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晚年过得凄凉的老人,都有哪些特征?你身边有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31 19:30:26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晚年过得凄凉的老人,都有哪些特征?你身边有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沐浴阳光的小蚂蚁】的最佳回答:

兰姨是我老家的一个阿姨,年轻的时候性格爽朗,爱说爱笑,可谁想到,当她的两个儿子成家之后,兰姨的做法却让人很意外,最后落得让两个儿媳妇都嫌弃的下场!

兰姨中等个子,长得还不错,平日和村里人有说有笑,相处的都还可以。

兰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当兵退伍回到家,别人给介绍了一门亲事,其实女方家境不错,父母也勤勤恳恳,老实实在,但是行事低调不爱张扬,也不摆阔。这样让大多数人误以为她家条件不好,兰姨就是这样认为的。

大儿子和那个女孩两情相悦,两家大人也就跟着忙起了婚事,当两家谈到彩礼的问题时,女方的父母并没有说要多少钱,只是让他们看着给就行,只要两个孩子高兴。

兰姨回家跟老伴儿一合计,最后给了女方 6000 块钱,其实这个数字在当时算是中下等水平了,只因为兰姨内心里觉得女方家条件一般,委实有些瞧不起的意思。

结婚了,女方陪嫁的东西价值远远超过 6000 块钱,女方父母并不在乎兰姨家给了多少钱,只希望女儿婚后过得幸福。

兰姨一看女方家陪嫁的东西不少,很是高兴,颇为沾沾自喜,好像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

大儿子刚结婚不久,二儿子也处了一个对象。二儿子的女朋友家颇为富裕,女朋友穿得也时髦,打扮也新潮。兰姨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自然对二儿子的女朋友不敢怠慢。

虽然还没有结婚,每到逢年过节,二儿子的女朋友来兰姨家的时候,兰姨都会偷偷地塞给她 400 块钱,但却只给大儿媳妇 100 块钱。

这件事情,大儿媳妇本来并不知情,但是兰姨和邻居聊天的时候自己说漏了嘴,邻居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兰姨的大儿媳妇。大儿媳妇虽然是个老实人,但是任谁听到这样的事情,心里都会不痛快,于是心里慢慢起了疙瘩。

二儿子的女朋友家庭条件好,兰姨很是巴结他们,生怕这门亲事黄了。所以每次二儿子的女朋友来到兰姨家,兰姨都会提前备上二儿媳妇爱吃的菜,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二媳妇爱吃这个,我二媳妇爱吃那个,却从来没提过大儿媳妇半句。

大儿媳妇听到了兰姨说这话,就明显得不耐烦了,有时候大儿媳妇会在兰姨跟前说,我也爱吃什么什么之类的话,可是兰姨故意听不懂,并不搭话。在对待两个儿媳妇的态度上,兰姨并没有做到公平。

大儿媳妇把这些话说给自己的老公听,大儿子开始并不相信兰姨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但通过他多次仔细观察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母亲的确是这样,所以心里也很不满。但是弟弟的媳妇还没娶到家门,又作为大哥大嫂,怎么能因为这样的事闹意见呢?

大儿子只能安抚自己的媳妇,大儿媳妇也是个明事理的人,不愿把事情闹大,那会让别人看笑话的。

后来二儿子也结婚了,兰姨一如既往地对二媳妇好,二媳妇好吃懒做,就知道打扮自己,兰姨的老伴有时候忍不住在私下里和兰姨嘀咕几句,怪二媳妇不会过日子,不如大儿媳妇会攒钱。

老伴的话就让兰姨不爱听了,阿姨说:“人家二媳妇在自己娘家的时候就那样,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哪有我们做公公婆婆说的道理?而且人家爹妈有钱,到了咱们家不能让人家受委屈呀!”

老伴说:“你看看大儿媳妇多会过日子,什么也不乱买,就知道攒钱,会过日子,多攒些钱,将来总是好的,遇到事情不发愁啊!”

兰姨听了这话撇撇嘴,对老伴说:“咱这俩儿媳妇能比吗?一个家里有钱,一个家里没钱,老大媳妇有什么资格吃好的穿好的?”

