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在晚年全都禅位给太子?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01:34:32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在晚年全都禅位给太子?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不到万不得已,皇帝是不会把大位提前禅让的。为啥呢?因为哪怕是父子,在皇权面前,也有翻脸的时候。

比如说南朝宋国的宋文帝刘义隆,他的儿子刘劭,做了 24 年太子,心太累了,索性就把自己的老爹刘义隆给宰了,自己提前登基了。

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被自己的亲儿子给做掉的,历史上有名的君主,诸如汉武帝、唐玄宗等皇帝,担心自己的大位被儿子夺走,也做出了逼杀子嗣的行为。

由此可见,禅让,只能存在于传说当中吗?还真不是。南宋开国的前三位皇帝,都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把大位禅让给了储君,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宋高宗赵构,活了 81 岁,56 岁就禅让大位了。

赵构是宋徽宗唯一能够南下避难的儿子,因此他也就肩负起了振兴宋朝的使命。不过他建立起来的南宋,实力弱小,常常被金国胖揍。

他本人也在不断逃难当中,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在他唯一的儿子夭折以后,宋高宗赵构,不得不为自己挑选了几个养子,养在宫中,其中就包括了赵昚。

有趣的是,赵昚并不是宋太宗赵光义这一脉的子孙,而是宋太祖赵匡胤这一脉的。赵光义的子孙有那么多,为啥赵构非要挑选赵匡胤的子孙呢?

有人说是赵构良心发现,觉得宋太宗当年篡位夺权,才导致了如今子孙被拐到北方受冻的下场。不管怎么说,更有趣的就是宋高宗禅让的时间了,他 56 岁就选择了禅让。可他本人却活了 81 岁,中间还有 25 年的时间,他只能担任太上皇。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宋高宗的胆子被吓破了。

宋高宗在对付金国大军的时候,基本都处于被动逃跑的状态,因为实在是打不过。在勉强到南方恢复宋朝政权以后,宋高宗依旧心有余悸。

这个时候宋高宗已经不想折腾了,与其接下来要承担成为亡国之君的风险,倒不如早点退居二线,回去养老比较好。

第二,宋高宗知道杀岳飞是错的。

值得一提的是,宋孝宗上台以后,立刻啪啪打脸宋高宗,他居然给岳飞平反了!这还得了?宋高宗还活着呢,你宋孝宗不是自诩孝顺吗?怎么能这么打脸宋高宗呢?

其实说到底,这件事还是宋高宗默许的。由于杀岳飞的事情影响太大了,要这么搞下去,谁还敢给你们老赵家干活呢?

可宋高宗自己也不能主动站出来认错,皇帝是不能认错的。因此他只有早点把大位传给宋孝宗,让宋孝宗来为岳飞平反,完美地解决这件事,平息朝中和民间的怨恨。

第三,宋高宗不知道自己能活那么大岁数。

56 岁,对一个古代的皇帝来说,并不是很年轻的年纪了。再加上宋高宗颠沛流离的一生,他压根就没考虑过自己能活到 81 岁。

因此他早点禅位给宋孝宗,主要也是觉得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倒不如卖个人情给宋孝宗,毕竟这孩子并不是自己亲生的。

后来他发现自己越活越久,心里就有点儿后悔了。因此也尝试着插手过一些政务,不过那时候宋孝宗已经牢牢掌握政权了,也就没宋高宗什么事儿了。

二、宋孝宗赵昚,活了 68 岁,63 岁禅让大位。

我觉得宋孝宗这么干就算是比较保守的了,56 岁就禅让的宋高宗,显然后来有点儿后悔了,毕竟岁数还没到呢。可 63 岁的宋孝宗,这岁数的确不小了。

正常皇帝能活到 63 岁,就可以谢天谢地了,宋孝宗这个时候选择禅让,并不过分。这事儿还要从宋高宗去世时说起。

81 岁的宋高宗去世以后,宋孝宗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连续 2 天都没吃得下一口饭。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孝顺,主动选择为宋高宗守孝三年。

