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严嵩最后的结局如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19:56:01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严嵩最后的结局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姐姐讲史】的最佳回答:

隆庆元年(1567 年),87 岁的严嵩,住在坟墓旁边的一个简陋的小房子里。他满头白发,眼窝深陷,面黄肌瘦,老态龙钟。他曾因饥饿难忍去当了乞丐,却无人施舍给他一粒米,一口馒头,最终走投无路,只好来到坟场靠吃死人的祭品充饥,他又病又饿,几乎走不了路,在举国对他的一片唾骂声中死去,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死后位列《明史•奸臣传》六大奸臣之一,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至今已留下 500 多年的骂名。

严嵩他出生在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 年),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今江西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曾是一个三观很正的人,他饱读诗书,志向远大,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不顾路途遥远,千里跋涉去听王阳明的课。

严嵩的祖辈在两宋和明初时期,都有人入朝为官,他的高祖父严孟衡是历经三朝,是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洪熙年间(明仁宗朱高炽)、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受人爱戴的清官,他做官 30 年,顿顿都吃青菜不吃肉,人称“严青菜”,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在四川被列为名宦。到了严嵩曾祖严琏时,家道中落。

严嵩的父亲严淮想重夺家族之前的辉煌。他是个官迷,特别渴望权利,但没那个命,经过无数次的考试,都名落孙山,最终考得没有一点信心了。

他看到自己没有一点希望了,就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儿子严嵩身上,他对儿子倾尽全力,悉心地栽培、教导。严嵩在学习上很争气,一鼓作气,在学业上从不逃滑,是当地有名的“神童”。

严嵩从小跟随祖父严廷献,严廷献虽然没入仕,但见多识广,对为官之道耳听目染比平头百姓知道得多了去了,家族传下来的为官的经验很丰富。他 5 岁在严氏祠受启蒙教育,严嵩 8 岁时,他爹就已经把他引荐给当地知县莫立之,莫立之对“神童”很看好,传授了不少学习的经验,使他 10 岁过县试,莫立之在严嵩上学的路上没少提供帮助。19 岁中举(相当于现在硕士研究生),25 岁时以乙丑科进士二甲第二名的成绩被选为庶吉士,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若不是他父亲在他 16 岁去世,严嵩必须回家守孝三年,严嵩 16 岁就可中科举。因而他科举考晚了三年。

公元 1507 年,严嵩从翰林院顺利结业,并获得了内阁首辅李东阳称赞的严嵩,正准备大展宏图,突然接到了祖父的死讯,他不得不回家守孝,第二年他的母亲又去世,严嵩守孝三年无法返京。

后来严嵩得了一场大病,退官回籍,一退就是十年,此时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当时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宠信以刘瑾为首的太监集团,一些文官集团受到打压。在刘瑾被杀之后,严嵩继续“养病”,因他听说朝中形势不容乐观。

“养病期间”严嵩并没有停滞不前,他经常会见一些有权威的人士,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虚名,谓之“养望”,目的就是为自己以后的仕途铺路。

严嵩有着高学历(庶吉士),又有养病期间培养的好口碑,很快被任知府修编府志,袁州府知府姚汀开局修志,请严嵩为总纂,姚汀因事离开后,徐琏继任知府,听说严嵩的事迹,飞函请严嵩继续纂府志,任总纂。这工作没有什么政治风险,而且能美名远扬。工作完成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

在以后的十多年,严嵩仕途一直很顺利,他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

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夏言正直敢言,得到世宗朱厚熜的宠信。夏言奉命裁汰冗员,清查皇族庄田,推动“大礼议”事件,受到极大盛宠,严嵩望尘莫及,得知夏言是自己的同乡后,各种靠近巴结,拼命讨好夏言。

嘉靖帝迷恋道教,沉迷于修仙炼丹追求长生不老,没有太多的经历治理朝政,他把朝中事务都交由朝臣处理,严嵩看到以后的发展趋势,极力往上蹦跶,看见官位如饿狼出山。

嘉靖四年(1525 年),严嵩升国子监祭酒,属于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的主管官。七年后,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 年),严嵩受到世宗青睐,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在部院大臣中严嵩的地位尤为显赫,最让他窃喜的是,从此他就有更多的机会和世宗接触了。

对此,他曾亲口说,

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有时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他住在城西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是单骑疾驰。

严嵩在嘉靖帝帝面前特别擅长见风使舵,对同僚出尔反尔,只为讨好嘉靖帝。

嘉靖十七年(1538 年),有人上疏请嘉庆帝,让嘉靖帝的亲爹献皇帝朱祐杬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商议的要阻止此事。

