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不是好年景”,是什么意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19:50:30 2次浏览

关于问题2023 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不是好年景”,是什么意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宗元三农堂】的最佳回答:

2023 年闰 2 月,俗话“两春夹一冬,不是好年景”,是什么意思呢?

2023 年不一般,不但闰农历二月,而且还是一个双春年,也就是一年有两个立春节气。

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 1 个节气,按照农历年来说,立春才是真正地进入农历年,此时太阳逐渐上升,显示为阳。立春结束以后,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即将到来,所以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

立春节气一般是在阳历每年的 2 月 3 号到 4 号到来,对于阴历年的日期是不固定的,有的年份在农历的 12 月到来,有的年份在农历的正月到来。

一年出现两个立春节气,也就是当年的立春节在正月到来,次年的立春节气应该在农历的 12 月到来。这样就会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对于阳历年来说,立春节气只有一个,所以双春年指的是农历年。

农历年也叫阴历年,是根据月亮圆缺的规律制定的,月亮圆缺的规律正好是 29.5 天,因此老祖宗就用 29.5 天定作为一个月,所以一个月的时间为 29 天或者 30 天。由于是月亮的规律制定的,月亮代表着阴,因此又叫阴历。

阳历年也叫公历年,是根据太阳运转的规律来制定的,每个月,这平均时间为 30.25 天,所以阳历年每个月的日期为 30 天或者 31 天。这样比阴历年每个月的天数多一天,而阳历年的 2 月为 28 天。

所以阴历年和阳历年的时间差每年在 11 天也就是阴历年为 354 天,而阳历年为 365 天。这样三年就相差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了平衡阴阳历逐渐拉大的时间差,老祖宗就制定了闰年闰月。也就是阴历年,再闰一个月,一年为 13 个月共计 384 天,这样就出现了农历 19 年七闰的规律。

2023 年正好闰农历 2 月。闰月是根据一年当中气节的变化,一年有 12 个月主要的节气分别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也就是这 12 个节气代表着每个月的主要的气候特征。

闰月一般是三年闰一次的规律,根据这一年的节气中哪个最弱,然后就把这一个农历月再附加一个月,延长这个月的气候特征。这样就能够使得这一个月的气息充足,2023 年闰 2 月,春分节气气温气息较差。上一次闰 2 月是在 2004 年,下一次闰 2 月的时间为 2042 年,所以闰 2 月的概率都比较小。

农村谚语:两春夹一冬,不是好年景!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两个春天加一个冬天,这样的年景不是是太好,必然自然灾害比较多。

其实一年当中只有一个春天和一个冬天,因为这一个季节就是三个月的时间,所以不可能一年有 6 个月的春天。其实就是指的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节气和一个立冬节气。

“三闰两不闰,一年打两春”,意思是说每隔三年闰一个农历月,一年当中有 13 个月,共计 384 天,这样就会出现一年有两个立春节气,到了第 2 年就是无春年,也叫寡妇年。比如 2023 年闰 2 月属于双春年,2024 年就是寡妇年。

2023 年立春节气到来时间为 2023 年 2 月 4 号,农历 2023 年正月十四;2024 年立春节气到来时间为 2024 年 2 月 4 号,农历 2023 年十二月二十五。所以 2023 年属于双春年,2024 年是无春年。

为什么双春夹一冬,不是好年景?看农村谚语是咋说的?

1、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节气和一个立冬节气,这就这样的年景会出现 10 个牛栏 9 个是空的。也就是牛不好养活。或者说因为年景不是特别好,把牛都卖掉了买粮食吃,剩下的是空空的牛奶。

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双春年”里气温是比较暖和的。“双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温暖的天气里是病毒、病菌等一些疾病很容易滋生和传播蔓延,因为气温适宜,尤其是春秋更是疾病泛滥的时候。

2、两春夹一冬,黄豆贵如金。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节气和一个立冬节气,这一年的黄豆价格非常的昂贵。原因很很简单,那就是黄豆减产造成的供不应求,所以才出现的,价格高的有市场行情。

农村谚语“两春夹一冬,春寒逢秋旱”,也就是说双春年里会出现春季倒春寒,秋季秋旱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年当中自然灾害非常多,所以粮食会大面积的减产,粮食价格贵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好多农村谚语也证明了双春年不是好年景的说法,比如以下农村谚语:

1、两春夹一冬,来年两手空空;

2、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3、一年两个春,披毛带荚贵如金;

4、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

5、两春夹一冬,冬天冷得凶。

综上所述,2023 年闰 2 月是双春年,大概率事件年景不好,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减产!

【2】、来自网友【ZBLiu】的最佳回答:

临近年末,拿着历本预报来年天气的好戏又该上场了。

双春、无春是最有“讲头”的话题。

可以看出,这两年谈这个话题的方式有些新变化。改变了以往一两句谚语后面马上就是“立坟头”、“出寡妇”、“不是好年景”之类的吓人话,而是先讲一段科学。

连着看到两三个这样的帖子,讲了有春无春之类节气与春节相遇还是不相遇,其实是两历对齐需要置闰造成的。因此造成的日期错动与天时没任何关系。这话是正确的。

但是,一旦承认这话正确,那么后面的天灾之类的出现就没了根据了。

遇到这样的局面,解决办法也不难:不谈就是了。要谈,可以指出过去那些危言耸听的预言全是瞎掰,再宣讲宣讲有关的历法知识。这样也可以成为一篇讲科学道理的好帖。顺便一提,提出月中置闰的唐代祖师爷李淳风,他讲的原则也是按日期和节气的合理次序安插,没天气和人事什么事。

可是现在见到的帖子,偏偏不按逻辑写作。讲了正确的天文历法原理,就搁下了。紧接着实际上另起炉灶,讲:那些谚语也有道理的。什么道理呢?这个也有可能,也许那个也会出现……等等。所有的“也许”、“可能”全都没有原理支持,也举不出确切的事实根据。最硬的证据,就是开一份记录出来,看看近十年里这些话应验了几次。他们不肯开。

看起来,是作者对那些谚语有一种偏爱,觉得埋没了可惜。于是,就把自己的帖子弄成扔了也不可惜的了。

下面就开一份记录出来,看看“双春”、“无春”等等与置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出现是随机的还是有规律的,还是与天灾等等相关的。照下表,最多三年就要赶上一次“两春夹一冬,不是好年景”,中国人真是够倒霉的。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丁酉双春 闰 戊戌无春 己亥无春 庚子双春 闰 辛丑无春 壬寅有春 癸卯双春闰 甲辰无春 乙巳双春闰 丙午无春 丁未无春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