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青海湖最大的鱼有多大?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0:22:55 2次浏览

关于问题青海湖最大的鱼有多大?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桑榆说 ing】的最佳回答:

很少有人知道,青海湖是神话传说中的西海,网上还流传出一段在青海湖拍到真龙的视频,也有人说,这里面生活着一头水怪,或者是一头上古幸存下来的蛇颈龙,总之关于青海湖内的生物,一直众说纷纭,本文将带你揭开青海湖内最大水生生物的奥秘,请大家耐心阅读。

青海湖的起源与演变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关于它的起源还得追溯到二叠纪时期,那会我国大西北区域都是一片汪洋。

在二叠纪晚期到三叠纪初期,西北地区开始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地面逐渐隆起,海水退去后此地变成了一片大陆,后来在造山运动的影响下,高原应运而生。

当时的青海湖,其湖水支流与黄河相接,到了 100 万年前,随着青海湖东部山脉持续隆起,它才最终形成了一个闭塞湖。

西北区域降雨量少,在高蒸发量的影响下,再加上早先雨水冲刷的大量物质不断沉淀其中,久而久之,青海湖就变成了咸水湖。

此外,青海湖的湖泊面积不断降低,到了 2000 年之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青海湖面积从 2000 年的 4256.04 多平方公里,最终扩大到了 2021 年的 4625.6 平方公里。

青海湖里面,到底有没有真龙、水怪?

在神话故事中,龙王将敖广、敖钦、敖顺、敖闰这四个儿子分别派去镇守四方海域,但咱们都知道,东海、南海、北海都有,唯独没有西海,所以敖闰只是徒有虚名。

不服气的敖闰一直往西找,始终没有找到,就这样憋屈的回龙宫,必然会遭到取笑,于是敖闰找来各路神仙帮忙,凭空造了个西海出来,也就是青海湖,但青海湖跟其他海域不能比,所以在神话体系中,西海龙王的位置,要比其他三位都低一些。

以上只是站在神话角度来讲,当不得真,不过在秦汉时期,青海湖确实被称为“西海”,而且青海湖具备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有古人在青海湖中看到过不明生物,据说此怪物牛身豹首,迅如惊鹊,这事被记录于清乾隆初年编修的《西宁府新志》一书中,到了近代,也偶然有牧民看见“水怪”的传闻。

据传有天非常闷热,湖面风平浪静,青海湖农场一船员正驾驶渔船返航,结果在海星山偏北 20 度东面,惊讶的发现了一个黑黄色神秘生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船员立即调转船头,迅速朝神秘生物驶去。

可当船只离“水怪”越来越近,大概只有 50 米时,“水怪”却突然从湖面潜入水下消失不见了,据当事人回忆,“水怪”的身上会反射跟鱼皮一样的光,至于其他的没怎么看清。

总之关于青海湖神秘水怪的传闻,在网上还有很多,就在大家快遗忘时,一段疑似有人在青海湖拍到神秘生物的视频,瞬间就在网上热传,从画面中可以看出,神秘生物头生犄角,身形似蛇,体长约 10 米,这不就是华夏文明中的真龙吗?

一时间众说纷纭,难道“四海龙王”的传说是真的?

但经过专业人士分析,这段视频并没有专门说出“青海湖真龙”的字样,后来再经过调查,原来这段视频取自于国外纪录片《龙的世界》,里面关于真龙的影像,都是用电脑制作而成的,所以青海湖存在真龙,完全是虚构的谎言。

也有一些人想起了当地的传说,他们认为青海湖下面有个黑洞,黑洞跟黑海相连,传说中的“水怪”就通过黑洞往返于青海湖之间,并且“水怪”很有可能是蛇颈龙。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考队在仪器的帮助下,对青海湖进行了全面探测,结果发现青海湖的湖底根本没有所谓的“神秘黑洞”,至于“水怪”是蛇颈龙的猜想,站在生物学角度来看,也没有这种可能性,因为青海湖水域不深,如今的生态环境跟白垩纪有着天壤之别,况且蛇颈龙早已经灭绝。

在一番探索之下,科考队没有发现“水怪”存在的迹象,专家称“水怪”的真实身份,可能是大量鱼类聚集,导致人类误认为是水怪,也可能是人类对光影的错觉。

青海湖中最大的鱼有多大?