好家伙,皇帝守孝三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国家大事谁来处理?宋孝宗这个时候,将自己的儿子赵惇拉了出来,让他以太子的身份处理朝中大事,这一年宋孝宗 61 岁。

2 年以后,宋孝宗觉得儿子赵惇处理政务井井有条,而自己在后宫的小日子过得也悠闲自在,因此他索性就把大位禅让给了宋光宗赵惇,自己跑到后宫做起了太上皇。

禅让后的宋孝宗,继续选择为宋高宗守孝,但同时宋孝宗依旧还在插手朝中政事,甚至和儿子赵惇差点儿闹出政治风波来。由此可见,宋孝宗也后悔了。

三、宋光宗赵惇,活了 54 岁,48 岁禅让大位。

这就很奇怪了,正常皇帝 48 岁会选择禅让吗?其实这事儿要从宋孝宗那儿说起。宋光宗继位以后,打算立皇后的儿子赵扩为太子。

这事儿本来也没啥,可宋孝宗却表示不满。为啥呢?因为宋孝宗觉得赵扩天性懦弱,他更看好自己的二儿子赵恺的儿子。宋光宗排行老三,越位成为天子已经很紧张了,如今宋孝宗还要把他侄儿立为太子,这不就让宋光宗更紧张了吗?

所以说,宋光宗自此刻意疏远自己的父亲宋孝宗,他很担心自己哪一天会被父亲给废了。再加上皇后不断在他身边煽风点火,挑拨父子俩的关系,结果到最后,宋光宗把自己搞出了心理问题。

脑子出了故障的宋光宗,总是出尔反尔,大家觉得这哥们实在是不适合做皇帝了。因此在宋孝宗去世的这一年,也就是公元 1194 年,群臣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直接改立赵扩为皇帝,也就是宋宁宗。强行将宋光宗变成了太上皇。

担任太上皇的 6 年时间里,宋光宗拒绝与宋宁宗见面,也不允许宫中任何人提及禅让、内禅等字眼,甚至连太上皇这个词都不准提。由此可见,宋光宗的禅让,那是被迫的,他心里一点儿也不情愿。

总结:禅让,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

曹丕在取代汉朝的时候,曾经多次推却汉献帝的禅让,最终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禅让。自此他感慨道:尧舜禹禅让,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啊!

曹丕无非就是说了句大实话而已,手握皇权的人,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这种君临天下的权力呢?

唐玄宗做了太上皇以后,不断向唐肃宗那儿派遣自己的心腹担任宰相,其目的就是为了夺回权力。乾隆担任太上皇以后,依旧手握天下权柄 3 年多时间,直到病逝。

这些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禅让以后,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手握权力做到死,难道不香吗?

【2】、来自网友【围炉品茗人】的最佳回答:

南宋前三位皇帝,高宗、孝宗、光宗皇帝的确都是禅位给太子,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皇帝宝座大部分人都巴望着能坐的久一些,不是迫不得已一般都不会提前传位。但是南宋的前三位皇帝却真的一个接一个的禅位,当然他们禅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宋高宗的禅位原因:“心累”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也是北宋王朝的继承者,他的一生多次经历磨难危险,也一直生活在金人入侵的阴影之下,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这位命运多舛的开国皇帝的危机时刻:

  • 靖康元年(1126 年)春,金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作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九弟的康王赵构主动作为王室议和代表到金军营地谈判议和,并被扣留十几日,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危机,要知道当时赵构年仅 19 岁,当时他的父亲徽宗皇帝都害怕的主动禅位,其余兄弟看到金人都吓的尿裤子,年纪轻轻的赵构能够不畏生死,前去议和,的确值得肯定。但是一个出生皇族的亲王,养尊处优的生活,你说赵构内心真的不怕估计是不可能的。

  • 同年冬,金军再次攻宋,赵构又一次被派往金营议和,这一次金军已对北宋都城开封志在必得,议和的风险可想而知,所幸在河北磁州被名将宗泽劝阻留下,免遭金军俘虏。靖康之变后也成为宋徽宗唯一没被俘虏的儿子,所以他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他哥哥宋钦宗的皇位(不要小看了这一因素,南明的失败中就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皇位继承混乱,导致抗清力量分散和内讧)。

