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泡绿茶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7 02:21:34 18次浏览

关于问题泡绿茶的正确方式是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希希陌上行】的最佳回答:

题主您好,您泡绿茶一泡就发黄,而且还很苦涩,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您把茶投入杯中加水以后,泡的时间太长,茶在里面闷泡久了,茶叶会变黄,而且味道苦涩。另一个是您泡茶的水温过高,相当于把绿茶煮了一次,茶叶也会变黄,苦涩明显。

喝茶时,泡茶方式很重要,如果泡茶方式正确,即使是同样的茶,泡出来的茶汤会好喝很多。一般说来,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可以泡出一杯好喝的绿茶啦。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泡茶方法

泡绿茶方法常见的无外乎两种:

一种是闷泡法,就是将茶放入杯或壶中,冲水以后,茶汤和茶不分开,喝掉一部分茶汤以后再注水,直至茶汤味道变淡。闷泡法比较简便,但是也有缺点,这样泡出的茶苦涩度要稍微高一些。

另一种就是茶汤分离法,就是功夫茶泡法,水冲下去以后把茶底留在盖碗或紫砂壶中,快速把茶汤分出来倒在公道杯里,喝的时候倒入品茗杯中,随喝随倒。这种泡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茶叶的苦涩度。但这种泡法比较费事,需要茶台、功夫茶茶具(盖碗或者透气性比较好的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不如闷泡法一个玻璃杯或紫砂壶省事。

二、选用正确的泡茶茶具

很多人说绿茶不挑茶具,这个观点个人不太认同,有些茶具并不适合绿茶,如保温杯(用保温杯泡出的绿茶,茶叶会发黄、茶汤浑浊苦涩),厚壁透气性不太好的紫砂壶等。绿茶叶嫩,很怕高温,用这两种茶具泡茶,相当于是在煮绿茶,泡出的茶汤适口性大大降低。

按闷泡与茶汤分离两种方法来看:

适合闷泡法的绿茶茶具有直筒玻璃杯(不带盖,直筒杯聚香,玻璃杯透明比较方便观赏茶汤)、薄瓷盖碗、透气性比较好的薄壁紫砂壶等。

适合茶汤分离泡法的绿茶茶具有功夫茶茶具等。

三、泡茶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水

有的茶友泡茶不太注意选水,会用自来水来泡茶,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自来水消毒水味道特别重,不适合泡茶,如果用这种水来泡茶,茶叶的品质越高,泡出的茶汤喝着心理落差越大。

所以,我们在泡茶时可以使用经过过滤的自来水,如买一个净水器(对家庭用水安全也有好处),或者在自来水过滤站买水。如果再讲究一点,可以使用一些硬度没有那么高的山泉水,有山泉的可以自己去打山泉水,如果没有,可以超市里买一些瓶装水,如农夫山泉等。纯净水也可以,但是泡出的茶厚度、柔滑度、层次会差一些,我泡茶时很不喜欢用纯净水。

四、泡绿茶一定要注意泡茶的水温

很多茶友泡茶时,水烧开了就直接冲下去,沸水泡绿茶是大忌,这样泡出的茶茶叶会出现题主所说的那种现象,茶叶发黄,茶汤苦涩。

泡绿茶时,我们可以根据所买绿茶的嫩、老程度选择合适的水温。

如果泡的绿茶大多都是芽头,像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茶的明前茶,水温在 85 度左右就可以了(不用水温计,开水壶水开以后揭盖半分钟,或者静置四五分钟即可)。

如果泡的绿茶以芽叶为主,比如黄山毛峰、安吉白茶、日照绿茶、恩施玉露等,水温可以高一点,90 度左右就可以了(开水壶水开以后揭盖十几秒,或者静置一两分钟即可)。

如果泡的绿茶采青粗壮,比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沸水冲泡也是可以的,水温低了反而泡不出真味。

五、适当的注水方法会降低茶汤的苦涩度

有时候,我们在茶叶店试喝一款茶的时候喝着非常细滑甘甜爽口,结果回家一泡,苦涩粗浊增加,远远没有在茶叶店里喝的那么好喝。很多人以为是茶叶店把茶掉包了,当然不排除有这样的奸商存在。但是也很有可能是我们泡茶的方式不对,一个是水温太高,一个就是注水方法的问题。

泡茶时注水方式有很多,以玻璃杯泡茶为例,泡绿茶时注水建议将玻璃杯斜着,让开水壶的壶口挨着玻璃杯,让水缓缓流进玻璃杯,而不是将壶口高高地倒水下冲。使用这种低缓注水法泡茶,同样的茶,比用高冲法泡出来的茶汤会清澈很多,茶的苦涩粗感也会大大地降低。

如果用盖碗泡茶,可以将壶口低下来,定在盖碗的某个点,低缓注水,这样泡出的绿茶口感比高冲法泡出的绿茶要细滑、甘甜爽口得多。

六、选择合适的投茶量

泡绿茶时也要注意投茶量:

