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7 17:31:50 5次浏览

关于问题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橙皮卷】的最佳回答:

公元 710 年,李隆基政变成功,攻入皇宫。一女子提着灯笼,袅袅走来,高喊:“自己人!”没想到李隆基看清女子是上官婉儿后,却下令:“杀!”

上官婉儿急忙拿出自己和太平公主共同拟定的皇上李显的遗诏,用来证明自己是李隆基一伙的。

李隆基却假装看不到,丝毫不为所动,再次下令:“杀!”

手起刀落,上官婉儿倒在了胜利的旗帜下,鲜血流淌了一地。

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上官婉儿仍然不明白,自己是一个惊才绝艳的美女,又是李隆基的同盟者,他为什么执意要杀了自己?

2013 年,一座神秘唐朝墓地在陕西西安出土,墓葬中有级别非常高的五个天井。

毫无疑问,墓地主人是唐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可是,墓地中不仅没有陪葬品,墓主人的尸体也不见踪影,连墓葬内部建筑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这不是盗墓贼的惯用手段,反而很像有人故意损毁墓地。

随着墓地的清理,一个尘封了千年的墓碑被找到,墓碑正面书写着九个篆书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这正是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修建的墓地,而根据种种迹象推断,墓地竟然是李隆基派人捣毁的。

看来,李隆基对上官婉儿的确厌恶到了极致。

难道他不知道上官婉儿历经三朝,是才高八斗的“巾帼宰相”吗?难道他不想把上官婉儿留下来辅佐自己吗?难道他看不到上官婉儿风韵犹存吗?

他到底与上官婉儿有什么深仇大恨,非要杀了她,又捣毁她的坟墓呢?

从罪臣之后到皇帝的机要秘书,权力投机者的一生

公元 664 年,唐高宗时期,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时任宰相。

唐高宗李治在皇后武则天的威压下,唯唯诺诺,毫无气势可言。

他并不甘心做武则天背后的男人,因此生出了废掉武则天的念头。

作为宰相的上官仪,当然要为皇帝排忧解难,草拟了废除武则天的诏书。

没想到一切尽在武则天的掌握中,当她质问唐高宗时,性格懦弱的唐高宗立即怂了,将一切都推到了上官仪身上。

于是,上官仪全家男丁被杀,女眷被发配到“掖庭”为奴。

当时的上官婉儿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母亲郑氏是书香门第之后,虽然在掖庭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也没有放松上官婉儿的教育。

在上官婉儿牙牙学语时,郑氏就开始教她读书识字,阅读经史典籍、学习诗词歌赋。

上官婉儿长大后,经常去后宫藏书颇丰的文学馆读书。日复一日的苦读中,上官婉儿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佳人。

14 岁的时候,上官婉儿见到了武则天。武则天当场出题考量她。

她稍加思索就写出辞藻华丽、文意通畅的文章。令武则天很是赞赏,当即免去了她们母女二人的女奴身份,封上官婉儿为“才人”,留在自己身边,让其

掌管宫中诏命

此后以武则天的名义发布的诏书、命令,几乎都出自于上官婉儿之手。

上官婉儿的全族是被武则天所灭,她与武则天实际上有着血海深仇。

如果说迫于生存压力,她不得不听命于仇人,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上官婉儿却并不觉得自己屈居仇人之下,反而对武则天极其崇拜,从不吝惜阿谀奉承。不得不说,上官婉儿的节操确实并不那么高洁。

举个例子来说,武则天有两个极其喜爱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

一天,武则天跟两兄弟在后花园喝酒玩乐,张昌宗喝多了,脸颊发红。

太平公主给母亲武则天拍马屁,称赞张昌宗貌若莲花。上官婉儿紧跟着说,张昌宗很美,却不像莲花。

武则天听了不太高兴,问上官婉儿:“莲花是花中上品,你凭什么说张宗昌不像莲花呢?”

