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果庞统不死代替孔明能不能打赢司马懿?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06:49:42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果庞统不死代替孔明能不能打赢司马懿?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与生活交朋友】的最佳回答:

如果是庞统北伐,北伐不但不能成功,还极有可能葬送蜀汉仅有的有生力量。

司马徽、鲁肃等名士都认为庞统很有能力,大力宣传。凤雏庞统因此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但是庞统一生还没建什么功业,就战死了。所以他的能力也就成了传说,所谓“奇”也仅仅是传说。

庞统一生中最有名的就两件事:

第一,在荆州时,庞统力劝刘备取益州。

这正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取益州作为鼎立的根基。这说明庞统与诸葛亮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次没有明确的方法,只是让刘备下定夺取益州的决心。

第二,刘备入蜀后,庞统再次劝刘备取益州。

这是刘备到涪陵与刘璋相会,法正和庞统劝刘备杀刘璋,刘备以不得人心为由不听。刘璋回成都,刘备征汉中,庞统再次劝刘备取益州,并进献三策:

上策:选精兵,昼夜兼程,袭取成都。这是在赌刘璋无能,未加防备。

中策:刘璋部将杨怀、高沛守关,常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刘备假装说荆州告急,要回兵救荆州,诱二将前来相送,然后除掉他们,夺其兵马,杀向成都。

下策:退还白帝,再找机会夺益州。

刘备选了中策,最后取得成都。

庞统的上策非常激进,追求的是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风险极高,不成功,刘备就得完蛋。这是在把刘璋当白痴。刘备估计对刘璋有所了解,所以不敢选这个。下策刘备又不甘心,最终选了中策。结果虽然得到成都,但庞统战死。

庞统激进冒险的作风,他自己都能够战死,他的上策,能有多少成功率?刘备看到庞统的死,估计后背会冒冷汗,幸亏没选上策。

庞统的一生,即使在军事上,也看不出他比诸葛亮强。

司马懿也是以奇谋著称,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孟达,非常厉害的。但是从整件事情看,诸葛亮想拉拢孟达,但是孟达摇摆不定,下不了决心。诸葛亮很不爽,直接把孟达要造反的消息捅出去,结果孟达不得已造反,被司马懿给收拾了。诸葛亮写了几封信就把孟达给收拾了,这算不算奇谋,算不算厉害?

所谓出奇制胜,利用奇谋,取得成功了,确实能获得极大的成果。但是奇谋的实施,一般很有难度,不确定因素多,很难掌控。不是嘴巴一说就能成功的。奇谋最主要的还是要赌对手无能。奇谋成功才叫奇谋,奇谋失败就是损招。

长平之战,赵军统帅廉颇时,秦军也无可奈何。赵军换成赵括时,奇谋成功。

韩信一生奇谋无数,主要是他的对手大部分跟他都不是一个级别的。韩信敬重的李车左,在韩信对手那里又没有话语权。

曹操乌巢奇袭成功,是因为袁绍、郭图昏招连出。

邓艾偷渡阴平能够成功,也是因为后主昏庸,成都也没有智勇之人。

庞统搞定刘璋,司马懿搞定孟达,刘璋和孟达本就不是什么能人。

诸葛亮北伐时,对手是曹真、司马懿、张郃、郭淮等,这哪一个不是当世豪杰?魏明帝曹叡本身就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你能想到的,对手也极有可能想到,如果对手再来个将计就计,后果不堪设想。一般在打人机的时候,才更容易出奇谋。

奇谋要想成功,最起码要对手不能识破计谋。如果不考虑对手因素,盲目用计,那就是作死。诸葛亮北伐,没用奇谋,可能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北伐,是以一人之智慧对抗魏国,怎么还敢去轻视魏国去用奇谋?

