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真实的民国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风华绝代,才子佳人的年代?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5 09:39:35 3次浏览

关于问题真实的民国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风华绝代,才子佳人的年代?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要清楚基本情况:

第一,民国是个乱世。

严格来说,民国压根就不存在和平时期。

从 1912 年清王朝垮台开始,内战就持续不断,一直到 1937 年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战,大体结束了全国大规模内战。

但是,仅仅几个月后,从 1937 年 7 月开始,日寇全面入侵中国,而之前 1931 年抗战就已经爆发,持续到 1945 年结束。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停止了对外战争,然而 1946 年 6 月,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前后停战不到 1 年。

可以说,整个民国都是陷入大小战乱中的,而且全国各省包括新疆和西康这种边缘省份,也无法幸免。

持续长达 38 年的战争,对民国有着极大的破坏。

以四川一地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 1912 年“省门之乱”到 1935 年中央军入川,四川地区“大小战争达四百次以上”,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就达到二十九次”,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混战发生。

富饶的成都平原,被这些内战搞得七零八落,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而抗战的破坏更是巨大,仅仅人口损失就高达 3000 多万,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 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则有 5000 亿美元(按 1937 年比价)。

大家知道 5000 亿美元什么概念?

二战中,中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得到了《租借法案》约 1.8%的份额,大约是 8.45 亿美元。

在战乱的年代,一切都是混乱的,生存都是严重的问题。

第二,民国时期国家并没有统一。

民国历史上,有过三个统一的高峰时期,分别是

一,袁世凯打垮革命军以后要建立中华帝国之前,当时中国腹地各省都是袁世凯控制,不过边疆各省都是实质上独立的;

二,国民政府 1937 年抗战爆发之前,也控制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形式上控制西北地区;

三,国民政府 1945 年抗战胜利以后,除了国共对峙以外,中小军阀所剩无几,国家相对统一。

其他时间,国家都是四分五裂。

还是以四川为例:四川各派军阀在经过一系列惨烈的吞并混战后,渐渐形成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湘、刘文辉、刘成勋、赖心辉、刘存厚等几个军阀巨头。他们在你征我伐的环境中形成了别竖一格的“防区制”。即整个四川的土地由八大军阀巨头瓜分为大大小小的地盘,以大小不等的县为单位,占有县数的多少代表着占有防区的多少。每一个防区的驻军长官直接任命地方的行政长官,而这些行政长官往往也都是由驻军军官担任。他们可以在自己的防区内为所欲为,包括自由征税、任意扩充军队。

当时一个四川省,就被这么多军阀盘踞。商人做生意,从甲地到乙地,就需要通过好几个军阀的地盘,要交好几次的税,有时候干脆遭遇明抢,商业贸易几乎无法进行。

同时每个军阀为了打仗,都在辖区内拼命搜刮。而且军阀互相抢地盘,今天这里是你的地盘,明天未必是了,所以更是变本加厉的征税。

据吕平登《四川农村经济》记载,1932 年四川境内各军,预征最少的是黔军(侯之担的川南边防军,占据川南合江等地),共预征了 14 年,最多的是田颂尧 28 军,预征了 59 年。

人民被搜刮的难以生存,一个县长曾贴出告示说:“杀人可恕,欠款难容”。滞纳税款者,得处以罚金,拖欠税款者,得处以体刑。老百姓被打、吊、关押后,还要缴纳“吊费”、“打费”“关押费”。

由于军阀割据,国家不统一,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影响。

第三,民国是转型时期。

中国 5000 年封建专制,在 1912 年结束。

但封建文化的余毒,实际上到今天也没有肃清。而民国时期,恰恰是从封建制度转型到文明社会的一个激烈的过程中,难度可想而知。

很多人不敢相信,1930 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社会风俗调查。在一个河南县城的调查报告显示:河南某县城的留有发辫的人数将近 30%。

而陈独秀搞得《新青年》推崇民主与科学,已经是 1916 年满清垮台后 4 年。

而《新青年》的观念,在当时竟然被当作洪水猛兽一样。

而中国农村传承皇权不下乡的思想,在民国时期始终是乡绅自治,政府的管辖只在县城。

直到新中国建立的六七十年代,农村族长仍然有很大权力,甚至手握生杀大权。

所以,社会的转型是非常困难且激烈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就很多。

当然,虽然民国有很多的问题,是一个转型期间国家分裂的乱世,却也有亮点。

其一就是,思想上相对开通。

民国国家分裂的局面,以及国内租界林立的情况,却出现了思想上的开通。

军阀忙于混战,对文化节、教育界无暇顾及,更无法影响到租界。

当时民国思想界比较繁荣,仅仅上海租界就有数百种报纸之多。因为租界等同于外国领土,享有言论自由,所以报纸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从野史怪谈、茶余饭后到各种政治派别,什么都有。

1936 年,全国报刊一千七百六十三家,报纸上各家言论都有,也可以公开辩论。

至于教育界,以北大为例也是博览群收,左翼右翼无政府主义什么人士都有:1917 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同年,蔡元培邀请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徐悲鸿应蔡元培之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7 年 7 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其时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其二就是,国家的新事物新发展很多。

由于民国才算真正打开放眼看世界,当时也曾引进了外国各种东西。

基本上外国有的东西,很快中国就会出现,上到巨轮、飞机,下到药片,没有什么贸易壁垒一说。

由于新事物、新思想多,国家发展也是很快的。

大家都知道,民国初期京、津、沪、汉等大都市才慢慢普及了黄包车。黄包车是日本发明的新事物,可以代替比较危险和昂贵的马车运输乘客。

有意思的是,三四十年代开始,随着城市越来越大,公交车开始出现,并且迅速淘汰了人力车。

1940 年,重庆市区公共汽车已有一百多辆,基本上十多钟就有一班车。

此时的公交车还非常原始,甚至还有木炭车。不过 40 年代后期,城市公交车就开始升级,换为新一代汽车。

对于民国无须过于太高,但也不需要恶意贬低。

【2】、来自网友【爱国者 ws】的最佳回答:

1921 年的中国,内部有军阀割据、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张作霖、阎锡山、段祺瑞、吴佩孚、陈炯明等将中国各据一块,外有帝国主义虎视,培植代理人在国内夺取经济利益,比如将上海切成各个租界,催生了各种买办、黑帮,而全国城市居民平均寿命是 40 岁,比清朝早期的 55 岁平均寿命都不如。

1932 年时,全国 234796 所小学一共只有 422247 名教职工,每所小学只有 1.8 个教职工,按教育家舒新城的统计,民国时每 864 人只有一个人能读完中学,读完初中就是知识分子,1933 年全国大专以上毕业生也仅有 15216 人。

民国从 1912 年算起,历史 38 年。这 38 年的时光,充满了战争、饥饿与死亡。

仅仅从 1916 年到 1928 年,十三年间换了十五任国家头头,这 13 年间爆发战争 140 次以上,死亡 2000 多万人。

它不是我们看到的民国言情剧,电视和小说里的民国都是有钱人家的故事,普通人没有机会读书,吃饱饭都异常艰难,最富裕的上海每天也要冻饿死上百人,黄浦江里每天都有浮尸,上海闸北区普善山庄曾专门建立一支收尸队,每天在大街小巷收殓儿童的遗体。

许多无知的人幻想穿越到民国去做大小姐,其实到了民国,你能有口饭吃,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能念完高中,能活过四十五岁,就是天大的造化了,800 多人里才有一个读完中学,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村才出一个高中生。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每一个平民身上的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1920 年的关中大灾,波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 5 省 317 个县,几千万灾民离乡背井,逃荒逃难,死亡人口不计其数。土地干裂,百余县内颗粒无收,人民饱受饥饿之苦,道路两旁,尸横遍野。

1928-1930 年,北方八省发生大饥荒,这是一次以旱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大灾。

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八省 ,陕西最为严重,全省 92 县悉数蒙难,八百里秦川,赤野千里,尸骨遍地,甚至易子相食,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 300 多万人,流离失所者 600 多万,两者合计占全省人口的 70%。

800 多万人靠树皮、草根、观音土苦熬度日。

时代记忆是多数人的共同感知,少数行尸走肉的纸醉金迷掩盖不了整个时代痛苦不堪,真实的民国与影视剧中的民国完全是地下天上。

十里洋场,歌舞升平,公子小姐,风花雪月。这是一帮搞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胡诌八扯,他们把民国描绘成了大师辈出的时代,学术最自由的时光。

所以,靠影视作品了解历史的人对民国的印象是非常美好的,这也是现在影视作品不断被质疑的原因。

那时鸦片横行,全国有 1/3 的省份主要(或重要)财政收入靠卖鸦片,吸食鸦片人数高达 8000 万。

那时百姓生活困苦,卖儿卖女是社会常态,贩卖人口是合法行为,每个城市都有贩卖人口的市场,民国首都南京竟也有公开的大型人市;

那时人均寿命只有 35 岁,条件相对好的城市人均也只有 40 岁;

这是一个低得离谱的数字,它背后是连年灾害造成的无数饥荒,是洋人和买办的十里洋场,是军阀混战的血泪战场。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经做出估算,在 1949 年之前,中国平均每年有 300 万到 700 万人死于饥荒。

《中国近代史灾荒纪年及续编》记载:

1920 年—1921 年华北旱灾与大饥荒饿死 1000 多万人,灾民超过 3000 万,直隶 800 万灾民只有一半活下来,无数妇女儿童被卖,数百万人闯关东,一路上尸横遍野;

1925 年川黔湘鄂赣大饥荒,死亡数百万;

1928 年—1930 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亡 1300 万;持续 3 年的大饥荒让西北成为人间地狱,渭河以北一带各县损失人口 40%。

陕西原有 1300 万人口,死亡 300 万,逃亡 600 万,两者占全省人口 70%,甘肃人口 600 万,死亡近 300 万;

1942 年大饥荒仅河南省就饿死灾民 300 万。

民国是帝国主义和洋买办们的“盛世”,是普通人的苦难灾殃。

1935 年,一个叫薜绍铭的年轻人,沿着徐霞客的行走路线,写下一本《黔滇川旅行记》,记录了沿途人民真实的生活:

“古人以‘鹑衣百结’来形容人之衣服褛褴者,而威宁人民之衣服褴褛,此‘鹑衣百结’四个字连一半也形容不出,因其衣服非百结,乃系千结万结。

普通人一件衣服是穿终身,或穿数辈,最先是一件单衣,破一洞,加一补,以至补到几十层,有布片,有麻片,形形色色,冬夏全是此一件,昼夜仍是此一件。

而此衣服尚不能普及于每一人,尚有多人穿草衣。儿童十五六岁以下,终年是赤着身,有太阳时,晒太阳取暖,无太阳时则藏于草中,女孩十五六岁时,仍多无破裤可穿,仅用麻片以遮身。

此非少数者,普通大约都是如此。”

民国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在西北旅游之后,写了一篇风格大变的小说《燕归来》,开篇有一首诗记录了他目睹的现象:

树皮剥尽洞西东,

也无时饿越凶;

百里长安行十日,

赤身倒在路当中。

在张恨水的笔下,人民的苦难不仅有天灾,更有土豪劣绅兵匪的压迫:

红晴恶犬如豺虎,

人腿衔来满地拖。

兵去匪来屠不尽,

一城老幼剩三人。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真实的民国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风华绝代,才子佳人的年代?】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