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73岁和84岁真的是人生两道坎吗?是否有科学道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5:35:5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73 岁和 84 岁真的是人生两道坎吗?是否有科学道理?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读书文史】的最佳回答:

文 | 读书君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经验中,形成了许多的民间禁忌讲究。

比如正月初一禁忌吵架;十三禁忌出远门。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初五、八月十五禁忌已婚女儿住娘家。结婚大喜之日,忌寡妇、孕妇和披麻戴孝之人。办丧事的时候,借用他人的物品需要马上送还等等,可以说,中国民间的禁忌讲究是非常多的。

严格说起来,民间的大部分禁忌讲究其实就是一种迷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其实是真切反映了群众祈求好运,辟邪避灾的一种愿望。

像民间忌讳“七十三”、“八十四”,也是一种禁忌讲究。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中都有哪些说法讲究或是暗指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死”,人类最忌讳的东西之一

生老病死乃为人之常情,人生中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件事就是死亡。但是,说起“死”这个词,大家可谓是谈虎色变。

“死”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却很少有人提及,因为谈“死”是人生的一大禁忌。

人类害怕死亡、恐惧死亡。为什么?因为人类天生自带的求生本能;因为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因为人类害怕失去……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为了能够延长寿命而不断做着努力。古代的历代帝王为了长生不老,求仙人,服丹药,做出很多滑稽可悲之事。

当年,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赴东海寻觅长生不老药。结果,徐福一去不复返,秦始皇也没能达到长生不老的夙愿,成为千古的笑话。

以及还有口服各种重金属、民间偏方而导致中毒丧命的,数不胜数。

可以说人类在求长寿上面,干过各种荒诞愚昧的事情。尤其是在古代那个落后的年代,人的寿命是非常短的,能活到 50 岁已经算是长寿之星。

为此,在古代,人们非常禁忌谈论年龄,谈论“死”。

当然,即便到了如今,人们依旧不喜欢谈及年纪,更对“死”避而不谈,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在民间,常常听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个去”的说法。说到这里,我们大概能够理解了“七十三、八十四”所暗指的意思。

具体来说,怎么解释呢?原来,这两个年龄点是有来历讲究的。

02 “七十三”

众所周知,孔子的一生很伟大,从当官、讲学、著述,到创立儒家学派,修订《六经》,创办私学等,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且他的一生是长寿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想活到七十古来稀的年纪,可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受生活、医疗水平、战争、瘟疫等因素影响,人们的人均寿命大概也就 30 岁左右。而孔子活了 73 岁,在当时完全是高寿的年纪。

此外,孔子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 55 岁才开始周游列国,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他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经历种种的不堪和磨难,等到他再次回到鲁国时,已经是个 68 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

孔子的晚年很悲很惨,在他 67 岁时死了老婆,之后又死了儿子孔鲤和得意弟子颜回,其弟子子路更是被剁成了肉酱。最终,在一系列的重大的打击下,孔子也肝气郁结而死了。

就是这么一个伟大、高寿,且熬过了如此多苦难的老人,活到了 73 岁也就到“底”了,可见这是一个需要避讳顾忌的年龄段。

所以,民间认为,活到了这个年纪,就容易被阎王叫去,被勾走了魂。到了这个年纪,要避讳不谈,免得被地府的小官听见了,抓了去。

03 “八十四”

和七十三岁的禁忌说法相似,这里的“八十四岁”是指孟子的年纪。

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被称为“亚圣”,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伟大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历史书上“慈母三迁”的故事说的就是孟子。

孟子的一生活了 84 岁,都说八十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人活到了这个年纪,基本上是拐杖不离手了。在如今,纵使是这样的年纪,都绝对算是长寿老者,更何况在古代那个生产力落后,医疗卫生不发达的年代。

一代伟人孟子,最终也只是活到了 84 岁,尽管这已经是相当高寿。人们都有以“强”论事、定性的心理,认为如此顶尖的强者也只能做到这样,也只能达到这个高度了,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更加不可能,也不敢想象了。