最初一批青海湖的鱼,是通过河流汇聚游到青海湖的,后来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后,青海湖逐渐变成了咸水湖,品种丰富的鱼也逐渐消失不见,即便青海湖面积比较大,但目前只有 6 种土著鱼,例如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硬刺高原鳅、隆头条鳅等,总体而言可分为鳅科属和鲤科属。

鳅科属鱼类虽然体型修长,但具体长度却只有十几公分,而且体重也在 100 克左右徘徊,要说青海湖中最大的鱼类,必然是青海湖裸鲤了,别称“湟鱼”。

从之前打捞的数据来看,湟鱼的平均体重在 1 斤左右,经过这么多年,最大的湟鱼应该也只有 2~3 斤,相对于 4600 多平方公里的青海湖而言,不敢相信,里面最大的湟鱼才 2~3 斤,这是为什么?

1.大饥荒时代过度捕捞,差点导致湟鱼灭绝

以前闹过一段时间饥荒,当地老百姓食不果腹,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到青海湖去捞鱼吃,据当地人回忆,有超过 10 万人前去捕鱼,单日渔获量高达 7~8 万公斤,短短 3 年就捕捞了 7.5 万吨,这些鱼把无数老百姓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不过青海湖的湟鱼族群也遭受重创。

20 世纪 60 年代,湟鱼平均体长 25~28cm,平均鱼龄为 10 年,平均体重为 500g,但到了 90 年代,湟鱼平均体重骤降到 175g。

2002 年,青海湖湟鱼蕴藏量跌破 2600 吨。

2003 年,濒危的湟鱼,被青海省列入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

2004 年,湟鱼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被确定为濒危物种。

随着近年的封湖育鱼和增殖放流,如今湟鱼蕴藏量已经超过 10.85 万吨,虽然族群数量在慢慢恢复,但湟鱼平均体型已经不复当年。

2.青海湖水域环境,压制了湟鱼的生长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青海湖区域蒸发量持续增高,导致在 1974 年~2005 年,青海湖水域面积从 4477 平方公里,缩减到了 4237 平方公里,湖水的咸度因此也在提高。

青海湖常年偏冷,平均气温为 0.3~1.1℃,低温导致湖内藻类和浮游动物匮乏,湟鱼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即便身赋高原鱼类耐高寒、耐盐碱的特性,但在生产速度方面,远不及热带、亚热带水域的鱼类,他们往往都需要 7~9 年时间才能长到 1 斤,至于 2~3 斤,很难说要多久时间。

此外,青海湖湟鱼属于咸淡水洄游性鱼类,当产卵季来临时,湟鱼需要洄游几百公里,去水质较高的河流中产卵,期间还会遭到鸟类的捕食,最后它们会选在水温在 9.5~15℃的水域产卵。

而且湟鱼的繁殖能力也远低于其他鱼,一条 150g 的雌鱼产卵数量约为 3000 枚,500g 的雌鱼已经算大型湟鱼了,可它的产卵数量也才 1 万枚左右,还要考虑到河流断流事件的影响,湟鱼族群的发展十分缓慢,所以青海湖的鱼类往往都需要人工增殖的助力。

以上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湟鱼的生长上限,所以目前青海湖湟鱼最大的,应该只有 2~3 斤。

——END——

【2】、来自网友【猎奇动物社】的最佳回答: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同样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水体越大,其中的鱼类资源就越丰富,大鱼自然就越多。不过,青海湖虽然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但里面的鱼类资源多样性较差,而且个体较小。

那么,青海湖中最大的鱼究竟有多大呢?是什么造成了最大湖泊中鱼类多样性较差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简单地来了解一下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它四面环山,周围有 70 多条河流密布,其中有约 40 条河流汇入其中。青海湖有两个比较特别的地方,一个是它的大小在不断的变化,一个是它作为内陆湖却是咸水湖。

首先,青海湖的大小是经历了由大到小,然后又由小变大的变化过程。它的由大变小是因为它最早是在距今约 200 万年前由地质断层陷落形成的断陷湖,此时是青海湖面积最大的时期,达到了约两万平方公里。

但是,到了距今约 13 万年前,造山运动将青海湖与黄河以及附近大小河流的通道阻断,青海湖成为了一个内陆湖,由于没有了补充,蒸发量又比较大,所以青海湖开始慢慢的减小。

