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常常在广场上看到有人在蘸着水写字,请问他们的技艺达到什么水平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09:49:12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常常在广场上看到有人在蘸着水写字,请问他们的技艺达到什么水平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虎有话说啊】的最佳回答:

这是一项高雅的爱好,不管字写得如何,有这样丰富的业余生活,就该鼓励。基本上从我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视觉来看,广场公园里的那些字都挺好看的。地书经济,省墨,省纸,自制土笔为废弃拖把杆,绑以棉纱即可。长有人问是何字体,答曰,非行非楷,似行,又有魏碑,总之谁都不似,自成一体,五六十年自己看舒服就行。永字八法,对练毛笔的运笔基本功肯定是好处多多,没有包括几乎所有的笔画。况且,刚刚开始就练撇和捺,等于是增加入门的难度。低位切入,螺旋上升,能够有效提振自信心,增加成就感,练好基本功,逐步逐步,自己主动爬坡,步步入胜。

写的字难看是初始阶段,一般这个阶段也不会在公园等处所书写。那叫“出乖露丑”,谁愿意去丢那个人呢!等到熟练生巧的阶段,字体“定型”“美观”了,自信心大增,才会“公开示人”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字体是有模有样,不少人的水平相当高,与一些有“衔”或者“名头”的书法家相比,也丝毫不显逊色,往往让人刮目相看,赞誉有加,故而有赞:“还是高手在民间”呀!见过身边的许多同学的字,把单个字拿出来并不漂亮,但是多个字写在一起就很好看了。把每个字写得有规律(笔画、部首、大小、连写……),再加上恰当的排列布局,基本就美观了。

我认为写地书的,都是有一定文化功底或爱好读书的人的,我接触过几个人,首先他要写什么体,跟谁学,怎样学?其次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写,不能每天只写那几个字和诗。他们说每天在家要做功课,不停不断的背诗句,甚至要弄懂意思,才出去写。再一个也不停的和别人交流分享。瘦金拎单个,小楷看一批。多数人初看瘦金单字会觉得十分惊艳——这与瘦金本身清绝的笔画以及中宫缩紧的结构有很大关系。但若是欣赏作品的话,看久了难免会审美疲劳。小楷则恰好相反,有些字帖中的单字拎出来可能会觉得就这样吧,但若是将小楷作品看做一个整体欣赏,自然会体会到其中如兵如众的气势。我认为二者审美是互补的,就好比男人看美女,高冷大长腿固然会引人竞相追逐,但燕环肥瘦也未尝不可。

书法是东方独有之艺术,大家不可不学。书能却愁,书能养生。小学时练过一年,水平是学校三甲之一,进单位是所在单位第一。以前是写写标语,也写过店招,后来只写追悼会的横幅了,现在追悼会是电子横幅,字也派不了用场了。但对毛笔字仍是喜欢,平时看别人的书法是一笔一划顺着笔势看的,如同身临其境自己在书写。总想退休后重新拿起笔来练字,但现在一个手机就占有了你的业余时间。挺佩服那些写地书的同龄人。二王与颜鲁公两种体系几乎包罗了所有笔法,只是瘦金体用笔太过单一,把其中几个笔法过多使用,放大了人们的感受。相信二王或者颜真卿体系下,楷书行书都练过入了门的人,不会去中途练瘦金的,他们能意识到瘦金与前两个体系的差距。

字首先在形,然后再神~首先在型,然后在韵。首先写好看,再从好看中找神韵,不要上午就说缺少神韵,什么什么的,形好看了,自然就出了神韵,庄严严谨是神,隽秀飘逸也是神。关键是让人觉得好看,艺术不就是要陶冶情操吗?不必那么神秘,什么叫好字,好字就是让人看着舒服~比如“是”这个字,中间那一横要超出日字多少下面那一撇要拖到那个位置,先观察,像画画一样模仿,写完一个字就对比字帖,哪里没到位,在写,这个要动脑筋,不是麻木的比着写。

地书好的,纸上也写的好,往往地书写的比纸上写的还好,我宝鸡炎帝园每天早晨都有不少人写地书,用毛笔也有用海绵笔的,其中不少高手,有书协的,民间不是书协的也很多,有的已写几十年了,书协的也比不上的也有,他们每天还讨论交流,有规律的生活。

【2】、来自网友【鸿鹄迎罡】的最佳回答:

书法的高级阶段才可以称得上是艺术,是以汉字作为审美载体,展现汉字造型美、结构美、线条美的造型艺术。

比如,篆书、隶书、楷书的书体,在整体审美趣味上,具有雄浑、庄重、大气、刚健的特色,还能流露出浓郁的金石味。

行书、草书的笔画延绵婉转,变化多端,给观者呈现出洒脱、奔放、活泼、空灵的审美趣味。

对有追求的书法家来说,通过不断拆解和重组汉字的间架结构,变化汉字的书写法度,把书法当作一门艺术来探索,旨在探索出其他人没有发现的形式美的结构美。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是对自我艺术审美水准的提升,又能让自己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样的书法家,无疑是受人尊敬的,历史也能记住他们的贡献,把他们的成就书写在美术史里,受后人学习和膜拜。

书法的初级阶段叫作写字,是以实用性作为目的,旨在写出标准、工整的字体,对这类人来说,写字是爱好,是打发业余时间的一种兴趣,他们的称呼和身份是书法爱好者。

跟那些把书法当作艺术来探索的职业书法家不同,书法爱好者没有野心,也没有实力把书法当作艺术去探索,他们写字完全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

可以发现,公园里蘸水写字的人,大多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正好处于退休的年龄,早晨或下午来到公园写字,即发挥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又锻炼了身体,还有助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此,在公园蘸水写字有百利而无一害。

整体来说,他们写的字居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还谈不上是书法,只能称作是写字。

他们写的字给我感觉有两大特点。

一是从字形上来看,属于“老干部体”,每个字都写得中规中矩,笔画四平八稳,线条的横竖撇捺钩缺乏节奏上的变化。

能看出这些人有一定功底,也花功夫临摹过不少字帖,但他们对临摹的认识有偏差,临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掌握用笔技巧后,为脱贴做好铺垫。但他们过于迷信字帖,只知道按照字帖照猫画虎,不敢脱贴写出个性化的字体,导致他们的字体在格调上并不高。

二是字体不耐看,缺乏美感,许多字体不论在结构、造型,还是形态上,都体现出僵化的影子,整体风貌犹如印刷体。

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主要是他们学习写字时过于偏食,只针对一种字体下功夫练习,而忽略了对其它字体的研习和借鉴。

能写好字的人,都善于吸收不同字体的优点,把它们糅合到一起进行重组,最起码这样写出的字体很耐看。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