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康熙为什么不传位给老三?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20:37:26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康熙为什么不传位给老三?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岛知风】的最佳回答:

康熙去世时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并不算是最好的选择和唯一的选择,就像康熙第三子胤祉文武双全,且还比雍正年长。最关键的是胤祉的身体素质还比雍正要好,雍正自幼文弱,体弱多病,胤祉却身体健康且骑射能力俱佳,那么为何在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被圈禁之后,康熙会忽略了最年长的胤祉而选择了雍正呢?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胤祉自己的问题,雍正继位之后曾给胤祉亲笔写过一封书信,在书信中雍正一句话就点透了胤祉在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中的手段,所以雍正最后才会狠心把三哥胤祉圈禁至死。

善于伪装的套路男胤祉

胤祉的生母是康熙的荣妃马佳氏,是康熙早期后宫四大妃之一,荣妃很受康熙喜爱,包括胤祉在内,荣妃给康熙生育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她是康熙后宫中生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妃嫔,由此可见康熙对荣妃的喜爱。

而胤祉自幼也十分聪慧,他不仅智商高情商也很高,他自幼就很会来事,会讨好康熙和二哥胤礽,与胤礽关系极为亲密,加上他的生母荣妃很受康熙喜爱,因此胤祉自幼就深得皇帝老爹康熙和太子二哥胤礽的宠爱。

胤祉的才能也很全面,弓马骑射,文学书画样样精通,他也是康熙所有儿子中最为全能的儿子,在文化方面胤祉著书立作,帮助康熙组织编撰《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在武功方面,胤祉精于骑射,还曾跟随康熙出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

相较于文武双全的能力而言,胤祉其实更善于伪装隐藏自己,他的套路非常深。

胤祉这个人是既聪明情商又高,他知道自己既是庶子又非长子的身份很难继承皇位,因此他收敛了自己对皇位的野心,表面上与已经有了太子名位的胤礽走动频繁,关系亲密。

但是胤礽仰仗康熙的宠爱,日益骄狂无礼,多有不法的行为。胤祉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虽然与胤礽关系保持亲密,可是暗中却又与胤礽保持一定界线。

胤祉这就属于两面押宝,如果康熙当时没了,胤礽继位,他与胤礽的关系也能获得器重。但如果胤礽不收敛继续骄狂不法,早晚有一天会被废,也不会牵连到胤祉。

后来在康熙一废太子时,康熙想起胤祉与胤礽关系亲近,他就猜测胤祉会不会也参与胤礽的不法行为。于是康熙单独召胤祉问话,由于是康熙单独召见,父子二人的对话史料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只是记载康熙对外称“允祉与允礽虽暱,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

这意思就是说胤祉与胤礽关系虽然亲密,但胤祉没有参与其中,也没有怂恿胤礽为恶,因此康熙不追究胤祉的罪责。

这就可以看出胤祉当时两面押宝的手段有多么厉害,他与胤礽虽然亲密,但却保持界线,所以在康熙召见他的时候,他可以坦然否认没有参与胤礽的不法行为。估计胤祉很可能还在这次康熙单独召见时回答得很得体,他可能既表明了自己与胤礽无关,还能替胤礽求情,因此康熙这一次对胤祉十分满意。

最能彰显胤祉野心的就是他对胤禔的打击,一废太子之后胤禔很活跃,一心想成为太子,后来引起了康熙的反感,康熙对外宣布绝不可能册立胤禔为太子。但是胤禔依旧不死心,他又改为拥立自己生母惠妃纳兰氏的养子老八胤禩当太子。

在《清史稿》中记载:胤禔向康熙进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于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这意思就是胤禔对康熙说曾有相士张明德给胤禩相面,称胤禩乃是大贵之相,可以立为太子,胤礽失去人心,不如把他杀了,如果要杀胤礽,不需要康熙动手,他就能代替康熙出手诛杀胤礽。

胤禔居然请求康熙诛杀胤礽,这让康熙震怒不已,他当场怒斥胤禔残害兄弟禽兽不如,并下旨将胤禔看管起来。

胤祉也是在这个时候觉得机会来了,老二胤礽被废,现在老大胤禔也让康熙生气了,现在是不是再给胤禔来个落井下石,把他彻底整下去,那太子之位岂不是就该轮到他老三了。

于是胤祉就暗中派人调查胤禔的事情,结果胤祉就发现胤禔勾结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镇魇胤礽,他就把这件事又报告给了康熙,给胤禔来了一个落井下石。

