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3 02:24:29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先修身】的最佳回答:

明末的危机有天旱民变外敌入侵的原因,但也有国家经济管理失控的原因,当时国家的赋税收缴只要白银,但明朝的经济发展已经远超国家的白银开采,造成了南方的产粮大省因为没有足够的银钱收粮,国家没有粮食漕运北方,而北方连年大旱,粮食短缺造成民变,叠加的外敌入侵,压倒了崇祯最后的努力,以当时明朝君臣的治国理念,解决不了国家的货币短缺问题,但是,如果崇祯听从大臣建议,迁都南京,依靠江南富地,可以争取到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同时远离北方女真威胁,大明中兴不敢奢想,但再同内忧外患周旋几十年,总还是有把握的,同时,当时的北方女真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满蒙部落争端不停,当时根本没有南下的力

【2】、来自网友【橙皮卷】的最佳回答:

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宫内尸横遍野,却不见崇祯。两天后,崇祯的尸体在煤山上被发现,他披头散发,光着一只脚,吊死在树上。素衣上用朱砂笔写着遗书。

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又书一行:“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遗书上的最后两句话打动了李自成:“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崇祯帝已经死了,死前还惦记着百姓,这让平民出身的李自成心有所触。

一、崇祯帝在最后时刻做了些什么?

1644 年 3 月 18 日,李自成已经包围北京,并且占领周边广大区域。明朝大多数将领已经投降,崇祯帝手中没有任何筹码。

李自成派投降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条件只有一个:敦促崇祯投降,将皇位禅让给李自成。

杜勋硬着头皮进了紫禁城,见到崇祯后,谎称李自成提了三个条件:

  • 要 100 万两银子的军饷
  • 要崇祯承认起义军占领的地方归李自成所有,封李自成为西北王
  • 李自成的军队不受朝廷调度

没想到这三个条件都被崇祯拒绝,禅让更加不可能。

崇祯仍然希望各地的部队能够前来京城支援,所以他能做的只是拖延时间。

崇祯和杜勋谈来谈去,拉锯战似的谈了一整天,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李自成等不及了,下令攻城。他本意只是想吓唬崇祯,给他施加压力,让崇祯尽快同意禅让皇位。

可是出乎李自成意料的是,明朝的军队已经无心战斗,不少守军主动打开城门,迎接闯王进城。几个小时内,起义军就轻易地夺取了外城。

消息传到宫内,人心惶惶,崇祯帝无论怎么下令,也止不住宫人们的哭声。

大臣张殷劝说崇祯投降,崇祯憋着的一股火都冲他发泄了出来,一剑将张殷砍死。

崇祯亲自动员王公大臣、外戚权贵捐献财产作为军饷,组织抵抗,可是根本没有人响应。

对起义军的恐惧和未来前景的迷茫,让这些养尊处优的人只想着逃命、投降。

只有太监王承恩挺身而出,愿意带兵进行抵抗。于是,崇祯帝任命王承恩为京师提督,掌管京城兵马。

王承恩清点了一下兵马,心都凉了,守城兵卒只有 6000 多名老弱残兵。而且这些兵卒也无心恋战,无论王承恩怎么动员,都无济于事。

眼见李自成军队驾飞梯攻夺城门,王承恩情急之下,只好亲自发炮狙敌,接连击毙数人。

崇祯帝带着一群太监在内城各城门间游走,鼓励守城将士尽忠,可是换来的都是漠然的注视。

大势已去,无路可走。崇祯帝绝望中让三个儿子化妆出城,下令七位皇妃自杀殉国。

他又持剑砍杀了两位年幼的公主,五岁的昭平公主当场死亡,十五岁的长平公主断了一臂,留下一条性命。

趁着夜色,崇祯帝来到了煤山,他身边只有太监王承恩跟随。举目四望,北京城里已经尽是举着火把的起义军。

崇祯帝在衣襟上写下绝笔遗书。叮嘱王承恩可以自行离开,找个地方隐姓埋名地生活下去。

可是王承恩却痛哭不止,跪地磕头,发誓要追随崇祯皇帝。

王承恩服侍崇祯帝自缢后,便在崇祯帝旁边的另一棵树上,同样自缢而亡了。

1644 年 3 月 19 日,崇祯帝驾崩,明朝覆灭。

二、李自成的小家子气,注定长久不了

李自成看到崇祯帝留下的遗书后,颇有触动。

因此,他并没有继续侮辱崇祯帝的尸体,而是让起义军将崇祯帝的尸体用两扇门板抬了出来,和皇后的尸体一起停在东华门外示众。

几个太监为崇祯帝擦身后换上干净的衣服,放置于一口薄皮柳木棺材内。

李自成还命人在东华门外搭建起了一个简陋的灵棚。

崇祯帝的尸体在东华门外停放了三天。在这三天内,很多明朝官员路过此地,“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可见世态炎凉。

