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古龙的写作水平真的不及金庸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19:08:1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古龙的写作水平真的不及金庸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爱无恨刘成】的最佳回答:

1988 年,我在泰安读书。那是十七八岁的年龄,最爱看武侠小说了。我从同学的手里,借到了《护花铃》这部小说,是我第一次接触古龙的作品。

开头好像写得的耸人听闻的,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可是当我看了四五十页的时候,就有点看不下去了,就准备慢慢地看。就把书放在了床头,结果第二天,我那位同学要回家,就把书还给了他。

1995 年,我又让一位同事帮助借书看。他号称

“武侠小说贩子”,

手里的武侠小说是层出不穷。

不巧的是,他又借给我《护花铃》这部书。我当时也没有别的书可看,就想这也聊胜于无吧,就准备耐心地把他看完。结果看了两天,只看了第一集的三分之一左右,领导叫我跟他出差,我放下书就走了。这样,再一次与这部小说失之交臂了。等我出差回来,那部书早已无影无踪了。

2001 年,我已经担任了部门经理,就让手下的业务员帮我找几部武侠小说看看。不可思议的是,他又给我找来了《护花铃》,我心想:看来,我与这部小说缘分不浅哪,这一回,说什么也得把它看完。

这部小说一共四册,我就用方便袋装着它,下班回家准备带回家晚上看,顺便做做读书笔记什么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好遇到了一位客户(是医院的主任)也下班,我就只好请他去酒店吃饭。俗话说得好:

“相请不如偶遇”嘛。

我这和大客户不期而遇,不能不发出邀请啊。他也实在,立即接受了我的邀请。我们两人就去了一家大酒店吃饭。我们边吃边聊,到了晚上九点,我们就聊得也差不多了,就一起回家。我打车送他回家后,又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我总觉得似乎是漏掉了什么。

我一拍脑门,想起来了:《护花铃》被我忘在酒店的饭桌上了。就这样,我又一次没有看成《护花铃》这部小说。

古龙的《护花铃》三次经我的手,三次都没有看成。这件事情,想起来就觉得匪夷所思又忍俊不已。

而金庸的小说在我手里的遭遇就没有这么惨。每一次看到金庸小说(一般都是买的),我都一气呵成把它看完,知道了故事的大概;然后认真阅读,有时是字斟句酌,而且是又抄又画的;并且每一部小说,在它的空白之处,都写满了我的眉批;都是我当时有感而发的,害怕忘记了,直接就写了上去。

我收藏的金庸小说,大都是翻看得破烂不堪了。

上面也到处都是我的随手涂鸦。

第一次接触金庸小说,看的是《射雕英雄传》。那是初二的中午,我趁一位同学睡午觉,把他正在看的《射雕英雄传》给摸了过来。这一看,简直就是大开眼界啊!我当时的感想就是:真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么好看的小说。这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江湖人物的情感纠葛竟然能够这样的生动传神。我简直是太崇拜作者了,太想自己也写一部武侠小说了。

午觉起床以后,那位同学跟我要书,我死皮赖脸地留着继续看,也不还给他。直到我在课堂上一下午没听课,一鼓作气把《射雕英雄传》看完了,才还给他了。

后来,我到泰安上学,自己终于买到了一部《射雕英雄传》,就细嚼慢咽地读了一遍《射雕英雄传》,并且划了很多重点,做了大量的眉批。看完全书以后,又把所划重点,全部摘录在我的读书笔记上。

重点是什么呢?是一些优美的好词好句,江湖人士高雅的谈吐和针锋相对的辩论;还有一些书中引用的古诗词、经典语录、成语典故、国学精粹等等。

这些似乎都是我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我对它们爱不释手,而且喜欢背诵下来。

后来,我又接触了古龙的小说《陆小凤》、《楚留香传奇》、《风云第一刀》、《那一剑的风情》等等。其中只有《风云第一刀》和《那一剑的风情》这两部我是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其它的几乎都是看着看着,就失去了耐心,开始一目十行地迅速看完。

对于金庸和古龙这两位大家孰优孰劣,我实在是没有发言权的。我只是通过我亲身的经历告诉大家我的切身体会:

看金庸的书,既想赶紧看完,好知道故事的结局;又害怕过早看完,产生失落感。把书一拿到手,就是反反复复地摩挲不已,前后对比,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看古龙小说,很少会手不释卷,一般都是百无聊赖了,拿来消遣时间而已。当然,古龙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描写还是精彩绝伦的。很多江湖人士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想对于他们的评价应该没有固定的答案,应该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2】、来自网友【小李飞刕】的最佳回答:

古龙有 24 部经典作品,金庸只有 7 部。

金庸的 15 部武侠小说当中,有 8 部比较平庸,可读性较低。

金庸有 8 部平庸小说。

1.《鸳鸯刀》。

金庸是一位非常认真的武侠作家,1972 年封笔之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慢慢修改作品。

但是,金庸也有应付差事的时候。

这部作品,一群武林高手参与争夺鸳鸯刀,他们的目的性,都不是太强。

这部作品的结尾部分更加草率,大家像小孩子扮家家一样打开了鸳鸯刀的秘密,却只有四个字:“仁者无敌。”

这部作品,真不像金庸的风格。

但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找不出任何代笔或伪作的痕迹。

由此可见,金庸在创造鸳鸯刀的过程中,就为了连载任务而应付差事。在修改作品的过程中,由于这部作品基础太差,没有多大的修改价值,金庸就懒得去理会它了。

2.《白马啸西风》。

这部作品,虽然带着武侠小说这顶高帽子,却没有任何武侠味道。

从头到尾,最多的内容就是描述李文秀的心理活动,全是相思之泪,完全没有“侠”的味道。

这部作品,打斗描述得非常少。

偶尔打一架,不是你推我攘,就是在草地上翻来滚去扭打,完全失了“武”的风范。

把《白马啸西风》归类为武侠小说,只因为它出自金庸的笔下,而不是依据小说情节。

事实上,这部作品仅仅是一个爱情小故事,情节又不太感人。

3.《越女剑》。

原本,这部作品构思得很不错。

阿青的师傅是白猿,这种设定脱离了常规,确实有新意。

阿青的武功没有具体招式,却天下无敌,属于古龙式的“无招胜有招”。

但是,这部作品太短了,我们希望看到阿青多展示几次武功,金庸却懒得写下去了。

最后,金庸让阿青去对付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西施,引出成语“西施捧心”之后,就草草收尾了。

4.《飞狐外传》。

这部作品,平庸的矛盾冲突设定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情节转来转去,就是无法推到高潮。

胡斐有两个仇人:凤天南和苗人凤。

因为情节没有铺垫好,胡斐仇恨凤天南,总给人多管闲事的感觉。

胡斐仇恨苗人凤,更显得牵强附会。

胡一刀与苗人凤惺惺相惜的情节,不应该让胡斐过早知道,矛盾冲突才有足够的支撑点。

袁紫衣三次救下凤天南,让矛盾冲突设定更尴尬了,读起来非常反胃。

一句话:《飞狐外传》很平庸。

5.《雪山飞狐》。

这部作品,比《飞狐外传》还糟糕,堪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典型。

在飞狐外传期间,胡斐与苗人凤的恩怨已经非常清楚了,胡斐本人也知道苗人凤不是自己的真正仇人。

然而,一直到雪山飞狐收尾,金庸还在纠结这个问题,还故作高深地设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悬念:胡斐会不会对苗人凤下手?

这种矛盾冲突设定和情节推进,既模糊了主角的智慧,也低估了读者的智商。

当然,这只是一种客观结果,并非金庸的主观意愿。

6.《书剑恩仇录》。

这部作品,背景素材确实有强大的吸引力:陈家洛与乾隆皇帝是亲兄弟。

乾隆是大反角,陈家洛是正面主角。

可是,在情节推进过程中,两人的矛盾冲突既不能升级,也无法和解,磨磨蹭蹭地浪费篇幅。

最后,乾隆抢了香香公主,那可是陈家洛的女朋友。

陈家洛也是随和到让人无语的程度,干脆替乾隆当龟公,试图说服香香公主顺从了乾隆。

读到这里,实在看不下去了。

幸好,金庸也写不下去了,就牺牲了香香公主,草草收尾了。

7.《碧血剑》。

最近,我在看《袁崇焕评传》,也就是碧血剑的附录。

原本,碧血剑是主体内容,评传只是延伸阅读。

对我来说,却出现了喧宾夺主的怪异现象,我喜欢评传,却讨厌碧血剑这部武侠小说。

崇祯与袁崇焕之间的恩怨,原本是过于错综复杂,就算是金庸,也很难认清其中的是非曲直。

有了这个基调,金庸在创造小说的过程中,就无法让矛盾冲突升级。

后果很严重,整部小说的情节推进都相当疲软,结尾也是如此,袁承志干脆逃避现实算了。

8.《连城诀》。

这部作品,压抑到让人窒息。

总体上来说,这部作品的矛盾冲突设定异常尖锐,给我们的感觉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根本就无法和解。