嘉靖帝继承的是自己堂哥明武宗的皇位,继位时,必须认孝宗为父亲,而自己亲生父亲被追认为叔叔,现在皇位坐稳,自然想让亲生父亲入太庙。

面对大臣的阻止,世宗怒,著《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善于察言观色的严嵩完全改变立场,在众人的反对声中 “条划礼仪甚备”,讨得嘉靖帝的欢心。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在严嵩的支持下成为大礼议的尾声。

严嵩踩着夏言的肩膀一飞冲天,站稳了脚跟,他开始玩起了过河拆桥。

严嵩为权丧心病狂,残害忠良

忠奸自古势不两立,夏言是如魏征一样的忠臣,看到世宗沉迷道教,不顾自己前程直谏,越来越让世宗厌恶。严嵩却为了讨好世宗,支持他修仙炼丹,还想方设法对世宗献媚,挑拨世宗和夏言的君臣关系。

有一天世宗赏赐给夏言、严嵩等大臣,每人一顶沉香水叶冠,对此荣耀夏言并没戴到头上;但严嵩就不一样了,他在这上面显得特别用心,故意用轻纱笼住水叶冠,表示对皇帝的赏赐特别郑重,而且每次上朝都会戴着此冠,在嘉靖帝面前晃。世宗看到后,更加喜欢严嵩而嫌夏言。

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严嵩和陶仲文合谋中伤要取代内阁首辅夏言,逼得夏言上书认错,并乞求告老还乡,嘉靖帝下令将夏言革职闲住。年过 60 岁的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夏言被罢后,严嵩更加为所欲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 年),本来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许赞、张璧按制度应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一有事就单独召见严嵩,使许张二人的职务如同虚设。

严嵩的胆子越来越大,他抓住鞑靼入侵中原的机会,要置夏言于死地。

严嵩买通皇帝近侍,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对严嵩所有污蔑夏言的说辞,世宗完全相信。

最终 67 岁的夏言在西市当众被斩首,他的妻子苏氏被流放广西,侄子夏克承、侄孙夏朝庆都被削职为民。

严嵩出任内阁首辅,从此在专权的路上越走越远。

接着严嵩除掉政敌仇鸾,使朝中一时无与匹敌。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对自己稍有异心的官僚严加打击,轻者削官,重者致死。例如忠义刚直的沈鍊、著名谏臣杨继盛就是被严嵩在狱中备经拷打迫害致死。

除了打击异己残害忠良,严嵩还明目张胆插手皇室事务。

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嘉靖帝已是 46 岁的老头,长子朱载基只活了两个月就死了,二子朱载壡 3 岁时被立为太子,14 岁就死了,当时嘉靖帝只有三子朱载垕(朱载坖)、四子朱载圳两个成年的孩子,两个孩子同岁,只相差一个月,还未确立谁为太子来传承皇位。

而和三子,四子同一年出生的五子朱载????,只活了一天就夭折了,失去三个儿子的嘉靖帝每每回忆心感后怕,他迷信道教,相信“二龙相见”的说法,为避免丧子再次发生,他狠心将老三、老四这两个孩子逐往封地,连太子也不敢立,可见嘉靖帝是非常疼爱孩子的。

两个孩子健康长大,嘉靖帝欢欢喜喜安排裕王朱载垕(即后来的穆宗)、景王朱载圳的婚事,诏于各府举行婚礼。

严嵩却不同意。

他想催嘉靖帝早点立储。

他借口影响皇帝的安全,说:

“但臣等思得府第浅窄,出府未免与外人易于相接,在亲王则可。今日事体不同,臣等再三计之,实有未安”。

他认为可以“俱留在内成婚,亦于保护为便”。

世宗不客气地问:

“出府之不可,是害及二王,是害及朕,卿等明说来。”

意思是:你不让外出,是有人想害两位藩王,还是有人想害朕,你说明白一点。

严嵩回答:

“储贰名分未正,而又出居于外,虽应得者亦怀危疑。府第连接,仅隔一墙。从人众多,情各为主,易生嫌隙……却俱出外,此在圣躬不可不虑者也。”

意思是: “储君位置没有定下来,又一起外出,即便是应该得到储位的人都不免心生疑虑。两位藩王的府邸只有一墙之隔,他们的随从各为其主,难免发生矛盾……这不得不令人担心啊!”