康熙又开始对胤禔进行彻底调查,结果发现胤禔不光镇魇胤礽,还企图收买会武术的相士张明德刺杀胤礽,这一下胤禔就彻底完蛋了,康熙震怒,下旨褫夺胤禔直郡王爵位,将他终身圈禁于直郡王府。

按照古代的嫡长礼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现在长子老大和嫡子老二都完了,再论年纪就以老三居长,轮也该轮到老三了,所以这时候胤祉心里应该是暗自高兴的。不过胤祉并没有像老大胤禔那样得意忘形,他反而依旧沉得住气。

在胤禔镇魇和企图暗杀胤礽的罪行暴露之后,胤祉和雍正都曾在康熙面前替胤礽求情,他们俩也是皇子中仅有的敢替胤礽求情的人。

其实胤祉和雍正当时的所作所为在后来看来他们俩也是康熙儿子中最会玩套路,最会隐藏自身野心的人。

胤祉和雍正其实当时都属于揣摩到了康熙的心思,他们眼看着康熙严惩胤禔,这说明了在康熙心目中对胤礽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胤祉和雍正采用了替胤礽求情,显示自己顾全兄弟情义来在康熙面前博好感。

事后他们俩也确实都获得了康熙的好感,康熙在二次复立胤礽为太子之后,胤祉就被加封为诚亲王,雍正也被加封为雍亲王,这也代表着康熙对他们俩的认可。

所以也能看出,胤祉对于夺取皇位的手段采用的是和雍正差不多的套路,都是以不争为之争。在康熙晚年时期,雍正对外一直表现是兢兢业业,把分内的事做好,同时还能讨好康熙,团结兄弟,但是却从不外露对皇位的野心,甚至雍正为了表示自己闲云野鹤的心态,还故意表现出崇尚道教,沉迷于丹药之中。

而胤祉则是一面著书立作,一面与读书人清谈,也表现出对储位没有任何心思,只不过胤祉却暗中拉拢读书人,获得了当时天下读书人的拥护。

相比之下在一废太子时老大胤禔争夺储位就是很直白,很活跃,甚至还想杀了胤礽,所以遭到了康熙的反感震怒,最终被圈禁;而老八胤禩善于笼络朝臣,一废太子时操之过急,表现出了对储位有明显的野心,以至于康熙让众人推举太子时居然都推举他,也使得康熙对他十分猜忌,父子关系逐渐淡化。

因此胤祉其实和雍正的手段套路很相似,二人都是表面不争,以重视兄弟情义来博取康熙好感,实际上他们俩都比较有野心。胤祉和雍正都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派的演技派,善于表演,城府很深,懂得隐藏自身野心,会玩套路的人。

胤祉城府太深让人琢磨不透

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胤礽二次被废掉了太子之位,胤礽被废掉之后不久又发生了“毙鹰事件”,由于胤禩给康熙进献了一只死鹰,被康熙认定是他在诅咒自己,于是康熙和胤禩的父子关系彻底破裂,胤禩也被明确的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之外。

这时候胤祉可谓是春风得意,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也代表康熙对其失望透顶,嫡子彻底完蛋了;老大胤禔被圈禁;深得朝臣拥护的胤禩也彻底失去继承资格;只剩下胤禩转而扶持的老十四胤禵,但是相比之下胤禵年轻,经验、能力、城府方面都不如胤祉;至于雍正,当时没有人把他当成皇位竞争者。所以当时在胤祉心目中他自己就是妥妥的储位不二人选了。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胤祉文武双全,年纪较长,有阅历有能力,身体还很健康,相比之下胤禵年轻气盛,能力方面也偏重武功,文才不如胤祉,即便把雍正算在竞争对手之内,胤祉对比雍正也很有优势,雍正身体文弱,在健康程度上就不如胤祉,能力也偏于文才,也不如胤祉均衡。