  • 建炎三年(1129 年),金军奔袭赵构的行在扬州,赵构吓得仓皇渡江南逃,经镇江府到杭州。

  • 同年,刚刚逃到杭州的赵构又遭遇“苗刘兵变”,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虽然兵变很快被平息,但是赵构的确狼狈的退位了二十多天,而且事后不久他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

  • 还是在这一年的九月,金兵不顾赵构的不断遣使求和,哀求金兵不要再向南追击,又一次渡江南侵。刚刚平息苗刘兵变的赵构不得不再次仓皇南逃。这一次经绍兴、宁波到舟山,然后漂泊海上避难,然后又逃到温州。据说经过这一年的数番惊吓,导致赵构失去生育能力。事实也证明,此后赵构再也没有生育子女,只好早早的寻找皇族的幼童领养准备作为继承人接班。

  • 之后到绍兴十一年,赵构虽然没有经历前几次的致命危险,但是金兵的不断南下也让他寝食难安,虽然在前线将领的努力下,挫败了金兵的南侵战略企图,而且也开始向北收复中原失地。但是赵构的日子依然不好过:一是战争导致的巨大消耗,政府财力困难,只得加强盘剥百姓,进而又导致起义反抗不断;二是前线虽然战事较顺,但是赵构又时刻担心这些领兵将领尾大不掉,三是担心万一收复中原,迎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自己的皇位又该如何安排?

  • 绍兴十一年(1141 年),通过“绍兴和议”金宋双方基本结束大规模战事,赵构也过了一段相对安定和平的生活。但是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再次南侵,赵构吓得又一次准备逃离临安。所幸前线将领击败了金朝水军,同时金朝内部发生内乱,完颜亮也被部下所杀,南侵行动自动解除。这一次经历了二十年太平生活的赵构估计再也不想承受这样的压力,而且也确实是心累了。第二年就禅位给太子赵眘,自己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并一直活到淳熙十四年(1187 年),享年 81 岁。

宋孝宗的禅位原因:“失望”

宋孝宗赵眘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如此,但是这不代表他是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个人认为从政治治理能力来看,还是宋高宗更高明)。虽然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但是他在位期间也有一些让他失望不已的事情:

  • 隆庆北伐的失败给信心满满的宋孝宗当头一棒。宋孝宗登基后的第二个月就召回主战派老将张浚商议国事,随后又为岳飞等人平反,大力任用主战派大臣积极备战,意图利用金国内乱不久的时机一举收复中原。但是显然刚刚登基宋孝宗还缺乏统筹全局和把握战局的能力,隆庆北伐先胜后败,不仅使雄心勃勃的宋孝宗被打了兜头一棒,而且把宋高宗绍兴和议以后二十余年积攒的家底给打了个精光。

  • 当然,宋孝宗的确是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他没有被隆庆北伐的失败击倒,认清形势的宋孝宗转而采取“先为自治、而后远图”的思想。即乘金宋双方罢兵休战的机会,积极发展壮大自己,为以后的北伐做准备。但是让宋孝宗失望的是,他的对手金世宗完颜雍和他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这就使得宋孝宗无计可施,从而心中的失望更加明显。

作为南宋最有作为的帝王,在位执政 27 年,除了登基第一年开展了隆庆北伐,剩下的时间他都是埋头于国内政事,在壮大和发展自己的同时,希望金朝内部能出点问题,使自己能有有机可乘。但是很遗憾他一直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淳熙十四年(1187 年)宋高宗去世,孝顺的宋孝宗非常悲伤,加上长期执政但是无力取得突破的失望和倦怠之心,同时太子赵惇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登上皇位,于是宋孝宗着手让太子参与国政,并开启禅让之路。两年后淳熙十六年(1189 年)宋孝宗正式禅位给太子赵惇。

宋光宗的禅位原因:“被逼”

