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养老问题怎么办?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4 22:11:25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养老问题怎么办?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西安房产指南】的最佳回答:

我是手机用户一生的疼,很荣幸能为您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一个土生土长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人。

当前我看到的农村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是这样的。

一,从 2009 年开始,国家对年满 60 周岁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发放 100 多元养老金,这对于一辈子在黄土地里刨食没领过工资的农村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他们有的三两个月去银行领一次,有的半年领一次,领回来就由他们自己自由支配了,头疼脑热的买个药,想吃什么了就买点,我经常去银行遇见来领养老金,不知道密码的不会签名的,他们急切渴望的眼神,还有对领到这笔钱的憧憬和安排,每次给他们帮忙领钱后,他们就满足欣喜的拿着养老金去街道买想要的东西了。

看着他们领了一百多快钱用手绢包好再加塑料袋揣进怀里离去时,我鼻子酸了,眼圈红了,他们都是一辈子在地里辛苦劳作,曾经早上三点起来把自己辛苦一年的粮食晒干扬净,拉着架子车脖子上搭着擦汗毛巾去交公粮的一代人,也是勒紧裤带把一家人的口粮拉去卖了,交村统筹乡提留的一代人啊。

二,如果遇到大的花销了,就得依靠子女了,养儿防老也是应尽的义务和孝道,经济状况好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问题,条件不好的加上几个子女的,为了老人的看病和养老问题轻则争吵不休,严重的还闹到大打出手,相互之间把老人推诿,处在这样的生存境地让老人既尴尬又痛心,老人身强力壮时含辛茹苦的能养几个孩子成人成家,如今风烛残年干不动了几个孩子养不了一个老人,在当下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我想要是像广大农民期盼的那样,啥时候国家富裕了给 60 岁以上的老人能增加到 500 元有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境地了吧,大家说是这样吗?

三, 在城里 60 岁以后的老人每月领着几千块钱的退休工资,下棋打麻将旅游,只有一个核心就是把身体保养好多享受几年幸福人生。

农村 60 几的大多数还在建筑工地打小工,一天挣个 100 多快钱,自己老两口节余的还补贴子女。

70 以上身体稍微还能动的情况下,都在地里帮助子女干农活,农村有句老话,80 岁老人门前转,不死一日要吃饭。

意思是只要活着能动弹,干不了重的就干轻松的,像我们这都大量种植花椒,地里的草就是老人每天的活计了,能拿动锄头就锄草,拿不动的就搬个凳子坐上面拔草了,昨天我见村上一位 87 岁的老人佝偻着腰两手拄着棍子从地里往回走了。

甚至有的老人没钱还有病,不干活还要看人脸色,儿女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想要的情况下,最后选择用自己辛苦劳作了一生的双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人唏嘘叹息的同时,我在想他们要是有钱怎么也不会选择以这种极端无奈的方式离开人世的,失去了尊严极尽了晚年本该享有的天伦之乐。

以上就是我对农村 60 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问题及现状给您的阐述和答复,希望您能满意。

不知道别处都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欢迎朋友们关注评论,交流沟通,我也会第一时间和你们关注互动的,愿和大家成为真心的朋友。

【2】、来自网友【大海说三农】的最佳回答:

农村不比城市,城市老人到了六十岁退休以后,每个月有一笔丰厚的养老金,用来养老绰绰有余,而农村老人到了 60 岁~90 岁,只能领到 103 元的基础养老金。

农村养老问题成了农民子女的一大难题,在物价快速增长的今天,区区的 103 元能买多少商品,大家心知肚明。

做为这些农村老人,他们年轻的时候,在大集体年代,耕田种地,修山塘、挑水库、修路、架桥、肩挑背驮为国家出了不少的义务工。

除此以外,每年还要负担国家的完粮征购任务,当时农民自己种的粮食不够吃,国家分配的上交任务,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直到 2006 年,取消了农业税,义务工和上交农业税长达几十年时间,尽管如此,农民毫无半点怨言。

后来,我们国家是一九九三年开始实施缴纳社保制度,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金,养老保险规定最低必须连续缴纳十五年,到了退休年龄方可领取养老金。

2009 年农村养老保险开始实施,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十五年,到了 60 岁便可领养老金,农村养老保险没有规定在哪一年开始交,只有规定交满十五年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这样一来,农村六十岁的老人,当时已经到了 50 岁的年纪,有不有能力缴,暂且放在一边,就算缴农保,要到 2024 年才能领取养老金,何况一些 70~80 岁的老人,当时已经有 60 多岁年纪,种地没收入,根本没有这个能力缴纳农保。

现在媒体上有不少人,为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呼吁提高基础养老金,他们不是没有道理,也许是社保制度确确实实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去完善。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强大,2009 年开始,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每月有了 55 元的基础养老金,老人们有了这一笔钱,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他们可以利用这笔钱平时买一点油盐酱醋,碰到感冒发烧可以去药店买一点药。

如今十二年过去了,一切物价在快速增长,全国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每月在 103 元之间,城市职工养老保险迎来了十七年涨,而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十二年时间只涨了 48 元,其实,现在的 103 元比以前的 55 元贬值了。

我的邻居是一个村妇女主任,村里所有老人的养老金,毎个月 25 号都在她这里领取,有些比较贫困的家庭,每个月还没到 25 号,就提前来预支,原因是老人手里紧张,有些需要买的东西没钱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提前来预支。

在一些贫穷的山区,老人们穷到什么地步,大家根本无法想象,我见过的老人,接连几个月不买一次肉吃,有的甚至几年不买一件新衣服,他们不是节约,手里确实困难,每个月 103 元,身体健康的老人还好,花钱比较少,碰到有病的老人,一个月的钱还不够打一次吊针。

有的农村老人到了 60~70 岁的年纪,儿子还是一条光棍,现在农村男孩结婚,压力有多大,城里有房,家里有车,还要一笔巨大的彩礼,干了一辈子农活,两手空空,连儿子娶媳妇都没有能力。

有的儿子虽然结了婚,添了孙子孙女,小孩读书压力大于山,读一个幼儿园,一个学期学费要 3000~4000 元,小学、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但生活费、补课费各种各样的费用,家长们根本负担不起。

生活费一餐最低十元,一天三十元,一个月 900 元,小孩补课费,一个星期五天,每天十元,要五十元,一个月四周补课费 200 元,一个月伙食加补课费 1100 元,一年 9 个月将近一万元,还有寒假、暑假、星期六、星期天补课,送一个小孩读一年书,要多少开支可想而知。

做为农村的子女,他们自己在城市打工,绝大多数没技术、没文化,做的是普工,每天上 11~12 小时的班,拿着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除了房租,水电,生活费开支以外,所剩寥寥无几,子女们压力大,他们的父母,帮不上忙,只能看在眼里。

农村 60 多岁老人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还在外面搞建筑、搞搬运、当保安、做清洁工的不计其数,想赚一点辛苦钱用来养老,有的还想赚一点钱助儿女们一臂之力。

留在农村 70~80 岁的老人,打工没人要,只能利用自己的土地,种一点粮食和蔬菜,喂一点鸡鸭鹅,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也算帮子女们减轻一点经济负担。

农村要想真正解决养老问题,只有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适当提高 60 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这样也可以帮他们的子女减轻一点负担,同时也可以体现我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各位网友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