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知府、巡抚、府尹、布政使、在明清时期哪个官大,这几个官有什么区别?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17:57:48 2次浏览

关于问题知府、巡抚、府尹、布政使、在明清时期哪个官大,这几个官有什么区别?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湖溪人】的最佳回答:

清承明制两个朝代官制相当,明清官制类别为

京官与外官

巡抚、布政史、知府都是外官,即地方官。府尹除外,府尹是宋朝时期的官职,到了明清等同知府或略大于知府的地方官职。

巡 抚、布政史、府尹、知府等官阶和职能

一、巡抚

巡抚官阶从二品。巡抚为地方军政大员最高长官,掌一省政令,总领全省之州府。号称“巡行天下,安军抚民”。巡抚的日常工作主要抓军事、搞民生。相当于当今全省一把手。尊称“抚台大人”。

二、布政史

布政史官阶从二品。布政使是一省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一省之长。布政使的主要职责是宣达朝廷的政令;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考核府、县各级官员;管理全省各府户籍、田数等民事内容。从职权上来看,布政使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兼省委组织部部长、财政厅厅长。尊称“藩台大人”。

三、府尹

府尹官阶四官或从三品。明代于应天、顺天,清代于顺天、奉天设置府尹,其佐官称府丞。一般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明代的应天﹑顺天,清代的顺天﹑奉天,均设府尹。后泛称太守。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皆指府尹。是治安与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它是有着跟御史台、步军统领衙门、九门提督府等衙门有几乎相等的权限。尊称“府尹大人”。

四、知府

知府官阶从四品。是州府最高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一把手。尊称“知府大人”。

延展资料

明清官员品级主要分为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等一十八个品级,不同品级得到不同的俸禄。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2】、来自网友【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的最佳回答: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对历代地方官制有所了解。

秦统一后,在全国地方划分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郡的行政长官叫郡守,是二千石(俸禄)的大员,与中央九卿同级。到西汉时,把全国的郡分成若干巡查区,称为州,不定期派员到各州巡视地方,所派官员称为刺史。刺史虽代表中央巡查地方,代官职不高,官品为六百石。到了东汉末年,许多州形成为实体,州刺史成为掌握一州军政财大权的大员。东晋南北朝时代,州越划越小,一些权厓往往领十几州,甚至二十几州,并录尚书亊(即宰相),形成尾大不掉,权臣取皇帝而代之,所以改朝换代频繁。

至隋唐时期,废郡留州。州长官仍称刺史,在重要的州设行军总管兼代。唐中期,为应付边疆战事,设节度使统辖数州。节度使既管军,又管民,成为地方实力派,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此后节度使割据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理,直到唐亡。五代时期,也都是节度使作乱,王朝短命。宋代吸取教训,罢节度使兵权,节度使,刺史皆成虚衔。在各州不设地方长官,由中央派员到各州司理民亊,称知州,并且三年一轮换。在重要的州设府,如东京开封府,北京大名府,杭州临安府等。派员管理府事,称知府。

明清时期,州,郡多数改称府,知府正式成为一府的行政长官。但是,知府和府尹不是一回亊。例如清朝定都北京后,以北京为顺天府,设府尹一人,往往特派大臣一人掌府亊,多是从六部尚书(从一品),或侍郎(正二品)中选任。另外,龙兴之地设奉天府,由盛京将军节制,府尹由盛京六部侍郎兼任,也是二品衔。而地方上的知府只是五品官员。

行省制始于元朝。元朝中枢机构为中书省,地方一级由中书省派出机构管理,称行中书省,是省的名称的由来。明沿元制,但行省已变为正式的地方一级机构。省设左右布政史统管一省民政,财政。但明中期后,不定期派员巡查地方,有时叫巡撫,有时叫巡按,但不长住。清时,巡撫正式成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虽然巡撫与布政使同为从二品,但巡撫带有右副都御史衔,具有巡查地方的责任,所以高于布政使。还有的巡撫带尚书衔,是正二品,就比布政使高一级(半品)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