因此胤祉在这个时候开始得意忘形了,他没能沉得住气,平日里以储君自居。当然他也不算没沉住气,只不过他当时是在平日里与关系亲密的文人交流时,经常以储君口吻自居,而这些文人也都捧着他说。

久而久之胤祉私下里以储君身份自居的事情肯定会传出去,这件事就曾被雍正所知道。雍正在继位后曾公开申斥胤祉早在康熙时代就图谋不轨,以储君身份自居。可以说雍正早就知道胤祉私下这种得意忘形的事了。

其实这也得说雍正也很有手段,虽然他当时表面无欲无求,实际上他暗中以粘杆处为名养了一批特务,雍正继位后还特意给这些特务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尚虞备用处。这些特务就是专职替雍正打探王公贵族私下生活和动态,所以胤祉这种私下得意忘形的事肯定逃不过雍正的眼线。

想一想当时还是王爷的雍正都能打探到胤祉这种得意忘形的动态,康熙岂有不知道之理,当然,即便康熙没有眼线,雍正也会想办法让康熙知道胤祉这种得意忘形的姿态。

所以当康熙得知胤祉是一个如此城府极深,善于隐藏自己内心的人,康熙也会觉得看不透这个儿子,看不透的人又岂能把皇位传给他。

因此胤祉就是棋差一招,或许是他之前在康熙面前表现得太淡然,太没有野心,以至于他得意忘形之后判若两人,让康熙对他起了反感,最终没能传位给他。

同样雍正继位之后也是看不透胤祉,还是因为胤祉太善于表演,善于隐藏自身想法,雍正不知道胤祉是不是真心臣服于自己,毕竟胤祉此前的野心可是很大的。

后来雍正继位之初就让胤祉和胤禵一起去给康熙守陵,名为守陵实则是软禁起来,就是因为雍正摸不准胤祉的心思。

胤祉后来在被软禁期间给雍正写了很多封悔过求饶的信,雍正亲自给胤祉回信写道:皇考在天之灵,必有明鉴。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容忍一切异端,朕稔知此情,怀疑憎恶是实。朕若即称相信,实为欺骗上苍,尔若执意骗朕,即是悖逆于皇考。日月长久,试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仅多有尔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备。身为亲兄,宜倍加谨恪。

从雍正的回复中可以看出来,始终对胤祉不放心,一句话就直接点出胤祉善于说谎骗人,自己是看不透他。但雍正还是给了胤祉一次机会,允许他回到京城继续著书立作。

不过胤祉回来之后也一直处于雍正的暗中监视之下,雍正始终是对他不放心。后来胤祉的儿子弘晟与胤禩交往过于亲近,立刻就引起了雍正的警觉,雍正直接下旨废掉弘晟诚亲王世子的身份,将其削除宗籍贬为庶人圈禁在宗人府之中。

虽然弘晟被收拾了,可是雍正还是给了胤祉一次机会,没有过度追究他的罪责,算是给他一次敲打。

雍正八年(1730 年)时,雍正最为信任和喜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去世,胤祉由于在胤祥的葬礼上迟到,还嬉笑且不够悲伤,被雍正认为毫无兄弟情义,颇有幸灾乐祸之意。于是雍正以此为罪名下旨褫夺胤祉爵位将他囚禁于景山永安亭之中。

雍正十年(1732 年)被囚禁了两年的胤祉抑郁去世,雍正下旨以郡王之礼安葬胤祉,但是雍正对胤祉始终耿耿于怀,他没有给胤祉上谥号。

在雍正的儿子乾隆继位之后,乾隆可能认为老爹对三伯做得有些过分了,于是乾隆给胤祉上了一个“隐”字为谥号,这个谥号在谥法中属于平谥,但暗含同情怜悯之意。这也说明乾隆都认为老爹对三伯做得过分了,所以他才给胤祉上了这么一个谥号。

胤祉也在死后得到了与弟弟李世民争夺皇位失败的太子李建成一样的“隐”字谥号,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胤祉和李建成这两个当哥哥的最终都败在了弟弟手上。

写在最后

所以康熙不传位给老三胤祉就是因为他城府太深,还得意忘形地暴露出来,再加上雍正还有一层身份要比胤祉更加重要,那就是雍正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养子,这也就意味着雍正虽非嫡出,但作为皇后养子,他也具备嫡子身份,这也是康熙忽略了胤祉传位雍正的一个原因。