上官婉儿忙说:“春日则如雨后桃花,夏日则如出水芙蓉,秋日则如凝露海棠……”

这马屁拍的,简直把天下最美的花都安在张宗昌身上了。

武则天展颜一笑,对这些话非常受用,连赞上官婉儿有品位。

从这一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上官婉儿没有底线地讨好武则天,完全忘记了全族被灭的惨剧。

武则天当然对上官婉儿的心理了如指掌。只要给她足够的利益,恩威并施,就可以放心让她待在自己身边,为己所用。

武则天称帝后,上官婉儿为她处理百官的奏章,参加政务的裁决,出谋划策,很多人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上官婉儿手中。

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边度过了 27 年的岁月,直至武则天垂垂老矣。上官婉儿意识到能够得到武则天庇佑的日子不多了,她必须找好下一个靠山。

上官婉儿将目光转向了太子李显。

公元 705 年,82 岁的武则天病重。拥护李唐宗室的五位大臣们发起了

“神龙政变”

,率军冲入皇宫。

上官婉儿作为宫中的内应,引导羽林军斩杀了张昌宗和张易之。武则天被逼退位,同年去世。

李显即位后,史称唐中宗。

唐中宗对上官婉儿非常信任,仍然让她负责起草诏令。又将她纳入后宫,封为昭容。

唐朝后宫中,皇后之下为四妃,再下一级是九嫔,昭容是九嫔之一。

上官婉儿从宫中女官成为皇帝的女人,自然多获得了一重保障。

其实上官婉儿看中的并不是性格懦弱的李显,而是李显背后的女人—-

韦皇后

韦皇后杀伐决断,颇有点武则天的风范。既然武则天能称帝,韦皇后自然也有可能。

上官婉儿将赌注押在了韦皇后身上。她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之事,帮助韦皇后发布了多项收买人心的指令。

糊涂的李显并没有察觉老婆的野心,对她言听计从。

那些曾经拥护他登基的五大臣因为权势过大,让李显颇有些忌惮。在上官婉儿的牵线搭桥下,李显开始重用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对抗五大臣。

上官婉儿利用自己的身体下注,与武三思私通,联系得更为紧密。

她还将武三思介绍给韦皇后,在韦皇后的支持下,武三思设计贬杀了五大臣,一时权倾朝野,不可一世。

上官婉儿、韦皇后、武三思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将大唐的权力抓在手中。

悲催的李显再一次被架空了,自己的老妈曾经抢了他皇帝的位置,老婆现在又夺了他皇帝的权力,女儿安平公主也天天闹着让李显封她为“皇太女”,以便将来接班当皇帝。

三个女人再加上随时准备攀附权力的上官婉儿,闹得大唐王朝乌烟瘴气。

李显的太子李重俊眼看“牝鸡司晨”的闹剧要上演,愤而假传圣旨,起兵诛杀武三思。

当他想继续诛杀上官婉儿时,却被她逃脱了。上官婉儿跑到李显处,对他和韦皇后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

李显夫妻勃然大怒,令羽林军诛杀了李重俊。

随着上官婉儿与韦皇后越来越熟悉,她对自己选择的靠山越来越失望。韦皇后缺乏智慧,也没有胸襟,而安乐公主更是荒唐胡闹。两人都难有大作为。

无奈之下,上官婉儿又开始寻找新的老大。而此时,李显的妹妹太平公主的权力逐渐加强。

上官婉儿又依附上了太平公主,并且深得太平公主的赏识。两人甚至还定了计划,要废掉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 710 年,李显突然驾崩。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了遗诏,其中这样写道:

“李重茂立为皇帝,韦皇后临朝听政,相王李旦辅政。”

最后一句“相王李旦辅政”就是上官婉儿加盟太平公主集团的证据。

有人说李显是被急于当女皇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不过韦皇后确实在李显死后急不可耐地册立幼子李重茂为皇帝,自己掌握朝廷大权,想要寻机效仿武则天当女皇。

而对她有威胁的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正是她下一步要除去的目标。

还没等韦皇后有所行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发动

“唐隆政变”

,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当李隆基攻入宫中时,上官婉儿盛装出迎,李隆基怒道:

“此婢妖淫,渎知

宫闱

,怎可轻恕,今天不诛,后悔不及”。

就这样,上官婉儿香消玉殒,一命呜呼。

李隆基为何一定要杀了上官婉儿?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才华横溢,游走在权力的最高层,手段和谋略都是顶尖的。

