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老太太八个儿女,小儿子提出轮流养老,谁家不养就拿3000块,你觉得合理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21:10:08 3次浏览

关于问题老太太八个儿女,小儿子提出轮流养老,谁家不养就拿 3000 块,你觉得合理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水色心情 mm】的最佳回答:

张阿姨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弟弟,想摸摸他的头,又觉得弟弟都这么大的人了,怕他难为情,开心的说到,小时候没白疼你。

张阿姨兄弟姊妹八人,她排行老大,今年 65 岁,下面还有六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张明远是老小,今年 49 岁。

当年张阿姨家里的条件还算过得去,她父亲在一家大型钢厂上班,是八级钳工,了解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这很了不起了。

母亲没有工作,但人很勤快,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她们兄弟姊妹小时候的衣服,甚至鞋子,都是母亲手工做的,那时候流行纳鞋底。

不过,张阿姨的父母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想要个儿子,在连续生了 7 个女儿之后,也没放弃,终于第八个孩子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张明远的出生,让张阿姨的父亲十分高兴,毕竟中年得子,放在谁身上都会开心。

张明远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还在世,老爷子看到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终于等到老张家后继有人,也是老怀大慰,按照族谱,给孙子取名,叫明远。

其实这个老爷子本身是很有些故事的,太多的不谈,他以前是读过不少书的,那还是在建国前,体现到现在,就是喜欢给他的孙辈取名。

张阿姨姊妹八人的名字都是老爷子起的,除了孙子按族谱起名之外,七个孙女的名字就放飞自我了,不过,难得的是,名字一个比一个好听。

比如张阿姨叫张新雨,二妹叫张雅致,三妹叫张多娇,四妹叫张纯玉,后面的都差不多这个水准,比起当时其他人,不是叫什么娟、什么梅之类的,确实显得有点功底。

这些名字,放到现在都是好名字。

她们家住在北方一个城市市郊的小镇上,不完全算是农村,因为她们家这个小镇,属于市里一个区的下辖镇,按照当时的叫法,就是郊区。

当然,和城市还是有区别的,家家户户都有院子和大田地。

张阿姨他们家的院子,在镇子里都是数得着的大和漂亮,标 准的北方乡村风格,六间亮堂的瓦房,窗明几净,院子里还有一颗杏树,一颗枣树。四周是红砖院墙,红砖的小路从房门口一直铺到院门口,漂亮的黑铁大门。

张阿姨的父母虽然特别喜欢儿子,但对女儿们也很疼爱,不像有些家庭那样,只关心儿子,而对女儿不闻不问,所以,家里的氛围一直很好,欢声笑语不断。

当然,这是张阿姨的看法,张明远小时候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自己小时候过的很不开心。

因为别的小朋友放学后,可以在镇子里疯跑,上树下河,玩的不亦乐乎,张明远不可以,倒不是需要他在家里学习,而是不论何时,不论张明远走到哪里,身后都有俩姐姐保护和监督,上树下河,完全没机会。

姐姐们排班看着他,他刚想上树,就会被立刻捉下来。

对这个弟弟看的很紧,这可是老张家的根,不能出一点差错。

而随着她们姐弟长大,都开始了各自的人生。

七个姐姐境遇各有不同。

先说相同点,姐姐们外表都不错,都能算是中等和中等以上,结婚后在家里都是说了算的。

大姐,也就是张阿姨,因特殊时期原因,没能读太多的书,但张阿姨这辈子的日子过得很不错,老公是转业兵,家在临镇,同属于郊区,但更靠近市区一些。

张阿姨的老公是个有本事的人,开始的时候开了一家榨豆油的作坊,干了十来年后,又开了一家养鸡场,能有一万只的规模,全是下蛋的母鸡,每年收入着实不菲。

等到老年的时候,又赶上城区扩建,家里院子大、地多,补偿的房子和钱又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张阿姨俩孩子,都大学毕业,在他们当地市里工作。