后来,京城内的老百姓实在看不下去,议论纷纷。

于是,李自成为崇祯葬礼定下“帝礼葬,王礼祭”的规格。命令官府自行安葬,这个任务落到了昌平州吏赵一桂身上。

可是,崇祯帝生前并未来得及为自己修建陵寝。

大家想到崇祯帝的宠妃田贵妃前几年去世,葬于十三陵,干脆就把崇祯也葬在田贵妃墓地吧。

虽然有了陵址,可是国库空虚,根本没有预算用于崇祯的安葬。

无奈之下,赵一桂只好号召大家募捐,凑了 233 两银子。

当年田贵妃下葬时,墓道中填充了大量的大石块,以防止盗墓者进入墓室。

搬开这些大石块就花了四天的时间,等到崇祯帝和皇后的棺木运进去后,大家发现崇祯帝和皇后都是有棺无椁,实在有点凄惨。

可是实在没有银钱置办椁了,有人灵机一动,将田贵妃从她的椁中倒出来,把田贵妃的椁盖在了崇祯的棺上。

就这样,崇祯棺椁在中间,两边分别是田贵妃和周皇后的棺,三个人挤在一处下了葬。

墓道封好后,举办完祭拜仪式,募捐来的银子都花光了。在场众人又凑了五两银子,给崇祯的陵寝包了一圈砖。

崇祯帝的后事处理得如此草率,引起明朝旧臣们诸多不满。

明朝的很多旧臣都是归降李自成的。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李自成如何对待崇祯,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来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

李自成四处搜刮了很多钱财,又有明朝旧臣可以主持丧礼。有人有钱,本可以把崇祯的丧事办得风光一些。

他口头下令:按照帝王的礼仪进行安葬,可是却一毛不拔,让崇祯帝死后安葬得如此凄凉,大家看着都寒了心。

明朝官员们虽然不敢公然反抗,却并不买他的帐,对他的命令能应付则应付。

李自成入城后,规定不许扰民。可是由于军纪涣散,也由于明朝的官员们捣糨糊,时有违法乱纪的事情无人管理,他本想笼络民心却没有奏效。

此类事情比比皆是。

李自成的政权基于农民起义,有打江山的经验,却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这些有经验的老臣都不愿意真心扶持他,他的江山怎么可能长久呢?

三、大清的伎俩

李自成在京城只呆了 42 天,多尔衮带着清军就打了过来。

满清当时打的旗号就是“灭流寇,安天下,为君父报仇”。因此,多尔衮入住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崇祯的遗体。

当然,满清的这个口号就是骗人的。多尔衮一方面摆出豪华安葬崇祯遗体的架势,另一方面在四处寻找明朝宗室子弟,斩尽杀绝。

这一点从多尔衮如何对待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就可以看出。

崇祯自缢当天,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化妆逃走,结果被李自成所俘。

李自成在山海关败于清军后,便将三个皇子放走,让他们自谋生路。

摄政王多尔衮对外宣布,要“善待”和“恩养”明朝宗室。并且将断了一臂的长平公主好好供养起来。

可是,当太子朱慈烺相信了多尔衮的谎言,找到长平公主相认后,清政府却硬说此人是假冒太子,将他杀害。

四皇子朱慈炤在清朝的统治下隐姓埋名六十多年,根本无造反之念。被清政府发现时,他已经 75 岁高龄,却依然逃不过死亡,全家惨遭杀害!

可见,清政府宣称的“善待”和“恩养”明朝宗室只是欺骗世人而已。

不过无论如何,清政府当时提出的“为君主复仇”的口号确实是蒙蔽了不少人。

清朝对崇祯还算优待,毕竟已经死去的崇祯帝也翻不起什么浪花。皇帝该有的礼遇,清朝都给予了他。

清政府将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开始改葬崇祯帝后,修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这样的举动贴合了明朝旧臣的心,笼络了不少人,对清政府顺利进军中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过思陵的修建并不是十分顺利,对负责营建思陵的官员来说,这实在是个不好干的活儿。

干得又快又好,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为明朝效力,有“反清复明”的想法。干得不好,又会让清皇帝不满意。

当时,修建思陵的官员只好一拖再拖,在顺治帝的督促下,崇祯帝的改葬才得以完成。

顺治皇帝览奏朱批:“思陵作速经营,已奉有旨,该监何得玩泄?冉维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开隧道,其余俟来春报竣。如再延诿,定行重治。”

思陵的地上宫殿建设时,又出现银钱短缺的情况。平西王吴三桂捐银千两,思陵才全部完成。

无论清政府是出于什么墓地,崇祯帝死后好歹有了个名正言顺的帝陵。

后来,乾隆又对思陵进行了两次修葺和完善。

可惜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日本人、盗墓贼、国民党军队对思陵多加蹂躏,及至现在,思陵只留有古陵残碑了。

四、结束语

末代皇室的命运往往犹如在地狱。如何对待末代皇室,考验着继任执政者的智慧。

大清王朝将死去的崇祯帝作为工具人,善待他的遗体,给他帝王之尊。于自己无害,却是稳固江山的手段。

李自成目光短浅,格局太小。注定他的江山不会坐得太久。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一代帝王死后终于有了栖身之所,让人欣慰,也让人唏嘘。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