当然,主要还是在于胤祉太难让人琢磨看透了,康熙看不透胤祉,雍正也看不透胤祉,雍正的一句话就点出了胤祉失去皇位的缺陷,那就是胤祉善于说谎骗人,不够真诚。

胤祉玩的夺位套路和雍正差不多,韬光养晦,以退为进,但是胤祉缺乏了雍正身上的那股真诚。就像雍正继位之后曾对朝臣们评价胤祉为: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就像雍正说的,他不否认胤祉有足够的能力,是一个可堪重用的人才,但是主要就是胤祉的心他琢磨不透也看不透,才没法用胤祉。

因此胤祉败就败在了他的城府太深了,始终让人琢磨不透也看不透,康熙怎么敢把皇位传给这样自己都把握不住的人。

同样胤祉最后被雍正收拾也是如此,对胤祥之死不够悲伤只是雍正给胤祉安的罪名而已,归根到底还是雍正看不透他也琢磨不透他,既然这样不如就把他关起来,这样雍正才能安心。

【2】、来自网友【白洛生】的最佳回答:

1722 年,69 岁的康熙驾崩,老四胤禛继位,老三胤祉仅与老八胤禩密语几句后,便率先跪下向老四磕头,承认了老四这位新皇帝。

论年龄,老三是剩余夺嫡皇子中最年长的一位,论个人能力,老三不仅博学多识,而且在骑射与军事能力上也颇有造诣,可他为什么没能成为大清的第五任接班人呢,看完你就会知晓答案。

看似完美的开局,却早早埋下注定悲剧收尾的种子

1677 年,爱新觉罗·胤祉出生,在康熙的一众皇子中排行老三。从小老三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不仅精通国学,还练就了一手极为出色的书法,不仅如此,他还知天文、懂历法,筹划修建过康熙朝 7 个省的天文台,同时老三还擅长几何原理,以现在的话讲,那就是文理通吃,妥妥的学霸。

除了学习好,胤祉的武艺也相当出色,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瘦弱的文人形象不同,真实的老三其实十分擅长骑射,每次围猎,他的成绩都能与以武力闻名的老大胤褆并驾齐驱。

就这样,文武双全的老三自然受到了康熙的喜爱与重视。

康熙三十二年,曲阜孔庙修建完成,年仅 17 岁的老三便代表皇家前去祭孔,而当时的老四与老八,只能作为胤祉的跟班前往。

康熙三十五年,20 岁的老三又统领了镶红旗大营,随康熙一起御驾亲征噶尔丹,在大军交战之际,老三又展现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胤祉先是在一场军事会议上否定了时任抚远大将军杨古的方案,又拟定出了自己兵贵神速、两面合围的作战方案,并且成功说服康熙,采用了他的方案。

最终这场战斗大获全胜,而在两年后,22 岁的老三胤祉也因军功被封为了郡王,他也成为了与老大胤褆当时唯二封王的皇子。

然而也就是在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却为自己亲手埋下了一颗悲剧的种子。

就在老三被封为郡王的第二年,康熙的宠妃敏妃离世了。然而身为皇子的老三,不仅没有太多悲伤,而且连最基本的丧葬礼仪都不遵守,在敏妃过世不足 100 天时,他居然在家把自己的头发给剃掉了。

这不仅仅是违背了丧礼的规定,更是让重视亲情和孝道的康熙勃然大怒,他不仅把老三胤祉痛斥一顿,还立即把老三的郡王降为了贝勒。

然而这些当面的惩罚还算不上什么,更为关键的是,这位敏妃,乃是日后被称为“副皇帝”的老十三胤祥的生母。对于当时年仅 13 岁的胤祥来说,老三的举动无异于侮辱王母,老三与老十三之间的仇恨也就此结下,这也为老三晚年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致命的缺陷,让老三根本无缘皇位

老三其实一直是一位比较坚定的太子党,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废,也是老三出面指控老大收买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魇镇太子,这一段剧情也在电视剧里被还原了出来。