如果是闷泡法,茶和水的比例在 1:40 为佳,即 120 毫升的玻璃杯或者盖碗,投茶量不要超过 3 克。当然了,如果茶友口重,可以适当增加一点投茶量。

如果是茶汤分离法,茶和水的比例在 1:20 为佳,即 120 毫升的盖碗,投茶量在 5 克到 6 克为宜。如果是紫砂壶,因为紫砂壶出水稍微慢一点,可以酌情更减。

泡绿茶时,如果投茶量太小,茶会太淡,喝着没意思,如果投茶量太大,茶汤的苦涩会增加,既浪费茶,泡出的茶口感也不会好,喝茶过量对人的身体也不好。

七、讲究一下投茶方法,会让同样的茶泡出的茶汤更好喝

绿茶投茶法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几种方式,如果觉得水温不好控制,可以从投茶法入手来避免高水温将茶烫坏的现象。在泡茶时,可以根据绿茶干茶的嫩老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投茶法。

如果泡的绿茶大多都是芽头,适合采用上投法,即先将沸水倒入玻璃杯中,然后再往杯子里放茶。像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的明前茶适合这种投茶法。

如果泡的绿茶以芽叶为主,适合采用中投法,即在玻璃杯中倒一半开水再投茶,投茶完毕后再倒入另一半水。像黄山毛峰、安吉白茶、日照绿茶、恩施玉露等,如果不是特殊批次,这些茶一般是芽头带一两片嫩叶,比较适合这种投茶法。

如果泡的绿茶采青粗壮,适合采用下投法,就是我们通常所用的先放茶,再注水泡茶方式。像一些绿茶的雨后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都适合用这种投茶法。

八、注意泡茶时间

我们平时泡绿茶一般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闷泡法,一种是茶汤分离法,不同的方法,茶水浸泡的时间会不一样:

闷泡法:一般投茶以后,泡半分钟就可以喝了,时间再长,茶汤的苦涩度会增高。

茶水分离法:一般水注入盖碗或者紫砂壶中十几秒就可以出汤了,紫砂壶时间还可以更短一点,因为紫砂壶出汤比较慢。

结语

泡茶是个技术活,注意泡茶方式的目的就是要避开茶的缺点,凸显茶的优点,即所谓的扬长避短。如果我们注意泡茶方式,即便是品质一般的绿茶,我们也能扬长避短,泡出稍好的口感出来;如果不注意泡茶方式,即便是品质很好的绿茶,泡出来的口感也会与我们花费的价钱相差甚远。

【2】、来自网友【lipurnc】的最佳回答:

题主你泡出绿茶会发黄,这要从两个方面去找原因,一是绿茶的质量,二是冲泡方法。

先说绿茶的质量。我年轻时跟着工作中的前辈喝了两年茶,但并没懂茶。文革中被下放到山区,生产队长指给我一块自留地种菜,说菜地边的几丛茶树也给我。我说茶树也给我?我不会做茶呀!他说容易,我会教你的。

第二年春天我摘下新发的嫩绿茶叶,按队长教的方法做茶–鲜茶叶下锅小火炒蔫了,揉,揉出汁了再炒,这样反复两三次炒干了,就是绿茶。如果鲜茶叶下锅炒蔫了,揉,揉出汁了堆成一堆,用块湿布盖上让它自然发酵,第二天再炒干就是红茶了。即绿茶是不发酵直接炒干的茶,红茶是发酵后炒干的茶。可我做出的绿茶,正如你说的泡出来的茶汤发黄,即黄绿色。

后来我被调回原行业工作了,有一年 4 月份出差在杭州,朋友相邀去龙井村买新茶。我们走到一户茶农门口看他炒茶,见他们鲜茶叶下锅小火炒蔫了,在锅里直接抖散,在锅里用手压扁;再抖散,再压扁,直至抄干。才知龙井茶是这样压炒出来的扁茶。

主人邀我们进屋喝茶,我见他冲泡出的茶汤很绿,就问:别地方的绿茶冲泡出的茶汤偏黄,你的茶怎么这么绿呢?他解释是炒茶时锅的温度不能低,炒干时间短,茶就绿;若锅温偏低,炒制时间长了,茶就编黄了。因为炒制时揉压出的茶汁不快速炒干的话,它会氧化轻微发酵的。

原来如此!我这学过做茶的也算内行看门道了。所以好的绿茶不仅是水土条件好长的好,更重要的是炒制技术好。你爱喝绿茶,得买到制作好的绿茶。

关于冲泡方法,1.就是水温不宜太高,80-90℃为好;2.若是刚烧开的近 100℃的开水,应采用上投法–杯里先注上开水,茶叶投在水面,待茶叶慢慢浸湿下沉,水温也降低到 90℃上下了;3.冲泡后别盖上盖子,畅开杯子待茶汤不烫嘴了再品;4.第一次冲泡茶水不要太满,至 2/3 杯高为好,待 5-10 十分钟后再添加点开水,让杯中茶汤翻滚一下,下面先泡出的茶汁翻到上面来了,你就不需要等到“二道茶”才品到真正的茶味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