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日本人当年就没预见到《广场协议》的影响吗,为什么当时要签?如今日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09:30:12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日本人当年就没预见到《广场协议》的影响吗,为什么当时要签?如今日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苏绽】的最佳回答:

《广场协议》并非是美国的阴谋,而恰恰相反,其结果正是日本膨胀的表现之一。1985 年,美国、日本、西德、英国、法国五大经济体在美国签订《广场协议》,目的是五国联合干预市场,拯救美国的经济贸易。其中,美国是协议的发起者和主导者。

不过,针对美国提出的协议,西德、英国、法国可以说是被动为之,几乎是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签订的。而日本,作为当时世界上经济第二大国,日本不仅没有反对,反而是广场协议的主要支持国和推动国。因为,当时的广场协议,看上去对日本这样快速发展的发达国家

非常有利!

广场协议的主要措施,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针对当事各国货币的升值和贬值。其中,美元相对贬值,用以刺激出口;而日本、西德等四国的货币,则相应的进行升值。而关于日本的货币升值,恰恰是当时日本所力推的一件事情。

日本货币升值有很多好处,首先,到 80 年代,日本已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大国,而日本的货币,却是相当的不值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的国际声望和日本的民族感情。同时,和国际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日本的货币也非常不具备竞争优势。而日本又试图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所以,让日元升值,成了日本野心膨胀的关键因素之一。

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本的经济也的确出现了一片大好的情况。日本的货币汇率在数年间暴涨一倍,日本的经济总量也瞬间扩大了不少,而日本对于美国的贸易顺差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可以说,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本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反而是主导签订协议的美国,经济形势持续变差。经济迅速繁荣的日本,开始把大量的闲置资金用于股市、房市等领域,日本在国际上也开始出现了狂买的浪潮。按照当时的趋势,日本甚至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到了 1995 年,即广场协议签订十年之际,日本的经济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达到了美国经济的七成,人均更是远超美国。

不过,日本的祸根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埋下的。在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的同时,日元大规模流向了虚拟经济领域,而实体经济的影响力则持续降低。同时,由于货币快速增值,日本出口的优势降低了,而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国家,国内资源、内需都相对较少,没有了出口的强大支撑,日本的发展就缺乏了关键动力。此外,日本货币升值以后,日本产出的既有实物是没有变化的,但货币升值了,各方面的成本就增加了,短暂地繁荣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开始疲软,而且是巨大的疲软。

90 年代中后期,在高峰期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开始停滞,甚至出现倒退,此后的二十年间,日本的经济出现了长期的低迷。

可以说,广场协议并没有拯救美国(美国的复苏是另一回事),但广场协议却的确葬送了日本。只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日本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日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日本的经济已经积重难返了。归根到底还是日本方面的问题。

【2】、来自网友【魔铁的世界】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已经有 300 多个回答了,本来没有凑这个热闹的必要,但看了前面几个高票赞的回答内容,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既缺乏《广场协议》签订的背景分析,甚至连结论都是错误的:认为是日本人自大膨胀,想通过日元升值,让自己的大国地位再上升一个台阶,所以大笔一挥……。这相当于说日本人智商不在线,外加缺乏专业金融知识,

基本

和抗日神剧贬损鬼子一个论调。

1987 年美国总统里根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对美国的贸易摩擦诉求,日本一直采取顺从、忍让的态度,结果酿成“失去的二十年”苦酒,半导体产业受到重创,电子产业全面衰退,有 20 年经济停滞不前。


《广场协议》是日美金融战的一部分

《广场协议》说白了,就是一份美国牵头,联合法、英和联邦德国,日本必须听从,大家合谋操作国际汇率的行动纲领,目的是人为让日元升值、美元贬值,减少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压力

。稍有国际贸易知识的人都知道,本币升值会打击本国出口,日本人自然也明白其中利害,不存在前面有回答说日本人是支持和积极推动。《广场协议》其实是日美金融战的一部分,对日本来说,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实力 PK,政治影响力、军事力量也是重要比拼要素,这三方面日本都不占美国上风。

所以,你一定要问日本人为什么签《广场协议》,日本人只能这么回答你: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无奈呀!

说过《广场协议》的本质,我们再接着聊《广场协议》签订的国际贸易背景。

日本学生打败美国老师

1985 年 9 月 22 日,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美、日、法、英和联邦德国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聚在一起开了会,商量通过人为操作,让日元升值、美元贬值,以

平衡

日美贸易差。

注意,重点在“平衡”二字。

当时,日美贸易极度不平衡(多么熟悉的字眼),日本产品从计算器、家电、半导体芯片、汽车到钢铁等产品,横扫美国市场。在五六十年代,日本货还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上世纪 50 年代出差美国,见到最畅销的日本货就是插在饮料杯里提升情趣的小纸伞,一个美国服务生认为,日本人擅长的是制作这类又小又廉价的产品。