不过其中有一段插曲,那便是这个巴汉格隆其实本来是老三的手下,后来才被老大胤褆请走。也因此老三能得知老大魇镇太子的这一秘密。至于老三指控老大是为邀功,还是为了保全太子,便不得而知了。

无论老三的动机如何,最终康熙也是为复立太子找了一个台阶,而老三与巴汉格隆的这一段关系,康熙也并没有深究,并且在第二年老三被康熙转升为了亲王。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再一次被废,而且这一次康熙,而且这一次康熙郑重声明不会再复立胤礽,因此此时的老三似乎成为了最有实力夺嫡的皇子:论年龄,他最为年长,而论能力他也不输剩下的这几位弟弟。

然而想要继承皇位,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考试成绩就可以决定胜负的,生在帝王之家,老三却天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便是先天性语言障碍,也就是俗称的结巴。

雍正四年时,雍正就曾“嘲讽”过老三:“王口钝,著缮文具奏。”大意就是老三说话不利索,听起来太费劲了,有事还是直接写奏折说明吧。

雍正八年时,雍正又挖苦老三,称其“年至六岁,尚不能言。”可见老三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存在问题。

所以老三虽然能力足够强,但这口吃的缺陷却注定他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

估计身为父亲的康熙更加清楚这一点,所以专门给老三在畅春园开了一个叫蒙养斋馆的地方负责编书,各路文人也就此纳入了老三的门下,老三也就此有了自己的一众班底。

这看似是康熙在亲近老三,帮他培养势力,但实际上却是将老三排除在了继承人选之外,因为老三手下的这些读书人虽然多,却没有任何政治势力。

而当时真正能在朝廷里说了算的满清勋贵们,都站在了老八这边,剩下的那些能与满清勋贵较量的太子党的势力,也被老十三所接收,转投了老四。

加上老三的人际交流能力确实太差,就连他自己的手下也在选择观望,随时准备换队站。而老三的亲信,与汉人官员的代表李光地又是死对头,导致老三虽然门生众多,实际上却是一个光杆司令,毫无竞争力可言,争夺皇位也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夺嫡失败,晚景凄凉

雍正继位以后,很快便开始了对老三的打压。雍正先是将老八、老十三封为亲王,任命此二人为总理事务大臣,这样老八与老十三的爵位与老三瞬间拉平,并且在权力上还要压老三一头。

然后老三便被雍正派去给康熙守灵,直接提出了政治中心,随后雍正便对蒙养斋馆中老三的班底进行了清洗,重新安排了老十六和一批新的官员去接管编书一事。

最后,雍正又借助一起案件,将老三长子的世子身份革除,降为了闲散人士。

雍正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老三的年纪比自己大,对自己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二则是老三是老十三的死对头,为了安抚老十三的情绪,雍正也要清洗老三,给老十三一个交代。

雍正四年,老三耗尽心血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终于出版,此书共有 19 套用棉纸印刷的“高级版”,和 45 套竹纸印的低级版。按理这可是老三的心血之作,可雍正却偏偏将这些精美的高级版都送与了他人,只留给老三一套低级版本,可想老三当时的心情如何憋屈。

而恰逢此时,老十七又来查老三的帐,说老三曾经勒索官员。气得老三当场将老十七破口大骂一顿。然而老三不知道的是,老十七这次前来“找茬”,正是老十三授意的。

随后老十三便参了老三一本,说他自称皇上之兄,狂肆无礼。凭雍正与老十三之间的关系,老三的下场可想而知,老三的亲王立即被降为了郡王,直到雍正八年,雍正为自证清白写了《大义觉迷录》,为了体现自己对待兄长不错,才恢复了老三的亲王爵位。

然而就在这一年,老十三病逝,雍正痛心疾首之时,老三却在丧礼上面无哀色,经常迟到早退。

这直接让雍正怒不可遏,当即召开会议,连夜给老三列下了十条大罪,夺去老三的爵位,将他圈禁在了景山反省。两年后 ,老三胤祉在景山离世,终年 56 岁。

老三的语言交流障碍决定了他难以成为一代帝王。以他优秀的个人能力,如果生在普通家庭或者是现代社会,那一定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代文人或者国之栋梁。

然而可惜的是他生在帝王之家,一生注定要被卷入政治的旋涡难以自拔,而结局也只能是郁郁而终。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