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2022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需要交医疗保险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3 11:50:56 7次浏览

关于问题2022 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需要交医疗保险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基层微课堂】的最佳回答:

我是一名乡镇民政办主任,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农村低保户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给予补助。

低保户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给予补助,这个是有明文规定的。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第三十条:

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成员等符合条件的医疗救助对象,对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以及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按规定给予补助。

至于个人缴费部分是全额补助还是定额补助,这个各地方根据各自情况具体制定补助标准。我们这里是特困供养人员全额补助,低保户是个人负担 30 元,其余由民政部门补助。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仍然享受“两不愁、三保障”政策。

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2020 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但是,为了防止大病致贫、因病返贫,脱贫攻坚仍然要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工作目前的工作重点虽然已经从脱贫攻坚转为乡村振兴,但是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仍然继续。原来的驻村工作队仍然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监测户等实行严格工作,每个季度都要对监测数据进行上报。尤其对民政兜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农村新增低保户,严格监测收入、住房等数据。

说了这么多,就一个意思,为了防止大病致贫、因病返贫,仍然要建立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还是要保证“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阶段不辍学学,有基本医疗保障,有安全住房。这是对已经脱贫贫困户的承诺,也是对所有公民的承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具体到贫困户的医疗保障,不但包括大病补助力度,而且包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的补助。这就是脱贫不脱政策。

而这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中就包含了对贫困户医疗这也就是脱贫不脱政策。

总之,在现阶段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农村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仍然享受政策规定的补助标准,全额还是定额补助根据各地方情况而定。

【2】、来自网友【水波不兴 3291】的最佳回答:

因在民政部门工作,以前参与过医疗救助的管理工作,熟悉这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我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目前的国家政策是:特困人员肯定不缴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金;低保户可以享受定额资助政策;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的五年过渡期之内脱贫不稳定、纳入低收入监测范围的人口,可以享受一定期限的定额资助政策。为什么呢?

首先,免缴或少缴的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金,是由政府在财政拨款建立的医疗救助资金中统一进行了代缴,本质上就是

医疗救助

政策

。这在我国于 2014 年开始实施的《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中有明确的规定,肯定属于

社会救助

政策的范畴,详见以下截图。

非常明确,国家规定的医疗救助对象是:

低保户、特困人员和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方式有两种:1、

补贴

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这就是

免缴和少缴参保金

的法律根据,即:

资助参保

。2、

补助

医疗救助对象按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政策报销之后自负费用,即:给医疗救助对象

直接报销医疗费用

显然,医疗救助的对象是特殊对象,享受的是特殊优惠政策

。不属于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的居民,一律不得享受。这个政策很宏观、很简洁也很原则,不太具体。

其次,介绍一下详细的医疗救助政策

。2015 年 4 月,在《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5〕30 号)中,就非常明确了,见以下截图。

这里明确:特困人员和低保户是医疗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并要求拓展救助范围,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关注到治疗费用很高的重病患者,要重点救助重病患者和未成年人。关于救助参保的标准,明确规定:特困供养人员给予

全额资助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给予

定额资助

。另外,在实施脱贫攻坚期间,国务院明确规定: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2020 年底,我国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国家在随后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确定了五年的过渡期,将尚未稳定脱贫的人口纳入到医疗救助对象范围。这就是我国以前医疗救助政策的概况和演化过程。

再次,介绍一下最新的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

。2021 年 1 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

关于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明确地规定:

1、

对特困人员给予

全额资助

2、

对低保对象给予

定额资助

3、

脱贫不稳定且纳入相关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过渡期内可享受

一定期限的定额资助

4、

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

返贫致贫人口

,过渡期内按规定享受资助参保政策。

5、

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

稳定脱贫人口

,按标准退出,当然就不能再享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了。

至于非常具体的资助标准,除了特困人员、孤儿享受全额资助,即 100%肯定免缴之外,其他的定额资助对象,国家明确规定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各自的财力状况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和物价变动情况,自行研究决定。说到底就是:资助比例既可以很高,全部 100%代缴肯定也行;也可以很低,只代缴 5%、10%也很常见,不足部分就只能由本人缴费了。全看当地政府的钱袋子鼓不鼓了。毕竟,我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差别很大,不可能搞一刀切。

最后简单地概括一下

:2022 年的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特困人员肯定一分不缴,低保户、尚未稳定脱贫的农村低收入监测人口、返贫人口,由当地政府定额代缴一部分。至于具体的代缴比例,只能咨询一下医疗保险事务的主管部门——当地医疗保障局或者社会保险费的法定征收机关——当地税务局了。在这方面,国家根本没有规定统一的代缴标准。

现实情况往往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城市,财政收入状况比较好,医疗救助对象又相对较少,就有可能全额资助,全部予以代缴;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捉襟见肘,特殊困难人员又比较多,只能勉为其难地尽一下心意了。总之: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能不能拨出足额的钱来,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