嘉靖帝听从了严嵩,取消了两个儿子的婚事。

一年以后,严嵩又进言:

“自古帝王莫不以豫建太子为首务。臣叩奏密对,屡以为请,圣衷渊邃,久未施行。中外臣民引颈颙望,谓此大事,置而不讲,臣等何以辞其责!请及开岁之首则告举行。”

意思是: “自古以来的帝王,都将提前确立太子为首要任务。皇上内心有深邃的考虑,很久都没有立储,可大臣和众百姓们都在翘首以盼啊。对陛下立储之事避而不谈,我负有不可推辞的责任,请皇上等到来年初就定下此事吧!”

可见严嵩对立储之事催促得很急切,若不是深得嘉靖帝的宠信,早被嘉靖帝弄死了,嘉靖帝把严嵩当做心腹,接受了他的建议。

因四子景王朱载圳,在藩地作恶多端,强抢民女,压榨平民,嘉靖帝他很生气,剥夺了他的继位权,计划立三子裕王朱载垕为储君,但由于迷信,至死都未确立太子。

朱载垕比较正直,他深入到社会底层,关注生活各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特别是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内忧外患使他更加关心朝局。

严嵩继续竭力对嘉靖帝阿谀逢迎,怂恿嘉靖帝大建宫观,耗费巨大。

他嫌朱棣所建武当山宫观太小,其实此观已非常宽敞富丽,紫霄宫达 160 间,嘉靖帝又 “扩大至八百间”。

又建设泰享殿、大高玄殿,还未完工又建“佑国康民雷殿”,时任工部员外郎的刘魁冒死谏劝:“一役之费动至亿万… …”

期间严嵩趁机贪污银两。

他不断采木、采香和采珠玉珍宝,光禄寺库银,嘉靖十五年前积银八十万,自二十一年后,“供亿日增,余藏顿尽”。

只要能讨得皇帝的恩宠,不管天下百姓的死活,他习惯于享受周围之人都仰其鼻息行事。

凭着颠倒黑白,殷勤地献媚,世宗赐他“忠勤敏达”银印,严嵩权倾朝野。严嵩提拔自己儿子严世蕃协助掌权,让儿子成为工部侍郎。

严世蕃比他爹更胜一筹,他收买嘉靖帝身边的宦官,将嘉靖帝的日常起居,穿衣饮食、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大臣对严家父子干脆称呼为“大丞相”与“小丞相”。

有些大臣看不惯,偷偷讥笑称:“皇上不能没有严嵩,严嵩不能没有儿子。”

严嵩跟着 40 多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混,当了 20 年大学士,15 年首辅,带着儿子作恶多端,贪污巨额银两,百官进退都听命于严嵩父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比他老子更坏的败类,父子两臭味相投,卖官鬻职,公开行贿受贿。

朝政在严嵩父子及团伙的把持下, “政以贿成,官以赂授。”面对能敛财的机会,严嵩如饿虎扑食。

每临选官,视官之高下定价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定价格。

如七品州判,售银 300 两;

六品通判售银 500 两;

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 13000 两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

贡士潘鸿业当上了临清知州用银 2200 两……

靠着不正当手段大发横财,家中堆金积玉。有一次,严世蕃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

终于严嵩因做得太过分,将自己送向绝路。

嘉靖四十年(1561 年),吏部尚书吴鹏辞官退休,严嵩“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方称“廷推”,严嵩跳过世宗,一手独揽,遭到世宗极度厌恶,对此龙颜大怒。

严嵩偷偷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 意思是说:“欧阳必进是老臣的至亲,我想亲眼看到他掌握大权,我老了,方能得到一些安慰”,世宗给他面子,勉强答应了他。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王安石)不足道也”。

几个月后,世宗开除了欧阳必进,实则向众臣昭示:这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

严嵩彻底害怕了,每当他接到世宗的诏书,不知世宗的旨意,不知怎么回复。

到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很有正义感的山东道士蓝道行,被徐阶介绍给世宗,深得世宗信任。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从此世宗彻底厌恶严嵩父子。

蓝道行受到严嵩的报复,严嵩指使孙子严鸿亟陷害蓝道行入狱,并摧残致死。

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哭得稀里哗啦,但为时已晚,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位而非太子之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隆庆帝一上位就立即纠正其父嘉靖帝的弊政,清算祸国殃民的严党,之前以言获罪的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抚恤并录用其后……