所以,民间认为,84 岁也是老人过不去的一道坎,到了这个年纪,要避讳不谈,不过生日。以免被阎王知道了,把人带走。

04 读书君说

可以说,大部分民间禁忌讲究,都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不过,抛开迷信不说,可以看到,这其中都饱含了人们对生命、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翼。老话说“老人七十三岁,八十四岁是个坎”,不过生日,这其中寄托的同样是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活着,总希望能够活得再健康长寿一些,尤其是到了晚年后,对生命更加珍惜,对死亡越发恐惧。

不过,客观上说,与其成天担忧什么年龄点不该说什么,什么东西需要避讳,不如活得通透洒脱一些,开心过好每一天,而不是拿不具有意义的东西来束缚、吓唬自己。

人上了年纪,身体本来就大不如前,身体机能早已开始衰退,走下坡路,且加之就惧怕死亡,此时到了这个年龄段了,还整天担忧各种忌讳的东西,天天郁郁寡欢,那么疾病痛苦更容易盯上自己。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类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人活到八九十岁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老话说得“老人七十三岁,八十四岁是个坎”,不宜过生日这样的观念说法,早已过时。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情,谁也逾越不了死亡这个坎儿,与其恐惧“73、84”,不如看开看淡。生命是一个过程,终将会有终结的一天,人活在世上,拥有好的心态很重要。把心态放平,以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才能开心过好每一天,才能活得健康长寿。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2】来自网友【共创健康】的最佳回答:

73、84;

自古的传言;一个人生命中的两道坎;这个说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管理的死因调查结果显示;

根据 1990 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按照年龄排列的死亡分布构成比

60 岁~8.84%

65 岁~11.054%

70 岁~12.76%

75 岁~ 11.92%

80 岁~ 9.34%

85 岁~6.28%

其中 在 74 岁段及以下的死亡人口比例中,男性掠夺;

高于 75 岁以后,女性死亡比例较多;

这个图中也反应出,预期寿命,死亡年龄的点分布;看哪里最密集,哪里死亡率就最高

由以上数据,可以很简单的得出;死亡和 73、84 没有关系。

【3】来自网友【shouxuan】的最佳回答:

有一定科学道理,不是说 73 岁这一年或 84 岁这一年,是指 73 到 84 这中间,去干地下工作的人很多,人活过 84 很难死掉,头疼脑热的,一个樂丸就管,除非得了病变的病,也就是癌。根据天干地支,60 年一轮回,84 就相当于年轻人 24 岁样子,正是好时候,当然各种反应和年轻人不能比,毕竟零件老化了。

【4】来自网友【谷谷莠子】的最佳回答:

没有科学道理。

不过,在这,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民间为什么有这种说法。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主流文化是儒家思想,而中国历史上对儒家思想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开创者孔子、继承者孟子、使儒学官方化的董仲舒、使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的朱熹,其中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传说中孔子活了 73 年,孟子活了 84 岁,所以当普通人活到这两个岁数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敬畏感,因为一旦活过 73 或 84,那就意味着超越了圣人!

所以,这种说法其实是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反映,是儒家思想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的体现。

【5】来自网友【优雅西柚 C】的最佳回答:

过去人们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 不叫自己去″这句话尤其在农村限制了很多人,认为这是两道不可逾越的坎!错了,近几十年的经验证明了我的说法:人老了照旧走走锻炼身体,蹓蹓弯……回家喝水、休息、看报纸、电视……再上头条,我们头条队伍里的近九十的老人照样体健、开郎!再说我们小区老人队伍里小的七十五,大的九十八岁照样下棋打牌,当然大部分还是七十八至八十八岁多七十五岁以下还在河坝上慢跑呢?什么坎?自己多注意身体,健康快乐每一天“:活到老快乐到老″!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