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上甘岭到底是怎样打赢的,能顶住200万发炮弹和6万人43天?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8 12:36:29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上甘岭到底是怎样打赢的,能顶住 200 万发炮弹和 6 万人 43 天?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书慰我心】的最佳回答: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上甘岭战旗

1952 年 10 月 14 日凌晨 3 时,朝鲜战场上的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陆军中将范弗里特通过美联社驻汉城的记者向全世界宣布:“一年来联合国军向中国军队所发动的一次最猛烈的进攻——金化攻势正式开始了!”

范弗里特

这里,美国人范弗里特所称的“金化攻势”,就是我们中国战史里的“上甘岭战役”!(上甘岭其实是个小山村。它在朝鲜中部的战略要地——五圣山的南坡上,它的一边是个标高为 537.7 的高地,另一边是 597.9 高地。这两个高地背靠五圣山,且互为犄角,是五圣山防御前沿的重要支撑点。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因为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进行的几次大战,上甘岭这个小山村其实早已经被炮火夷为平地,只是军用地图上的地名标注而已。)

伴随着范弗里特的叫嚣,一声尖锐的长啸划破了五圣山宁静的夜空。紧接着,无数排明亮刺眼的火舌映亮了黑色的夜幕,一阵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五圣山志愿军阵地上响起。震惊中外的上甘岭大战,拉开了序幕。

在宽度不到 4 公里的进攻正面上,负责指挥这次作战的美军令詹金斯少将集中了强大的空地火力,16 个炮兵营的 300 多门大炮,上百架各种性能的飞机和 120 辆坦克。这样大密度的火力支援,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柏林战役也不能与之相比。

300 门大炮的齐射,几乎把五圣山打得地动山摇;近百架飞机轮番临空,像杂耍般地悬停在我军阵地的上空,肆无忌惮地把炸弹向下倾泻;120 辆坦克像恶狼般地一字排开。用坦克炮对我军阵地进行打靶般的直瞄射击。

炮弹与炸弹像狂风暴雨一般地倾泻,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整个上甘岭地区硝烟弥漫,碎石横飞……巨大的爆炸声好像要把山头劈开似的,坚硬的岩石变成了黑色的粉末,一人多深的交通壕和掩蔽部被夷为了平地,整个上甘岭刹那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在坑道中坚守的志愿军战士,觉得就像是乘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不少人嘴唇被磕破了,牙齿被磕掉了,甚至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

战后,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不约而同以地狱来形容,其恐怖由此可见。

要知道,承受这样火力打击的,只是我志愿军的两个连队而已,15 军 45 师 135 团的 1 连和 9 连。

经过长时间的火力急袭,詹金斯确信我军阵地上已不可能还有生命存在。随着三颗信号弹升起,早已进入攻击出发阵地的“联合国军”步兵投入了进攻。

可是,美 7 师的两个营,攻打 597.9 高地(美国人称为“三角形山”),发起冲击才半小时,两个突击连的连长和全部排长就都阵亡了,底下的士兵不消说也是死伤累累。在美军指挥官的严厉督战下,这两个营不停地向我志愿军阵地发起波浪式冲击。从早上打到太阳下山,美军才好不容易占领了表面阵地。

和美军并肩作战的是韩 2 师,他们负责攻打 537.7 高地(狙击兵岭),韩 2 师派出 4 个连的步兵进攻,同时用一个坦克连和对空射击队来对我志愿军阵地压制射击,又有两个营在两边对进攻的步兵火力支援。

在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后,也是从早上打到下午,韩 2 师的部队才得以占领我志愿军的表面阵地。

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打了一个白天,占领了我表面阵地的美军和韩军,在阵地上却是满怀恐惧。太阳已经下山了啊,战场上,黑夜是属于中国人的。

夜里 19:50,志愿军展开了猛烈反击,经过浴血奋战,志愿军成功夺回了敌人占去的阵地。

这样,经过一天的惨烈厮杀,“联合国军”付出了近 2000 人伤亡的大代价,换来的仅仅是对两个高地昙花一现的短暂占领。阵地还是在我英雄的志愿军手里。

事实上,这样的对于表面阵地的争夺战,持续了接近一周时间。白天,敌人依靠猛烈的炮火轰炸,加上“人海战术”冲锋,从我们手里夺去表面阵地。

但是,到了夜里,我们志愿军通过夜战、近战,又成功夺回阵地。这可以说是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从 10 月 14 日到 20 日。