老伴拿起筷子点了点兰姨,小声说:“小心你这张嘴,免得老了让人不待见!”蓝姨却不以为然。

家里的粮食蔬菜,兰姨也有时候会偷偷地给二媳妇家送去一些,并嘱咐她别让大儿媳妇知道。

婆婆对她好,二媳妇对婆婆自然也要亲近一些,有时候两人的亲热劲,看起来真像母女呢!

大儿媳妇人虽老实,但却不傻,对于兰姨所做的这些,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面上并不去计较这些,只是自己暗暗争气,好好过日子。

两个儿媳妇一前一后生了孩子,大儿媳妇生的是女孩,二儿媳妇生的是男孩,这更让兰姨乐开了花!逢人就说自己抱了大孙子,每天屁颠儿屁颠儿地往二媳妇家跑得更勤,就愿意去看她的大孙子。

两个孩子都由两个儿媳妇自己带,兰姨也时不时地搭把手,但是明显更喜欢二儿媳家的大孙子。

冬天到了,该给两个孩子做棉衣了,那时候农村还不流行给孩子买棉衣,都是自己一针一线的缝。一般都给孩子做三四套,有薄的,有厚的,替换着穿。

两个孩子加起来就是七八套棉衣,兰姨自己做起来很是耗时耗力,可恰巧两个儿媳妇的亲妈都不会做棉衣,这可苦了兰姨。

兰姨去二儿媳妇屋里做孩子棉衣总是高高兴兴的,什么不满也没有,做起衣服来相当卖力。可是轮到去大儿媳妇屋里做棉衣的时候,总苦着一张脸,半天说不了一句话。

大媳妇看兰姨不对劲,就问了一句:“妈,你怎么啦?怎么有点儿不高兴呢?”

兰姨小声嘀咕:“你说你妈咋也不学学做棉衣呢?”

大儿媳妇立刻就听出来她这是话里有话,就说:“我妈手笨,我们小时候的棉衣都是我老姨给做的。”

兰姨听了不再搭话,继续一声不吭地闷头做棉衣。

大儿媳妇心里也不耐烦了,凭什么一样的孙子孙女,给孙子做的时候是那么心甘情愿,给孙女做的时候就这样,还嫌弃我妈不会做棉衣!

兰姨虽然偏心,日子虽然有一些小磕磕绊绊,但幸好两个儿媳妇相处得还不错,互相有来有往,所以这个大家庭基本上也没闹过什么大矛盾。

大儿媳妇的女儿长到六岁的时候,该上小学了,大儿子两口子一商量,准备搬到县城去,一来孩子读书条件好一些,二来两个人可以在县城找一份工作挣点钱,两人准备以后要慢慢在城市站住脚。

从此,兰姨就跟老伴在老家生活,二儿媳妇家紧挨着兰姨家,平常时不时地照顾一下公婆。大儿媳妇觉得离婆婆远了,对公婆的照顾肯定不如二儿媳妇多,所以时不时地买件衣服和吃的东西,给公公婆婆捎回去,也算弥补了不在跟前照顾公婆的缺憾。

过了几年,大儿媳妇又生了二胎,没办法,兰姨只能到县城帮大儿媳妇看孩子,因为大儿媳妇的工作已经很稳定了,薪水也比较不错,不能辞掉。

也就是从这时起,大儿媳和兰姨的矛盾越来越大了。

兰姨整天话里话外地说看孩子太累,要是有一个人能替换一下就好了!她很明显是给大儿媳听的,就是想让大儿媳的亲妈来帮着带孩子。

其实在生二胎之前,大儿媳妇已经跟兰姨说好了,她说自己亲妈家的地和树太多,如果让亲妈长期看孩子的话,他爸侍弄不了家里那么多的地和树,但肯定不会一点不管,也会偶尔过来帮忙带带孩子,让兰姨回家休息一段时间的,但带孩子的主力肯定是兰姨。

虽然这样,但兰姨还是对亲家母有了意见,总是觉得亲家母怕带孩子受累,故意躲着似的。所以有时候大儿媳的亲妈来家里时,蓝姨脸上就会不高兴,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让大儿媳和她妈妈都觉得很尴尬。

大儿子也背后说过兰姨,但是兰姨理直气壮,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嫌没有人替他 她分担劳苦。

大儿媳为此很生气,心想:“我什么好话都跟你说了,情况也摆在这里,你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下呢?而且你在这里带孩子,我给你买好吃的,买穿的,什么活也不让你干,你还想怎样?我妈作为孩子的姥姥,帮忙带孩子,你应该感激!不帮忙带孩子,你也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你是孩子的奶奶,奶奶带孙子天经地义!”