可是,她却如一只浮萍,没有根基,没有背景,终究

只能做权贵们的依附者

,随波逐流。

李隆基容不下上官婉儿,与他自己的身世也不无关系。

1】对于女人当权,李隆基又恨又怕。

李隆基出生时,他的父亲李旦是当时的皇帝,称唐睿宗。

唐睿宗是武则天的第四子,是唐中宗李显的弟弟。

不过,唐睿宗只是个傀儡皇帝,当时朝廷大权都由武则天一手操控。

武则天称帝后,唐睿宗被废,年幼的李隆基随父亲幽居深宫,许多年都不能与外界接触。

不久后,李隆基的母亲被人诬告“巫蛊诅咒皇帝”,武则天将她杀死后,尸首都不知道抛到哪里。

李旦也因为被人诬告“有谋权篡位之心”而遭受酷吏审讯,九死一生。

当时年幼的李隆基目睹祖母夺取本应属于父亲的皇权,让自己家破人亡,留下了心理阴影。

多年后,武则天年老,又将李隆基的伯父,李显立为皇太子,李旦则改封为相王。

此后发生的“神龙政变”,李显从母亲手中夺过了最高权力。

李隆基虽然没有亲自参与这次政变,却目睹了

亲人之间为了权力而进行的殊死争斗

特别是年迈的祖母多年占据李唐江山而不肯放权,让李隆基心中感觉到深深的憎恨和厌恶。

作为武则天心腹的上官婉儿,以女子之身参与到各种朝政大事中,李隆基对她本就十分反感。

而上官婉儿投靠韦皇后后,鼓动韦皇后行武则天之事,再一次触犯了李隆基的忌讳。

当她再一次跳槽到太平公主身边,想做的又是

女子主政

的那一套。

李隆基好不容易熬死了武则天,诛杀了韦皇后,又要提防太平公主成为自己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若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合作,李隆基肯定极为被动

即使没有了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也没有停止折腾。最终在上官婉儿被斩杀的三年后,太平公主涉嫌发动谋反,被李隆基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在每一个争夺最高权力的女人身边,都有上官婉儿的身影。无论从上官婉儿的过去,还是从她的将来考虑,李隆基怎能容她活在世间?

2】上官婉儿虽然有才,却没有忠诚度,无法为己所用

上官婉儿的能力和手段毋庸置疑,这也是她可以在权力顶层游走的原因。

她最初谄媚自己的灭族仇人武则天,在武则天年老势微时,果断跳槽到与武则天争夺皇位的李显和韦皇后处。

当她意识到李显懦弱,韦皇后愚蠢时,又马上不惜牺牲色相,将武三思作为靠山。

武三思被斩杀后,上官婉儿又巴结上了太平公主,联手斩杀了韦皇后。并以李显遗诏为投名状,向李隆基示好。

这样朝秦暮楚,只跟着利益走,随时可以背叛自己的主人,投靠更强的势力。谁做她的主子都无法安心。

既然无法放心将她为自己所用,不如除掉她以绝后患。

3】上官婉儿私生活混乱,为人不齿。

李隆基斩杀上官婉儿的理由是:

此婢妖淫,渎知宫闱。

大唐对于男女之事容忍度较高,武则天做派豪放,圈养了不少男宠。

上官婉儿 14 岁就随侍在武则天身边,受武则天的影响很大。

据说武则天和张宗昌兄弟厮混时,从不避讳上官婉儿,还让她在旁边侍奉。

没想到,张宗昌和上官婉儿也暗生情愫,瞒着武则天混到了一起。

事发后,武则天勃然大怒,当场就要处死上官婉儿。后来在张宗昌的求情和上官婉儿痛哭流涕的忏悔后,武则天惜才,饶恕了她。

为了惩罚上官婉儿,武则天下令行了“黥刑”。在上官婉儿额头上刻字,表示她曾经是罪犯。

上官婉儿在额头上画了一朵梅花遮掩刻字,没想到居然风靡大唐,成为大唐女子最热门的妆容。

此后,上官婉儿成为李显的昭容,却与武三思私通,还将武三思介绍给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秽乱后宫。

上官婉儿还常常与宰相崔湜游玩约会,为了讨好情人,崔湜更是将自己的弟弟崔莅、崔液和崔涤,依次地献给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成为一个交际花,用身体交换自己所需的利益,在权力的漩涡中不可自拔。