二姐是中专毕业,读的是粮食学校,毕业后在粮库上班,开始的 10 年,当真是意气风发,那时候粮库是好单位,老公是中学老师,在二姐面前永远矮了一头。

后来粮食市场化了,二姐单位效益不好的时候,她停薪留职,自己开了一家粮油店,生意也一直不错。

三姐境遇一般,或者说不太好,她也是中专毕业,读的是工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市里一家工厂上班,收入本来就一般,后来厂子改 制,三姐下岗回家了,她自己没有做生意的天赋,一直在一家商场当售货员!。

三姐的老公和她经历差不多,下 岗回家后一直做出租车司机,很辛苦。

四姐学习很好,考上了南方一所知名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他们家乡的省城工作,在一所大学教书。

四姐的老公也是做学问的,在省城一家科研所工作。

五姐初中毕业哪都没考上,但五姐人很机灵,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眼光很锐利,思维很超前。

她初中毕业后,不听任何人的劝阻,只身南下,去了南方打工,是他们当地较早一批去南方打工的。

虽然初期吃了很多苦,但五姐厉害就厉害在眼光上了,不但对自己的事业发展眼光锐利,找老公的眼光也很独到。

五姐以一个初中毕业的学历,在打工不到六年后,就自己在那边开了一家小贸易公司,发展的一直不错。

老公是当地人,大学毕业,在一家中学当音乐老师。

六姐初中毕业读的是本地的师范学校,相当于中专,毕业后在他们镇里的小学当老师,老公是她读师范学校时的同学,也是小学老师,不过是在市里的小学教书。

六姐一家过的十分安稳。

七姐只比张明远大两岁,她们俩小时候是最亲近的,毕竟年纪接近。

七姐初中毕业后和五姐一样,哪也没考上,但她没有五姐的气魄,在家呆了几年后,就结婚了,老公是农民。

优点是老实巴交的,家里所有的事都听七姐的,缺点是除了种地,就不会别的了,家里条件是几个姐妹里相对较差的。

张明远属于 70 初,从小像贾宝玉一样被呵护,几个姐姐对他好的没话说,尤其是大姐张阿姨,对这个弟弟十分疼爱。

所谓长姐如母,莫过于此。

不过张明远在学业上还是让父母和几个姐姐自豪的,高中毕业后,考入省城的一所不错的?大学,大学期间主要由四姐照看。

张明远读大学的时候,交了一个女朋友,是省城本地人。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几个姐姐们,有些担心,因为她们知道,父母是很希望弟弟毕业后回家乡的城市的,毕竟儿子就这一!个。

现在张明远和女友爱的海誓山盟的,对方又是省城本地人,将来或许会有麻烦。

但让她们没想到的是,张明远毕业后,不但自己回来了,还把女友带回来了。

他的女友,选择了爱情,选择了一起分配到张明远的家乡城市来工作。

这让几个姐姐,对弟弟的魅力表示很满意。

张明远毕业后在市里的水利部门上班,妻子在当地的一所大学当导员。

工作一年后,他们准备结婚。

原本张明远的父母都计划好了,在市里给儿子买个房子,都已经看好了,不大不小,60 多平,在当时,也算不错了。

张明远的父母很喜欢儿媳,而且人家远道而来,不能亏待了这姑娘。

但是,几个姐姐们私下开了一个会,觉得应该手笔大一点,让省城来的弟妹感受到更大的温暖。

这几个姐姐,不管条件如何,在家里都是有话语权的。

她们商量后,决定以七个姐姐的整体名义,送给弟弟一套大的房子。

当然主要是五姐出钱,其次是大姐和二姐,其他几个姐姐量力而为,但名义上就是七个姐姐为整体送的。

那时候商品房刚刚兴起没几年,她们选了一个在当时最好的小区,给弟弟买了一套 146 平的房子,三室两厅,花费 35 万左右,五姐出了 25 万,那年是 1998 年。

