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雍正王朝》邬思道如何会知晓叛军主力藏匿在法轮寺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9 02:36:30 6次浏览

关于问题《雍正王朝》邬思道如何会知晓叛军主力藏匿在法轮寺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西北大军一直在西北盘桓,雍正皇帝当时已经揭不开锅了。可是年羹尧这边迟迟找不到罗卜藏丹津的藏身之处。

十万大军居然能够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消失,这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奇葩的事情。到底是年羹尧不想找他们决战,还是真的找不到呢?

01 年羹尧取代胤禵成为大将军,这是雍正拿皇位在赌。

雍正是不可能让自己的兄弟们再掌握兵权的,胤禵一旦再次掌握兵权,极有可能引起兵变,到时候内部混乱起来,可就没办法控制了。

所以雍正就想了办法,用年羹尧取代了胤禵。年羹尧好歹也是多年带兵出身,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不过他并没有统领数十万大军的经历,这次的机会,可以说是雍正在考验年羹尧,也可以说是雍正在拿自己的皇位去做赌博。

所有阿哥们都在看雍正的笑话,只要年羹尧打了败仗,那雍正就没有脸再呆在皇位之上。而且到时候,雍正也绝对没有可能再有机会呆在皇位上。

各路阿哥们会联合起来逼宫,就算雍正不下台,也不会再掌握实权。朝中官员对雍正的领导能力,也会产生质疑,这就是雍正最担心的地方。

可是他必须要去赌,因为除了年羹尧,雍正压根就没人可以再用了。忠心的李卫和田文镜倒是有,可是他们都不善于打仗,唯一善于打仗的,就是年羹尧了。

所以雍正只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押在年羹尧身上。只要年羹尧能够大获全胜,他这个皇位也算是能够坐稳了。

02 年羹尧是真的找不到罗卜藏丹津吗?

年羹尧在西北已经找了足足一年时间,20 万大军每天所消耗的粮草是非常可怕的。不过这不算什么,因为年羹尧的待遇,是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

做了大将军以后的年羹尧,终于意识到了什么叫做权力。他能走到今天,一方面是因为雍正的提拔,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比较懂得为官之道,学会了钻营之术。

年羹尧在西北,完全就是一方帝王,他不要看任何人的脸色,生杀予夺的权力,简直比皇帝还要大。

皇帝杀个人还要审几遍,可是年羹尧杀个人,跟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区别。为什么年羹尧迟迟不跟罗卜藏丹津决战,有两种说法。

  1. 第一种说法,也就是年羹尧报奏给雍正的说法,一直没办法确定敌人隐藏的位置。20 万大军找了一年都没找到对手在哪儿,这比李广迷路还要尴尬。
  2. 第二种说法,年羹尧是在拖延时间。每拖延一天,那么他在西北的特权就能够多行使一天,他也能多一天时间捞钱。

现在来看,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可以结合起来看。首先就是年羹尧一直找不到罗卜藏丹津,可能找了半年终于找到了。后来他发现,寻找的这段时间,他能够捞不少钱,所以就继续拖延,这么一拖,就拖了足足半年时间。

03 邬思道的到来,其实是在提醒年羹尧。

如果上面的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年羹尧便是其心可诛。雍正每天顶着那么大的压力,就是盼望着年羹尧把仗打完。

每天所花费的军饷吓死人,雍正甚至抄了江南几个康熙的老熟人的家,才给年羹尧凑齐了军饷,可能曹雪芹要恨死年羹尧了。

可是年羹尧却为了一己私利,将战局一拖再拖,事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但是年羹尧丝毫没有察觉,依旧还是我行我素。

做个土皇帝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何况还比皇帝要舒服的多,只要罗卜藏丹津存在一天,那么年羹尧就能够在西北多做一天土皇帝。

这个时候邬思道替河南押解军粮来了,这表面上是来押解军粮,实际上是来给雍正解围的。谁都看出了年羹尧的贪婪,但是这件事不好放在明处来说。

就算雍正怀疑年羹尧有拥兵自重的想法,可是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他总不能不相信自己亲自任命的大将军吧?这岂不是让其他兄弟看笑话?

邬思道前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醒年羹尧,差不多得了,别得寸进尺了。可是年羹尧似乎还想拖一拖,就故作不明地表示为难,因为他压根就找不到罗卜藏丹津的藏身处。

邬思道却一语道破,叛军就在法轮寺。既然已经为年羹尧指明了方向,那年羹尧如果再推脱,可就真的不像话了。所以年羹尧只好带着大军围剿了叛军。

04 那么邬思道为什么能够知道叛军在法轮寺呢?