李隆基虽然不是正人君子,却对上官婉儿这样轻佻放荡的行为看不惯,认为她狐媚妖淫,断不可再留。

结束语

上官婉儿的初衷是要依附强者,为自己寻找更好的生存空间。

为此她失去了底线,在几个当权者中反复横跳,挑动了一拨又一拨的宫廷动乱。

李隆基并不仅仅只想杀掉上官婉儿一人,他想做的是

彻底斩断李唐王朝 40 多年的女人主政的局面。

上官婉儿作为其中最活跃的一环,没有忠诚度却能力极强,李隆基必然不会允许她继续搅乱大唐王朝。

上官婉儿宛如盛开在权力漩涡中的一朵艳极的花朵,玩弄权术终将被权力反噬,盛极则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2】、来自网友【仁者厚德载物】的最佳回答: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才女,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号称“巾帼宰相”。一位如烟花般灿烂的美女才女,也曾在大唐的红粉年代上留下过她的美丽与风流。

上官婉儿经常劝说唐中宗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对唐朝的文学发展有很大贡献。

但上官婉儿作为政治家的所作所为就不那么光彩了。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为唐高宗李治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而被武则天冤杀,从而导致上官一族遭到了满门抄斩的下场。

不过,武则天还是对不满周岁的上官婉儿和其母亲郑夫人网开一面,只是让她们进入掖庭宫为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夫人,是个聪慧的女子,面对身份和地位的一落千丈之时,她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女儿的培养。 只因为她相信当初怀上官婉儿时做的那个梦,当时,梦里有个巨人,给了她一秤,并对她的肚子说道:“只要持此秤,必称量天下士。”

郑夫人很是欣喜,觉得腹中的孩子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成为大人物。 谁知,后来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儿,郑夫人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觉得她自己做的那个梦只是个梦罢了,不一定会成真。

母亲强忍失望,对着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问道:“孩儿啊,你真的有经世之才吗?”失望过后,母亲还是期盼着这个孩子将来能作出一番作为。

“同时代的武则天不也是女子吗,不也照样高坐明堂、权倾朝野吗!”母亲心想。

尽管身处掖廷宫,低贱的处境也没有动摇母亲的决心,她每天都会严格督导女儿研习诗词,广涉文史,明习吏事,为的就是女儿有朝一日能大放异彩,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大概是上天赋予了上官婉儿一副好头脑,再加上,上官家族强大的基因,小小的年纪就已经精通了诗词歌赋,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一个美貌如花且才华出众的才女。在在掖廷乃至整个后宫,都没有人不知道她的。

直到武则天听说有上官婉儿这号人物之后,便命人把她招进宫里,并出了考题让她作诗。 这一年她被武则天召见,让她试作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上官婉儿不但聪慧过人,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做事也很有分寸,不出一段时间,她就成了武则天身边最得力的助手。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信任到朝廷大小军政要务的诏书,几乎都是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大家私下都称她“内舍人”。

在那之后,上官婉儿可谓是平步青云,权倾一时,大家都称她为“巾帼宰相”。

在此期间,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

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在奉和应制诗中,表现出了壮大恢宏的气度。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

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

回瞩霜原玉作田。

此诗为绝句体,她以遥看、回瞩之“龙为马”、“玉作田”的昂扬生气与壮观之景,衬托出圣驾出行的恢宏气势。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聪明的上官婉儿,也会有失误的时候,甚至她差点连性命都没有保住。

在《控鹤府秘史》上,对上官婉儿犯错的记载是这样的:武则天一向都很信任上官婉儿,而且,让她自由的出入内宫。

那么,武则天到底信任到什么程度呢? 武则天在上官婉儿面前直接和男宠张昌宗做爱,丝毫没有避讳之嫌。

美丽风流的上官婉儿三番两次见到这些活灵活现的“春宫图”在她面前上演,说不动春心才怪,再加上张昌宗长得十分俊美,让上官婉儿有些开始想入非非。

正好那张昌宗原本也对年轻美丽的上官婉儿有意,随着二人眉来眼去的时间一长,两人很快就勾搭成奸了。

有一次,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正耳鬓厮磨,却不小心被武则天给撞见了。怒发冲冠的武则天当场大怒道:“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碰我的男宠,罪当处死!”并拔出金刀直直得刺向了上官婉儿,但是,最后只是在她的额头割伤了一道浅浅的印子。

