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放生大海的鱼,为什么要在鱼肚子上捅一个洞?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8:44:44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放生大海的鱼,为什么要在鱼肚子上捅一个洞?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动物奇事】的最佳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当过一段时间渔民的我,还是会想起 04 年我在东海钓到一条比目鱼后,所看到的神奇情景。

年轻时我两次接手老爸老妈的养猪场,百十头猪我都摆弄不好。一会大猪害病了,一会小猪拉稀拉没了。我终于心死了,去天津找一位高中同学,在海边遇到有人招聘水手去海里捕鱼。

船长问我出过海吗?一听说我是第一次见到大海,他有点不满意。不过我七八岁就在中原老家的小溪里学会了游泳,各种游法都会。船长让我们几个在海边游泳试试水性,我游得最好,船长就把我招聘了。

船长也是刚晋升上来的,驾着一艘排水量还不到一百吨的小船,长度也就二十多米,这么小的船,在动辄就是几千吨的轮船面前,根本不够看,更抗击不了大风大浪,我们只敢在近海捕鱼。

船长和另一个大哥是有经验的渔民,剩下的我们三个新手都没啥经验。船开动后,稍微往海里走个二三十公里,竟然看不到海岸线了,我们这些新手就该紧张地提醒船长了:咱们没有走太远吧,都看不到海岸线了。

船长开始还笑着告诉我们没走多远,这才到哪儿啊。我只好点头表示理解。船长一口气开了百十公里,这才停下来。在辽阔的海洋里,百十公里就算近海了。

我们下了个小拖网,往回拉的时候不能走进 13 海里以内,一海里等于 1.83 公里,13 海里大概是 24 公里,再近的话就影响沿海小型幼鱼生活了。

那一网下去,将近 2 吨的收成,拖网都快扯烂了,当时海里鱼可真多,折腾得大家浑身是汗。放下网再往外海拉,又是上千斤收成。

我们这些没出过海的人对鱼获多少是没概念的,不过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多鱼的我们,高兴得不得了。连见多识广的船长和老水手,也开心得发出阵阵压抑不住的哈哈笑声。

网一拉上来,赶紧把鱼往船舱里的冰块堆里埋,有多少鱼,就得有多少冰,啪嗒啪嗒大铁锹撩冰块,把鱼都分开埋里面。这本来已经很累了,并且还等着埋好再去捕鱼呢,可是船长却让我们把小些的鱼捡出来丢回海里。

船长说:由于国外海洋渔业兴起得比较早,我们中国渔民 90 年代开着远洋渔船去深海捕鱼的时候,好多以前常见的海鱼已经变成了保护动物了。咱们不学老外涸辙而渔,咱们中国人要对得起良心,得把小鱼放生……

放小鱼的时候,我和几个新手把鱼直接丢海里,一会儿水面漂浮着好些个小鱼,还有一些食肉的大鱼趁机来吃它们呢。怎么它们不跑呢,我都替它们着急了。船长看到了,赶紧给我们说:这些从深海捕捞上来的鱼要先放气再放生啊……

原来我们放的拖网深度在 100 米左右,会把生活在 40-100 米深度海里的鱼拉上来。在海洋里,鱼类生活在 40 米深度以下就可以叫上层深海鱼了。别看只有 40 米,咱们地球上大气层的压力强度,大约相当于 10 米水深的压力强度。40 米深的水里就等于比咱们人类多承受了 4 个大气压了。

深海鱼比较常见的深度是 40-200 米,像带鱼大都生活在 60-100 米深的水域。在深水区能见光很少,带鱼浑身会发出绿色的光芒,像一个个挥舞着的发光飘带。它们要是慢慢地从 100 米深海游到几米深的渤海岸边,用鱼钩都能钓到,拉上来还是活的。

带鱼哪怕只从 60 米深的水域被拖网快速拖上船,由于没有足够的缓冲时间让带鱼适应低压区,带鱼为了应对深海区调整好的体内压,就会因为外部压力陡失,内压一时卸不下去,鱼鳔里的气体就会暴胀,鱼儿就会眼睛突出、内脏从口中外顶,不及时处理的话,很快就会死去。

这就像人潜水到 40 米深的地方,也不能快速上游,一旦体外快速失压,体内也有对应的生理变化,会使高内压时融入血液的氮气析出成气体,以游离气体的形式进入皮肤,轻则浑身瘙痒,重则可能器官衰竭造成生命危险。

