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何评价中国特色,很多城市出现的新建古城?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1 04:32:28 6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何评价中国特色,很多城市出现的新建古城?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于无声处没有雷】的最佳回答:

“古城”无非是“怀古”和“旅游经济”的需要,当这种新建的“古城”越建越多时,还有经济价值么?

“古懂”是因为年代久远,而且稀有其收藏价值也就越高,这也是“物以稀为贵”。仿制品其价值自然比不过“真品”,无论仿真度多高它还是复制品。而且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一点创造性都没有,当它越建越多时,就没什么价值了。只是“劳民伤财”,空耗资源而已。

【2】来自网友【点亮神州】的最佳回答:

先来了解一下,100 年来声势浩大的拆古城运动吧!

城,主要是指城墙,城防。当然,人们心里的“城”的概念,也包括城墙围起来的居民区。

在冷兵器时代,城防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保卫一方平安。它往往可以弥补防守方兵力的不足,实现以少胜多的效果。

热兵器时代,城防的作用不断减小,但依然有用。尤其是,民国时期盗匪横行,城防虽然不能阻挡正规军队,但至少还能防匪。

所以,大清刚亡那会儿,全国的城、寨不计其数。

古城消亡史

但从那时起,城防就不断被破坏,数量不断减少。有些城是在战争中破坏了,有些则是因为各种原因主动拆除了。

一、清末拆城运动

清朝一亡,许多城市都加入了拆城的行列。

拆城的理由有很多,有除旧布新的思潮使然,但更主要的是城墙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壮大。

例如杭州,1912 年因为城市严重阻碍交通,杭州城的钱塘、清波两个城门被拆除。

不久后,上海县因经济发展迅速,开始大规模拆城。其它城市,如广州、长沙等,也因修路等原因提出拆城。

不过,民国初年的拆城动议,大都因反对者众多,无疾而终,只有上海的拆城运动执行得比较彻底。

二、战争破坏

因为清末、民国时期战乱频繁,一场现代化的攻城战,必将造成一座城池千疮百孔。

战后,被毁的城墙往往也不会再修复了。

三、抗战需要

抗战之初,城垣在保卫城市时也起过作用。国民政府还有意识地阻止各地破坏城墙。

但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城垣反而有利于敌,不利于我。

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主战场之一的冀中平原,就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城池。这些城池在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下,坚守不了多长时间;但反过来,万一被日军占领的话,八路军的装备水平却无法轻易攻破。

举例来说,蠡县县城始建于北宋,筑城就耗费了 12 年时间。蠡县城墙外面包有特制大砖,内部的夯土加了石灰,并浇灌了米汤。这样的城墙挡不住重炮的轰击,但八路军的步枪和迫击炮却拿它没办法。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政府组织军民,主动拆除了冀中地区的 24 座县城。周边的市、镇的城和寨也大都被拆除了。

不仅河北,很多地方的城垣,作为“坚壁清野”政策的一部分,都被拆除了。

四、解放后主动大规模拆城

因多种原因(主要还是城市扩大、发展的需要),建国之初,我国对各地的城墙、寨墙进行了有组织的拆除。

这一运动执行得非常彻底,使全国的绝大多数剩余的城墙都被拆掉了,而没有拆掉的则成了凤毛麟角。

应该说,这一拆城运动利大于弊,是正确的行动。但执行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刀切,也造成了一些无法弥补的遗憾。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文化意义的古城,例如北京的古城,也被拆掉了。

北京城墙的毁灭史

北京城的最早破坏,始于八国联军扒掉了永定门西侧的一段城墙,铺设了铁路。事实上,这个豁口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因为进出不需要再受到城门的盘查了。

清朝灭亡后,因交通需要,一些城门被拆除,一些墙段被扒掉。例如,原属禁地的长安街被打通,成了东西干道。在袁世凯的主持下,北京城的正门——正阳门瓮城也被拆掉了,新开了两个门洞,辟为马路。

冯玉祥占领期间,新开挖了和平门。

日军占领北京后,认为老北京城不易改造,所以没有大规模破坏北京城,而是在五棵松一带开发居住区,当作新城区。但这一时期,日军也在东、西城墙上各开两个豁口,也就是后来的建国门和复兴门。

1952 年,因北京一座牌楼下发生一起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导致北京市政府讨论需不需要拆除城墙和牌楼。讨论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当时,梁思成、林徽因、郑振铎等人据理力争,但无效果。

梁思成在东直门下坐了一个星期,也没有保下这座城楼。东直门城楼是当时唯一存世的明朝楠木建筑。

如今,北京古城只剩下正阳门城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等几处遗址。

近些年有专家提议重建北京城墙,朕觉得是实现不了喽!

现存的古城

现存的古城,只有少数几个较为完整的了。

西安古城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除了修缮部分和一些被扒开的城门,它都是真古迹。西安古城墙全长 13.74 公里,围合面积 11.32 平方公里。

另几个相对完整的古城有:平遥古城,全长 6163 米,城门 6 座;兴城古城,全长 3274 米,城门 4 座。

此外,真的古城就没有太完整的了。保存较好的古城还有南京古城墙、开封古城墙、荆州古城墙、商丘古城墙、汀州古城墙、襄阳古城墙、襄县古城墙等。

新建古城该是不该?

近年来,一些古城被部分拆除的城市,又在力图补全古城墙了。

例如福建长汀,现在已经修复了大部分汀州古城,未来还计划将其补全。河南襄县则复建了北城门,并开发了城门后面的明清古街。洛阳重建的应天门,也可以看作是对唐代古城的修复。

现在,全国各地冒出来很多古城。有些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有些则完全是无中生有。建设这些古城的目的,很少是为了保护古迹,大多数都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开发古城很烧钱。以前的老物件、老工艺,现代科技往往也帮不上忙,只能靠老工匠手工打造。建造一座三间的仿古建筑,成本可能比盖三层洋楼还高。

开发古城,如果成功了,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名利双收;开发失败了,投资就打了水漂,最终沦为鬼城。

全国各地一起建设古城,哪能都成功呢?就拿我来说吧,我喜欢旅游,去过的地方也不少了,古城看了也不少了。如果再遇到古城、古镇类的景点,我就不那么感兴趣了。因为大家的套路都一样,街上卖的东西也都大差不差,看多了就没意思了。

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多数人都应该参观过一些古城了吧?如果有新的古城景点,你还愿意去吗?

我希望国家的旅游部门能统筹管理一下古城开发的项目,不要开发那么多。古城多了也内卷,一旦开发不成功,投进去的真金白银就可惜了。开发失败的项目,还占用大片珍贵的土地,难道要再组织群众拆一次?

【3】来自网友【一丝不苟星球 pQ】的最佳回答:

古城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敬仰崇拜是深入骨髓的。有着历史的,血源的亲近感。许多城市恢复了古楼,门楼,长城楼建设。古色古韵在建筑群中飘着中国元素,激荡着五千年文明的辉煌。

【4】来自网友【淄博李同学】的最佳回答:

文化复兴,当然要恢复一些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