后来,大儿媳索性就不让自己亲妈来了!就让兰姨自己带!

兰姨的大儿子脾气不是很好,平时还好,但有时候小两口闹起矛盾吵起架来,或是喝点酒,大儿子说话就爱夹一些脏字。

哪个女人能受得了男人骂骂咧咧的?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兰姨和大儿媳一家不在同一个房子里住,小两口生气吵架,兰姨也没怎么发觉。

但现在一家好几口同住在一个房子里,说话大声一点,别的房间就能听见,何况吵架呢?

每次大儿子发起脾气骂骂咧咧的时候,大儿媳都会还嘴,也用同样的话骂回去,兰姨听见,就开始不耐烦了。

一开始兰姨还能忍耐,次数多了,兰姨就爆发了。

兰姨冲着儿媳妇大声嚷嚷:“你骂啥呢?你骂谁呢?”

大儿媳妇说:“我跟你儿子打架呢,你说我骂谁呢!”

兰姨说:“那你为啥说话那么难听?还带脏字?”

大儿媳说:“你儿子咋骂我,我就咋骂他,你为啥不说你儿子说话带脏字呢?你听不见吗?”

兰姨却说:“我儿子那是说话习惯了,他肯定没有别的意思,可是你这样骂,就是故意在骂我!”

大儿媳冷笑一声说:“你这婆婆当的可真好!只许你儿子骂我,我不能骂你儿子!你真行啊!”

然后,大儿媳啪的一声,关上了自己房间的门,不出来了。

从那之后,虽然两个人还是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但是每天几乎不大说话,各干各的事情,即使说话,言语也是客气中带着些冷淡。

后来,大儿媳的二胎孩子也上幼儿园了,兰姨就回了老家。

人上了年纪,身体避免不了要出一些小毛病,随着年龄的增大,兰姨也变得越来越矫情。

每年春天秋天,兰姨都要到医院去输上半个月的液,身体完全没有任何不舒服,就是为了增强抵抗力,图个心里安慰。

偶尔头晕了,腿不舒服了,手有点儿发麻了,眼睛看不清了,血压稍微升高了,心率有点慢了,睡不好觉了,吃饭不香了等等等等,兰姨都要给两个儿子打电话,让两个儿子带着去医院检查。

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儿子都很紧张兰姨的病,谁有空谁就赶紧带着兰姨去检查,生怕得什么大病!但每次检查完之后,大夫都说没什么事,有时候开一点药,有时候根本不用开药,但是有两次,兰姨自己非要闹着住院呢,即使大夫说根本不用住院,兰姨也坚持要住院治疗。

兰姨这样闹得次数多了,两个儿子也烦了!两个儿子都要上班挣钱,不能总这样耽误上班啊,况且兰姨并没有什么大毛病,干嘛非要这样折腾?

兰姨的二儿媳妇不上班,大儿媳的工作也脱不开身,所以兰姨就盯上了二儿媳,以后每次有个头疼脑热,就闹着让二儿媳带她去医院。

后来就二儿媳妇带兰姨去医院,一次又一次的检查,大儿媳上班忙,脱不开身,就出些钱,买些吃的用的送过去。

可是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二儿媳也烦了,是呀,任谁也受不了兰姨这样的折腾,大夫说吃点儿药就行,兰姨非要输液,大夫说输七天液就行,兰姨非要输十天才肯罢休。

二媳妇终于也不管兰姨了。

兰姨很生气,在村里到处说儿子儿媳妇都不孝敬。

这话传到儿子儿媳耳朵里,他们更加讨厌兰姨的这种做法了,后来,索性连老家都不愿意回了,就图个清净。

现在,兰姨时不时地自己坐车去医院输液。有时候在车上有认识蓝衣的人,都问她干什么去,兰姨说去医院输液,别的人会表现出很惊讶的神情,问她,你怎么啦?看你好好的,为什么要输液呢?哪儿不舒服了?

这时候兰姨就会唉声叹气地跟别人说:“唉,我这毛病可多啦!浑身哪哪都不舒服,头晕,肩膀疼,腿疼,还有腰间盘突出呢!人老了不受人待见,自己管自己啦!”