在整个 70 年代之前,美国都被日本视为老师。美国人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让日本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集成电路的共同发明人、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被日本人供上了神坛,日本企业家以和他短暂会面为荣,回去后往往会对亲戚朋友吹嘘说:我和诺伊斯博士见面了……。“日本电子产业之父”、夏普主管佐佐木正是诺伊斯的头号铁杆粉丝,为了让自己的偶像满意,他甚至向诺伊斯介绍并撮合了一桩生意。

可以说,在那时候,日本人规规矩矩敬畏美国人,美国人也心安理得享受日本人的崇拜。

然而,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日本这个学生在工业上逐渐崛起,在国际市场把美国这个老师打得满地找牙

  • 美国的钢铁产品根本出不了美国市场;

  • 日本品牌汽车行驶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公路上,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亏损严重,美国政府被迫向其提供 15 亿美元贷款担保;

  • 日本半导体芯片席卷全球,英特尔、AMD 等硅谷高科技公司亏损严重;

这种情况下,美国产业界一致要求给日本人一点颜色看看。

1982 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钢铁工人在砸日本产汽车。当时普通美国人认为,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日本占了美国的便宜。


挖掘机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就明确要求美元对日元升值,这样仅从汇率上就可以轻松击倒对手——日本的小松公司。卡特彼勒当时的老板、董事长李.摩根有一句震撼人心的话:“

只要美元(对日元)贬值 20%,我的推土机就能推到他们帝国(日本)的首都!

李.摩根代表了相当比例的美国产业界的看法:美元对日元贬值多少,日本出口的工业品的利润就会缩水多少,相应地,美国工业品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增强。

而美国政府也想通过对日元贬值,减小进出口差额,缓解巨额财政赤字压力。

既然美国朝野上下都有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的要求,那就撸起袖子干呗!

日本人打错算盘

回顾当时签订《广场协议》的过程看,日本人是比较配合的,基本没做什么像样的反抗。其中原因,主要就是日本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对当时的日本外相安倍晋太郎明确表示:日元必须对美元升值。

日本不敢拒绝美国的要求,因为美国是日本的军事保护国,政治靠山,如果美国因为扛不住巨额的财政赤字,垮掉了,日本还怎么混?

签订《广场协议》的五国财长。


日本人难道就没有想到,《广场协议》让日元对美元升值 20%相当于美国给日本出口企业加了 20%的关税?肯定是想到了,但美国大哥的事又不得不照办。

而且日本人的小算盘是,

日元对美元升值 20%等于日本企业割利给美国企业,这个损失可接受、可控制,只要美国大哥满意,后面的日子就好混了。

但可惜的是,日本人打错算盘了:

日元升值很快超出控制,给日本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到 1986 年 1 月,日元兑美元迅速升破 190,引发市场疯狂炒作,到 1987 年也就是广场协议签订 2 年,日元对美元升值 2 倍,从 240 日元兑 1 美元升到 120 日元兑 1 美元。

日元疯狂升值,坑苦了制造业,大型企业像丰田汽车将工厂搬迁到日本国外,而像半导体芯片这样的重资产、技术密集型企业,由于无法搬迁,只能留在日本国内,由于日元升值加上美国打压,很快衰落,三星等韩国企业则趁机崛起。

关键时刻,日本政府

走出一步臭棋

:降息!企图将资金引导到严重缺血的制造业。

但资金并没有进入苦逼的制造业,而是涌进房地产和股市,导致日本房价高涨,

当时东京的房地产市值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股市暴涨,

日经指数升破一个又一个关口,1989 年 12 月 29 日,升到 38915 点。

当时普通日本人坚定认为:股市只涨不跌,房价只升不降。

结果被现实血腥、残酷地教育了一番。

到 1989 年时,日本政府感觉应该给狂热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降降温,于是

下了一剂猛药

:一年半里调高利率 3.5%。结果,

泡沫被刺破后,

股市和房地产双双崩盘,大批中产破产,日本开始进入“失去的二十年”,曾经的繁华变成过眼云烟。

日元迅猛升值,再剧烈贬值,对日本经济的破坏程度堪比金融危机。


全篇文字比较长,总结梳理一下:

  1. 日本制造业大量出口到美国,挤压了美国制造业,使日美贸易逆差增大,美国财政赤字压力剧增;

  2. 为解决贸易逆差,美国强行要求日元升值,要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

  3. 日本为照顾“美国爸爸”的感受,答应签署《广场协议》;

  4.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失控,两年升值 2 倍,重创日本实体制造业,推升股市、房地产等资产泡沫;

  5. 日本出臭棋下猛药刺破资产泡沫,日本经济卒,进入“失去的二十年”;

所以,你还能说日本很愿意签《广场协议》?现在,日本人反思的书籍数不胜数,基本都认为是美国人挖了个坑,软硬兼施逼着日本跳进去。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日本人当年就没预见到《广场协议》的影响吗,为什么当时要签?如今日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