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求高手解答,《论语》中“贤贤易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8 16:07:05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求高手解答,《论语》中“贤贤易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黎明时分自然醒来】的最佳回答:

子夏

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试注:

子夏(公元前 507-?)是孔子的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

“贤贤”,第一个贤是动词,是“敬重”的意思;第二个贤是“贤人”。

易是变化,

色是颜色,脸色,神色,姿色,姿态,态度。色,还有一种解法说是“女色”,

贤贤易色是“贤贤易好色”,用尊敬贤人之心,替换好色之心,因为孔子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9.18)

君是君长,包括天子、国君、诸侯、公卿等。

体会:

子夏这段话和孔子上面那段话是相应的。都主张人做好了,就有学问。尊敬贤人,自己先得好处。为什么呢?因为“贤贤易色”,因为尊敬贤人的同时,自己的态度气色也像贤人一样文雅了,高贵了,温和了,气质都变化了。侍奉父母、辅佐上级、结交朋友,都会有好态度,“色难”啊。

这样,自己也会成为受人尊敬的贤人。

敬人就是敬己。拜菩萨就是拜自己,拜出自己的本色来。念佛就是佛念,念出自己的本心来。这都是明明德,都是自修,都要通过生活来学习。

石佳丽,非常活泼调皮的一个姑娘,自从扮演宋庆龄之后,气质为之大变,神态十分沉稳,举止无比雍容,好一副天生国母气派。这里面的奥妙,就在于六个字:“我就是宋庆龄。”由尊敬一个贤人而效法她,乃至最终成为她,这就是贤贤易色的最大收获了。

贤贤易色,就是整整一部表演艺术,就是孟子说的“穿尧的衣,说尧的话,做尧的事,那就是尧本人了”,就是整整一部“密宗修炼、即身成佛”大典。身口意三密修持是有奇效的,身行宋庆龄的举止,口出宋庆龄的话语,心存宋庆龄的理想和追求,三密合成一句话:宋庆龄就是我。

如果“庆龄佛就是我”,那我的色身变成庆龄佛的模样,不是自然而然吗?贤贤易色,我们本来就有圣贤们的伟大本色,所以我们尊敬圣贤,我们贤贤,我们有成为儒商的无上密法,最后连“我”也忘掉,连“庆龄佛”也忘掉,佛我一如,完全打成一片。

【2】、来自网友【野狐习禅】的最佳回答:

题主好,“贤贤易色”出自《论语 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一前人对“贤贤易色”的多重解释

两个名词放在一起,第一个名字常当动词用,在古人,这是一种句法,“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也?”(《庄子 山木 》)意思是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怎么会累呢?第一个物当利用讲。“色色而不色”是说君子喜欢漂亮的女人,但并不放荡淫乱,第一个色当喜欢讲。“贤贤”也是这种用法,第一个贤是动词,可当尊重来理解。“易”有变易、改变、替换等意思,“色”有容色、脸色的意思,也有美色的意思。

朱熹的解释是:看到贤良的人而易其好色之心。

杨伯峻的解释是:对妻子,看中的应该是品德,而不是姿色。

王念孙把“易”训做“如”,对这句话解释成了喜欢贤德的人如同喜欢美色,也就是好德如好色。

南怀瑾的解释是:看到贤德的人肃然起敬,容色都变得庄重起来了。

有人解释为重视贤德的人,轻视女色,把易理解为轻易。

有人解释为我们应该重视一个人的品德,不要太在意他的长相容貌。

甚至有人解释为贤者善于改变自己的角色。可能是取君子应时而变的意思吧,这里把色当角色来理解了。

还有一些大德高僧,他们结合佛家修行的要旨来解释,就更为多样复杂,别的解释就不再列举了,野狐还是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二野狐的理解

对“贤贤易色”,前人存在着过度解释的问题,这种现象在解释经典的时候普遍存在,原因是古文中词语有多义的情况,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也会出现不同的合理解释。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存在“六经注我”的现象,学者注解经文时,有时会让经文服务于自己的想法,按自己主观的要求去注解,注解的内容虽偏离了经义,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能为当时和后世很多人所认同。

“贤贤易色”的意思没有那样复杂,南怀瑾的解释比较恰当,就是看见贤德的人肃然起敬的意思。我不赞同因为后面涉及对君要忠,对父母要孝,对朋友要信就把这句理解为对妻子要看德而不是姿色,勉强的和后面的三种人伦关系一致而成为四伦。

《学而》篇有不少关于“学”的章句,孔子的“学”包括典籍的学习,但更侧重践行,这和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学是不同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文,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就是对典籍的学习,孔子更强掉的是力行仁孝。对孔子的思想弟子们自然也会谈自己的理解体会,或提出问题,子夏的这段话就是他对孔子“学”的理解,其中的四点都是力行仁孝的问题,不必非要勉强的扯到四伦中老一个妻子凑数。子夏认为只要做到这样四点就足以称得上学习了,因为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子夏的话很有道理,只是有点极端,大概是为了表达他对老师的“学”理解很透彻才有这样极端的发言吧。

不知野狐的回答对你是否有用,欢迎师友们留言讨论此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求高手解答,《论语》中“贤贤易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