但是,这部作品的细节处理,却经不起认真推敲。

狄云作为主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头上依然没有主角光环。

狄云的成长,就是学会了神照经。

但是,他的高深武功,基本没有发挥到任何作用。

最后,群魔为了争夺宝藏,全部给毒死了,就剩下孤零零的狄云,带着可怜的小空心菜。

与天龙八部、笑傲江湖这些经典作品相比较,连城诀的制作工艺确实粗糙,不能进入经典行列。

金庸有 7 部经典作品。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侠客行》、《鹿鼎记》。

这七部作品,近似于无可挑剔。

金庸的影响力,也是完全来自这些经典作品,其它作品可有可无。

就拿天龙八部来说吧。

别说乔峰三兄弟的影响力了,就算是炮灰型角色鸠摩智和四大恶人,名气也大过陈家洛了。

关于金庸的经典作品,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就懒得浪费篇幅继续唠叨了。

下面,我们聊聊古龙的作品吧。

古龙有 65.5 部武侠小说,《残金缺玉》只写了一半,只能算 0.5 部。

古大侠的情况比金庸复杂多了。

古龙的平庸作品,就高达 41.5 部。

古龙的经典作品,也高达 24 部。

古龙有 24 部经典作品。

1.《血海飘香》。

金庸有射雕三部曲。

古龙也有楚留香四部曲。

血海飘香拉开了楚留香传奇的序幕。

在这部作品中,楚留香有两个可怕的对手,南宫灵和无花。

南宫灵是丐帮帮主,无花是高僧。

他们还有一个秘密的身份,都是扶桑人,还是亲兄弟。

原本,楚留香与他们都是好朋友。

两人的野心暴露之后,楚留香开始与南宫灵斗武,同时与无花斗智。

无花非常狠毒,但是,他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反面角色。

2.《画眉鸟》。

这部作品里,古龙在打斗描述方面的雄厚功底,展现得淋漓尽致。

拥翠山庄大战,楚留香应对六大剑客的诡异战术,神仙都得给他鼓掌。

这一战,在我看来,是武打描述的天花板了,金庸和梁羽生他们,真的达不到古龙这种境界。

这一战的原文有点长,如果引入了本文,篇幅会太长,我就略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原著。

