国的军事力量,最后还在白帝城丢掉了性命。

刘备的这一折腾,留给诸葛亮一堆烂摊子,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他考虑的是整个全局,他要非常谨慎的作用蜀国仅剩的十万大军,他不能够在战场上用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不能用所谓的没有保证的子午谷奇谋丢掉蜀国仅剩的一线生机,所以他选择谨慎。

诸葛亮的攻打陇右在当时是最优抉择

在诸葛亮清楚了以上三个原因之后,在他心里是非常清楚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可是既然知道不能成功,为何还要北伐呢?我们从三国的历史可以看出,自从曹操赤壁失败以后,就几乎没有向南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一直是蜀国在不断的向北方进攻魏国。诸葛亮究竟在思考什么,为何在明知失败情况下还要不断打仗?

原因一:稳定蜀国内部,必须进行北伐

诸葛亮在《出师表》提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提到的危急存亡之秋,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于蜀国内部的三股势力之间的内斗,所以为了团结内部,稳定统治,诸葛亮只能发动北伐战争,以此来让蜀国大小官员能够万众一心团结起来。

原因二:不北伐要灭亡,北伐还有一线生机

《后出师表》:“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熟与伐之”。

不北伐,蜀汉王朝是要亡的,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孤注一掷的进行北伐,可能进行北伐的过程中能够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还能带给蜀国一线生机……

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何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北伐,一次又一次小心谨慎进行战斗的原因。

总结

在诸葛亮看来,北伐是注定要失败的,他之所以这样的小心谨慎只是想在众多的战斗过程当寻找到蜀国的一线生机,我们从他六出祁山的路线就可以看出,他急欲减少来自其他方面的威胁,可以说是步步为营、如履薄冰,真的是为蜀国殚精竭虑。

然而,这些心里话他不能和魏延、姜维他们说出来,王夫之也曾有过记载:

公盖有不得已焉者,特未可一一与魏延辈语也。——《读通鉴论》

也就是说,诸葛亮又怎么会不知道子午谷进兵,之所以选择相对保守的路线,是为了更长远的考虑,魏延他们是很难考虑的这一层的。

全文完结。

————————————————————————

文/

【2】、来自网友【罗宾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曾经给诸葛亮献过一计,大意是自己带 1 万人轻装疾行通过子午谷直抵长安,长安守将夏侯懋必然弃城逃跑,这样魏延便可占据长安,而诸葛亮则率大军往长安和魏延汇合,这样的话整个关中以西就都在蜀国的掌控之下,史称“子午谷奇谋”。应该说这是个大胆的计划,看起来要优于诸葛亮先攻占陇右的策略,但诸葛亮并没有采纳这个计谋,而是按照既定计划先取陇右地区,那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呢?子午谷奇谋有成功的可能吗?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一、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一场战役如果不能完全掌控,而是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甚至充满凶险,那诸葛亮肯定是不会打这场仗的。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明显符合这个情况,首先子午谷并不好走,道路崎岖并不利于快速行军,魏延说不出 10 日即可到达长安,其实是太过乐观的估计,参考后来魏国大将曹真曾走过子午谷,大军走了 1 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其次魏延说长安守将夏侯懋必然弃城而逃,这也有点理想化,就算夏侯懋胆小无谋,但他身边应该还是有能出主意的人,况且长安是大城,城池坚固各种设施完备,城内粮食充足,防御魏延的部队攻城应该问题不大,一旦不能速战速决那魏延就很危险了。最后就算一切如魏延所说成功占据了长安城,但是诸葛亮万一遇到阻碍不能快速到达怎么办?而且这相当于远离蜀国深入魏国去作战,后勤保障就成了大问题,是很有可能被魏国东西夹击的,那时蜀国大军将遭遇灭顶之灾,而后魏国就可以趁势灭亡蜀国,这就是诸葛亮认为子午谷奇谋太过凶险的原因。

二、蜀国在夷陵之战后,国力大为削弱,虽然经过诸葛亮的治理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复,但是毕竟只有益州一州之地,无论从资源、人口、财力相比魏国和吴国来说,依然有很大差距。这就决定了诸葛亮在北伐时必须要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因为蜀国就这么点家当,一个不谨慎造成大的损失,就很难再有弥补的机会了。如果蜀国的家底儿厚实,那按照魏延的计策施行一下未尝不可,虽然风险是高,但是万一成功那回报也是很高的。最不济也是损失几万人马早点撤退回汉中。关键就是几万人马就是蜀国一半的兵力了,诸葛亮没有冒险的资本,所以不采取子午谷奇谋更主要的是从蜀国实力的综合考虑得出的结论,而魏延仅仅从军事角度去考虑问题,显然是不全面的。

三、诸葛亮出兵陇右的策略其实是比较正确的,也最符合蜀国的国情。从陇右出兵稳扎稳打,集中优势兵力,避免被各个击破。一旦拿下陇右地区就可以和汉中连成一片,有了陇右的战马支持,也就问进一步攻打关中打下基础。这是一种步步蚕食的策略,虽然过程慢一些,但是积累下来成果一样很大,而且风险还小。其实第一次北伐就有希望拿下陇右地区,只是因为马谡失去了街亭,导致功亏一篑。

由此可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未必优于诸葛亮先取陇右的策略。诸葛亮是从蜀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的稳扎稳打,步步蚕食的计划,这个计划是比较适合蜀国国情的。而子午谷奇谋过于理想化,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蜀国家底儿厚实,也许可以一试,因为失败了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子午谷奇谋一旦失败,蜀国就彻底完了。所以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谋不单单是个人的谨慎,更重要的是从蜀国的国家战略来通盘考虑的。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