一直持续到了 2005 年,此时的青海湖由原先的上万平方公里变成了只有 4237.43 平方公里的湖泊。不过,从 2005 年开始,随着附近一些河流的不断涌入,青海湖开始慢慢地变大,到了 2016 年就达到了 4451.45 平方公里,之后到了 2021 年,变成了 4625.6 平方公里(2021 年 9 月)。

根据专家的估计,青海湖的面积会逐渐地缓慢扩大,作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青海湖的变大,对青藏高原的生态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其次是咸水湖的形成。青海湖从 13 万年前与其他的水体切断交流后,就变成了内陆湖,同时这里的气候开始逐渐的变得干燥,蒸腾作用加大,使得水不断的蒸发,里面的盐分含量越来越高(淡水中也含盐,约含 0.01-0.05‰)。

只不过,相比较海水,青海湖水的盐度要偏低一些,只有约 1.24%(海水平均 3.5%),而且随着附近河流越来越多的注入,这个盐度还会逐渐的降低。

青海湖里的鱼类资源

青海湖的鱼类资源最初是来自于黄河和附近的河流,因为在青海湖形成之初,青海湖会倒流入黄河,这使得黄河中的鱼类资源得以进入。但是,随着青海湖变成内陆湖,盐分的逐渐升高,里面的初级淡水鱼都因为无法适应而消失,所以,青海湖里的鱼种类是比较少的。

从整体上看,青海湖中已确定的土著鱼类有 6 种: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硬刺高原鳅、斯氏高原鳅、梭形高原鳅、隆头高原鳅(北方花鳅存疑)。

这六种鱼中有四种是鳅科高原鳅属下的鱼类,该属下的鱼类有一个共同点:体型小、身体细长,比如硬刺高原鳅它们的平均体长只有十几厘米,体重 100 克左右,目前已知的最大个体体长为 23.3 厘米,体重为 160 克。

剩下两种鱼均为鲤科裸鲤属下的鱼类,它们相比较高原鳅属下的鱼类来说要大一些,而青海湖裸鲤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体型上都要比甘子河裸鲤要强,所以我们重点说一下青海湖裸鲤吧。

青海湖裸鲤是一种主要分布在青海湖里的鲤鱼,它们能够很好的适应低温、高盐(相比较淡水)的生活,因此在青海湖慢慢的变咸后,它们成功的活了下来,并且成为了青海湖数量最多的鱼类。

但是,曾经的青海湖裸鲤差点遭遇了灭顶之灾,这是因为在 20 世纪 60 年代,青海曾经发生过严重的饥荒,而这里的人正是靠着青海湖裸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到了 1960 年,青海湖裸鲤的年捕捞量甚至一度达到过 28523 吨。

但是这种疯狂的捕捞破坏了裸鲤的自然繁殖,因此仅仅是十年后,裸鲤的年捕捞量就降低到了 4957 吨,这个数字还在持续的降低,因此,到了 1982 年,青海湖实行了第一次封湖禁渔,到目前为止,青海湖一共实行了 6 次禁渔,第六次封湖禁渔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为期十年。

6 次禁渔以及在此期间人工的增殖放流,让青海湖裸鲤的野生种群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曾经一度消失的裸鲤集中洄游,如今也得以重现。

青海湖最大的鱼多大?

在青海湖中,最大的鱼种类就是青海湖裸鲤了,但是尽管这样,它依然不能算什么大鱼,因为青海湖的盐度较高,里面的水生生物有限,导致了它们的体型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再加上这里高海拔、暖季短暂、冷季漫长的特点,使得裸鲤一年的进食期较短,所以,裸鲤的生长速度非常的慢,大约一年也就长个 50 克左右。

从目前已捕捞的数据看,最大的青海湖裸鲤也就只有四五斤重,这已经是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长到的个体了。

总结

青海湖因为是咸水湖,所以鱼的种类很少,而且地处高海拔地区,这里的温度全年较低,而鱼类在气温较低时通常是底栖,进食欲较差,所以这里的鱼普遍体型较小,其中最大的要属青海湖裸鲤了,而它最大的个体也就四五斤,平均的体重即使在上世纪 60 年代也就只有 1.2 斤左右一条。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