上官婉儿被吓得魂儿都掉了,慌忙跪在地上连声求饶,张昌宗也替她百般求情。武则天进行痛斥一番后,就放了她一马。

上官婉儿虽然免于一死,但是,武皇给她额头上割下的疤痕始终消除不掉。

于是,爱美的上官婉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伤疤处刺一朵红色的梅花。结果,却把她显得更加娇媚艳丽了。宫女们觉得上官婉儿的额头红梅很美,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红梅妆流传开来了,成了唐朝女性特有的一种美妆。

上官婉儿曾写作过这样的一首诗:

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帐久离居。 ——《彩书怨》

这首是上官婉儿留存诗作中最出彩的一首。据说她是写给废太子李贤的,因为上官婉儿曾经是李贤的陪读侍女,那时的他们都还年少,一个青春,一个娇美,相处的时间长了会产生情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公元 684 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囚禁唐睿宗李旦主政后,派酷吏丘神勣杀害 29 岁的亲生儿子李贤。后来,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李贤被害,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在公元 705 年武则天病重的时候,上官婉儿早早就给自己找好了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当时的皇太子李显。在神龙政变中,上官婉儿与皇太子李显等人里应外合,杀害了对她有救命之恩的张昌宗兄弟,推翻武则天,恢复唐朝。

唐中宗李显将上官婉儿纳入后宫,封她为婕妤,再后来,封她为昭容,她依然掌管诏命,成为唐中宗李显的宠妃。

上官婉儿发现,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香儿不仅有着极大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而且,她还发现李显在这美若天仙的皇后韦香儿面前都不敢说半个不字,只能唯命是从。

于是,上官婉儿决定向皇后韦香儿靠拢,因为,能和这个权倾天下的后宫之主搞好关系,对她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皇后韦香儿终究还是缺乏政治经验,所以,她非常需要上官婉儿的辅助。只因为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那边积累了多年的政治经验,而且熟悉朝中事务,以及巧妙的协调各官员之间关系,所以,能为她所用的人,她自然是要拉拢过来的。

于是上官婉儿不仅自己与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通奸,而且拉皮条帮助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香儿与武三思通奸。

从那之后,武三思经常出入宫闱,很快勾搭上了皇后韦香儿,两人经常玩一种叫做“双陆”的游戏,还让中宗帮他们计算筹码,把中宗耍得团团转。

唐中宗李显与皇后韦香儿是通过武三思来钳制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如此才能巩固皇权,然后,慢慢抽空他们的权利,最后,一鼓作气杀了他们。

武三思依仗皇后韦香儿与上官婉儿的支持独揽大权,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甚至要废皇太子李重俊,立儿媳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李重俊对此很是不满,便在公元 707 年七月发动兵变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等十余人除掉,随后,直奔内宫,扬言要杀死上官婉儿。

这时的上官婉儿听见外面充斥着一片杀声,吓得花容失色,慌忙逃到了唐中宗李显和皇后韦香儿面前。 她一口咬定皇太子要造反,皇太子想先杀自己,然后,再抓皇上和皇后。

唐中宗李显连忙带着韦香儿和上官婉儿等后宫佳丽,一起逃向了玄武门,并命令大将军刘景仁率众抵抗。皇太子李重俊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在逃跑的路上却被部下杀害。

公元 707 年八月十三日,韦香儿及王公们已经下表,向李显进上应天神龙皇帝的尊号,请求将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将玄武楼改名为制胜楼。宗楚客又率领文武百官上表请求加封韦香儿的尊号为顺天翊圣皇后。唐中宗李显全部同意。

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皇后韦香儿的妹妹国夫人、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向这些人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够直接得到由唐中宗李显的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

上官婉儿建议唐中宗李显扩充文学馆,还广招学士,多次组织活动供他们玩乐。史书上有一段记载: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

上官婉儿为何如此热衷于组织赛诗会、皇家宴游之类的宫廷活动? 因为,在这种活动上,也就是上官婉儿大放异彩的时候,要知道她可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才女。

