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兰陵王既有军队又得民心,为何宁愿被杀也不起兵造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14:46:40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兰陵王既有军队又得民心,为何宁愿被杀也不起兵造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老夫从来不吹牛】的最佳回答:

兰陵王功高震主,太后便将皇帝的妃子赐给他,使用美人计,准备刺杀兰陵王,没想到最后鸡飞蛋打,白白便宜了兰陵王。

北齐皇帝

东魏权臣高欢,北齐基业的奠基人,一共有 15 个儿子,正妻娄昭君所出的嫡子有 6 个。

兰陵王之父高澄是高欢嫡长子,在高欢死后成为高欢继承人,很快完成了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

不料,高澄为人太嚣张,不将他人放在眼中,在禅位前夕被厨奴刺杀,年仅 29 岁。

1.高欢死后,老二高洋力挽狂澜,继承了高澄的位置,并彻底取代东魏,建立北齐,成为北齐开国皇帝,是为齐文宣帝。

2.高洋死后,15 岁的太子高殷继位,是为齐废帝。

3.高殷继位不到一年,高澄的弟弟高演兵变篡位,废了高殷,自己称帝, 是为齐孝昭帝。

4.高演也没当到 2 年皇帝便病逝,临终前将皇位交给弟弟高湛,是为齐武成帝。

5.高湛当了 5 年皇帝之后,于 29 岁传位于太子高纬,自号太上皇,高纬即为北齐后主。

从高洋于 551 年称帝,到高湛 565 年退位,算上废帝高殷,一共才经历 15 年时间,算上高纬在位时间,整个北齐不过享国 28 年,国祚短暂,所以这些皇帝之间,血缘关系都很近。

兰陵王与北齐后主高纬

兰陵王,本名高肃,又叫高孝瓘,字长恭,是高澄第四子。

高纬是高湛嫡长子,所以二人是堂兄弟关系。

但是从前面几位皇位更替上可以看出,北齐国祚虽短,但是皇室之中的龌龊却一点不少,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北齐皇帝的丰功伟绩。

1.高洋

虽然高澄没有称帝,但是对北齐的建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洋称帝之后,将其追封为文襄皇帝。

这也是后来高长恭被高纬所忌惮的原因之一,从法理上来说,高长恭身为文襄帝高澄之子,也是有权力继承北齐皇位的。

你以为高洋追封了哥哥,就真的是对他心怀感激,所以会善待他的妻子、儿女吗?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高洋也就不是高家之人了!

在高澄死后不久,高洋虽然将嫂子元仲华封为靖德皇后,但是却将其当众强暴。

2.高演

高洋死后,高演联合弟弟高湛,在母亲娄昭君的帮助下,夺取了侄子高殷的皇位。

起初,高演答应过娄太后,要留下高殷一命,后来却食言而肥,终究还是杀死了高殷。

3.高湛

高演以己度人,担心自己死后,年幼的太子不能守住皇位,果断将皇位传给弟弟高湛,希望能保住儿子一命,谁知道高湛最终还是活活虐杀了高演时期的太子高百年。

不仅如此,长兄高澄的两个儿子也都被高湛所虐杀。

当然,高洋的遗孀以及子嗣他也没放过。

高湛先是以李祖娥的儿子高绍德性命威胁,逼奸高洋的皇后李祖娥,使李祖娥生下一女。

李祖娥羞愧难当,亲手杀死了自己与高湛的女儿,让高湛兽性大发,当着李祖娥的面亲手杀死高绍德,并将李祖娥扒光衣服,乱打一气,然后扔入臭水沟中。

有高家几位先帝的珠玉在前,高纬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堂兄、宗室重臣高长恭呢?