鱼失压的时候和人类似,但是因为鱼是用腮呼吸,鱼鳔里的气体不像人的肺部气体一样可以主观上完全自由控制,就是把失压鱼放到水里,它也不能快速把鱼鳔中的气体排出来了。

当你把它放在水面上时,它会漂浮在上边,一时半会下不去,并且因为内压高,鱼非常难受,比人经历高原反应要痛苦多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病恹恹的小鱼,可不就容易被捕食者吃掉。

船长给大家每人发一支带针头的木笔,上边带放气孔,对于那种眼睛比较突暴、张着嘴巴的小鱼,我们都学着船长,在他侧面的鱼鳍后方两公分的地方沿着鱼鳞缝隙呈 45 度角斜扎进去。

听到嗤一声,就是放气完毕了,可以把鱼放海里了,一见水,刚才还奄奄一息的小鱼,立马秒变活跃,摆动一下尾巴就往水下钻,就像它们都知道远离水表回到深海才能安全一样。

那次我们在海上待了三天,满共捕获了十多吨鱼,拉到天津港,上了鱼市,我们老板卸货的时候,越卸越高兴,最后有点感动地找到我们,拿出 200 块,亲切地说:你们去饭馆里随便吃。

后来出海就没那么好了,船长说第一次我们运气太好了,刚好赶上洋流带来的鱼群了,他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多鱼了。一次出海三五天时间能捕获三五吨鱼就是大丰收了。

出海就怕没多少鱼,零星几个鱼,放网都划不来。把网抛到海里,随便溜一圈,再拉上来,光是电费、人工费、折旧费就值几千块呢。要是连续放几个空网,这次就不赚钱了。

鱼太少的时候,我们是很闲的,船长和那个老海员脸色有些着急,他们俩该商量去哪里捕鱼了,到处转悠着去围追堵截鱼群。我们几个新手没那么大压力,把鱼钩鱼线从背包里拿出来,在船舱里的冰渣里翻找不小心埋进去的小鱼,挂在钩当诱饵。

有时候运气好,鱼钩丢下海里,还在放鱼线呢,那边鱼就咬钩了。要是碰到大鱼,我们几个一块拉,十来斤的鱼都能勒得手生疼。这时候船长是绝不会给我们帮忙的,而会面带疑惑地站在那里,嘴里还说:这有鱼啊,怎么下网就抓不到呢……

船长喜欢吃石斑鱼,每次钓到石斑鱼,又没有大的鱼群放网,我们就在船上折腾着怎么做着吃,船长亲自下厨,估计是想烹饪的时候可以放松下脑子吧。总是想找大鱼群,反而不行。

有次我们走得比较远,准备去靠近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外海海域试试运气,那边容易有好收成,主要是他们那边捕鱼船少,鱼群就容易发展壮大。

我把鱼钩丢下去,还没等半分钟呢,就拉上来一条,再丢下去又吃钩了,短短几分钟时间咬钩不断。船长果断决定放网,一网拖过去,三四千斤的鱼上来了。就这一网下去,我们这一趟就亏不了钱。

后来老板不知道从哪里学了技术,不用拖网,用那种特别长的海钩。两个大的转轴,上边缠绕防爆线,强度不次于降落伞线,火柴棒粗细的线就可以经得起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绳子绑到大浮标上,借着风,丝线就往船后远去,每隔两三米挂一个带饵料的鱼钩,一根线长度三四百米呢,上百只钩。然后就等着收货吧!

一旦有鱼密集吃钩,手动旋转转轴,被钓到的鱼自动被拉上来,刚好在船舷上一甩,鱼直接飞到鱼篓里去了。一半个落到甲板上的鱼跳个不停,估计已知大事不妙了。

这个方法有个特点,越是拉钩,饵料越动得像活物,鱼群越争先恐后上钩被擒,最后像被甩断的拉面一样,落在地上。那个壮观的场景每每想起还会让人觉得很是震撼。

特别小的渔船不能带拖网和大轮轴海钩,海钓的时候就用鱼竿挂几个钩,谁能钓一条金枪鱼就相当于咱们出门捡钱了一样。大家都知道金枪鱼价值不菲,这也是一种深海鱼类,普遍在 100-400 米水域

