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08:41:3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寺”和“庙”有什么区别?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兰桂飘飘】的最佳回答:

“寺”和“庙”什么区别?

我对历史文化不是太清楚,偶尔听法师讲法略略提示一下,我们共同切磋吧?

我闻法不是太多,懂的也少,法师讲法的时候牵扯到问题,略捎上几句。

寺:过去是国家朝庭分部的三公九卿官员办公的场所,好比現在中央分部的各个部重要机构。

后来也成为教学的机构,古代的书生大学士,举人,进士,学习场地,如国子监?

佛教后汉永丰十年传到中国,有高僧从西域千辛万苦取经回来,在寺院翻译的经典,如洛阳白马寺,西藏的大昭寺,少林寺,苏洲的寒山寺,灵隐寺,是佛教搞教育,译经的地方称寺。

后来寺院里供奉释迦牟尼佛,他的左膀右臂有大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这种表法是教育,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还是教育,寺是教学场地。

寺院也是清净之地,也是修行皈依三宝之处,也是接受圣贤教育之场地。

庙:是祭祀古圣先贤的地方,有太庙,如孔庙,岱庙,也有家庙,北京市庙很多,有帝王庙,过去皇帝都有家庙,

后来民间逐渐发展祭祀神冥的大庙小庙,庙比较早期,菩萨庙,天王庙,有四大天王,各有表法,还是教育。

有妈祖庙,有龙王庙,土地庙,山神庙,这些是祭祀鬼神的地方,带有民俗色彩。

現在乡下有新建的庙,那就不伦不类了,啥都有,有神冥还有天祖教的塑像。

总之过去寺和庙是两个概念,寺院是办公,是教育的机构。

庙是供奉圣贤的追思,孔庙,岱庙,也是供奉鬼神的地方。現在都变成旅游的地方。

友友们互相切磋吧?

【2】、来自网友【非说不凡】的最佳回答:

寺庙现在是一般是同时使用。寺、庙是祭祀人员居住的场所,历史上这样的建筑很多。几乎每个县每个村都会有。

现在国家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以及他相关设施占到了一半,现在寺庙已经合用是佛教寺院的泛称。

其实寺和庙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1、寺的来源和发展

最早“寺”是指官员办公的地方。《说文》中说“廷也”,就是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就被称作“寺”了。比如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构,而太常寺是还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

“寺”在古文中做“侍”解。《经典释文》中有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

到了西汉代,有了“九寺”、“九卿”的说法。西汉建立了“三公九卿”,三公的官署叫做“府”,而高级行政长官“卿”是在“寺”里面办公的。“卿”们掌管着钱粮、刑狱、保卫、礼仪、珍宝等多个事务。比如说,鸿胪卿掌管的就是传达皇命、应对宾客。那么换言之他的官署办公地点就相应的叫做鸿胪寺。

到了东汉的时候,寺开始作为佛教的寺院。传说在永平年间,汉明帝时期有天竺僧人用白马驼来 40 多卷经书。汉明帝为天竺僧人建了规格比较高的住处以弘扬佛法,取名“白马寺”。再到后来为僧人所建的住处都叫做寺了。

在梵语中“寺”是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人居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就越来越少了,变成了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了。不过有时候还是用寺作为官署名称。比如大理寺,一直沿用到清末才改为大理院。但是这个在人们心理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在人们心中寺早已经是僧人居住的地方。

2、庙的来源和发展

“庙”比“寺”出现的更早。一开始的时候,庙是指帝王、贵族祀奉先祖神位的宫室。其实一开始古人是把庙当做貌的谐音,他们觉得在这可以看见先祖的容貌。这从《说文》中可以看出:“庙,尊祖先貌也。”

根据西周祭祀制度可以看出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 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基本只做宗庙。

到了秦汉时期,庙就不仅仅做宗庙了,庙祭祀的对象开始扩大。规定凡是有功于国的人都也可以进入庙,比如关帝庙、岳飞庙、孔庙等等。

人们在庙中祭祀的有历史上的功臣、烈士、伟人,一方面追思他们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是激励自己。

3、供奉对象不同

所以到现在为止,“寺”是专指佛教的场所,变成了专门祀奉的是“佛”,比如如来佛、观世音等超然于世的佛。人们到寺里祈求是精神空灵的追求。

“庙”一般指庙宇,祀奉的是“神”或者说是已经去世的圣贤,比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山神庙、孔庙、关帝庙等等。去庙里一般是表达人们对忠孝、信义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承载强烈的精神寄托。

综上所述就是寺和庙的区别!喜欢的话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