因为她的一身才气,唐中宗李显很是宠爱上官婉儿,还安排她做赛诗会的评委,所有选手所作的诗词都得由她来评定,夺冠的人都会被赏赐金爵,吸引大量文人来参赛。

于是,一百多首诗文便握在了婉儿的手中。她不慌不忙地登上彩楼,一篇一篇地阅读。当读到不中意的,她就把诗文往楼下扔。

正是因为上官婉儿组织的这些活动,推动了大唐文坛的发展,也带动了皇帝皇后公主等皇室成员对于文学的喜爱。她能领袖诗坛的原因,除了她自己创作的大量诗作,也组织不少次次文学活动,并制定优秀诗作的标准,所以,大家都说她是一名好“称量”即优秀的裁判。

上官婉儿因才貌双全得到了唐中宗李显的宠爱,但是,她总觉得中宗是个性子软弱的人,因为,她看到中宗对皇后韦香儿公然在后宫和情夫武三思调情的事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于是,上官婉儿开始有些肆无忌惮起来。 在唐中宗李显给她修建了一个宅第后,她就经常组织活动,喊大臣们来喝酒找乐子。

后来,上官婉儿不满足于此,觉得在皇帝眼皮下和别人调情总归不太好,于是,就又在宫外购买了新的宅第,装潢很是华丽,甚至,和一些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们风流快活,有的人还因此获得高官要职。

经常出入上官婉儿在宫外的宅第的那些帅哥才子,其中,就有一位帅哥诗人崔湜,担任中书侍郎要职,而且,深受上官婉儿的喜爱,很快,两个人就这样勾搭上了。

但是,上官婉儿的野心不止于此,还把崔湜举荐给皇帝,让其做宰相。 但是,崔湜好像不太合适做官,前不久,在主持铨选时,屡屡违法失职,还遭到史李尚隐的控告,被贬到了外州做司马。

上官婉儿得知这件事后,找来了安乐公主联手为崔湜申辩,唐中宗李显很爱上官婉儿,也就不再追究了,并让其恢复原职。

崔湜看着上官婉儿不遗余力的帮助自己,很是感恩涕零,把自己的亲兄弟崔莅、崔液、崔涤等帅哥全部引荐给了上官婉儿,供她淫乐。而且,这四个兄弟都长得仪表堂堂,同样,也很风流好色,十分符合上官婉儿的胃口。 就这样,四个兄弟把她伺候得心花怒放,她的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要快活。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 710 年 6 月,55 岁的唐中宗李显突然去世,据说是被皇后韦香儿与安乐公主等人毒死的。因为韦香儿想做女皇帝,安乐公主想做皇太女。

韦香儿秘不发丧,将诸位宰相召进宫中,又调集各府兵共五万人驻扎在长安城中,指派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璿、左千牛中郎将韦锜、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分头统领这些兵马,又命令中书舍人韦元负责巡察城中六街,还命令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人带领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戍守,以防范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

韦香儿任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为宰相,让他们仍然担任东都留守。韦香儿又任命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为同平章事,朝政大权尽落韦香儿之手。

上官婉儿意识到皇后韦香儿可能靠不住,虽然,韦香儿像武则天一样有足够的野心,但是,她还是缺乏谋略而且心慈手软,没有武则天那样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铁血手腕,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大肆屠杀李唐皇族,韦香儿的政治才能和那个像极了母亲武则天的太平公主一比,也稍逊一筹。

从成为昭容以来,上官婉儿一直积极投靠皇后韦香儿与安乐公主母女,和闺蜜太平公主的关系就浅了很多,直到发觉韦香儿可能靠不住后,她又开始和太平公主联络起来。

韦香儿还是坚决让闺蜜上官婉儿拟写遗诏。上官婉儿因为对韦香儿做女皇帝的能力不放心,上官婉儿想脚踩两只船,两边通吃。

上官婉儿连夜去太平公主府邸,和太平公主一起伪造了一份所谓的“天子遗诏”,内容是这样写的:““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临朝听政,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前两句是韦后的意思,而最后一句,则是太平公主的授意。

然而,这份遗诏还是遭到了韦香儿集团的核心成员安乐公主与宰相宗楚客等人的强烈反对,所有宰相纷纷联名上表,以叔嫂不便共事为缘由,剥夺了相王李旦的辅政之权,由韦皇后一个人临朝听政。 虽然,这份“遗诏”没能立成,但是,上官婉儿并没有气馁,因为,她已经把自己对李唐宗室的忠心表达出来了,只是留了条后路而已,无论韦香儿做女皇帝还是李唐皇族取胜,她上官婉儿都是胜利者。

