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霍去病的死因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8 18:03:31 4次浏览

关于问题霍去病的死因是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注意,霍去病的名字叫做去病。

为什么名字这么古怪?

就是因为霍去病小时候体弱多病。

根据古人的习惯,如果孩子身体不好,就要取这种名字来期盼儿子能够长大。

比如著名的诗人辛弃疾,也是这个意思,他小时候身体应该不好。

所以霍去病后来成为大将,不代表他没有什么慢性疾病或者是暗疾,毕竟小时候曾经病恹恹的。

古代因为医疗水平差,就算皇子皇孙也经常有一半左右长不大。成年的皇子,有很多二三十岁就暴毙了,这也是寻常事。

汉代距离今天非常久远,医疗就更差了。

大家也许不信,东汉皇帝平均寿命才 26 岁,就算西汉也不过才 37 岁。

东汉 13 位皇帝中去世时不足 40 岁的多达 10 位,占皇帝的 76.9%,不足 50 岁的更是多达 11 人,占到了 84.6%。”

要说皇帝的医疗是最好的,那么霍去病 24 岁病死也没什么稀奇。

而且,霍去病从 18 岁开始就深入蒙古高原苦寒之地作战,整整转战到 24 岁。而打仗是最耗费体力和精力的,因此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旧病复发也是寻常事。

霍去病可能就是小时候有什么慢性病,因为年轻时候长期作战吃苦,最终病发去世。

这也不值得什么惊奇。

你要说大明将领常遇春身体够好了吧,打了几十年的仗身体都没问题,结果一次贪图凉快脱了铠甲以后吹冷风,直接重感冒并发肺炎就挂了。死的时候 ,常遇春也不过 40 岁,放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

马踏匈奴何惧远,披荆斩棘功勋建。

  威风八面壮心呈,勇冠三军英武献。

  铁骑锁封穷虎窝,金戈横扫野狼圈。

  保家为国少年扬,千古豪雄奇绩论。

【2】、来自网友【司马砸光】的最佳回答:

霍去病之死,史记和汉书都没说是“病死”,都没说!都没说!他怎么死的呢?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 年),帝国最亮的星,骠骑将军大司马霍去病,霍的一下去了。他二十四年的人生,如流星划过天际,来去匆匆。此时距离他在元狩四年取得漠北大捷、封狼居胥,迈向人生巅峰,区区三年而已。

史记和汉书都没有留下他猝然去世的来龙去脉,只有一个简单的“卒”字。这很不科学,显然也与霍去病的身份地位极不匹配,帝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死不可能惜墨到只用一个卒字。同时,对霍去病死后的丧仪和墓冢,却大段泼墨:汉武帝亲自主持了最高规格的追悼会,玄甲军分立道旁,从长安一直排到下葬的茂陵。大家可以算算从未央宫到茂陵有多远?连陵冢都弄成他战斗过的祁连山的形状这样的细节,都交代的一清二楚。

这不可能是太史公的失误遗漏,似有春秋笔法,故意语焉不详。霍去病去世时,太史公四十多岁还不到,也许知道其中真相,只是不方便或不被允许呈现。

我们用上帝视角,尝试分析一下霍去病的死因。当时围绕在太子刘据身边的外戚实力太强了:内有亲妈皇后卫子夫,姑姑兼舅妈平阳公主;外有大将军卫青掌兵,姨夫公孙贺时为太仆,后来还成了丞相。刘彻不怕外戚争夺皇权,就怕外戚控制太子,日后架空他。分化卫氏集团就成了刘彻的当务之急。他把突破口选择在霍去病身上。

元狩四年北击匈奴,汉武帝按下扬霍抑卫的快进键:霍去病和卫青各带五万骑兵,五十万步兵殿后。马匹、军士、装备,优先霍去病挑选,选剩的留给卫青。还不惜临时对换出塞方位,以让霍去病对阵大单于主力。虽然最后阴差阳错还是卫青对上了匈奴主力,只是将歼灭战打成了击溃战,汉武帝很不满意,部下全无赏封。霍去病部斩敌七万,仅仅自伤一万,部将六位被封侯,风头大大盖过舅舅。以至原来亲近卫青的将军、幕僚、门客,纷纷改投霍去病。

二人同步加官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官衔秩禄与大将军平起平坐。汉武帝以为这样可以分化舅甥之间关系,他发现失算了。一则不想卫青对霍去病的迅速蹿升心如止水:后生可畏,外甥更可畏。水土不服,墙也不扶,舅服你。二则霍去病本人用在两件事的实际行动标明了站队卫氏集团的鲜明立场。

第一件事。漠北之战中,前将军李广因为没带匈奴牌人肉 GPS,在大漠中迷路了,待大战结束才与大部队汇合。被大将军府长史问责说明情况,李广引刀自杀,魂兮归守龙城。得知情况的李广次子,霍去病部属,已经封侯的郎中令李敢,为父亲出头打伤了卫青。低调的卫青没追究,后来在跟随汉武帝行猎时得知原委的霍去病,一箭射死李敢。可想而知,汉武帝是什么心情,他一定感觉到很挫败。霍去病啊,小兔崽子,你的心里没有我只有他,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朕的一片冰心,你却当作尿壶!

第二件事。元狩六年,去世前的几个月,很少参与政治的霍去病,再次领衔上疏,“请立三王”。丞相、太子太傅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太仆公孙贺、太常赵充、太子少傅任安等纷纷上书响应。汉武帝没办法,只好把刘闳、刘旦、刘胥分别封为齐王、燕王、广陵王,并循成例安排他们马上前往封国就任,解除了对刘据的威胁。这事惊出汉武帝一身冷汗,即使不算政变,也算的上逼宫,太子背后势力太猛了。更可怕的是,虽然没看到集团核心卫青抛头露面,领头的竟然是他汉武帝着力提携的霍去病!

“请立三王”事件没多久,霍去病就去世了。没有一点点征兆,也没有一丝讯号,他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的世界里。有人认为霍去病是因为北击匈奴时感染了动物腐尸传播的瘟疫,纯属无稽之谈。感染瘟疫还能在三年后才病发?你以为是狂犬病毒能长期潜伏吗?要是瘟疫,他霍去病不可能活着回到长安。

虽然我们没有直接证据,但却能利用合理推理。霍去病之死,不可能是寿终正寝,不可能是因病身亡!最大的可能,不愿意被当枪使来制衡卫氏集团、反而愿意为卫氏当枪的霍去病,被汉武帝赐死了!

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霍去病是病死,为何没有任何记载,什么病,什么时候病的,医治过程怎样?

2、为何汉武帝为霍去病安排规格这么高的葬礼?生怕后人不知道还记载这么详细?有点补偿的意味。

3、为何霍去病死后,除了一贯低调、深居简出的卫青,卫氏集团核心成员丞相庄青翟、公孙贺父子、卫子夫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长子卫伉、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全部先后被诛杀或被逼自尽?

等于说,卫氏外戚集团,从此全被连根拔起了。当然,汉武帝本人也没想到事情最后会搞这么大,他的追悔莫及已经通过事后对刘据的平反、追思、追封体现了出来,可惜已经没什么用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