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三国时期,东吴偷袭长沙三郡,为何长沙桂阳的守将都不战而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2:23:05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三国时期,东吴偷袭长沙三郡,为何长沙桂阳的守将都不战而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化学科研民工】的最佳回答:

在三国时期,东吴偷袭长沙三郡的事件中,长沙桂阳的守将并没有不战而降,而是选择坚守待援,争取最后时机抵御吴军进攻。下面是几个原因:

  1. 地理位置优势:长沙位于湖南省的南部,毗邻广东、广西等地,处于三国交界地带。长沙郡南面的南岭山脉将其与南中等地相隔,因此南中方向来袭的吴军并不容易穿过长沙南下。而且,长沙郡北面有洞庭湖和岳阳等天险,也使得吴军难以轻易进攻。
  2. 民心向背:当时长沙郡的人民对东吴的进攻并不积极响应,因为他们对东吴的暴政已经忍受了很久。在吴军到来之前,当地官员和百姓已经开始与周边的刘备、孙权等势力进行联合,共同抵御吴军。
  3. 守将能力:长沙桂阳的守将在当时是非常有能力的将领,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抵御吴军进攻。例如,他们加固城墙、修建防御工事、加强军队训练等等。此外,他们还积极联络周边的势力,争取更多的支持。
  4. 外交手段:东吴的进攻引起了周边势力的不满和反对,但桂阳守将仍然坚信外交手段是他们争取时间的有效手段。他们利用这个机会联合附近势力组织对抗东吴大军。例如,陈曦投奔黄盖并得到他的帮助等等。

总之,尽管桂阳守将并没有立刻投降,但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展示了当时长沙郡人民和守将的勇气和智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桂阳守将在最后时刻成功守住了城池。

【2】、来自网友【虹猫大侠】的最佳回答:

刘备速失三郡,并非是刘备用人不当,关羽也算不上重大失职。主要问题出在蜀汉集团三个重要人物突然离开,决策层没有做出相应调整。

演义中,刘备刚刚打下益州,民心尚未安定,因担心曹操从汉中南下,主动割让江夏、长沙、桂阳三郡给东吴,以换取东吴出兵合淝,减轻益州的压力。

孔明曰:“曹操分军屯合淝,惧孙权也。今我若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还吴,遣舌辩之士,陈说利害,令吴起兵袭合淝,牵动其势,操必勒兵南向矣。”玄德问:“谁可为使?”伊籍曰:“某愿往。”玄德大喜,遂作书具礼,令伊籍先到荆州,知会云长,然后入吴。

然而史书中并非如此,史书是东吴索要荆南三郡,刘备不给,东吴直接武力夺取。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东吴偷袭三郡,惹得刘备大怒,亲帅大军五万驻扎公安准备和孙权开战,因曹操得了汉中,形势有变,刘备不得已和孙权和谈,重新划定边界。

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史书记载的和谈结果和演义大致相同。

不过不少看过史书的人很不解为何长沙、桂阳都是战而降呢?是刘备选人不当,任命的太守太逊?

关于两郡的太守人选,史书《三国志》有一点点记载。

桂阳太守最初是赵范。后来赵范在史书中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取代他位置的是赵云。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

我们知道赵云后来和诸葛亮一起入蜀,太守的职位谁接了班,史书并没有交代。桂阳太守不可查,长沙的太守却很有名。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

廖立这个人,诸葛亮对他评价极高,认为他和庞统齐名,是荆楚一代难得的人才。但是廖立在吕蒙袭击荆南三郡时并未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面对吕蒙大军,廖立这货直接跑路了,而事后刘备也没有处理他,反而又交给了他一个郡,让他继续做太守。

犯了错误理应处罚,只有赏罚分明才能真正公平公正,才能真正收纳人心。刘备不处罚廖立,反而继续让他做太守以示安慰,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件事主要责任在刘备。

类似的处理方式,刘备还做过一次,那一次是夷陵惨败,水军将领黄权被迫帅军降魏。刘备认为责任不在黄权,并没有牵累黄权家人。黄权的儿子黄崇成年后继续为蜀汉效力,后来和诸葛瞻父子一起镇守绵竹时阵亡。那么刘备犯了什么错误呢?

虽然史书并没有交代,但是我们可以从当时荆州重要人物的人事任命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诸葛亮——军师中郎将,督长沙、桂阳、零陵;

赵云——偏将军,桂阳太守;

张飞——征虏将军,新亭侯,宜都太守;

关羽——荡寇将军,襄阳太守(遥领),驻扎江北。

当时刘备入川带走的是庞统、黄忠、魏延,黄忠隶属长沙,按照演义的说法韩玄死后,黄忠举荐刘磐做了太守。黄忠虽然不是太守,但长沙的兵力应该是黄忠统领。也就是说刘备入川抽调的主要是长沙郡的兵力。

后来庞统战死,入川作战不利,刘备紧急调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

注意赵云当时是桂阳太守,桂阳就属于荆南,而张飞是宜都太守,大部分地区也属于荆南。也就是说刘备第二次调兵入川,抽调的仍然是荆南的兵力。

刘备两次调兵入川保守估计得有 4 万的兵力(或许实际更多),荆南本来就地广人稀,抽走这么多的兵力,还能剩下多少防卫力量呢?抛开位置靠东的宜都不说,长沙和桂阳肯定是空了。

刘备之所以从荆南调兵也是无奈之举,刘备的手上的荆州只是 2/3,荆北的大城襄阳、樊城、南阳属于曹操。刘备地盘唯一能称大城的只有南郡。南郡当时是关羽镇守(驻扎江北)。不让关羽入川,一方面关羽是诸葛亮离开后,总督荆州的最佳人选,另一方面关羽的兵力抽调不得,他得负责防御襄樊的曹仁。所以只能从靠近盟友的辖区调兵。长沙、桂阳首当其冲(其中武陵蛮族人较多,需要有足够的兵力震慑)。

这种安排,孙刘联盟最初处于蜜月期还行,真因为利益闹翻了脸,这样的布局是很危险的。刘备和他的谋士集团未必看不出来,但是资源上和时间上(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不允许他做出调整。作为一方太守,廖立应该提过增兵的需求,因无法满足,故廖立弃城未受到惩罚。另外东吴既然想强取也不可能等刘备补上这个漏洞。

这就是为什么吕蒙率东吴精锐进攻荆南三郡,长沙、桂阳没有像样抵抗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三国时期,东吴偷袭长沙三郡,为何长沙桂阳的守将都不战而降?】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