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果把“银行存款”换成“银行股”拿分红,会有什么结果?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9 01:11:47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果把“银行存款”换成“银行股”拿分红,会有什么结果?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投资养老】的最佳回答: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以上是 22 年和 21 年的不良、逾期、正常贷款迁徙率的数据,可以看到,无论是不良率或者正常贷款迁徙率,五大国有银行数据都非常漂亮,他们的不良资产已经很低了,历史的不良数据也已经基本出清(否则,不良率应该会比较高)。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数据:

这是 22 年银行逾期情况的数据,如果说不良率还能通过不同的认定标准来处理高低的话,逾期数据就更能说明资产问题。逾期一天都是逾期,这是明文规定的,如果说不算入,那就是犯法。可以看到,五大行的逾期数据也是很漂亮。

再次证明,我国的五大行,目前的历史不良资产,基本处理得差不多,而且风控做得很好,新增的不良资产很少。

银行最重要的就是风控,风控做好了,银行就稳了。以上数据都是借鉴了雪球大 V 翼虎的。

很多人认为,银行是一个和经济周期强相关的行业,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其实,大家可以翻看历史数据,在经济很差的时候,银行也可能赚大钱,在经济很好的时候,银行也未必赚钱。

其实银行赚不赚钱,和我们的企业倒闭数才是相关性更强。

比如,之前互联网电商的兴起,把经济搞得非常好,但是,一大批传统企业倒闭,结果就是,很多人没法还贷款,银行亏钱。而如果没有行业大转型的时候,即使经济差,但是只要银行继续给贷款,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能生存下去,后面企业就能还钱。这个时候,银行却能赚大钱。所以说,如果没有产业大转型的情况下,银行的赚钱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那么目前,我国的五大行,不良资产已经逐步出清完成,而且,新增资产不良率也很低,目前的股价低,只是很多人还是认为,银行不良资产高而已,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而目前的银行存钱,大额存单,3 年期的,才 3.15%,而五大行的股息率已经去到 7%了。当当是这个股息率已经是比银行存款好很多了。

我们知道,股票除了赚取企业成长利润的钱之外,还有赚估值这种钱。参考国外的银行,他们的股息率一般也就只有 2%,我们现在银行的估值可以说是非常低,0.5 的 PB 满大街都是,等于 1 块钱的资产,0.5 元卖给你,你说便不便宜?

所以说,即使,短期银行的估值暂时不修复,你也可以拿到银行的分红(股息率 7%),而且,所以的资产,迟早是要均值回归的,当然银行也不例外,当所有人都发现,原来银行的资产已经慢慢变好,估值得到修复的时候,你得到的就是戴维斯双击,到时候,就不只是 7%的股息率利润了。

可以看看巴菲特,他买的很多公司,都是几十年前,以非常低的估值买入的,公司本身赚的利润并不足以让他有这么大的收益。就拿苹果说,巴菲特买苹果的时候,估值才 20 多的 PE,现在已经 35PE,你说苹果这几年赚的利润能有那么多吗?很多利润都是来自估值的提升。

所以说,把银行存款换成“银行股”(注意要找优质的银行),你将会得到戴维斯双击。当然,任何投资都有风险,银行存款也是一种投资,也有风险,但我认为,目前银行的安全边际已经非常明显了。

【2】、来自网友【白猫财眼】的最佳回答:

可别再听信谣言,说银行存款不如买银行股拿分红了。

血淋淋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炒股是炒股,银行存款就是银行存款,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那些鼓吹银行股分红,远胜于去存银行理财的,都有很大的误导存在。

确实,有部分银行股,不仅分红不错,股价还涨了,但也有大把的银行股股价下跌惨重,分红都不够塞牙缝的。

比如曾经的无锡银行,2017 年五月份,曾经被资金恶意炒作到 23.84 元,现如今股价 6 元,直接遭遇了“膝盖斩”,即便中途有分红,也是亏得一塌糊涂了。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苏州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西安银行、民生银行等身上,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折兵。

而还有一部分银行,算上了分红,也只是刚好够保本,根本不赚钱,比如 2018 年至今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

甚至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2018 年至今,算上分红复权,股价仍然处于低位。

只有部分银行,诸如招行、宁波银行等,收益才远超了银行理财,但并不是因为分红,而是因为股价上涨了不少。

由此可见,相较于银行理财稳稳的收益,银行股的投资,其实是非常需要选择银行的类型,以及入场时机的。

单单靠银行的分红来对比银行的存款,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做法,两者也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而大资金对于银行股的定位,也并不是什么分红,还是当作一个投资配置的品种。

