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古代的“黄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权?为何权臣和珅拥有20多件黄马褂?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0 20:40:08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古代的“黄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权?为何权臣和珅拥有 20 多件黄马褂?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农民工说古道今】的最佳回答:

清朝的黄马褂有没有特权?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黄马褂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黄色,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明黄色”(一种发亮的淡黄色)是帝王专属,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使用,其他任何人等、包括皇太子都不能随意使用,否则便是违制、僭越!

▲身着“明黄色”朝服的清高宗乾隆帝画像

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傑就曾经回忆起一件儿时的往事,因为彼时已经处于民国时期,自幼在醇王府长大的溥傑在穿戴上已经没有清朝灭亡之前那么严格的讲究,于是就穿了一件“明黄色”的内衣进宫去见哥哥溥仪。刚开始兄弟二人玩得还比较开心,可当溥仪发现弟弟穿着“明黄色”内衣时,顿时间没有了先前的兄友弟恭,溥仪瞬间便端起了“皇帝”的架子,指责溥傑“僭越”并公开斥责了这位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要知道,这还是在民国时期的“小朝廷”里,再往前可想而知……

▲摄政王载沣与溥仪、溥傑兄弟合影

作为储君的皇太子,那可是妥妥的半个皇帝、未来的皇帝!可即便如此,皇太子也不能随意使用“明黄色”。依据清制,皇太子及其嫡福晋只能使用低明黄一等的“杏黄色”,这也是清朝的皇太子专用色,其他人等不得随意使用。在整个清王朝二百余年里,只有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及其嫡福晋瓜尔佳氏曾经长期使用过。此外就是清仁宗嘉庆帝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乾隆六十年清高宗乾隆帝准备禅位至嘉庆元年嘉庆帝正式受禅之前短暂由密立皇太子改为明立皇太子时曾经使用过。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画像(存疑)

或许有人要说了,怡贤亲王胤祥的画像中也曾经出现过黄色服饰。的确,但那既不是“明黄色”、也不是“杏黄色”,而是“金黄色”,是比“明黄色”和“杏黄色”更低一个档次的黄色!根据清制,经皇帝特许,亲王可以使用“金黄色”以示恩宠。所以,怡贤亲王胤祥穿着“金黄色”朝服并不违制,属于正常穿戴。

▲身着“金黄色”朝服的怡贤亲王胤祥画像

清朝的所谓黄马褂,特指“明黄色”马褂。这本是帝王专属色,但经皇帝赏赐,宗室、贵族、大臣等等,是可以合法拥有黄马褂的。清朝的黄马褂分三类:一、职务性黄马褂。二、行围褂子。三、武功褂子。

▲清朝的黄马褂

职务性黄马褂

《清会典事例·侍卫处·仪制》

后扈前引大臣、一二等侍卫升级新补者,岁于十二月行文内务府,支领缘貂朝衣端罩,豹尾班侍卫支领蟒袍;恭遇巡幸,支领黄马褂。

▲《清会典》

根据《清会典》记载,一二等侍卫在随皇帝巡幸时是可以穿着黄马褂的。当然,也包括他们的“领导”——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等等。但这只是一种类似于“仪仗队礼服”的东西、是一种“工作服”,只有在特定的“工作场合”下可以穿着,其他时候依然是不能随意穿着的!这类白大褂不带任何恩赏性质,任何人担任对应职务都可以穿,彰显的是帝王威仪而非某个个体的荣耀,自然也是不附带所谓特权的,充其量也就是“狐假虎威”罢了……

▲清朝身着黄马褂随皇帝巡幸的侍卫

行围褂子

所谓行围褂子,指的是宗室、贵族、大臣随皇帝围猎时,皇帝赏赐的黄马褂。在咸丰之前,清朝的皇帝每年都要进行“木兰秋狝”仪式,以强调“不忘本”。“木兰秋狝”期间,皇帝会组织随行人员进行射箭比赛。根据规定,在旗者五箭命中靶心、不在旗者三箭命中靶心可以获得赏赐黄马褂一件。

▲清·木兰秋狝

说白了,这类黄马褂其实就是“奖状”,是皇帝用来表彰那些射箭水平高的随行大臣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政治意义。所以,这类黄马褂平时也同样是不允许穿着招摇过市的,只有每年“木兰秋狝”时才能翻出来穿穿,平日里只能像“奖状”一样、供在家里看看。

