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你经历过被捐款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7 19:30:52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你经历过被捐款吗?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负债的日子流水账】的最佳回答:

一直在经历。我有一位领导,醉心于政治业绩,做事以领导是否高兴为标准。捐款是他为自己政绩加码的重要手段。这两三年,只要哪里有灾情就非要我们捐款,包括河南洪灾、疫情、扶贫项目等等,而且经常发动二次捐款,名义上是自愿,但他大段大段的文字发群里催促捐款,公布捐款名单。去年大年三十还搞过一次捐款。

【2】来自网友【袁伟举】的最佳回答:

只要是中国人,从懂事起,大部分人都捐过款。

人生活在社会上,有各种团体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人与人之间即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侵袭的一个整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讲的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人有难,众人帮扶。

捐款重在参与,体现爱心和同情心,根据个人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对国家,团体,组织的捐款号召要积极响应,不能听而未闻,视而不见。

【3】来自网友【福禄平安到百年】的最佳回答:

一日捐!

不知哪位高手想出来的主意,连续好几年,有工作单位的人,每年有个一日捐,即把自己一天的工资捐出来,必须捐,单位会计跟着要!

关键是不知捐给谁了,捐了以后没下文了。可能是官太小,没被通知到捐款的去处!

【4】来自网友【用户桃之夭夭】的最佳回答:

在单位上班,当然难免。兄弟姐妹单位有人生病或者落难,捐一下款,这个很正常。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是走到走投无路的地步,谁都不希望丢人现眼,站到前列。但是巧立名目,为社区捐款,不是太赞成,毕竟隐藏的,谁知道这笔钱究竟用到什么地方。孤寡老人或者烈军属,我举一万个手赞成,甚至再多点也无所谓。慈善专款被挪款,那个谁名车名包不是什么新闻了,比谁都过得舒坦。就像廉租房出租,本来是国家保护弱势群体,现在有的人用这养小,或者自己住家里房出租。随便你搞什么政策,弄什么智能锁专控,人家有关系有门路,这里面的水深着呢。也比如选举,我又不认识,居民会表格上推荐的,谁知道是人还是什么坏鸟。

【5】来自网友【云中野矢】的最佳回答:

对不起武汉人。

疫情初起的时候,我们单位号召捐款,刚开始没说捐款金额,后来我认识的某位老兄带头,直接把捐款金额翻了几个跟头。后来公司明确宣布:正科五百,副科三百,科员两百。

兄弟混的差,按理应捐 200 大元。

问题是,那段时间正好是我们单位效益比较差的时候,科级干部的工资不考虑绩效,我们科员连同工人的工资,是要跟绩效挂钩的。我那个月的收入几乎是历史最低,2680。零几角几分我忘了。

而我,还需要给上大学的儿子打 2000.

也就是说,如果按着“标准”,我只剩 480 元钱了。这 480 元,我还得考虑买米买面买菜,还计划从某多多上淘一双适合春天穿的鞋。

我们单位就仨人,一个处长,一个正科,一个我。

正科负责收钱,先从处长那里收了一千,然后自己拿了 500,笑着对我说:老陶,200,赶紧!

我说:对不起,我只能出 50.我这月工资太低。

正科脸立马就变了,说:规定你最少 200.

我说:你把规定给我拿过来看。

正科自然拿不出规定,他的规定只是口口相传。后来他脸色难看地去打电话,我听他电话里问可不可以少捐。对方那人可能语气还不是太好。我直接就抢过电话,对电话那端的人讲:

“我也想多捐。这样吧,如果我收入超过 3000,我把超过的金额全捐了,你也一样,你觉得怎么样?”

电话那头的人就不说话了。

后来我就仅捐了 50。

那个正科后来把他的捐款收据一直压在玻璃板下边,我给大家看看,哈哈。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