高长恭之死

高长恭是高澄第四子,也是庶子,非嫡非长的出身,让高长恭起点较其他兄弟要低一些,他的发迹主要是靠自己打下来的。

从齐文宣帝高洋开始,到后主高纬继位,十几年的时间,高长恭为北齐立下汗马功劳,一步步走到了宗室之首的地位。

公元 572 年,高长恭被任命为大司马(从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开始,大司马就是掌握天下兵马的官职,到东汉末年开始为在三公之上。)

在兰陵王的成名之战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

高长恭拍拍胸脯,说道:“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

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北齐书》

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高长恭自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堂兄,所以以自家事来对待国事,殊不知却被后主高纬所忌讳。

加上兰陵王的英勇事迹被改编为《兰陵王入阵曲》,在士兵之中口口相传,更是让后主高纬如鲠在喉。

不仅仅是后主,连高纬的母亲胡太后也对兰陵王的存在忌惮不已,想方设法要除去他。

有一次,胡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将一个叫张香香的妃子赏赐给他,并私下让张香香刺杀兰陵王。

谁知道,兰陵王将张香香迎回府中之后,对她一直恪守君臣之礼,不为所动,最终张香香反而被兰陵王的忠心报国所打动,主动交代了胡太后的阴谋。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胡太后的堂兄胡国舅等人暗中收买杀手赵五,在兰陵王行军路上准备刺杀兰陵王。

后来,赵五得知胡国舅等人为了除去兰陵王竟然不惜与敌人勾结,不仅没有暗害兰陵王,反而救了他一命,兰陵王敬佩赵五深明大义,不计前嫌,将他收为义子。

573 年 5 月,眼见数次刺杀行动都无功而返,后主高纬终于掀开了面具,直接给兰陵王赐下毒酒一杯,一代美男子就此香消玉殒。

兰陵王为何不起兵造反?

兰陵王生前最高官职是大司马、太保,按理说有统帅全国兵力的权力,实际上并非如此。

定阳之战时,兰陵王就自知功高盖主,在统军之时常常收取贿赂,聚敛财物,希望以此自污,降低后主对他的猜忌。

亲信便劝他:“朝廷如果要猜忌您,您收受贿赂反而更容易让人当成把柄,为自己招来灾祸!您声望太大,最好假托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国家的政事。”

兰陵王觉得亲信所说有道理,已经功劳够高的了,又是宗室出身,继续参政的确很难让人相信他无心皇位,于是便开始隐退。

所以在后主高纬赐下毒酒的时候,他的王妃也只是劝他向皇帝解释,并没有让他起兵造反。

主要是,他现在没有起兵的机会,已经交出了兵权,处于退隐的状态。

另外,兰陵王身为高澄之子,是亲眼见到北齐的建立,对于他来说,北齐还真是自家产业,他也不希望因一己私欲导致国家动荡,所以才会心甘情愿退居二线,不理政事。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后主高纬比他想象中还要迫不及待将自己置之于死地,竟然不顾内忧外患,自毁长城。

正如《北史》所言,要是兰陵王不死,北齐与北周谁能一统北方,还真是说不准呢!

文襄诸子,咸有风骨。虽文雅之道,有谢何、平。然武艺英姿,多堪御侮。纵咸阳赐剑,歼覆有徵。若使兰陵获全,未可量也。而终见诛翦,以至土崩,可为太息者矣。——《北史》

【2】、来自网友【祗树】的最佳回答:

兰陵王高长恭何许人也?毛主席曾这样评价他:

“南北朝兰陵王是高欢的孙子,叫高孝瓘(guan),也是年轻人,很能打仗,很勇敢。”

他的父亲名叫高澄,乃是北齐建立者—高洋的大哥;爷爷是北齐的奠基人高欢,一共有 15 个儿子,其中有 4 个称帝,还有 11 个封王。兰陵王的老爹高澄就是 4 个帝王之一,在高家排行老大。

高长恭和他的 11 个叔叔一样,都是庶出,历经坎坷,最后靠实力封王。

不过,除了这 11 个被封王的叔叔,高长恭还有 3 个当皇帝的叔叔。要知道,高家人的繁殖能力都是超强的,除了高长恭兄弟 6 人,同辈的堂兄弟全部加起来,共有 28 位!

换言之,在北齐,像兰陵王这样的宗族王,至少有 39 位!

