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说这句话是在自欺欺人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12:51:14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说这句话是在自欺欺人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雄姿英发 969】的最佳回答: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強求。这句话我年轻时不信,后来经了许多世事,看惯了多少人的奋斗沉浮,我开始将信将疑了。

跟同学在新世纪广场东门上茶园喝茶,听一位已退休的乡镇公务员说起他的人生际遇,我不得不服这句俗话。

这位乡镇公务员我暂且称呼他李哥。他是五五年左右生人,出生在我市复兴区凤鸣乡。

早年,李哥跟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一样,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念了小学,后升入了复兴中学念初中,初中毕业后又升入了复兴高中,念完了高中。

那个时代孩子普遍读书较迟,高中毕业时李哥已二十出头了。读书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虽受到读书无用论的有些冲击,但他那时单纯,也认真学知识,也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回乡务农后,大队支书惜才,把他选为了民办教师。他珍惜机会,也不想误人子弟,认真钻研认真教学,教学效果较好,被评为教学积极分子,作为预备党员培养。

回乡第三年,他去参加征兵验兵,被选中参了军。到了部队,他积极参加部队各项训练,身体和技能都得到了提高。当了五年兵后,他退伍回家。

时间已是八十年代初了,他走后大队支书又选拔了一位民办教师,也是高中毕业的小伙,工作认真深受群众好评。大队也不好把别人下放回家,让他继续教书,他便只好安心务农。

由于他积极上进,一年后大队民兵连长年纪大了主动要求让贤,大队支书提拔他当了民兵连长。

那年代流行“接班”,他的一些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由于父母是森工局、铁路局、邮政局、乡信用社、乡供销社、乡粮管站、乡食品站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便顺理成章地顶了班,成为了人们眼中羡慕的吃“商品粮”的人。他父母是农民,他只有羡慕的份。

一九八六年左右,新中国成立时就已参加工作的一批老干部相继退休,我市也需要大批年轻人进入体制内接替老干部的工作。前两年教师子弟干部子弟接班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全部都安排到乡镇一级工作,仍然不敷应用。一九八七年,我市针对实际,实行了在农村七大年轻干部中选拔招聘乡镇干部的政策,李哥说可谓是太出人意料了。

农村七大年轻干部,当时叫“七大员”,就是大队支书、主任、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民兵连长、大队会计、大队贫协主任。由于当时我市已推行邓小平同志的干部“四化”政策,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批年轻干部,从事着农村基层的催粮催款(公粮双提)、计划生育(当时是国策)、防火防疫等工作。

李哥那时已是大队民兵连长了,他踏实肯干。除了做好自己家的责任地外,还积极协助大队、乡武装部做好民兵训练,新兵征集等工作,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家里贫穷还未成家的他报名了。

复兴区当时是个大区镇,下辖十多个乡镇。由于报名人数太多,复兴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参照当时大学、中专招生考试的方法,搞一个预选考试,把虽有志向但知识素质太差的人筛掉。

李哥差点被筛掉。原因是当时复兴区委主任的儿子当年高中毕业后没有升上学在家待业,小伙子也想能借助这个机会像他老子一样成为政府工作人员。主任老子考虑到儿子读书成绩平平,他怕儿子不能从一众年轻人中脱颖而出,为了稳妥起见,主任老子想借预选既筛选掉知识素质差的人,也要扼杀掉比自己儿子成绩好的年轻人,以减少他儿子的竞争对手。

当时幸运的是采用匿名制考试,就是把考试人的名字糊起来,试卷阅卷统分结束后才启封试卷姓名登录成绩,有点像现在的招生考试。由于事关全区年轻人的命运,复兴区委和区政府区教办也很重视,主任老子无法一手遮天,李哥以第二名的成绩预选通过了。

那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主任老子想利用信息闭塞这个不利条件来为儿子谋利,他一是暗暗吩咐区文教办的主任,向李哥封锁复习资料。但主任老子没有想到的是,区教办主任是李哥的一个远房亲戚。“是亲都有三顾“,区数办主任阳奉阴违地执行了区主任的指示,把认为重要的复习资料全部借给了李哥。他二是在通知李哥考试的时间上动起了歪脑筋。

李哥白天参加责任地的劳动,晚上在油灯下积极准备,认真复习,等着区上通知他参加决考的时间。

决考统一在县组织部统一组织下举行,说到时候听候县上的通知。那已经是第二年的四月份了,那天,李哥正在自家责任地挑粪灌苞谷苗,下午五点多的时候,他听见有人在喊他,说支书从区里开会回来说,区上通知你马上到县府,参加明天的公务员考试。

从他家到县城,相距七十多公里。李哥听到消息后,把肩上挑的粪桶一摞,衣服都来不及换,逢岩跳岩,逢坎跳坎,一口气跑到区镇客运站,一问到县城的末班车都已发了半个多小时,他喘了口气,又向县城飞跑。