3.《大沙漠》。

乔峰三兄弟天下无敌:乔峰+段誉+虚竹。

楚留香三兄弟也是天下无敌:楚留香+胡铁花+姬冰雁。

大沙漠一书中,为了对付石观音,三兄弟终于聚齐了。

这部作品,充分展示了古龙在环境描写方面的深厚功底。

4.《蝙蝠传奇》。

关于楚留香的身世,一直是未解之谜。

到了蝙蝠传奇阶段,才算露出了水面。

最初,我实在是看不懂,楚留香为何那么傻,要稀里糊涂地跟着他们去蝙蝠岛送死。

直到铁中棠的名字出现时,我才恍然大悟,楚留香是大旗门的弟子,可能是铁中棠的儿子或徒弟。

楚留香假装被骗而去了蝙蝠岛,其实是将计就计,粉碎青龙会加害铁中棠的阴谋诡计。

5.金鹏王朝。

这部作品,是古龙送给金庸的惊喜。

1972 年,金庸停笔了。

然而,《明报》的武侠板块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就等着武侠内容更新。

深思熟虑之后,金庸老板依然决定,厚着脸向古龙约稿。

金庸非常谦虚,为了表示对古龙的尊重,亲笔写信给古龙,希望他扛起《明报》的武侠连载大旗。

古龙没有让金庸失望,陆小凤在明报上一炮走红,古龙取代了金庸,成为新一代武林盟主。

6.绣花大盗。

古龙擅长悬疑推理。

这部作品,则是古龙在推理方面的巅峰贡献。

金九龄是六扇门的第一高手,又是作案的天才。

客观地说,金九龄的布局,基本上达到天衣无缝的高度,就算福尔摩斯、狄仁杰或包拯他们出场,也未必能击破金九龄的阴谋。

遗憾的是,金九龄遇上了陆小凤。

陆小凤的灵犀一指能够夹住天底下任何武器,也能夹住金九龄的脑袋。

7.决战前后。

很多人不知道古龙,也不知道陆小凤传奇,但是,他们都听说过西门吹雪。

在所有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当中,西门吹雪这个名字,是拉风的天花板了。

就算东方不败遇上了西门吹雪,也会黯然失色,巴不得改成东方常败算了。

更惊喜的是,西门吹雪的对手是叶孤城,“西门”

“孤城”,这样的人设意境,只有古龙才有这种天赋。

我敬佩陆小凤,主要缘于这部作品。

决战紫禁之巅,被武林豪客看着是百年难遇的大事。

在陆小凤看来,这次决战,与两条疯狗互撕没有多大区别。

陆小凤的境界,让人高山仰止。

8.《多情剑客无情剑》。

这部作品,是古龙的巅峰之作,能够媲美金庸的巅峰作品。

古龙真正与金庸齐名,就从这部作品开始的。

这部作品的主角设定非常奇葩,李寻欢出场时已经 42 岁了,是地地道道的油腻大叔。

然而,古龙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在古大侠的精雕细琢之下,李寻欢居然雄伟起来了,不再是油腻大叔,而是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古龙雄厚的笔力,在李寻欢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龙还有以下经典作品,介于文章篇幅过长,我就懒得一一介绍了。

9.《边城浪子》。10.《天涯明月刀》。11.《长生剑》。12.《孔雀翎》。13.《霸王枪》。14.《多情环》。15.《离别钩》。16.《欢乐英雄》。17.《名剑风流》。18.《白玉老虎》。19.《萧十一郎》。20.《三少爷的剑》。21.《大人物》。22.《武林外史》。23.《大旗英雄传》。24.《绝代双骄》。

古龙的写作水平真的不及金庸吗?

文无第一,这是写作圈的共识。

写作水平这个概念,则太抽象了。

我们得说具体一点。

在武侠小说创造方面,金庸与古龙各有千秋。

金庸在历史、五行八卦、传统文化和敬业精神方面,确实超过了古龙不少。

古龙超过金庸的地方,至少有两处。

〔1〕古龙在打斗方面的经典描述,比金庸精彩多了。

那赵老二忽然长身而起,赔笑道:“两位只怕是弄错了,咱们这趟镖是在口外交的货,现在镖车已空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两位……”

他的话还未说完,那人掌中黑蛇般的剑已缠住了他的脖子,剑柄轻轻一带,赵老二的人头就忽然凭空跳了起来。

接着,一股鲜血自他脖子里冲出,冲得这人头在半空中又翻了两个身,然后,鲜血才雨点般落下,一点点洒在诸葛雷身上。

每个人的眼睛都瞧直了,两条腿却在不停地弹琵琶。

很多读者有误解,认为古龙不会打斗过程的细节描写。

我敢大胆地说,上面这个打斗片段,绝对是经典中的精华。

金庸笔下有几百场大战,比上面这场精彩的,肯定找不出来。

在所有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当中,上面这个片段,就是天花板了。

〔2〕古龙去繁化简的能力,是作家当中的天花板。

健马刚停下,他的人已站在马首前,人与马动作的矫捷都让人很难想象得到,他眼神的锐利也令人不敢逼视。

“我叫卫天鹏。”

他的声音低沉,充满了威严与骄傲,他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好像就已足够说明一切,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无论谁听到这个名字后,都应该对他服从尊敬。

上面这个片段,金庸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至少需要 3000 字。

在语言表达方面,为了追求面面俱到的效果,金庸对细节处理得非常认真。

但是,书生的迂腐与话唠,在金庸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古龙则不同,他的语言非常简洁,表情达意的效果却非常到位。

写在最后:

古龙和金庸都是武侠大师。

两人的写作水平各有千秋,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