日本那边喜欢吃生鱼片,用蓝鳍金枪鱼切出来的刺身是最高级的,价格高得离谱,所以日本人为了捕食金枪鱼也算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有一次我下 40 米的钓没想到都能钓一条小金枪鱼,我嫌小没多少肉,吃了可惜,就想放了它。

我刚拿出放气针给鱼鳔扎孔放气呢,被船长拦住了,船长说像金枪鱼、剑鱼、旗鱼这类高速游动的鱼不需要鱼鳔辅助呼吸,所以没有鱼鳔就不用放气。

我准备放鱼的时候,旁边来个日本人的渔船,有位日本渔民看到金枪鱼都快流口水了。看我要放鱼,他隔着百十米呢,对我又喊又打手势,叽里呱啦,要不是他笑容满面,我还以为想干嘛呢。

他的船开过来,冲我们说想要买我钓的蓝鳍金枪鱼。我看鱼这么小他都想吃掉,懒得理他,直接放了。他竟然从船上拿出一个操网想捕上来[捂脸]。

我放鱼之前拿着金枪鱼在水里来回快速度冲了几次水,这样它就不会因为离开水缺氧没力气游动起来,因为它的腮需要速度够快才能起到分离洋气和水的作用。

那金枪鱼一放水里,几下子就游走了,哈哈。弄得他风中凌乱,嘴里叽里呱啦说着话,语气很着急和心疼。船长说那家伙在抱怨这么贵重的鱼怎么舍得放生呢!

船长告诉我们:在亚洲日本发展得早,捕鱼业发达,把日本周边的鱼快捕捞完了。金枪鱼太值钱了,多小的鱼他们都不放过,太贪得无厌了。

从那以后,我们船上谁要是看到喜欢吃的海鱼,不想放生想留下来吃的话,我们都开玩笑说你这家伙像个日本渔民,太贪婪了吧,这么小的都不放过啊。

后来我们几个干得好,公司给配了个大船,十多个新水手跟着我们干。他们都很勤快,也喜欢问东问西的。

第一次带他们出海捕鱼,到了目的地,风平浪静的,水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几个家伙说原来海洋这么平静啊,比他们老家的池塘还平静呢。

一会就起了大风,下起了阵雨,又是风又是雨的。有个小青年在船舱里拿着日记本用圆珠笔写着什么。坐都坐不住,他竟然有功夫写东西。我过去一看,他在那写遗书呢。

这才多大的风啊,竟然开始写遗书了,这就是新手和老渔民的区别,我开始上船的时候也觉得风好大,其实海里随便来个风都比陆地上大,没山没树阻挡,一马平川就过去了,可不就容易起大风了。

还没在船上待两天呢,有个水手因为眼镜在船上摔碎了,啥都看不清楚,基本上没法干捕鱼的活了,就安排他在船上往碎冰里埋鱼。再次回岸上时,他配了两幅眼镜。晚上到甲板上往四周一看,我去,全是黑通通的,一点光亮都没有?他说受不了这种感觉,要换工作。

第二天,正往前行驶呢,感觉水面突然有大浪波动。不是平时的小浪花,是个大得离谱的巨型浪花。船长说:可能前边海底地震了。

正说着呢,前边三四公里外,嘭一声,从海平面下炸出一个大水花,高度足有上百米,比几个水雷同时爆炸还要厉害呢。我们过去后,水面上漂浮好些平时都没见过的鱼,都是肚子炸开张着嘴巴的奇奇怪怪的生物。

看到这群鱼尸中有石斑鱼八爪鱼,我们还捡了一条还活着的鱼,船长说这是保护鱼,赶紧给鱼鳔放气,丢到海里去了。原来海洋动植物死去沉入海底后会释放甲烷气体,要是海底足够深,就会因为高压形成液体甲烷湖。

甲烷湖类似咱们用的煤气罐,里面的煤气主要就是甲烷,因为罐体的几十个大气压,里面的煤气就是液体。这种深海甲烷湖要是因为地壳运动被冲击上来,压力不够时会急速气化,在冲破海面时,就有爆炸的效果。上升过程被卷进来的鱼就会被炸死。