从复兴区镇到县城,必须经过金华下渡口,涪江河从金华区镇绕城而过,流向县城。坐落于金华东岸的复兴区镇,是我县比较偏远的一个区镇,距离金华镇近二十公里,李哥说他从复兴区镇跑到金华下渡口,只用了一个多小时,跑拢渡口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全身都在流水。好在他身体素质好,没有跑虚脱,但说话都较吃力了,嗓子只觉得好像要冒烟了。

金华下渡口的最后一班船已从东岸驶离河岸两丈远了。他顾不得口干舌燥,向渡船一边拼命招手,一边喊渡工做做好事,渡他过河,他解释说得到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通知迟了,他是从地里一路跑到渡口的,裤子背心都湿透了。渡工人品好,理解了他,把他渡过了河。

过河后一路小跑跑到金华客运站,站上说最后一班车可能都拢了县城了,只有赶明早上六点半的早班车。他抬头看了看天,天已快黑了,金华镇到县城还有近三十公里。他想继续跑到县城,一停下来才感到腿已迈不开步了。他快绝望了,只好站在金华车站外,看能不能搭上过路的顺风车。

晚风吹拂着看着他的头发,他才感到又渴又饿,他在车站小卖部要了一碗冷开水,咕咚咕咚喝下去,才觉得人好受了一些。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了辆拉煤的手扶拖拉机。他拦住车子给司机好说歹说,答应给钱,司机才很不情愿地收了他两元钱,叫他在煤块上站好,把他拉到了县城。而当时从金华区镇到县城,短途汽车票只要六角钱。

李哥在晚上九点多近十点,在县府招待所好不容易找到了复兴区镇带队的区团委书记。区团委书记兜头给李哥一顿责怪:考了个预选第二名洋昏了,一天决考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这阵才来报到,不知一天在忙些啥子?你的名字我都给你划掉了,我还以为你放弃了哎。三天前通知就下来了,你咋搞的。李哥赶忙给团委书记赔不是,忙不迭地解释说自己三天来并未得到任何人的通知,是今下午五点多支书从区镇开会回来才通知他的,以及从地里衣服都没换就一路小跑到金华赶船,还是船工理解他,他才过了河又在金华好不容易费尽口舌又给人两元车费才搭上拉煤的手扶拖拉机,这阵才赶到县府,晚饭都还未吃一事。团委书记明白是区主任在从中作梗,也安慰李哥去吃晚饭,他去找组织部,把名字补报上去。

李哥谢过团委书记,找馆子吃了晚饭,都晚上十点过了。他又找到团委委记,得知书记已帮他补报上名了,才长出了一口气。在招待所安顿下来,找团委书记借了一支钢笔,才好好地睡去。

李哥说,那天晚上,是他自出生以来睡得最安稳最沉实的一觉。第二天,他顺利地参加了三科考试。半月后公布成绩,他上线了。他如愿地参加了体检,成为了复兴区潼射镇的武装部部长,成为了公务员,一直干到前几年退休。而区主任的儿子,那年没有上线,以后又考了两次,还是没有考上。后来他爸找关系把他弄到了县纺织厂,九十年代企业改制,区主任的儿子成了下岗工人。

他参军后顶替他去教民办的那个小伙,后来转正做了公办教师,工资他俩差不多。他摆谈到他的同学,他的人生,说我真有些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我更相信:命运永远眷顾那些有志向有准备的人。

【2】、来自网友【刘承泽 3】的最佳回答:

这是个伪命题,流传已久,害人不浅,自欺欺人,为懒惰找借口。

人生经历告诉我,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是 50 后,这一代人生不逢时,命运差,起跑线是一致的,你坐地等花开只有死路一条。

我不认命,一直相信个人奋斗,那个年代,不提倡读书学习。我上山下乡八年,那么辛苦,一有时间我坚持自学文化知识,总认为文化知识一定有用。

1978 年年底,我被招工进了一家国企,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比当知青好,更加努力自学。

国家恢复高考后,全国年轻人兴起一股考文凭热,我积极参加。1979 年 2 月,中央电大招生,由于平时爱学习,一考就中,带薪学习三年。1982 年 6 月毕业,获大专文凭,一个人的命运才真正改变。

由工人升为国家干部,不久转为公务员,工作生活大大提升。2013 年退休,退休金满意,老年生活质量高。

回看一生走过个路,坎坎坷坷,逆流而上,心中有目标,人生有追求。不信命,不等不靠,努力奋斗才有成就。上山下乡有将近 2000 万知青,起跑线一致,肯跑的不多,取得成就的就更少,大部分随大流,最终变成了弱势群体。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