父母准备的钱用来装修。

姐姐们的大手笔,不但让弟妹感恩了一辈子,也让弟妹的父母感到震撼和欣慰,觉得自己女儿的眼光果然精 准。

张明远婚后生活是十分温馨甜蜜的,妻子是大学时代的恋人,俩人生活的很浪漫。

而且家里没有任何负担,父亲的退休金不少,也不用他交生活费,他管好自己的小家就行了。

尤其是他们俩的儿子出生后,家里的所有人都开心不已,毕竟当时只能生一个孩子,家里也希望是男孩,现在愿望成真。

五姐在正常的贺礼之外,又私下单独的给了两万。

大姐的方式更厉害,由于她们母亲年纪大了,带不动孙子,大姐担起了这个重担,帮弟弟带了两年多的孩子。

不但没要钱,还搭进去不少钱,没办法,从小就疼爱弟弟,现在爱屋及乌。

在张明远儿子高中毕业那年,他的老父亲去世了,老爷子活了 84 岁,无疾而终。

剩下老母亲一个人了,身体倒是没什么别的毛病,就是耳朵有点背,和她说话声音需要大声,声音小了听不见。

这时候张明远的妻子主动提出,想把婆婆接过来一起住,谁知道,住了没几天,婆婆就表示实在不习惯城里的生活。

她还是喜欢住在镇子里,不用上下楼,老街坊邻居们也都熟悉。

但让她一个人生活也是不可能的,万一有个什么事,身边没人是不行的。

几个姐姐这时候都让母亲去她们家生活,尤其是七姐,说她们家也在乡下,也不用上下楼,她又不上班,照顾也方便。

五姐也让母亲去她那,她家是别 墅,环境好,南方的气候也好。

但她们的母亲表示,她有儿子,不会去女儿家养老的,也不可能离开故土。

这时候,张明远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他们俩也搬回来,和母亲一起住,反正儿子已经到外地上大学了,他们搬回来住,开车上下班也不过是多用了十分二十分钟的。

同时,他们俩拒绝了几个姐姐每月给母亲生活费的想法,他们表示,母亲一个 80 多岁的老人,也花不了多少钱,他们夫妻俩的收入完全可以承受。

写在后面:

1、老人养育了八个子女,这辈子的辛苦可想而知,到了晚年,儿女们在养老的问题上,应该都尽量主动一些。

2、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是不存在什么一定要公平的说法的,要是其余七个都不孝顺、不赡养父母,你就也不养了?

所以说,如果条件允许,即使你自己养,那也是应该的。

3、如果各家条件都不算太好,轮流养老,不养的出钱是可行的,至于出多少钱,一定要各家在一起商量好。

4、如果各家都不希望和老人一起生活,那么找一家好一点的养老院,费用均摊,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2】、来自网友【慧说育儿】的最佳回答:

老太太 8 个儿女,小儿子提出轮流养老,谁家不养拿 3000,我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合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好的解决了老人家的养老问题,至少大家没有互相“推让”。

举例说明: 我家爷爷的生活

我爷爷

是生了 6 个儿女,奶奶过世后爷爷就是大家轮流着照顾,一家子那边住一年,但后来由于拆迁,几位叔叔伯伯都搬家了,换成那种高层楼房,爷爷老了上下楼就不方便,就算有电梯也不敢让他自己出入。

所以我爷爷现在就住在我还没被拆迁眷顾的父母家里,爷爷自己住在一楼,平时是我们做饭送下楼给爷爷吃,几个叔叔也会给点生活费我父母买菜,出电费,我姑姑住的近,就会经常过来给爷爷洗澡、洗衣服什么的。可以说我爷爷过得非常幸福,子女都很孝顺。

其实,在我们爷爷奶奶那辈的人,基本都会生 3-6 个孩子的,而他们晚年的生活也是靠儿女支持的,毕竟那个年代的老人没有养老金、没有退休工资的。但儿女多了也有不孝顺的例子,有的儿女就互相推让,都说自己困难,不愿意赡养老人。

所以,在儿女多的家庭里,还是公平对待比较好,每个人负担一样的就不会有太多的矛盾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