有这么多的“一家人”,如果团结的话,再小的力量,乘以 39,都会坚不可摧;如果兄弟睨于墙,再大的力量,除以 39,都将成为强弩之末。

很不幸,高家兄弟并不团结;更悲哀的是,高家兄弟大都才华横溢。

(高家不仅是儿子们厉害,就连女儿也都特别强悍!陆贞的原型陆令萱,就是高长恭的堂妹。)

萝卜快了不洗泥,儿子多了,也就用不着别人来帮忙了,只需要高家人就可以维持北齐的统治。如此一来,就会导致高家的统治内卷化(自我消耗)。

这种内卷化的最终结果,就是皇族内部兄弟相残、骨肉离析。

北齐后主高纬继位之后,国内已经存在大量的同姓王。与此同时,他的父辈给他做了一个非常坏的表率—弑君自立。

高纬的父亲高湛,就是杀了自己的六哥孝昭帝高演自立的;而高演则是通过杀死自己的侄子高殷称帝。高家内部叔侄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屡见不鲜。

因此,后主高纬始一继位,就对这些同姓王甚为警惕。让他们去前线带兵打仗没问题,但是绝对不会让他们掌握兵权。

兰陵王高长恭一生的得意之作,分别是金墉之战和邙山之战。

面对北周与突厥联军进攻,高长恭分别派出了 500 人和 1000 人规模的部队去迎战!这大概是高长恭能指挥的,最大的规模了吧。这点人马在冷兵器时代,哪里是迎战,这分明就是送死去的好吧!

然而,高长恭都打赢了。

经过这两场战役,高长恭名声大振!在北齐国内,一时间风光无两。各种光环全都加在高长恭身上,什么战神啊、什么北齐守护者啦、什么《兰陵王破阵曲》啦等等。

除此之外,高长恭体恤将士、同情百姓、廉洁自爱,这些都使得他在国内赢得了人心。

所有的这一切集中于一点

,大有压过齐后主高纬的趋势。

如此,使得高纬压力颇大。仅仅是压力的话,倒还好办,关键是家族的内乱让他恐惧!如果高长恭学他的父辈那样,冷不丁捅他一刀,这江山岂不是易主了?

功高盖主,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吧。

于是,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的警惕,达到了极点。

朝堂之上的危险气息,也让高长恭不寒而栗。手里没有兵权的兰陵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害怕!

高长恭此时若能解甲归田,然后自断双腿,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然而,他明智这一点,却并不能这样做,《北齐书》记载:

“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

高长恭的谋士告诉他,你想要活命,就应该像司马懿一样称病在家,不要干预政事。

这几乎是所有功高盖主的权臣,全身而退的最好办法。从秦始皇一直到溥仪,“

唯有放下的功臣,才能苟活性命

”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过,高长恭虽然同意相愿的观点,却“未能退”。到底是什么让他“未能退”的呢?可能是有比自己活下来,更重要的东西吧。

没有兵权,功高盖主,又“未能退”。

这样的一个兰陵王,根本就是一个活靶子嘛!齐后主不搞他搞谁?

公元 573 年,齐后主高纬终于对高长恭下手——派人给他送来了一杯毒酒。临死之际,高长恭绝望的说道:

“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说罢,高长恭饮鸩而死。高长恭死后,他的六弟安德王高延宗起兵造反,自立为王。

高长恭能造反吗?可以呀!他的堂弟(高纬的二弟)琅邪王就试图造反,还带了一大帮的拥趸,最后不就被打的连他妈都不认识了吗?

琅邪王论能力、才干,一点都不输给兰陵王的!兰陵王敢造反,只会死得更惨。

倘若高长恭不死,北齐会不会灭亡呢?

《北齐书》的作者如是评价:

“使兰陵获全,未可量也。而终见诛翦,以至土崩,可为太息者矣。”

站在历史唯心的角度来看,高长恭的确可以延缓北齐的灭亡。但是,高家内部同姓王分散了皇帝的权利,本就是不稳的因素。即便高长恭不死,他也同样会面临父辈的问题—骨肉相残。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