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一些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而是劳务合同?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13:22:54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一些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而是劳务合同?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周世一夫】的最佳回答:

一要了解什么是劳动合同?什么是劳务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

二要了解二个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1、二者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劳务合同是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

2、对合同主体要求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都是公民,也可以都是法人,或者是公民与法人,劳务合同对主体没有特殊要求。

3、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同。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二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劳务合同的主体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以自己的名义分别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4、合同的内容不同。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劳务合同无须规定这方面的内容。

5、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劳动福利待遇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原则支付。

三要了解为什么用工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怎样维权?用工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多是意图规避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保障权。有很多用人单位在招用员工时,不愿意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用工协议,认为不签劳动合同劳动法就管不了,并担心签了劳动劳动合同就要帮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员工手上有了劳动合同容易被员工抓住把柄,打起官司来对单位不利;还有的单位担心签了劳动合同担不能随意辞退员工了。总之,很多单位对签劳动合同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其实,这些认识和顾虑都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来说存在很多的法律隐患和风险。其实不签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来讲应该都不算什么好事,尤其是对用人单位而言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更大。劳动者对此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进行维权。所以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如果认为不签劳动合同就能逃避企业的责任的话,这样的想法是很可笑的。对于企业来说劳动合同不是签不签的问题,而是如何签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劳动合同中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四要了解不签订劳动合同存在的风险。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立书面劳动合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法定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共同的义务。否则用人单位存在以下风险:

1.未签的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假如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单位缴纳,甚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2.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按照法律的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有的地方性法规甚至规定未签劳动合同的,不得解除劳动关系),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而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3。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造成员工失业的,可能需要赔偿失业损失。如果因为单位没有依法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费,导致员工被辞退后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时,员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赔偿,有的地方甚至规定,要按应得失业保险待遇的 2 倍进行赔偿。

4。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要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 30 日书面通知单位,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单位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单位也可以依法要求员工承担为违约责任(如违约金等)。但是,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但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且不需要对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赔偿责任。

5。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辞退员工。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 6 个月),在试用期内,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则不存在试用期(因为口头约定的试用期是无效的),单位虽然可以辞退员工,但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

6。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单位必须对所谓商业秘密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或者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是对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没有签订保密条款或者保密协议,明确保密的范围和法律责任,单位就难以证明哪些属于商业秘密,是否已对其主张的所谓商业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从而有可能不被认定为商业秘密。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7。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因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医疗等待遇损失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同时还要支付 25%的额外赔偿费用。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给予行政处罚等等。8、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2】、来自网友【砼会计】的最佳回答:

古有俗语:“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刀]。”

题目中的“一些用人单位”,自古有之,主要出现在牙行,我们现代人称之为“中介”。没有为什么,这类用人单位就是在耍流氓,比这更流氓的行为是让劳动者注册个体户,只签订合作协议。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区别。

前者就相当于单位自己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属于雇佣关系,必须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提供工作条件、劳动保障,支付薪酬和法定福利,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对劳动成果负主要责任;后者相当于合作、分包、承包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普通的民事合作关系,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依合同约定,不适用于《劳动合同法》。换言之,你领的不是工资,而是挣的劳务费或利润,用人单位可以不给你买社保,辞退时算是违约关系。

然而,我们要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在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处理这类合同时看的是法律关系的实质,而非外观形式。只要构成劳动关系要件,即便用人单位绞尽脑汁想规避其法定责任,也是无济于事,到头来是自讨苦吃。

光明网案例: 外卖配送员刘某与某配送中心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案

刘某到某配送中心担任 E 平台外卖送餐骑手,双方未订立劳动合同。后刘某派送途中因交通事故受伤。配送中心在事故后为刘某出具《工作证明》、《误工停发工资证明》。刘某请求认定工伤。配送中心认为刘某是 E 平台注册骑手,否认劳动关系。刘某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后双方诉至法院。仲裁和法院均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