▲清朝穿着黄马褂(行围褂子)的大臣

武功褂子

这是清朝唯一带走“恩赏”性质的黄马褂,主要授予立有军功的武将,有时也会赏给立有军功的文臣。比如清朝的那些个“巴图鲁”,几乎人手一件。还有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僧格林沁等等,几乎也是人手一件,有的人甚至有很多件!目前存世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画像、照片中,有不少就是穿着黄马褂的。

▲身着黄马褂(武功褂子)的曾国藩画像

这类黄马褂的含金量是相对比较高一些的,也是平日里可以在特定的正式场合穿着的。比如晚清时期李鸿章奉旨出访欧美诸国时,身上穿的就是黄马褂。但在非正式场合时,黄马褂依然是不能随意穿的。这就跟平常皇帝赏赐功臣的另一样东西——四团龙补服一样,只有在特定的正式场合才能穿着,平日里不行!

▲身着黄马褂(武功褂子)的李鸿章

举个例子,清高宗乾隆帝的小舅子傅恒,他曾经因为军功被姐夫乾隆帝赏了一套四团龙补服,乾隆帝还特地关照傅恒、可以日常穿用。但傅恒根本不敢,还特地给姐夫乾隆帝上书,意思这套衣服自己只在重要场合穿,平日里不穿。拗不过傅恒,最后乾隆帝只得下旨,赏给傅恒的四团龙补服只在正式场合穿用,平日里仍穿用公品级补服。黄马褂同样道理,并不是皇帝赏给你,你就可以天天穿着的,得分场合!

▲身着四团龙补服的傅恒画像

这类武功褂子,主要就是皇帝用来表彰大臣功劳的,其实也相当于就是“奖状”,用以凸显大臣的与众不同。但黄马褂本身并不像一些朝代颁发给功臣的“丹书铁券”那样附带许多明文特权,如免死等等,它仅仅只是一种表彰而已。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黄马褂就是“免死牌”,更加不是什么“如朕亲临”的“尚方宝剑”……

▲身着黄马褂(武功褂子)的左宗棠画像

就比如提问者提到的和珅,虽然乾隆帝赐给了他不少黄马褂,但那些不过就是“奖状”罢了,皇帝认、它就“值钱”,皇帝不认、它啥也不是!清仁宗嘉庆帝拿下和珅时,黄马褂对于和珅而言,没有任何用处,更加不可能“免死”?话说回来,如果皇帝铁了心想要你的命,“丹书铁券”又如何?明太祖朱元璋诛杀的那些开国功臣,哪个家里没有“丹书铁券”?可还不是一个个人头落地了?连“丹书铁券”都不好使,就更别说是什么黄马褂了!

▲洪武年间被诛杀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剧照)

【2】、来自网友【淡墨青史】的最佳回答:

我是大话君,我来答。

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属颜色,所以那时的黄色是高贵与权力的象征。到了清朝时期皇帝经常赏赐“

黄马褂

”给重臣、权臣也是为了表彰和突显那些大臣的功德并无特权。

在清朝能穿黄马褂的有以下两种人:

第一种人:皇家的内大臣和御前侍卫,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皇帝及皇帝身边的家人的安全,直接受皇帝亲自地指派,也就是皇帝的人。因此为了突显是皇帝的侍卫,

所以要用黄马褂为官服表示其与众不同。

第二种人:也就是题主所说的人。

他们在某一方面对皇家对百姓都

有巨大贡献的大臣才有资格获得,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各种证书与验证。

不同的在于这是皇帝通过圣旨亲自颁发的。

比如:权臣和珅为清朝的外交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最初为官清廉、公正甚得乾隆的喜欢,并多次赏赐给他“

黄马褂

”,以表皇帝肯定他做出的贡献,并有激励他越做越好的含义。

有一点很重要:皇帝赏赐的“黄马褂”虽然没有什么特权,但一定要十分爱护,不能随意破坏或者丢弃,这些都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轻则罢官,重则满门抄斩。一定要摆着供好,没有特殊的事不要任意穿着。

结语:“

黄马褂

”在古代并没有什么特权,但是却代表着皇家的最高荣誉。只要能获得“

黄马褂

”不是重臣就是权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因此这也具有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我是大话历史君,想看更多历史故事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我哟!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