很多人说这是导演安排的,不过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罗卜藏丹津手里也有十万大军,不是一个小规模的人马。

20 万的大清铁骑,在西北转了一年都没有找到罗卜藏丹津的位置,可见这帮人躲在了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

那么西北隐蔽的地方有很多,为什么邬思道会看中法轮寺这个地方呢?因为十万大军需要源源不断的粮草,这跟雍正所担心的一样。

雍正每天都在发愁,手里的 20 万大军每天的粮草该如何供给,同样的问题,罗卜藏丹津也有。

可是为什么罗卜藏丹津的十万大军,偏偏不动声色地就有了这么多粮草呢?答案只有一个,这帮叛军,躲在了当地人居住的地方。

极有可能是跟当地人混在了一起,而且得到了当地人的资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支撑一年时间,却没有露面。

这件事邬思道看得出来,年羹尧也能看得出来。所以我认为法轮寺就是这么一个当地人较多的聚集地,年羹尧最初肯定是万万想不到,罗卜藏丹津居然这么大胆子。

可是后来想通了这一点以后,也就没有执着地再往前走一步了。这就是为什么邬思道能够发现叛军位置的主要原因。

05 雍正皇帝知道年羹尧拥兵自重吗?

我估计雍正当时已经有所察觉,年羹尧的 20 万大军,不可能连叛军的一点影子都摸不着,唯一的解释,那就是年羹尧包藏祸心。

不过雍正对年羹尧非常了解,他明白年羹尧就算是胆子再大,也没有谋逆之心。他只是想要借助大将军这个位置,在西北多捞点钱。

那么雍正为什么不揭穿年羹尧呢?三个原因。

  1. 第一,年羹尧事关重大,手握 20 万雄兵,一旦现在揭穿年羹尧,可能就会引起兵变。对手尚未消灭,自己就先乱了,这不是雍正想要的。
  2. 第二,年羹尧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是雍正一手提拔上来的大将军。如果年羹尧在这个时候被雍正拿下,那么雍正的那些兄弟们,又会借此讽刺雍正一番。
  3. 第三,就算雍正排除心理障碍拿下了年羹尧,那这一仗也没法打下去了。主帅都被抓了,军心自然是不稳的。军心不稳的情况下打仗,不可能获胜。

所以雍正一直忍着,直到他忍不住了才会爆发。而且在击败罗卜藏丹津之前,他是绝对不会忍不住的。毕竟国家大义,比他个人的好恶要重要的多。

结局:年羹尧惨淡收场,法轮寺时就埋下了祸根。

年羹尧的结局是比较悲惨的,其实这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在邬思道点拨过他以后,年羹尧终于意识到了,如果皇帝撑不下去了,那他这个大将军也是会当到头的。

所以年羹尧只好带兵平叛,最终消灭叛军班师回朝。这件事得到了雍正的大加赞赏,雍正甚至将年羹尧看做自己的恩人,是大清国的恩人。

年羹尧本人其实对西北的职位还是比较留恋的,为此他向雍正提出了一系列比较过分的要求,这些都被雍正一一答应。

不过雍正已经非常不高兴了,毕竟年羹尧回来以后,并没有显得谦虚小心,反而狂妄自大,看来历史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去了。

难道萧何、徐达的智慧他就一点也没有学会?他还真的没有学会。所以这直接导致了雍正对年羹尧下手。

雍正将年羹尧从大将军,一路往下贬,一直贬谪成为了看城门的小吏。年羹尧最终还是逃不过被雍正赐死的下场,其实这是雍正所有情绪的集中爆发,从年羹尧找不到法轮寺开始,雍正本就打算发作了。

【2】、来自网友【非华说】的最佳回答:

其实不只是邬思道知道叛军藏在哪里,就连年羹尧也知道叛军出在哪里,估计当时西北十万大军队,也有不少人知道,知道叛军藏在哪个地方,缺少的是一个人过来点破。邬思道来到年羹尧的西北,年羹尧把青海挖了个底儿朝天都没有找到叛军在哪里,却唯独疏忽了法轮寺。邬思道一个“灯下黑”就解决所有的问题,让人觉得这件事解决的太过容易,仿佛西北十万大军再加上年羹尧还不如邬思道手里的油灯管用。那为什么那么多人知道也不说呢,唯独邬思道敢站出来当这个出头鸟,那么我们可以将西北大军的人分成几块。

首先从年羹尧这一块讲:

1.年羹尧从接任西北大将军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死局,年羹尧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属于张狂不知收敛,爱财享乐,贪慕功名的主,从雍正第一次到江南筹款,他就不断拍马屁想要回京做事到江夏镇他屠了七百口人,收敛大量财物却闭口不言,自己独享可以看出,那么面对雍正举国为他养兵的财富,年羹尧找不到叛军却还不断的安排自己身边人去当官,安如山的吃羊腿可以看的出年羹尧“醉翁之意不在酒”。

2.年羹尧这个人站位不明确,虽然表面上是雍正的人,但是当初老八胤禩举荐他为四川提督,可以说开始了他通达的仕途官运,所以他多次和老八走的很近。包括老九后来被派去到年羹尧的西北还有随行的大内侍卫,虽然大内侍卫确实过分了一些。但是大内侍卫才是雍正的人,老九是要敲打的人,年羹尧却格外的优待了老九还和老九论起了国礼和家礼,好不热情,反而敲打了侍卫。