百慕大失踪飞机事件,调查后得出结论,深海甲烷气化后可以把空中飞着的飞机冲下来呢。夜晚行船尽量不要往海面有点点冷光的地方走,哪里可以能有海底地震呢,这些冷光点可能是被带上来的深海鱼。

当时捕鱼效率最高的就是那些发达国家的大型拖网船,上万吨级的大轮船,拖网有几公里长。一网过去大鱼小鱼、鲨鱼乌贼,浅海深海、近海远海,一网打尽。

这种网一网下去几百吨鱼没了,一船船能装六七千吨鱼呢。你正在海边钓鱼呢,它走一趟过去,你这边马上就没几个鱼吃钩了。

不过我运气好,还是有鱼咬我的钩了,钓上来一看原来是一条五六斤重的比目鱼。下午做饭的时候,因为比目鱼的鱼皮不好吃,大厨把比目鱼的鱼皮扒了丢到了海里。

下午船边有条比目鱼在贴着漂浮的鱼皮游动。船长说:比目鱼眼睛会长一边,喜欢雌雄一对比目鱼一块行动,你们把这条鱼杀了,那条鱼接受不了事实,不愿意游走,还想着让鱼皮快点活过来呢,你看它不断用尾鳍推鱼皮么……。

听后,我的心灵被触动了。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物质生活不富裕,年轻的时候没啥娱乐活动,挖老鼠窝、掏鸟窝、抓水鸭子都干过。当时尤其理解不了大人们对小狗小猫太好了吧!看到落地上的小麻雀、小燕子,他们也要搬个梯子给捡起放回去。

经历了酸甜苦辣的生活磨叽,当你有足够的阅历时就会知道人生之多艰,生命之不易,敬畏和爱惜生命的品性自发就长出来了,会自觉地遵循天道公理,绝不会再枉害一鸟一鱼。这时候如果对比以前,你就会发现自己成熟了,稳重了。后来我回到老家再次接手猪圈,这次就成功了。

【2】、来自网友【澜馋食记】的最佳回答:

我看到的不是在鱼肚子上捅,而是在鱼的侧面戳一下。而且也不是个洞,仅仅是一个小伤口而已,没你说的那么夸张。

我以前的老板是一个特别喜欢海钓的发烧友,自己家也有钱是不是就叫上三五朋友开着船去钓鱼。

有一次因为请一个客户,我也跟着去了,真是有钱人玩儿的,老百姓光看一眼就眼花缭乱了。那钱烧的…就不是像周润发那样拿烟钱点烟了,纯粹是泼着汽油扔火把啊!

开到海上,他们一群就在那钓鱼,我百无聊赖的就在坐在那里啃西瓜喝酒。然后就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他们每钓完一条鱼都要先看一下,有些鱼就留下,另有一些鱼则会拿一根中空铁签子在鱼肚子上捅一下,然后丢回海里。

我想我心里想这是啥操作?合着在鱼身上捅个洞,放点血喂鲨鱼吗?你们这些人心够狠的啊!后来在回岸上的时候,我特意问了一下我们老板。几个人听到笑惨了,告诉我这根本就不是害它,更不是为了喂鲨鱼,反而是救了它一命。

道理很简单,因为海钓的深度往往超过了 40 米。所以水下的压强是比较大的。如果你突然把它吊上水面。压强急剧减少,就会把鱼鳔无限撑大。这样就会把鱼的内脏眼睛都挤出来。而且最终鱼鳔会炸裂,鱼也就呜呼哀哉了。

所以这时一定要用铁签子从鱼侧方戳进去,把鱼鳔戳破,主动帮助它放气。这样才能抵消内外压强对它身体的压迫。让它恢复行动能力。

这样再把鱼丢入海中时,它就不至于潜不下去,被活活撑死或者被其它的鱼吃掉。所以鱼挨那一下疼是非常值得的。而且那点伤口鱼会在 1 天之内愈合,根本不用担心会失血过多而死。

所以这招看起来很残忍,实际上是特别人道的,鱼救了他一条命啊。

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要在鱼身上捅一个小眼儿了,但是对他们的解释我也颇有点不以为然。既然这么为鱼好,那倒不如别钓了呗。一行人租个船,在海上搓搓麻将不也是挺好的事情吗?真是有钱人的世界,咱不懂啊。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笔者长期更新美食相关深度文章,现在关注我,可以使您成为餐桌上的灵魂人物。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