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父母那一代生活水平低下,但过得幸福,为什么感觉我们这一代则相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7 02:19:56 4次浏览

关于问题父母那一代生活水平低下,但过得幸福,为什么感觉我们这一代则相反? 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洒脱的用户刘永贵】的最佳回答:

我五三年的,川南一个小镇的人,我父母在小镇集体商店工作,在小镇上,我们家庭生活算比较好的,但还是在六十年代吃过糠,吃过仙米(白善泥)。在那个年代,饥饿是普遍现象。

七十年代初,我下乡插队,听我队上的老农说,在六十年代,有一户人家,在一天饿死了三个人。

我从来不认为那时候幸福。

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要说幸福,改革开放后的生活才叫幸福。

【2】来自网友【风雨彩虹 50 后】的最佳回答:

要说现在不幸福,就是吃饱穿暖撑得胡说八道!父母生活水平低下连温饱都没解决幸福何来?现在温饱早已解决!住房子比面积,开车子比牌子,不幸福是红眼病吧!地球非得围你转呵?

【3】来自网友【梦想家乡 5】的最佳回答: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贫穷光荣的年代,你能不幸福吗?敢不幸福!资本主义国家人民水深火热,我们那么幸福必须勒紧裤带也要解放他们,支援世界革命。至于现在吃穿不愁,有新的追求,有了房子车子就想要飞机✈️,没有实现自然不满足。

【4】来自网友【自在明镜 Xy】的最佳回答:

这样的话说出来让人寒心!父母那代人生活水平低下,缺吃少穿,青黄不接,家徒四壁,穷的叮当响,那里来的“但过的幸福”之说啊?

【5】来自网友【相信未来 BBA】的最佳回答:

我们那时候的生活是这样的。

每天为了一家人的食物发愁,大人每年毛粮 360 斤,净粮食也就 300 百来斤,每顿就是二两多,小孩子分的更少,正长身体反而饭量更大。虽然精打细算,口粮还是不够吃,平时以地瓜和粗粮为主,每年春天都会有几个月春荒,吃野菜充饥。每年吃肉和白面馒头可能只有那么两三次。

一家人的衣服总是补了又补,补丁摞补丁,大的穿了小的穿,改了又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最后的破布还要做千层底的布鞋。一家人的衣服,基本都是指望母亲纺线织布,点着油灯熬夜做出来的。

平时一家人的开支都指望几只母鸡,那时候人饿母鸡也饿,一年只有五月到十月才下蛋,其他时候太饿了,只能保命,不会下蛋。

在这样的状况下,吃了上顿愁下顿,怕过年过节,怕学生开学,怕人情来往,怕生灾生病,从来都是心情沉重,压力巨大,何谈幸福?哪里来的幸福?是父母为你扛下了所有,你只管无忧无虑,醉心于童年。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