宋光宗赵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皇帝,本来按照长幼顺序宋孝宗不应该立他为太子。但是宋孝宗认为赵惇的英武气质更像自己,加上考虑到国家有难,还需要英武之主去收复河山,因而宋孝宗改变传统立更年轻的赵惇为储君。按理说宋光宗赵惇要对父亲宋孝宗感恩戴德,极尽孝道才对。但是历史上宋光宗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他的不孝(或者是他和父亲宋孝宗的关系不睦)。还当太子的宋光宗赵惇倒是没有过多的表现出他的不孝,唯一有点苗头的就是曾经暗示自己的父亲宋孝宗禅位(当然在封建帝王家庭里这已经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了),但是宋孝宗只是让儿子碰了个软钉子,没有过多的怪罪赵惇。

乌髭药光皇春秋已富,又自东宫尹天府入侍重华,从容启上曰:“有赠臣以乌髭药者,臣未敢用。”上语光皇曰:“正欲示老成于天下,何以此为?”

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

但是赵惇登基之后,很快就变的让人陌生起来,本来他的父亲宋孝宗对宋高宗的孝顺已经有了现成的榜样,而且他的父亲也是宋高宗禅位而提前登基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宋孝宗是宋高宗的养子,而他自己是宋孝宗的亲生儿子。但是宋光宗却完全做不到向他父亲那样的孝顺。究其原因后世的研究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 宋光宗对父亲有本能的畏惧和心理不安感。

    因为宋光宗的诸君之位是宋孝宗以国家处于非常时期不应因循守旧而破例册封的。因此宋光宗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太子之位上,非常害怕因为自己的差错而导致失去储君之位,因而长期压抑和伪装自己。一旦登基,这种压抑和伪装就必然要得到释放,因而就表现在他登基后从刚开始的还会定期去看望退位的父亲,到后来就不但减少去看望的次数,直至最后几乎完全不去看望。

  • 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是个有名的妒后和悍妇。

    宋光宗的妻子李凤娘是因为相士的说法才成为太子妃,但是她的个性跋扈嫉妒,后来非常不受宋高宗和宋孝宗的喜欢,但是碍于皇家的面子一直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而李凤娘也非常记恨对她很严厉的宋孝宗,不断的在宋光宗面前挑拨他们父子的关系。

  • 宋光宗立储之事也导致赵惇对父亲疑惧不已。

    赵惇登基后只有一个儿子赵扩,又是皇后所生的嫡子,赵惇本意想立他为太子,只是考虑自己登基不久还不急于册封。但是他的父亲宋孝宗又出于当初立他为储君的想法劝说赵惇立他的侄子赵抦为储君,而且这个赵抦正是赵惇的哥哥赵恺的儿子。赵惇的感觉仿佛是父亲要将自己的皇位还给哥哥一家,于是他和妻子李凤娘对宋孝宗更加冷漠了。

  • 宋光宗登基后两年左右,可能本身就带有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基因,再加上与父亲相处的压力,还有妻子李凤娘的妒悍。使宋光宗开始出现精神病的迹象。赵惇有一次洗手,看到端水的宫女的手很好看,可能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结果没几天皇后就让人给赵惇送来一个食盒,打开一看正是那名宫女的双手。后来一次祭祀大典之前,突然传来他的宠妃黄氏暴毙的消息,宋光宗知道一定是皇后干的,而且紧接着的祭祀大典上风雨交加,仿佛天神发怒,惊惧之下宋光宗开始出现精神病的症状。

虽然宋光宗的精神病后来时好时坏,但是他的不孝之举和皇后李凤娘的跋扈干政已经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宋孝宗临死前希望能见宋光宗一面,但是皇后李凤娘不予许,宋光宗竟然就真的没有去。这在朝野内外就真的激起了众怒,朝廷重臣联合宋高宗的吴皇后果断采取措施,强行禅位给赵惇的儿子赵扩,宋光宗就这样被逼着禅位了。

终上所述,南宋的前三位皇帝的确都是禅位给太子,但是每个人禅位的原因都不尽相同,但是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连续内禅。毕竟在没有权臣军阀逼迫的情况下,这种现象还是很少见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