严嵩一生害人无数,十恶不赦,老年丧子,倒台后被抄家两百万两黄金,衣食无着,流浪街头,出门要饭都找不到同情他的人。

有一天,老眼昏花的他走到一个店铺,哀求主家给点吃的,抬头一看,一块金字大匾写着“六必居”三个大字,他才想起当年自己当年为六必居书写牌匾时牛叉的情景,顿感羞愧不再乞讨,实际上也讨不到,还落得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陷入绝境下,只好去墓地靠捡吃祭品苟延残喘,最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在了墓地。

总结:

严嵩一生丧尽天良,草菅人命,过河拆桥,恩将仇报,敲诈勒索,搜括民财,疯狂聚敛,贿鬻官、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作恶多端,罄竹难书,他有此结局不足为奇,纵使严嵩怎样的机关算尽,手段耍得再好,计谋玩得再高,也不过恶梦一场,白白辜负了自己父亲在其身上的期望和付出的代价。

【2】、来自网友【奇韵历史阁】的最佳回答:

公元 1567 年,在袁州分宜这个地方,88 岁高龄的严嵩,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浑身散发着恶臭,栖身在郊外坟地的一间墓舍里。

所谓“墓舍”,是富裕人家为了方便上坟扫墓,在坟地里建的简易小屋。

严嵩颤巍巍抚摸着自己满是泥污的胡子,想到自己的 3 位至亲,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婆病死了,聪明绝顶的儿子严世藩被当街斩首,宝贝孙子严绍庭,被流放到蛮荒之地受苦,生死未卜。

他想到这些亲人都离他而去,自己也是朝不保夕,不禁老泪纵横。

恍惚间,他的思绪回到遥远的童年时光。

一.神童降世,光耀门楣

1480 年,袁州府分宜,一个姓严的教书先生家里,诞下一个男婴,取名严嵩。

这个男孩从小就显出与众不同,

3 岁能识字,6 岁能背四书五经,到了 8 岁,竟然以优秀童生的身份进了县学。

要知道,有多少人学到这个程度时,都已经 20 多岁了。

严嵩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全家都把考中科举,光耀门楣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严嵩也算争气,虽然在科举之路中,多次受到家庭变故的扰乱,但还是在

26 岁那年,进京赶考,一举拿下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并被分配到了翰林院工作。

然而翰林院基层小文员的工作,让严嵩心理落差极大。20 几年来,他一直被家乡人众星捧月般奉若神童,就连县太爷都把他当宝贝。现如今他走入仕途才发现,出身普通没有背景的他,就好像一个职场小透明。

在翰林院熬到第 3 个年头的时候,严嵩的寡母去世,按规矩,官员的直系亲属过世,应当休假回乡守孝。

让人吃惊的是

严嵩干脆辞职了

,借口守孝,实际上回老家隐居去了,这一去就是 10 年之久。

10 年间,朝廷几次劝他回来上班,他也没答应。直到后来内阁首辅杨廷和邀他出来工作,严嵩才答应。

当年,就是杨廷和大人点中的严嵩的答卷,按照当时的习惯,杨廷和算是严嵩的恩师。

结果可笑的是,这次复出工作,严嵩又没坚持下来,就上了一年班,竟然因为出差办事恰好遇到宁王谋反,他看兵乱严重,竟然吓得跑回老家躲着去了。

二.重入仕途遇贵人,稀里糊涂速升迁

1521 年

,已经 41 岁的严嵩觉得时机到了,因为这一年,

明武宗朱厚照英年早逝,新皇登基,恩师杨廷和代理朝政。

他果断再次回到单位上班。

不过到了单位他才发现,此时京城正闹得乱哄哄的,朝臣们每天忙着搞“辩论赛”。

原来呀,上个皇帝明武宗英年早逝也没有子嗣,于是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也就是被后世称为嘉靖帝的那位。