其实,兰姨自己在家看电视,刷手机,玩得潇洒着呐!就是动不动就要去医院买点儿药吃,输点儿液,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可能就图个心理安慰吧!

晚年过得凄凉的老人,都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年轻时不肯付出辛苦,到了老年,自己手里没有一定积蓄,连养老钱都没有,大多数不会过得很好。

第二、不公平地对待儿子儿媳妇,一碗水端不平,这样的话,晚年肯定过得很凄惨。

第三、不能正确处理婆婆与儿媳妇之间微妙的关系,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

第四、当儿子和儿媳妇生气吵架的时候,偏袒儿子,即使儿子没理,也要为儿子辩三分,这样肯定会让儿媳妇心怀不满的。

第五、岁数大了,变得越来越矫情,有一点小毛病就觉得是天大的事情,整天让儿女带着往医院跑,弄得子女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只会让儿女心烦。

你说对不对呢?

【2】、来自网友【黄罗汉】的最佳回答:

答:我今年 56 岁,农村的,凭我个人观察,晚年过得凄凉的老人,都有这些特征,

一,失去了老伴!老伴是最好的依靠,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互相关心互相说话,失去了老伴,孤独寂寞无处诉,没有了精神生活,活着没有了盼头,天天这样过,月月这样过,年年这样过,沒意义,特别是男老人更加艰难,做饭洗衣不习惯,难处更多,活着不如死了好,想法更极端。

二,外貌苦!很瘦,头发乱又长,常是卑微的样子,低眉下眼,两边眼角有眼屎,会流泪有泪痕,愁眉苦脸,脸上脏,有鼻涕,走路慢吞吞地,缺少生气,有时会仰天长叹”唉”,很少与人说话,手指甲手指手掌手腕不干净,露出的脚踝不干净,全身脏,气味重……

三,缺钱!不少老人拖着沉重的躯体捡破烂,他们太缺钱了!生活离不开钱,买盐买油买肉买洗衣粉等,没钱谁给?特别是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用什么生活?农村的风俗习惯,做父母的不管身边怎样穷,都很少向孩子们勇敢地开口,缺钱了,就是忍,该买的也不买,实在没办法了,从家畜家禽身上想办法,遇上小病小灾,能忍则忍,不说有病,不少小病拖成大病,一旦得了大病,怕牵连孩子苦,舍不得花钱,在家等死!

四,失去了劳动能力!不少老人得了慢性病,比如肺气肿脑梗肺癌尿毒症冠心病类风湿精神病等,还有些人老了行动缓慢,手脚无力,不但种不了土地,经常缺粮少米,也种不了菜园,经常缺菜吃,更养不了禽兽,缺少零花钱,即使有钱,因为行动不便,记忆力不好易产生误会,总是要求人帮助也困难,所以他们的生活很艰难。

五,住宿差!这些老年人老了,一般都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潮湿,缺少修理,会漏雨也无人管,老鼠多,偏僻,野草野树多,交通不便,很多老人连死了家属也不知道。

六,穿着差!由于缺钱,舍不得买衣服,都是又老又旧又烂的衣服,一到冬天,上身长短不一,鞋子袜子又旧又差又烂,有些干脆打着赤脚,全身怕冷发抖,衣服缺少了洗衣粉,洗得不干净,行动不便,得不到常洗,较脏。

七,子女不重视!有些人没有子女,有子女的也不孝顺。现在的子女大都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能回家一趟的还算好的,很多子女都是用手机视屏打电话问问了事,他们生活压力也大,若父母需要钱也是微信转账,其实父母最需要的是儿女们常回家看看,现在呢,父母不病不回来,父母不死不回来,不是过年不回来,一句话,子女不重视!八,他们寿命较长!苦命人寿长,用科学方法解释不清。

……

就写这几点个人认为主要的,其它的跟老人自身也有关系,一般这些老人都有自知之明,很少出去聚会,很少去凑热闹,很少走亲会友,很少去赶集,很少去儿女家,大概是越老越活明白了,以家为中心点,静坐到底,也没有什么爱好,实在坐累了,也只是到外面人少的地方散一下步便回家,完全没有生机勃勃的样子,好像是传统习惯一样,天天这样过,代代这样过。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