所以,没有大资金会因为分红去选择银行股,因为分红本质上要除权,都是冲着银行股估值偏低,有投资机会,或者部分银行股有上涨空间,选择去配置的。

银行存款和银行股票分红的差别

还是先给大家普及一下银行存款和银行股票分红的差别。

可能大家对银行的存款比较熟悉,就是将一笔钱存在银行里,然后约定 1 年 3 年 5 年,约定利息。

如果中途要取出,可以按照活期利息进行赎回,相对比较灵活,仅仅是损失部分的收益。

存单如果金额比较大,20 万以上,可以做大额存单,利率可以上浮。

5 年期的大额存单,一般利率都会超过 4%,曾经非常火的时候,甚至还有 5%以上的收益。

而股票的分红,却是不确定的,不仅时间不确定,金额不确定,分红率其实也不确定。

这三大不确定性,决定了两者本身没有太多可比性。

1、时间不确定。

银行存款的周期,是以存入次日开始计息,按照约定的时间期限,一次性到期还本付息。

股票的分红,是按照分红日期去计算的。

大部分股票是年度分红一次,少部分是半年分红一次,还有很多是年度都不分红。

银行股一般来说是按年分红,每年一次,分红的时间却不太确定。

如果按照年报分红,那么实际分红日期大概在 5-6 月份,如果按照中报来分红,大概分红日期是在 9-10 月份。

也就是说,你并不能准确地知道今年分红的时间点,具体是哪一天,在资金安排上,就存在一定的劣势。

2、金额不确定。

对于银行股的分红,其实是不确定的, 不仅因为银行每年的净利润是浮动的,就连分红比例也是不确定的。

今年赚 1000 亿,分红 300 亿,明年赚 1200 亿,可能只分红 240 亿。

通常 30%左右,是银行分红的比例,但也会根据情况进行上下浮动。

但是银行本身并不太缺钱,也不缺资金的流动性,30%的分红比例,还是略显单薄了一些。

所以,对于股民来说,拿到手的分红,或多或少,但金额其实无法确保。

只能说大部分情况下,银行的分红金额比例,会高于普通的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

3、分红率不确定。

除了分红金额不确定以外,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分红率不确定。

分红率,除了与分红的金额有关,还和股票的价格有关。

同样是 10 股派 3 块钱,如果股价是 10 块,那么就是 100 块钱派发 3 块钱,分红率 3%。

但如果股价只有 5 块钱,那么就等于 50 块钱派发 3 块钱,分红率 6%。

也就是说,银行股的股价越低,分红率其实就会显得越高,股价高了,分红率自然就会低。

不仅如此,股价高,分红率低,下跌的风险也大,股价低,分红率高,下跌的空间小,上涨的空间就大了。

就分红率这一点而言,银行股就适合低吸买入,而不是追高买入。

另外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银行股的高分红率,其实是跌出来的,而不是银行股的业绩提高带来的。

因为业绩提高会让股价上涨,分红率并不会升高。

比如,这两年走势非常好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按照招商银行目前 50 元的股价,10 派 12.5 元的分红,实际分红率也就在 2.5%,宁波银行,38 块钱的股价,10 派 5 元,分红率更是只有 1.3%,分红都是极低的。

而分红率比较高的农业银行,股价不到 3 块钱,分红 10 派 1.8 元,超过 6%的分红率,这两年的股价却从最高的 4.8 一路下跌。

看透这一点后,你就会发现,银行股想要依靠分红,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靠谱的事情。

银行股分红和填权

银行股之所以并不太受到大资金待见,尤其是从分红角度去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除权。