嘉靖帝的老爸是兴献王爷,嘉靖就觉得:我虽然不是皇帝生的,但是我现在当皇帝了,得给我爸一个说法吧,他老人家成了皇帝亲爸爸了,总得享受点该有的待遇吧。

于是他提出,要把老爸的灵位搬进太庙里供奉。

关于这个提议,朝堂上可就闹开了,大臣们主要分成两派,以杨廷和为首的一派,是坚决反对,少数几个大臣则支持。

这事儿史书上叫做“大礼议事件”。

折腾来折腾去,最终的处理结果是,在太庙旁边建个小太庙,把兴献王灵位供奉进去。

很显然,反对派输了。

而反对派的下场就是下岗或降职,本来炙手可热的杨廷和瞬间凉凉。

而支持皇帝的那一派不用说,全都像坐着飞机一样,升职加薪了。

至于严嵩呢,这次是非常险,虽然恩师完蛋了,但是幸亏

他还有一个特别要好的老乡,叫桂萼的,这桂萼简直就是严嵩的大贵人。

当时闹起大礼议事件,这个

桂萼就是带头支持嘉靖皇帝的

一个。事件结束后,

桂萼火速升职,成了嘉靖身边的红人。

而严嵩这个 41 岁的翰林院基层工

作人员,马上就沾了老乡的光,连升三级,成了国子监的一把手。

通过大礼议事件,严嵩得到了相当大的启发,他发现,要想仕途顺,就得揣摩好皇帝的心意,讨得皇帝的欢心,皇帝高兴了,看你顺眼,那你就仕途无忧。至于什么原则呀,什么骨气呀,全都不值一提。

从此之后的 17 年时间,严嵩把左右逢源应用地贼溜,一路升到了尚书。

三.狡诈斗夏言,艰难入内阁

1538 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可以说是严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嘉靖皇帝又出了个幺蛾子,他已经不满足于把老爸灵位请进太庙了,他觉得

该给老爸封一个皇帝的封号才行。

给早已作古的兴献王封皇帝?这是多么的荒唐,这简直比之前王爷灵位进太庙还要荒唐 100 倍。

朝堂上众大臣全都反对,就连没啥原则的严嵩也觉得这不大合适。

于是当嘉靖帝在这种情况下特意问严嵩:“严爱卿,谈谈你的看法吧。”(严嵩当时是礼部尚书,这事儿正好是归他管)严嵩就说了一通不咸不淡的话,没反对也没支持。

嘉靖本意是想从严嵩这个原则性不强的大臣身上找个突破口,结果并没有如愿以偿,嘉靖暴怒。

严嵩当天就后悔得要命,他都是奔 60 的人了,好不容易爬到尚书的位置,要是因为这次惹怒皇上仕途玩完,那这后半辈子基本就没戏了。

于是他赶紧写了两篇拍马屁的文章

《庆云颂》

《大礼告成颂》

,中心思想就是赞美嘉靖帝要给老爸皇帝封号的这个提议。

第二天嘉靖一看两篇文章,立刻心花怒放,并借此成功地给亲老爸赐了皇帝封号,得偿所愿。

严嵩从此也成了嘉靖眼前的红人,受到另眼相看。

不过,严嵩这个毫无原则拍马屁的恶心行为,却直接惹火了朝堂上的众大臣。他们觉得严嵩是个真小人,是个奸臣。

而这些指责他的清流官员中,以内阁首辅夏言职位最高,也最为正直无私。

从此之后,在严嵩心里,夏言成了他升迁路上的死敌,把夏言拉下马也成了严嵩的目标。

严嵩和夏言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整整持续了十年之久。

十年间,严嵩曾向皇帝进谗言毁谤夏言,而一向正直的夏言,时时以江山社稷为重,平时会有一些行为会让嘉靖帝丢面子、不舒服。

严嵩的谗言,激发了皇帝以往那些不好的回忆,暴怒之下,竟然直接把夏言给开除了。

内阁大臣共有 4 人,夏言走了,就有了空缺,严嵩立刻被皇帝升为内阁大臣。从此之后,严嵩进入内阁。

严嵩进入内阁之后,并不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而是借着自己演技高超的优势,在内阁办公室表演起为了工作废寝忘食加班到半夜不回家的戏码。

