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你认为是人性导致封建王朝不超过300年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2:32:09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你认为是人性导致封建王朝不超过 300 年吗?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切都不确定】的最佳回答:

封建专制的结果。

人性是最不稳定的,好的好上天,比如宋仁宗,当时他统治下社会稳定,民富国强,政治清廉,包公驳斥他唾沫星子都喷他脸上,他还等包公转脸过去才擦干净。为民生跟敌对辽国修好,他死了之后辽国给他立碑祭奠,两国都是举国痛哭。

但是大多数建朝后期皇帝都是昏庸无道,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所以后期都被可以覆舟的百姓推翻。

如果能有完善严格的国家制度,就是皇帝也不能立于之上,那么这些朝代不会这么快就被颠覆的。

【2】来自网友【书生闲谈】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发人深省,人性本贪,其实王朝的灭亡不全是因为皇帝昏庸,最关键的是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三百年,社会基本已经烂透了,有钱人醉生梦死,没有钱的生不如死,因此与其等死,不如奋起反抗,换个人间不就好了,

重新洗牌,就解决贫富差距了,然后一个轮回又开始了,人性使然呀。

【3】来自网友【均是天涯沦落人】的最佳回答:

王朝的崩溃是因为制度的不适应造成的,这个和人性的关系并不大,对于普通的大众而言大家都希望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只要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他们便不会冒险去做其他事情,王朝的规则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的增多,但是这些新规则只是对旧有规则的补充并无法真正的改变当前的困境,对规则的修补却无法改变长久形成的潜规则,当个人利益受损的时候,个人必然会绞尽脑汁的去寻找新的途径来弥补自己得损失,对于利益即得者而言,自己最好的剥削目标便是普通的百姓,当这样的行为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后,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艰难,迫于无奈有些走投无路的人便起来反抗,当有人带头反抗之后百姓的怨气便有了发泄的渠道,王朝在这样的冲击下自然是力不从心,只能从此不断的走向崩溃和覆灭。

【4】来自网友【咬文嚼字辩名实】的最佳回答:

既然定语是人,那么人性肯定是区别草性树性石性布性猫性狗性的表达。你应该先去看礼运中人的定义,才能言中有物,而不是这样言不及义。不管神马王朝,都是其政教决定其治理,与人性无关。拿失去人性的败类妖魔化打到人类人性,是宗教化了,甚至是反人类倾向。

【5】来自网友【晴波泡泡】的最佳回答:

跟人性没什么关系。我们去看中国历史,王朝的更迭基本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秦夏商周。夏有万邦,商有三千,周有八百诸侯,到了东周战国七雄,最后归于秦朝。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诸侯林立,臣服于天子(往往也是强大的邦国之一),但是天子也管不到这些邦国的具体事务,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时代。一旦邦国强盛天子暗弱,就有可能取而代之。商汤代替夏桀,周武王代替商纣,秦始皇灭东周统一华夏即是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针对这种情况决定行郡县制中央集权,这一情况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从秦代以后诸侯推翻朝廷就不再有了。西汉景帝年间的吴楚七国叛乱很快被朝廷镇压下去就是一个的例子。但是另外一个问题产生了,因为权力高度集中在朝廷,一旦权臣出现就有可能篡位。西汉亡于权臣王莽,东汉乱于董卓曹操,最后曹丕废汉自立。后面的司马氏篡位建晋朝,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都是权臣篡位,北朝隋公杨坚把女婿赶下了台,唐国公李渊废了隋恭帝建立唐朝,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有样学样,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无不如此。权柄在朝廷,权臣倾覆朝廷在所难免,特别是那些有战功的大将篡位。宋太祖深谙此道,对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以文官治国(文官没有打过仗,威望不够,而且也没有兵权),重文轻武,不再有出将入相(将军不再可能担任宰相)。地方上采取分权制,不再委任单独一个大员(特别是武将)担任封疆大吏(如唐节度使),而是分设几个各管一摊子,使其相互掣肘。这种情况根本改变了对皇朝的威胁,自宋以后就不再出现权臣篡位,地方上军阀割据。但是也造成另外一个副作用,宋明这两个汉族建立的王朝武将地位大大下降,民风中尚武精神沦落,在对北方胡人作战中就表现出来颓势。朝廷上文官防着武将,以防守为国策,不给武将机会; 地方上是分权制,没有一个能独当一面的领导,一旦首都被攻破,失去了朝廷的权威,就不再能够组织有效的抵御。而胡人建立的蒙元和满清民族矛盾往往贯彻始终。自北宋之后中国王朝的命运就呈现出胡汉交替的格局,北宋亡于女真的金国,南宋亡于蒙古,明朝汉族复兴把蒙古人打跑,但是蒙古人和建州女真始终是明朝的大患,最后明朝亡于满清(清兵攻破北京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被李自成抢了先,南明最后的皇帝永历殉国于昆明,明实亡于满清),1911 年辛亥革命再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总结一下,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与王朝兴衰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一种政治制度是完美的,有一利兴国,就有一弊亡国。但愿后人能够明白这一道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