司马懿一生,擒斩孟达,平定辽东,征讨东吴,诛灭曹爽,讨伐王凌,用奇谋无数。但是他面对诸葛亮,只能用最基本的坚守不出,与诸葛亮死耗。

一般这种坚守险要不出的战略,都是在战争形势处于劣势,但粮草处于优势的时候保守战法。刘备靠这招得汉中,陆逊也是靠这招成名。很多将领自认为很有能力,不屑于用此招,追求决战,诸葛瞻就是个例子。毕竟这招太猥琐,敌人在外面骂着难听,一般人受不了。我玩游戏,待在塔里不出去,对面都会骂我,更别说战场上。

司马懿并不是个保守的人,但是即使手握优势,面对诸葛亮,也只能用这个保守战法。这说明司马懿面对诸葛亮,也拿不出奇谋来灭掉诸葛亮,诸葛亮同样也没能有奇谋诱使司马懿出来决战。

这应该就是高手对决,各自知道自己的优劣,双方都找不到对方的破绽,最后只能以最平凡的战法来僵持。诸葛亮知道自己善于野战,强攻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地形都处于劣势,所以只能千方百计诱使司马懿出战,自己决不主动强攻。司马懿也清楚自己野战打不赢诸葛亮,但知道诸葛亮粮草是缺陷,所以坚决不出去。

庞统激进的作风,就算打益州不战死,后面迟早战死。即使庞统不死,以庞统激进的作风北伐,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有成功率吗?这是欺曹魏阵营无人,无视对手,狂妄自大。

魏蜀两国之间,无论是君王、国力还是人才上,都相差太悬殊。关羽北伐打樊城,他是打不过曹仁吗?关羽最后面对的曹魏和东吴两国集团之力,才身死丢荆州。一个人的能力又怎么搞得过一群人的能力。

无视对手,滥用所谓的奇谋,迟早玩完,庞统早就玩完了。诸葛亮北伐失败,是指他北定中原的目标没有成功,不是他在战场上打败仗。说诸葛亮不懂军事的纯属无稽之谈。陈寿也只敢说诸葛亮奇谋为短。诸葛亮不善奇谋,未必是没有奇谋,可能就是对手太强。

【2】、来自网友【虹猫大侠】的最佳回答: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决,很多时候都是占上风的,诸葛亮之所以北伐难成,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蜀国太弱

汉中争夺战,蜀国的军事力量一跃成为三国之首,但是随着关羽丢失荆州和刘备的夷陵惨败。蜀国成了最弱的一方。尤其是夷陵惨败,这一战不仅损失了蜀国的精锐部队,还折损了大批优秀的青壮年将领。刘备这把家败得非常彻底,完全失去了进取的资本。

这种局面使得诸葛亮不得不休养生息数年,白白浪费了光阴。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由于国力太弱,人口基数少,诸葛亮可用之兵只有 20 万,北伐只能带走 10 万,并且还要采用轮换制。这样的本钱让诸葛亮不得不小心谨慎,不敢涉险。(赔光了再难翻本)

蜀国以这样的本钱北伐,魏国(雍凉)两州的财力和人力就可抵御。

二、粮草转运困难

按照诸葛亮早年隆中对的大策略,蜀国应该是益州、荆州双管齐下讨伐曹操。荆州进攻方向多,直面宛洛,是最有可能成为主攻方向的,但因为荆州的丢失,不得不以益州一条单线北伐。

益州多山地,粮草转运困难。因粮草转运问题,魏国想伐蜀着实不易,但是蜀国伐魏也不简单。诸葛亮六出祁山,两次都是因为粮草不济,而被迫终止。

《大染坊》有一句话非常的经典,叫做“个人太强,国家太弱,注定要吃亏”。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诸葛亮虽鞠躬尽瘁,却北伐难成。

庞统和诸葛亮相比喜欢弄险,他亲自领兵走山路死于落凤坡就是一个明证。但庞统也不是总用险计,这从他给刘备献上的上中下三条计策可以看出来。

玄德问:“那三条计?”统曰:“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

上策是险计,下策是名副其实的下策,等于没说。中策就相对比较平缓,很合刘备的胃口。以庞统对刘备的了解,他肯定知道刘备会选择中策,他没抛弃中、下两策直接做问答题,而是保留中策凑数下策,让让刘备做选择题,说明庞统在涉及国家(势力)和君主安危方面也有稳重的一面。

回到题上,如果北伐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庞统会怎样?在和诸葛亮相同的本钱下,庞统必然也会选择稳妥的方案,毕竟蜀国真是赔不起。

当然如果庞统还活着,有诸葛亮坐镇荆州,荆州必然不会有失。北伐真会像隆中决策那样实施。有大本钱的庞统对上司马懿,必然是一场花样繁多的斗法。提前几年(北伐),略显稚嫩的司马懿还真未必是对手。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如果庞统不死代替孔明能不能打赢司马懿?】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