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打乒乓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发不出下旋球,找不到摩擦的感觉?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19:55:44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打乒乓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发不出下旋球,找不到摩擦的感觉?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沸腾的体育世界】的最佳回答:

旋转是乒乓球运动的精髓。相对业余乒乓球爱好者而言,拥有一手下旋强烈的发球是衡量其技术水平高低强弱的试金石。为什么有那么多常年浸淫于乒乓球圈子的球友们仍然不能发出高质量的下旋球呢?总结起来应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拍面后仰角度不够,击球点准确性不足,撞击多于摩擦。

如果把乒乓球正立面比作钟表,那么球拍与球体的切点应该在 5 点—7 点之间,接触点在 5 点—6 点之间发出的下旋球时,拍面略微后仰, 球速较快,而且比较顶,适合于发出线路比较刁钻的下旋长球;如果接触点在 6 点整,这时的拍面基本与球体底部平行,这时的下旋强度比较强烈,球速略慢,适合于发落点不同的中路球;而接触点如果在 6 点—7 点时下旋强度最大,有明显的回跳轨迹,适合于发近台短球,但球速最慢,很容易被对方 掌控。球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打法和特点,在这三个接触点上反复练习,体会摩擦强度的变化和不同,这一点对于找到发出下旋球的感觉最为重要。

二:前臂、手腕、手指三者之间不能做到协调统一,瞬间发力不够集中。

乒乓球运动基本上属于小肌群发力比较集中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发球技术对腕力、指力、前臂力量要求甚高,瞬间爆发力非常重要,同时要求力量传输要求从脚掌迅速经腿部、腰部、大臂、前臂、手腕最后到手指,在这个力量传输过程中,需要各部分肌肉的有机协调,执拍接触球体之前肌肉不能过于紧张,要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在最后一瞬间摩擦球体时,要做到动作短促迅疾,摩擦动作结束前要有个制动,能将手指积蓄的力量更充分地传到至球体上,整个过程用一句成语

厚积薄发

形容应该比较恰当,球友们可以体会一下小时侯在河边用石头子打水漂的感觉,这种感觉运用到发下旋球时,你会一下子领悟到发好下旋球的奥妙之处。

三:球拍和抛球落下后在身前的触球点不够适中,导致身体的力量不能充分传输到球体上。

乒乓球是一项需要全身肌群合理发力的体育运动,在发球这个环节中身体的力量特别是腰部的力量能否充分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执拍手在球体落下后在身前触球一瞬间的位置一定要恰如其分,触球点偏前根本无法运用到腰部转动的力量,导致发球质量严重下降,触球点偏后腰部力量同样无法充分利用而且极易造成失误。所以执拍手和球体接触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球体落至到腹部和前胸之间的位置,这个位置能使人体里的内力都能充分展示出来,使得整个发球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不信你试试看!

四: 球拍拍面和球体摩擦发力时的具体部位不够精准,导致无法发出下旋强烈的发球。

排除球拍胶皮老化缺乏粘性的客观原因,球拍拍面摩擦球体时的部位准确与否也是导致发球不转的一个重要原因。杠杆原理告诉我们:用球拍的下半部分偏前的位置摩擦球体更能发出旋转强烈的下旋球,用球拍的上半部分偏后的位置摩擦球体使得摩擦距离明显缩短,导致旋转微弱或者不转,这个道理广大爱好者都非常清楚,只要有针对性的多加练习,有意识的多运用球拍下半部分摩擦用力,你的下旋发球的摩擦系数就会大大增强。

综上所述,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再配合上两套套动作相似、旋转强度截然不同的转与不转、上旋与下旋的发球,你会发现你对乒乓球旋转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下旋球的感觉也越来越强,技战术水平也会马上提升一个档次,成为一名业余高手决不是梦想!

我是沸腾的体育世界,谢谢你的阅读、点赞、留言和分享!(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必删)

【2】、来自网友【撒野吧】的最佳回答:

纯正的下旋球是好多业余球友的痛,浑身使劲想发出高质量的下旋球,却往往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们看专业选手,往往轻轻一蹭就能发出很高质量的回跳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练习才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呢?

技术关键点:

在具体技术上要掌握几个关键点:一是要用拍子前方的部位接触球,因为这里的速度最快,更容易制造出强烈旋转;二是要加上手腕的力量,在接触球的瞬间有手腕的变化;三要瞬间抓板,就是在击球瞬间有一个抓板的动作,加上手指的力量;四要控制板型和与球的接触点,板型要充分后仰,尽量平一些,基础球的下部。总而言之,就是用最快的挥拍速度,很平的拍面角度,去击打球的下部。

练习方法:

这里面最难的就是“最快的挥拍速度”,好多球友看似用了很大的力量,但是没有真正能转化为挥拍很快的速度。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建议最好的摩擦练习方法就是脱离球台练习,把球往地上打,就找摩擦的感觉,看球能不能往回跑,好处是脱离球台,不用顾忌是否二跳上台,先把摩擦的感觉找到再说。这个感觉找到了,再到球台上,微调自己的技术动作,特别是微调重心的变化,就可以发出很好质量的下旋球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