对于资金来说,享受到银行的分红,但市值会等权的下降。

如果持仓周期短,分红甚至还要扣税,等于是要贴税了,还不如分红结束后再进行买入。

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银行股的主要原因,总觉得自己的钱,分红给了自己。

所以,在这里必须纠正几点。

1、银行股分红是实实在在的分钱。

从分红的规则上来看,所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分红,都是真金白银的。

很多投资者不明白分红的规则,只是单纯地觉得自己没有赚到钱,账户的价值没有变化,甚至还变少。

账上多了一笔现金,但是账面市值降低了,等于是自己给自己分红了。

但实际情况是,股票市值本身就是一个很“虚”的东西,而分红却是一个很实的东西。

分红的钱,并不是通过股票市值抛售而来,而是实实在在的从上市公司账面上划走的。

这就好像你家的房子,本来价值是 500 万,因为房子里有 100 万的现金,现如今你把 100 万的现金转走了,房子的价值变成了 400 万。

房子的价值需要通过交易来确定,并不代表一定就是 500 万或者 400 万,但 100 万现金是很实在的。

分红的底层也是如此,银行把钱给了投资者,银行的市值出现下降,但这个市值其实并不是准确的,本身也是可以浮动的。

所以呢,分红并不能完全说是一个很虚的东西,而是要把市值和分红分开理解,明白除权的意义所在。

当然,除权的设计本意,是杜绝资金套现,在分红前买入,分红后就套现走人,带来市场的剧烈波动。

2、分红除权决定了银行股投资主要不是靠分红。

但分红要除权这样的规则,直接限制了银行股的短期交易价值。

或者说,绝大多数资金,尤其是中短线资金,压根不会冲着分红这件事,去持有银行股。

分红前,分红后,市值的变化微乎其微,那么资金对于分红的概念,就很薄弱。

所以,资金介入银行股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股价会上涨。

背后的逻辑也就两条,第一条,银行的业绩会提升,第二条,银行的估值有修复的空间。

对于业绩提升的银行,诸如这两年的招行、兴业、平安等,股价走出了缓慢的牛市格局。

当然,四大行也并非不增长,只不过这增长的比例很低,保持在个位数,远低于预期,甚至出现过短暂的下滑,这让资金炒作的动能不足。

对于银行的估值修复,其实主要就是指下跌过后,高分红率的银行有上涨的需求。

当分红率超过 5%,甚至部分银行达到了 6-7%,那么资金就会觉得,银行股下跌周期临近尾声,有上涨的需求和反弹的空间了。

冲着估值修复去的资金也不少,助推了银行股能在一个较低的点位,发起一些行情。

3、短期的除权并不会影响长期的填权效应。

再说说银行股分红的填权效应,因为长期来看,填权是一个必然趋势。

你可以这么理解,还是一套房子,价值 200 万,今年你赚了 50 万,分红拿走了 20 万,剩下了 30 万,房子是不是该涨到 230 万了。

但由于房价的波动,导致了房价下跌了 50 万,那么你的房子,价值是 150 万,加上剩下的 30 万,就是 180 万。

但凡你每年赚 50 万,分红拿出 20 万,留下 30 万,那么房子里的钱,其实会越来越多的,倒逼着房子慢慢地上涨。

这就好像银行的净资产,正因为每年净利润的增加,分红后留存的金额增长,越来越值钱。

如果股价不涨,分红率势必会越来越高,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

就好像,3 块钱的银行股,每年分红除权 0.2 元,它不可能过个 15 年,除权到只剩下 0 元的。

当股价跌到 2 块钱,分红率就成了 10%,自然有资金会去投资,当股价跌到 1 块钱,分红率就涨到了 20%,那更是会遭到疯抢。

之所以会存在填权效应,是因为分红本身没有影响银行继续赚钱,而不断地赚钱会让银行本身的价值越来越高。

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分红的填权,不代表你在超高的价位买了股票,填权就能给你补上你的追高被套。

分红的填权,只是享受股价在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区间,填权效应会把分红除权带来的缺口给弥补掉,回归银行股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市值财富。

普通投资者该做银行存款,还是买银行股?

其实这个问题,上文能完全看懂,心里就一定有数了。

银行股的投资,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也根本和银行存款没法比。

之所以很多人在银行股的持有上赚到了钱,是因为 2018 之前的 10 年,都是银行的快速发展期,银行的成长性还不错,而现如今银行的成长性,已经进入了缓慢增长期。

银行股最近几年的调整,也是基于整个银行行业的大环境,制约了银行的总体发展。

这种大背景下,普通投资者想要投资银行股,尤其是冲着分红去的,一定要注意几点。

1、投资周期的不确定性。

现如今你真想进入银行做投资,对于投资周期的耐心,少不了。

简单地说,投资周期可长可短,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如果单纯只想拿分红,那么 3-5 年的投资周期,是必须要熬得过去的。

如果是打着分红的旗号,指望股价上涨带来赚钱效应,那么就看如何踩点了,短则数月,长则可能也是 3-5 年。

熬不住资金周期的,尽量不要指着靠银行分红来赚钱,银行存款更实实在在。

2、选择相对高分红率时入场。

如果你就是冲着分红去的,那么就一定要选择高分红率的时候。

当然,高分红率并不代表每年都能保持,还是要注意一下银行的业绩,是否出现滑坡。

比如业绩滑坡,今年 10 派 5 块,明年只有 10 派 4 块了,那么股价下跌个 20%,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净利润都下降 20%了。

当然,这种情况在银行股上并不常发生,相对来说,银行的业绩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3、选择高成长性的银行股。

最后就是如果可以选择,依旧是选择高成长性的银行股。

还是拿招行来举例,可能现在 50 块钱的股价,10 派 12.5,分红比例只有 2.5%。

但如果你把时间回拨 5 年,2017 年公布的年报,10 派 7.4 元,等于是分红增长了近 70%。

如果按当时的股价买入来算,现如今的分红比例,就有 4.25%了。

如果再回拨 5 年,2012 年公布的年报,10 派 4.2 元,如今的分红比例就高达 12%了。

成长性,让银行股的分红,其实是在增加的,同时银行股的股价和市值也都在大幅度提升。

股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投资,不要以静态的眼光去看待分红,永远以动态的成长性为第一考虑的因素。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整个市场里,真正意义上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和结果。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