3.年羹尧在西北的跋扈早已经天怒人怨,满朝文武不断参他,自己周围不断有人给雍正上折子打小报告,年羹尧都是知道的,所以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拖。这是一场他和雍正的角力,就像买股票的时候,有趋向股票就会上涨,等到事情一旦成为事实以后,股票就开始下跌。年羹尧就买了罗布臧丹增主力的“股票”,我找不着你,我就是安全的。一旦找到了我就得和你决战,决战胜利我肯定会被雍正和满朝文武进行一次结算,如果输了那必然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4.所以年羹尧和自己周围亲信很可能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不就是故意找不到,要不就是找到了装糊涂。

5.年羹尧这个人还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因为罗布臧丹增主力被平定以后,年羹尧联系了蒙古王,还连了联姻带走了乌云琪琪格等一干美女,他送给了蒙古王火炮等热兵器,罗布臧丹增主力都破了,年羹尧却买起了武器,太平盛世你让他打谁,答案不言而喻。

从邬思道角度讲:

1.邬思道其实一直不是被雍正十分信任,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拆散他和年秋月,一方面雍正可能是为了稳住年羹尧,另一方面如果邬思道和年羹尧结亲,邬思道要给年羹尧出主意,那不是给自己埋雷吗?所以邬思道走的时候没去年羹尧那里,去了李卫和田文镜处。

2.邬思道在李卫处的时候,就曾说“年羹尧这个人迟早要闹出大乱子来。”这说明邬思道早已看透了年羹尧的为人,并且这句话李卫有意无意透露给了雍正,就是让雍正放心,邬思道的心向着您的。邬思道对于雍正的知己之情可以说是十分感念于心的,他一个隐居的瘸子,被雍正发觉,并且当场背出了他的文章,这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莫大的骄傲。就像曹丕所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年龄,荣誉和快乐都会随着身死而结束,但是文章却能传之无穷,这就是文人要追求的。

3.邬思道在田文镜那里帮他打完诺敏的官司以后就是混吃混喝的,恰逢他碰到了年羹尧要河南筹集粮草。田文镜是个“穷鬼”还“抠门”,所以凑来凑去只弄了四分之一,头疼的时候,邬思道意识到是要帮雍正走一遭了,因为田文镜的遭遇可能就是当时每一任巡抚的遭遇,在西北的甘肃,陕西,新疆,青海的巡抚,总督可能比田文镜更惨,再这样下去,天下要出大乱子了。

4.邬思道在去以前,他肯定是要做足功课的,年羹尧找叛军去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没去,他肯定要知道的,过去即使瞎蒙也要蒙的有理有据。

年羹尧和邬思道的较量

1.邬思道来到西北看到年羹尧正在啃羊蹄,敲打来抱怨的巡抚。邬思道吐槽了年大将军好大的威风,年羹尧立马站起来命人给邬思道看座。这里年羹尧的重视说明邬思道的话在年羹尧这里还是有分量的,两人的关系很微妙。(毕竟当初邬思道是年羹尧替雍正找的,虽然开始不觉得邬思道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为了拍雍正马屁还是让自己的亲妹妹去服侍。后来年秋月和邬思道发展了一段情感,年羹尧屠了江夏镇,联系八爷党多次不忠行为,邬思道没有让雍正下狠手,劝诫雍正年羹尧有大用,虽然是为雍正考虑也是变向保护)。

2.既然我邬思道的话有用,所以就要敲打敲打年羹尧怎么办了。年羹尧也急切的想要知道邬思道这时候是为谁来的。所以年羹尧问邬思道“听说先生先在李卫处,后来又去了田文镜那哪里,这次可是为了粮草的事儿”。年羹尧这句话明面上是问候邬思道,实际上他是问邬思道,你是为李卫,田文镜还是雍正来的。

3.邬思道就喜欢直入正题,所以也不含糊给他分析了一下当下的局势,最后说你要再不打仗,皇上的位置可是都坐不稳了。其实这已经是在告诉年羹尧问题的严重性了。

4.年羹尧听完之后,有点油盐不进的意思,他还是以找不到叛军主力为借口,甚至说出就是压上整个青海,不惜生灵涂炭的话。邬思道可能心里也是震惊于年羹尧的心狠手辣吧。

5.威胁没有办法了,那只有说出叛军在哪里了,年羹尧一听邬思道知道叛军在哪里,估计有点心慌慌吧。但是这件事不能直接告诉年羹尧,得让他自己说出来。所以邬思道引出来了“灯下黑”的观点。

这里“灯下黑”不仅仅是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还有就是邬思道在暗示年羹尧别自己玩“灯下黑”把自己玩进去了,你的伎俩皇帝都知道。几十万叛军在法轮寺吃喝拉撒这么大开销,离你这么近,你能不知道。你西北大军里,可能就有倒腾粮食的让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自己的粮养敌人,就是再胸有成竹万一搞砸了,这可不是小事啊。

文/红雨说历史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