嘉靖帝还真就吃这套,对严嵩印象很好。

严嵩不仅是做足表面功夫,还花了很多心思整治内阁中的另外 3 个大臣,毕竟,在内阁中,严嵩是资历最浅的,资历浅就代表话语权最轻,严嵩可不甘心如此。

经过他费尽心机的一番操作,果真把内阁一把手翟銮给整走了,成功独揽大权。

然而,

在 1545 年,严嵩还没得意多久呢,业务能力出众的夏言又被皇帝召回来了,继续任内阁首辅一职,也就是一把手,严嵩则是次辅,内阁二把手。

严嵩心里恨呀,要没有夏言,他就是一把手,基本就是皇帝之下,百官之上,只要把嘉靖哄好,他就可以放心搂钱。夏言一来,他的计划全乱了。

接下来的几年,严嵩费尽心机整夏言,不过都没有成功。

1548 年,一心为了大明江山鞠躬尽瘁、舍身忘我的夏言,终究是惹怒了皇帝。

当时有个能力很强的将军,向皇帝提议出兵收复河套地区。而嘉靖帝是个图安稳,没有什么进取心的皇帝,不会去打一场可有可无的仗的。

夏言出于对国家发展的角度,大力支持这个提议,触了嘉靖帝的逆鳞。

嘉靖因此让夏言退休回家养老,而严嵩这次干脆再踩上一脚,给夏言又栽赃了一个勾结武将的罪名,彻底把夏言给整倒了。

四.只手遮天,把控朝政

除掉了夏言这个障碍,严嵩坐上了内阁首辅的宝座。

内阁是权力中心,而内阁首辅更是真正的大权臣。

嘉靖皇帝这个人,智商很高,很有心机,但是他没有进取心,心里没装什么江山社稷,他更注重个人私生活,个人感受。嘉靖迷恋道教,沉迷炼丹,大把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

因此呢,嘉靖自从 1536 年开始就不上朝了,毕竟早朝太累人了,每天凌晨 4 点就得起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还得听一群言官发言,还得一一回应,那太影响他的个人生活了。

不过虽然如此,毕竟嘉靖还是皇帝,国家机器也还得运转才行,皇帝还是需要一个和大臣们沟通的渠道。

于是,嘉靖帝想了个办法,

他经常召开内阁会议

,内阁四大臣和他,一共五个人,探讨国家大事,内阁大臣们把下面官吏的奏折整理到一起,挑一些重要的汇报给皇帝,小事情的话,就直接由内阁来解决。

这种模式下,内阁首辅那真是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上。

没了夏言,严嵩这回彻底走上了人生巅峰。

他疯狂地发展自己的党羽,清除掉那些违逆自己的官员,光明正大搞贪污。

他儿子严世藩是工部右侍郎,工部按现代话来说,就是建设部,工部右侍郎相当于建设部二把手。日常工作就是经手朝廷各种城建项目,油水很大。

这严嵩父子俩呢,全都是没啥道德感的人,非常贪财,所以这

父子干脆联手搞贪污。

那你可能要问了,这么奸诈的内阁首辅,就没有正义的声音去讨伐他吗?

当然有啊,严嵩只手遮天把控朝政的 15 年间,曾有沈炼、杨继盛为代表的正义之士,以性命为代价,向嘉靖帝死谏,揭发严嵩的罪行。除了明着来的,暗地里筹谋扳倒严嵩父子的正直官员就更多了。

但他们都失败了。

一方面,严嵩的权势太大了,且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党羽,除了嘉靖帝,没人能奈何他。

另一方面,严嵩很擅长迎合上意

,是那种完全放弃尊严的迎合。在严嵩长年的努力之下,嘉靖帝对他产生了依赖,君臣间甚至培养出了感情,就类似乾隆与和珅那样的情谊。

因此,

嘉靖帝明知道严嵩父子贪腐严重,但是他选择放任不管。

严嵩父子体会到皇帝对自己的放任,就更加有恃无恐,明目张胆。

五.得意忘形,祸患已至

嘉靖帝整日穿着道士服,窝在宫里研究炼丹修道,政事交给内阁,而严嵩这个首辅又把控了内阁。

严嵩权倾朝野,严党林立。

放眼整个朝廷,乃至皇室,凡是想办什么事,全都要先真金白银地把严嵩搞定才行。只要想平安就得拍严嵩的马屁。

严氏父子长年累月地大肆搞钱,简直无法无天,时间久了,父子俩也飘了。

公元 1558 年 3 月份,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儿。

一天之内,竟然有三位大臣上书弹劾严嵩。

而这三个大臣吴时来、董传策、张翀,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徐阶徐大人的门生。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徐阶,徐阶是内阁大臣之一,官位仅次于严嵩,严嵩是首辅,他是次辅。

严嵩得知这三人弹劾自己,吃了一惊,但还是没怎么当回事。

为什么吃惊呢?

三人同一天弹劾,还都是徐阶的门生,

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徐阶指使的嘛,有预谋,有计划的弹劾。

严嵩之所以吃惊,是因为徐阶这么多年以来,对待严嵩都是一副奴颜婢膝的贱样子,为了讨好严嵩,不惜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做小妾。

他一直以为徐阶是识时务的,选择站在自己这边,万万没想到,徐阶这么些年都是装出来的。

这一下子,他算是看出来徐阶的真面目了。

那么严嵩又为啥不怎么当回事呢?

