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抗战剧里总能看到墙上仁丹的广告,这是什么意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06:46:29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抗战剧里总能看到墙上仁丹的广告,这是什么意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宫殿君】的最佳回答:

拍抗日剧,如果有导演能把这个东西拍出来,那真算他有点水平,对革命史还算有点了解,啥呢?请看下图:

“仁丹”广告

“仁丹是个啥?”

首先给大家说说“仁丹”的来历。从上面的广告上看,“仁丹”其实是一种药,它是由日本人发明的。

据资料记载,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人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当时一个叫森下博的日本军人在台湾岛上看到了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用来治疗暑热眩晕,恶心呕吐的,而森下当时看了后觉得是一个商机,于是他将制作方法“偷”到后带回了日本,并联合药学专家开发出了升级版的“药丸”,取名

“仁丹”,“仁”,是仁义礼智信的意思;

升级版的日本牌“仁丹”不仅在日本市场卖的超级好,而且还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日本人到处粘贴“仁丹”的广告。1909 年,中国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风潮,一个叫黄楚九的中国人为了和日本的“仁丹”抗衡,凭借着自己中医世家的身份,同时搜罗古方,研制出了比“仁丹”功效更厉害的再升级版“仁丹”,

并取名“人丹”,寓意以中国人为本。

日本人知道后,气的直跺脚,誓要把中国“人丹”给干掉,于是乎,他们将“仁丹”广告用中、英、蒙、满、藏、回六种文字书写(如下图),而且贴满中国的大街小巷,同时还告中国“人丹”侵权。

不过,最后的结局是中国“人丹”胜出,日本“仁丹”出局!

“‘仁丹’广告的另有玄机”

“仁丹”广告看似一个简单的海报,实则是日军特务机关的暗号,里面大有玄机,这玄机体现在两处:

一、请看胡子!胡子!胡子!

“仁丹”广告的正中一般会有个带胡子的日本军人,经过破译,原来这胡子深藏秘密:

  1. 如果左右胡尖上翘,代表前方道路畅通无阻;

  2. 如果胡子的左边向下弯曲,代表左道不通,右道通。

  3. 如果胡子的右边向下弯曲,代表右道不通,左道通。

  4. 如果八字胡双角下弯,代表此路不通。

所以,这个“仁丹”广告一般是贴在道路、桥梁、胡同边,告诉日本敌特路况的,算是一个“胡子版”GPS。

二、请看“仁”字!仁字!仁字!

有的仁丹广告没有画带胡子的人像,是不是就不算暗号呢?

当然不是,没画人像的,玄机在“仁丹”的

“仁”字上!

如果“仁”字上面一横起笔左角下弯,代表前面左拐是死胡同,右边可以通行!

如果“仁”字上面一横是条直线,代表前方道路畅通无阻!

哎!为了侵略咱中国,这日本人也是够“费心”的!!!

【2】、来自网友【坦坦荡荡的自在水滴】的最佳回答:

1931 年,成都某城门外,“我们的‘仁丹’可治心痛肚痛、瘟疫以及消食醒酒等,而且价格也不贵,一角一小包,两角一大包咯!”一个日本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推销道。

“感冒能治吗?晕车晕船能治不?”围观市民询问道。“当然可以,都能治。”日本人道。“我要一小包”“我要两大包”……一群市民争先恐后地抢买日本“仁丹”。像这样推销日本“仁丹”的场景不只发生在成都的街头巷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各处都非常常见。

日本“仁丹”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药品?为什么要在中国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漫天的“仁丹”广告背后,又隐藏着日本人怎样不可告人的玄机?

记者通过大量查阅成都市档案局相关档案,最终梳理出日本“仁丹”在中国大肆推销背后的秘密。

秘密在胡子的画法上

■两角上翘:畅通无阻

■左角下垂:左路不通

■右角下垂,右路不通

■两角下垂:此路不通

一心入川只为涂刷“仁丹”广告?

成都闹市街头穷乡僻壤 “仁丹”广告比比皆是

在民国初期,“仁丹”就已经在中国声名鹊起,广告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仁丹”的广告画报对于生活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成都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印象。尤其是它的注册商标,一个穿着大礼服的翘胡子将军像,因其胡子有着浓浓的日本风味,让人印象深刻,又被称作“仁丹胡”。

而当时在中国大行其道打上日本标记的“仁丹”,其来历竟然来自中国。据了解,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占领了我国台湾。为了避暑,当地人会用月桃种子砂仁制造清凉解暑药。上个世纪初,一个叫森下博的日本军人,从当地居民那儿学到了这种制作方法,回到日本以后,求教药剂师及汉学家,制成了“仁丹”。

那么“仁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肆在成都推广售卖的呢?记者在市档案局看到了一份档案,该档案的产生时间是 1931 年 5 月 30 日,是日本领事署就仁丹公司派遣专人入川的事务,向成都市当局出示的一封信函。“由于当时日本仁丹公司仅在湖北汉口设立了分公司,因此在成都的相关事务,理应由汉口仁丹公司负责。但他们一心要求入川,其真实目的现在从信函中看来只有一个,就是涂写‘仁丹’广告。”市档案学会理事长姬勇介绍说,信函中明确提到,“将在此地各城门内外,原书有‘仁丹’广告的墙壁上及附近地方墙壁,得屋主同意后用蓝白二色油漆重新书写‘仁丹’二字。”因此,不管在当时成都的闹市街头,还是穷乡僻壤,这样的“仁丹”广告比比皆是。

“日本除了利用广告大肆入侵中国市场,另外‘仁丹’的价格也极大程度地俘获了人心。”姬勇说道,这可以从另外一份档案中得到证实,那是当时成都的一张药价单。记者从这份药价单上看到,单子中的“仁丹”,根据分量的不同,给出了五种价格。但其中 420 粒装的大包“仁丹”仅售 9 毛,而最小包装的“仁丹”更是标出了 1 毛的超低价。与同在一张药价单上的其他药品相比,“仁丹”的价格优势立马凸显了出来。

日本人所卖的“仁丹”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再加上如此大肆地宣传推广,从 1905 年日本“仁丹”出笼问世后,就迅速占据了中国市场。起初日本仅在中国的重点城市,如上海、北平、沈阳、重庆、成都等设专卖店销售“仁丹”,并在其城墙上涂刷广告。但随着“仁丹”在中国的一路畅销,它的势力也渐渐深入到了乡村,可以说日本“仁丹”已经快要覆盖全中国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疑点:当时油漆价格不菲,为什么要在原有的“仁丹”广告上再涂?日本“仁丹”为什么要以倾销式的价格在中国销售,只是为了占领市场的商业目的?这些谜团随着 1937 年日本大举侵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一解开。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抗战剧里总能看到墙上仁丹的广告,这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