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农村八十年代前顶替父母上班的人,都混得怎么样,现在过得好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9:42:51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农村八十年代前顶替父母上班的人,都混得怎么样,现在过得好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姜 7501】的最佳回答:

八十年代顶替父母上班的人很多,我们单位就要几个,能顶替父母参加工作,肯定比没有顶替继续在农村生活的兄妹过得好。不过我还发现一个规律,家中兄弟姐妹几个,凡是家中老大顶替父母工作的,兄弟姐妹还算和睦,凡是家中兄弟姐妹最小的顶替父母工作的,兄弟姐妹一般不和睦。我们周围要几个例子。

八十年代有顶替父母工作的政策,凡是父母退休家中可以有一个子女顶替。一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兄弟姐妹中老大顶替,因为按长幼顺序。另一个方案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顶替,因为父母退休兄弟姐妹中大的已经成家立业,小的没有成家,就让小的顶替。

我们单位一个兄弟三个,当时他父亲是去世,老大老二已经成家,老三没有成家,家里人主张让老三顶替,可以减轻母亲负担。老大不让,老大媳妇和一家人闹腾了很长时间,家里人还是让老三顶替了,现在兄弟之间仇人一般,从不来往,老大连母亲也不愿意多看一眼。

另外一家也是兄弟三个,父亲退休,家里人一致认为应该老大顶替,就老大顶替了,两个弟弟也没有异议,毕竟按顺序应该老大顶替,现在兄弟之间很和睦。

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因为八十年代农村兄弟姐妹都多,因为顶替闹得不可开交的很多。毕竟顶替父母工作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比在农村种地强多了。现在没有了顶替政策,也不要兄弟姐妹为这个闹矛盾了。人人凭自己本事吃饭很好。

【2】、来自网友【大花猫 71373869】的最佳回答:

1973 年,我们村里的两个本家,一前一后跳岀了农村。顶替父亲的工作,上班去了。当时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小名叫马儿的那个人。已经结婚好几年了。不知道是走了什么后门,居然在我们村里的供销社上班了。那个年代,供销社可是相当吃香的一个地方:全村的老百姓,日常的秤盐打醋买碱面儿,离不开供销社。另外买一些紧缺的商品如肥皂、洗衣粉、棉布等,不仅需要花钱,而且有些商品还得有供销社自己印发的购买凭证。俗称“号号”。有段时间,就连点灯用的煤油,都得凭票供应。受其影响,手电筒里面的电池,也不是谁想买,就能够买得到的。但是,如果在供销社有个“自己人”,这一切就都好说了。可以想到的是,马儿那会儿到了本村的供销社上班,能有多牛啊?就连本家的长辈,为了能买到紧缺的东西。不仅等马儿下了班,去他家求情。有时候就在供销社的柜台外,低三下四地哀求:你看,你五奶眼神儿不好,晚上没有灯可不行。煤油紧张。那就把电池卖给我一对儿吧?马儿对本家五爷的哀求,不屑一顾。冷冷地说得有卖了鸡蛋才给的“号号”,才能卖。老头儿哀求了半天,没有效果。拄着拐杖刚下了供销社门口的三个台阶,就站在街上骂开了:什么畜生东西?啊?小时候没吃的,经常跑到俺家来。吃俺老婆给他烤的红薯山药蛋!刚当上个供销社的站廊柜的,就连祖爷也不认啦?好你个没良心的畜生!……一边骂,一边拄着拐杖回去了。没有几年功夫,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以及放开搞活经济的政策实行。很快村里就开了好几个个体商店。生意都比原来的供销社好。到了 1986 年,我回到老家村里养病。去了一次以前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供销社,感到里面冷冷清清,毫无生气。马儿两鬓斑白,一个人呆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直到门扇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弹,弄岀了响声,他才站起来,换了张笑脸:大侄子回来啦?买点儿啥东西?以前我喊他马叔,他都懒得理我。怎么几年不见,他就如此懂礼客道的了?再看他的衣着打扮,以及地上摆着的坛坛罐罐上的灰尘,就知道他的日子过得不怎么样。果然闲聊的时候,他就大倒苦水:埋怨国家放开了政策,不打击“投机倒把”了——现在是个人,就能领上个执照,开个商店卖东西。把正儿八经的供销社都快饿死了!你看看!这么半天了,就来了你一个人。以前咱们供销社门口,比大队院里都热闹一百倍!我问他,收入还可以吗?他说这个供销社,倒闭是不可避免的了。和个体商店相比,没有竞争力。就营业时间上来说,人家就在自己家里开着店。半夜里捣门都能卖东西。他光从时间上就耗不起。现在年龄大了,就更陪不起人家的时间了。后来,听说他又苦苦支撑了一年多。在村里红极一时的供销社,彻底关门了。前几年,我回村里安葬父母。路过供销社时,发现它的那个五尺多深的前檐,已经完全塌了。破砖烂瓦堆积在门口的圪台上,无人收拾。前檐残留的木椽子七长八短地悬在窑洞顶上,呈现出一副残破败落的景像。一个邋里邋遢的老汉,拄着拐杖,缓缓而过。边走边拖着一条右腿,含混不清地和我打招呼。刚开始我没有认出他,后来他站住,用手抹了一下不断地流口水的嘴唇。这才看岀,原来是在供销社上过班儿的马叔!几年前,因为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供销社关门歇业了。退休金又少得可怜。马叔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儿子出去打工去了,几年也不回来。小儿子也要走,他不同意。父子俩吵了一架,儿子赌气走了。他气得血压飚升,半身不遂了。治疗了大半年,终于现在不用人扶,能拄拐杖出来散步了。从他满手老黑痂,衣衫破旧来看,他的日子过得极为寒酸。身上发出阵阵的臭味,估计是有多少日子也没有洗过澡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