因为他把控朝政以来,偶尔弹劾他的也有,但是每次嘉靖帝都选择保他,他有恃无恐,

满以为这次也和以往一样,自己演演戏,再让严党帮他运作一番,嘉靖帝顺水推舟,事情也就过去了。

果然,嘉靖帝看了三人的奏折之后,没有找严嵩问话,而且立刻把他们仨下狱,下令审问,问问他们的幕后主使是谁。

可是三人铁嘴钢牙,就是不承认是一伙的,嘉靖帝把他们发配充军,这事儿算结束了。

严嵩以为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危险正在向他走来,是他太大意了。

徐阶这只是第一步,试试嘉靖帝对严嵩的态度而已。

三个徐阶的门生同一天去弹劾,不用问都知道是徐阶的主使,嘉靖帝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想不到呢,但他只是做做样子审了一下三人,就发配了,根本没问徐阶。

这说明什么,说明徐阶在嘉靖心里的份量重了,而严嵩在嘉靖心里的地位下降了。

不少史学家认为,这个阶段,嘉靖帝对严嵩已经不耐烦了,虽然他用严嵩非常顺手,但十几年里,总是有人弹劾严嵩,每次都得嘉靖出马给他收拾局面,实在是不胜其烦。

两年后,严嵩做了一件蠢事,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嘉靖 40 年年底,嘉靖帝和妃子一起玩烟花,结果把宫殿给点了,嘉靖的寝宫永寿宫被烧,只好暂时搬到玉溪宫暂住。

于是嘉靖在内阁会议时,问起宫殿的重建情况。

让人吃惊的是,严嵩竟然说了一句

“咱们刚刚搞完一个大工程,库房的建材不够,新的永寿宫一时半会建不起来,皇上您可以先搬到南宫住。”

其他内阁大臣全都目瞪口呆,嘉靖帝则是立刻火冒三丈,训斥了严嵩一番。

原来,这个南宫不是啥吉利地方。

想当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弟弟暂时当了皇帝,等到朱祁镇回国后,弟弟不想把皇位归还,于是把他直接软禁起来,这个用来软禁的地方就是南宫。

也不知道严嵩是岁数太大,脑子不好使了,还是抽什么风,竟然让皇上住南宫。

紧接着,徐阶赶紧开口,承诺三个月就可以建成永寿宫。嘉靖听了龙颜大悦,把工程交给了徐阶。

严嵩这才感到大势不好。

接下来,严家又出了一件事,

严嵩的发妻欧阳氏,也就是严世蕃的妈,病逝了。

爷俩伤心欲绝,除了对欧阳氏的不舍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欧阳氏一死,严世蕃得立马回老家守孝去。

当时的制度如此,凡是官员的父母过世,都得回老家守孝三年,工作就得暂时停止了。

而严世蕃一旦回老家,就不能在严嵩身边辅佐了。要知道,

严世蕃才智过人,头脑机敏,非常擅长谋略,以及揣测圣意。他的政治头脑比老爸要强很多。

几十年来,严嵩办事之所以如此滴水不漏,并不是说严嵩有多厉害,很多主意都是严世蕃出的,尤其是严嵩上了年纪之后,就更加依靠严世蕃。当时严嵩已经 81 岁高龄了。

严世蕃回老家守孝去了,果不其然,这下严嵩没了智囊,接连几次都没有揣测准皇帝的意思。嘉靖对他越发有意见了。

几个月后的一次占卜,断送了严嵩两父子。

嘉靖帝很迷信,平时会定时搞一搞扶乩的把戏。

简单说,扶乩就是俩人扶着一根树枝,在沙盘画出字来。

嘉靖经常通过扶乩来进行和上天的对话。

可说白了,既然扶乩是要由人扶着树枝,那具体画出什么字,还不是人为的嘛。

这次嘉靖问完问题后,沙盘上画出了“

奸臣当道,贤臣不用”八个字。

嘉靖又问,奸臣是谁,贤臣

是谁。

沙盘上画出“

奸臣如严嵩,贤臣如徐阶

”。

扶乩事件之后,内阁次辅徐阶立刻行动起来,他找到下属邹应龙,安排他立刻写了一篇弹劾严世蕃的奏折。

奏折内容大概就是说,严世蕃仗着老爹的权势,贪污受贿搞的不像话,该斩首。

嘉靖这时候对严嵩已经厌烦,严嵩接连几次地表现不佳,导致嘉靖正在气头上。

他看了奏折,毫不犹豫就下令,逮捕严世蕃,好好审一审,至于严嵩,他还是留有一定的情面,嘉靖表示:我相信,你儿子的事和你没关系,你退休回家养老去吧。

六.最后的猖狂,追悔莫及

如果说,严嵩见好就收,就此打住的话,还可以享受一个安乐的晚年,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虽然严世蕃入狱被审,严嵩被迫卸任退休,但严党还在呀。

