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一旦确诊高血压 就要终身服药?

十万个为什么 晴, 空 2024-3-22 06:04:36 3次浏览

中国有句俗语:“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气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先把门窗绑牢,以免下雨时来不及处理,雨水浸湿房屋。这个比喻用来形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以避免临时手忙脚乱。

在安逸的环境里,人们往往会陷入舒适区,忽视潜在的危险。然而,“居安思危”正是提醒我们,即使在安逸的环境中,也要时刻考虑到危险可能降临。

同样而言,如果一个人发现血压高了,就得重视起来,不要说血压刚过线,就比 140/90mmHg 高一点点,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持有无所谓的态度。

这里有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认为:一旦诊断高血压病了,就一定、肯定、必定要吃降血压药,也因此很多人都竭力否认自己有高血压病,说得了高血压病,就得吃一辈子的药,这是一个超级大的误区。

但是,长期的高血压没有控制良好,就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比如急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等。

今天就和大家详细探讨一下,高血压病相关的并发症,对人体到底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脏及小动脉、细动脉产生严重影响。

在高血压的早期,全身细、小动脉会发生痉挛,这种痉挛是血管对血压升高的自然反应。然而,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血管壁会逐渐缺氧,并出现透明样变性,这种变性使得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受到损伤。

当小动脉压力持续增高时,内膜纤维组织和弹力纤维会增生,这些纤维组织的增生使得血管壁变得更加厚实,但也会导致管腔变窄,进一步加重缺血。缺血使得血管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导致功能下降或出现病变,故而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眼、血管等靶器官造成损害。

第一,心脏是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之一。长期的持续高血压使心脏承受的压力负荷持续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这是一种重要的病理改变,它不仅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另外,高血压还促进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的沉积,进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种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主要冠心病事件发生,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

第二,高血压对脑部的影响尤为显著。脑部血管的某些薄弱部位,如基底节的穿通动脉供应区、苍白球、丘脑及脑桥处,容易形成微动脉瘤,在持续的高压血流冲击下,微动脉瘤可能破裂,导致脑出血。

其次,长期高血压还会导致脑动脉硬化、管腔变窄、血栓形成或闭塞,导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和软化,或出现腔隙性梗死。这些变化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或脑梗死的相关症状。

第三,肾脏,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并可促使肾脏局部的 RAS 过度激活。这会加速肾入球小动脉和小叶间动脉的硬化,并发生玻璃样变性,导致肾实质缺血、萎缩、纤维化和坏死,进而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当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时,肾功能不全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恶性高血压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包括入球小动脉和小叶间动脉增殖性内膜炎,管腔显著变窄、闭塞,肾实质缺血性坏死、变性纤维化,短期内可能出现肾衰竭。

第四,眼,高血压主要影响视网膜动脉。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痉挛、硬化、出血及渗出等 4 级视网膜病变。其中,3 级和 4 级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

第五,大、中动脉在高血压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这些血管的内弹力膜可能会增厚,平滑肌肥大,并有纤维组织沉积。这些变化会导致血管扩张、扭曲,管壁顺应性下降。大动脉的这种顺应性改变与年龄增大有直接关系,而小动脉则可能出现透明样硬化、管腔狭窄并可能形成无菌性动脉瘤。这些变化增加了血管阻力,进一步影响肾功能并可能导致肾动脉狭窄,从而加速高血压的进展。此外,高血压还在主动脉瘤及动脉夹层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而言,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是不是一旦确诊高血压病了,就一定需要吃药吗?

当然不是。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始口服降压药物呢?

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 4 周内或 12 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如果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超过 140/90mmHg 和(或)超过目标水平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对于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应及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对并存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的临床疾病,进行综合治疗。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是首要目标。对于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治疗,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对于中危患者,可观察数周,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改善生活方式。如果生活方式改善后血压仍不达标,则应开始药物治疗。例如,对于一些轻度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血压。这包括减少盐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等。如果这些方法不能使血压达标,那么就需要考虑药物治疗。

对于低危患者,则可对患者进行 1~ 3 个月的观察,密切随诊。如果血压仍不达标可开始降压药物治疗。例如,对于一些轻度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先通过观察和随诊来了解病情。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就需要考虑药物治疗。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改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合理膳食、平衡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不饮或限制饮酒、增加有氧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减少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一个问题,目前在临床上的降压理想目标是多少?

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临床状况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小于 65 岁且无临床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应低于 140/90mmHg。如果能耐受,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以进一步降至 130/80mmHg 以下。这样的降压目标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对于 65~79 岁的老年人,降压目标值也是 140/90mmHg 以下。但是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以进一步将血压降至 130/80mmHg 左右,甚至更低。这样的降压目标可以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

而对于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建议将收缩压降得过低,一般降至 150mmHg 左右即可。如果降至低于 120~130mmHg 可能会增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也提示,对于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血压降至 140/90mmHg 左右可能更为合适,可以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

总之,降压目标值的制定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临床状况、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将血压降至目标值,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总之一句话,发现血压高了,需要重视一下,不一定说一定要吃药,至少得清楚自己得血压波动水平,防范于未然。

好了,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我是心血管屋王医生。

如果你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祝大家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