韦香儿为了做女皇帝,她调集军队进长安城,掌握军队的将领都是韦家子弟,宰相也都是她的亲信,可以说军权政权都掌握她手里。

宰相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以及韦家诸人一同劝说皇太后韦香儿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登基称帝,当时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卫军以及地位重要的尚书省诸司,都已经被韦氏子弟所控制。

宗楚客又秘密地上书皇太后韦香儿,引用图谶来说明韦香儿理当取代大唐朝而君临天下。宗楚客还打算害死唐殇帝李重茂,只是十分担心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会从中作梗,于是与韦温和安乐公主密谋除掉他们。李唐王朝面临再次灭亡的危险。

可韦香儿虽然手握重兵,安乐公主韦温宗楚客等人也劝她尽快除掉李旦与太平公主,但韦香儿却心慈手软,一直不忍心对小叔子李旦一家与小姑子太平公主一家痛下杀手,最终导致灭亡的命运。

得到消息的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 710 年 7 月 21 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万骑左营统帅葛福顺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高声喝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齐心协力,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

李隆基便与刘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门,钟绍京率领着工匠二百余人,手持斧子锯子跟在后面。李隆基派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双方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师后,即大声鼓噪。葛福顺等人分别杀掉守门的兵将,攻入宫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门外,三更时分,听到宫中鼓噪声之后,即率领总监及羽林兵进入宫中,在太极殿负责守卫中宗灵柩的南牙卫兵们听到鼓噪之后,全都披挂整齐响应李隆基等人。

半夜三更皇宫中火光冲天杀声四起,睡梦中的皇太后韦香儿惊醒,她吓得花容失色,惶惑中她披头散发衣衫不整逃入飞骑营,有一个飞骑兵将想做女皇帝的绝色美女韦香儿斩首,并把她的首级献给李隆基。号称唐朝最美公主的绝代佳人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也被士兵斩首示众。

李隆基的亲信刘幽求,率领叛军包围上官婉儿住处之时,上官婉儿反而命人把大门一开,带着一众宫女不慌不忙的出来了。这时的上官婉儿穿着一身艳丽衣裳,镇定自若,妩媚动人,她不紧不慢的拿出了一份遗诏副本递给刘幽求,说道:“我一直对李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这份遗诏就是我起草的,相信它能证明我的忠心,请将军过目。”

刘幽求一看美若天仙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儿就心软了,何况遗诏里确实有写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参谋政事的诏令。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拿着遗诏副本去向李隆基报告。

没成想,李隆基一看到诏书,二话不说就下令把上官婉儿斩首示众,理由是,此女有三大罪行: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绝不能留她一命,要立刻清除掉。就这样,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最终成了刀下亡魂,死的时候年仅 46 岁。可能,她到死都没有明白,遗诏副本明明是保命符,怎么反而成了催命符呢?

至于李隆基杀死上官婉儿的原因至少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李隆基要彻底结束唐朝自武则天做皇后以来长达 55 年女人当政的局面。

李隆基亲生母亲就是被武则天杀死而尸骨无存,而上官婉儿是武则天与韦香儿的亲信,是女人当政的主要成员。

其次,这份遗诏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共同制定的,李隆基担心留下多次参与宫廷政变足智多谋的上官婉儿,会让她与姑母太平公主勾结,让太平公主如虎添翼,以后对自己与太平公主争夺最高权力是一大威胁。

第三,李隆基担心上官婉儿迷惑父亲李旦。美若天仙文采风流的上官婉儿是唐中宗李显的宠妃,相当于是唐睿宗李旦的嫂子,李隆基担心她会像迷惑伯父唐中宗李显那样迷惑父亲李旦惑乱朝政。李隆基应该知道父亲李旦对上官婉儿有好感。

上官婉儿被杀以后,公元 711 年,唐睿宗李旦追赠上官婉儿昭容,谥号惠文。

公元 713 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杀死权倾天下的姑母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彻底结束了唐朝自武则天做皇后以来长达 58 年的女人当政的红粉年代。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