严党中,除了一些胆子小的,立刻摘清关系的,还有相当一部分骨干成员是不甘心就此认输的。

严党里一个主要人物,刑部右侍郎鄢懋卿,他立刻行动起来,营救严世蕃。

不得不说,这个鄢懋卿能力真是强,经过他上上下下一番运作,严世蕃的最终审判结果竟然是,经查证,贪污白银 800 两,发配雷州充军。

这个严世蕃呢,被发配之后还是不消停,不知道是用了什么办法,竟然在半路跑了,来到江西。

严嵩也赶来江西和儿子团聚,父子俩竟然毫无顾忌,在江西兴师动众建起豪宅来。

同时,俩人也从未放弃严党事业,他们联系了严党骨干成员,想方设法想让严嵩再回到工作岗位。

人呀,狂妄到极致,路也就走到头了。

就在严家大兴土木建豪宅的时候,出了一件事。

严氏父子虽然倒了台,还是不知收敛,行事作风依然如恶霸一般,这就导致他们家的仆人和工人也都一个个张狂得很。

这一天,有个文人打扮的人从严家的建筑工地经过,出于好奇心他就扭头多瞅了几眼。

仅仅是多看了几眼,竟然就惹怒了工人,他们当即辱骂了这位文人,文人试图辩解,他们竟然还扔出砖头,砸伤了他的额头。

这个被欺辱的人并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他是袁州的一个小小推官。

他满肚子的怒气无处发泄,于是就给好朋友林润写了一封信,吐槽这件事。

这个林润呢,是南京御史。

林润得知这件事,也感到愤愤不平,之前他就一直憎恨严氏父子。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干脆写一封奏折弹劾他们。

紧接着,林润特意去调查了一下严氏父子在江西的情况,写奏折弹劾这父子俩,

勾结海盗,图谋不轨,严世蕃胆大妄为当逃兵,隐藏两年之久。

嘉靖看了奏折大怒,下令逮捕严世蕃,回京审问。

然而严氏父子依然没有惧怕,严世蕃刚被带到京城,竟然受到官员们的款待,连监狱门都没进。

这些让人惊呆下巴的情况,也让徐阶大惊失色,他筹划隐忍十几年,才扳倒严嵩,没想到,人家都倒台了,还这么大势力。

如果严氏父子再运作一番,重回朝堂也不是没可能。

徐阶不敢掉以轻心,立刻回去商量对策。

反复考虑后,徐阶写下一封奏折,让他的下属呈了上去。

嘉靖看了这封奏折异常光火,下令将严世蕃斩立决,严家抄家,所有财产充公。

那么,

这封奏折写的什么呢?

主要是两点,

一是说严世蕃和倭寇头子做朋友,训练自己的军队,想要里通外国,图谋不轨。

二是说,严氏父子占了一块有“王气”的土地,建造房屋。

这两条,通倭和犯上都占了,嘉靖帝自然是无法容忍。

就这样,严氏两父子亲手给自己作到了绝路,连平安度日的机会都给作没了。

严家被抄家,严嵩贬为庶民,

严世蕃被处斩,严嵩的孙子被流放,一家人分崩离析。

据史书记载,严家巨富,抄家都抄了一个月。

抄出来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三百万两,古玩字画,奇珍异宝那都不计其数了,房产田产铺面这些固定资产无数。

抄家清单整整写满了一大本,像书一样。

后来还有人把这清单批量印刷出售,当书卖,老百姓出于猎奇心理,纷纷购买阅读。抄家清单被卖成了畅销书,你说搞笑不搞笑?

至于已经 86 岁、身无分文的严嵩,被赶回了老家。

七.凄惨落幕

1567 年,已经要了两年饭的严嵩,穿着破烂,整日食不果腹,他又老又病,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有时候只得露宿街头,天太冷的时候只好去坟地上的墓舍里避一避。

这一天,病入膏肓的严嵩,孤独落寞,无比凄惨地死在了别人家的墓舍里,当时他 88 岁。

严嵩的结局可谓是凄惨至极,由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沦落成沿街讨饭的乞丐,亲人或死或囚,只剩自己一个孤家寡人。

这种下场其实远比一死了之要残忍的多。

这结局也全都是他咎由自取得来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