此后,进入了上甘岭最艰苦的第二阶段,坚持坑道斗争。

韩 2 师师长觉得很奇怪,在上甘岭,他们白天夺取了阵地,怎么到了夜里,志愿军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给韩军一顿胖揍。韩 2 师的参谋长,带人亲自去侦察,结果发现了志愿军坑道的秘密。

此后,敌人用了各种方法破坏我志愿军坑道:迫击炮吊射坑道口;用毒气弹、硫磺弹熏;用巨石块堵洞口;堵塞通气口等等。

志愿军对敌人的破坏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于是,敌人又想到了对坑道的封锁。派出去抢水的志愿军战士,几乎无一生还,后来,就改为由后勤指挥所派人送水。

但是,敌人对坑道部队与后方的交通线实行严密炮火封锁,真正能送到战士们手头的水是微乎其微。。人几天不吃饭还勉强可以支撑,但是,几天不喝水,可就要了命了。没有水,连吃的干粮都堵在干燥的喉咙里,咽不下去。

断水的志愿军战士,只有舔石壁上难得的水珠,或者到坑道口呼吸一下寒冷的空气,想吸那微微的湿气。

最后,战士们只有喝自己的尿来维持生命,但是,没有水分摄入,即使是尿也越来越少。

直到第九天,也就是 10 月 28 日夜,运输连指导员宋德兴和两个火线运输员才冲过了炮火封锁,将三袋萝卜和一些慰问品送进了一号坑道,那个夜晚简直就是阵地上最盛大的节日。但是,萝卜吃多了烧心,所以坑道部队建议送苹果。

十五军连夜从后方紧急采购了三万多公斤苹果,派人送往坑道。但是,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猛,大筐苹果难以送上去,没有一筐苹果送进坑道,最后送进一号坑道的只有一只苹果!

三万多公斤苹果只能送到一个苹果,我们小学语文课上《一个苹果》的动人故事就在坑道里产生了。

面对敌人日复一日的持续围攻,我前线指挥员敏感地意识到,消极地等待和防守,很有可能会招致灭顶之灾。

要坚守下去,必须主动出击,用小、近、快、狠的战术手段,让敌人付出难以承受的重大伤亡,这样才能为下一阶段的大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小”,每次出击使用少量的兵力,一般是 2 至 3 人的战斗小组,在深夜悄悄潜出坑道,出其不意地对敌地堡和堑壕实施爆破。

“近”,在敌人进攻时,我防守部队屏息等机,等到敌人进至 20~30 米的距离时,再进行突然射击,以保证较高的杀伤率。这种战法,有效地减少了敌人炮火对我军的杀伤力。因为敌我双方近身相搏,混战一团,敌人如果火力支援,难免伤及自己人,这样使得敌人火力难以发挥效力。这是在朝鲜战场上最令美军头疼和恐惧的一种战法。

“狠”,不打则已,打则务必全歼进攻之敌。也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时候,我军即使自身付出重大代价,也力求对成建制的进攻之敌实施包围歼灭。这样不仅可以有力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还可以震慑和瓦解敌人的士气,使敌人产生恐惧感。

“快”,行动迅速、果敢,从坑道中跃出快、击敌快、回撤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敌人,使之防不胜防,闻风丧胆。

从 10 月 21 日至 29 日,我志愿军坑道坚守部队组建班、组为单位的突然出击 158 次,除了 9 次未能奏效,149 次都获得成功,以微小代价,取得了歼敌近千人的重大胜利。

以 10 月 30 日夜开始的决定性大反击为标志,上甘岭战役进入了反击与恢复巩固阵地的第三阶段。

在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时,我军为反击积蓄着力量。到 10 月底,我志愿军火炮由原来的 65 门增调至 133 门,每门炮储备炮弹 300–500 发,“喀秋莎”火箭炮也增至一个团。步兵集结了 25 个齐装满员的战斗连队。对于反击,我英雄的志愿军是准备充分,志在必得!

30 日晚上 21 时,我军百门榴弹炮第一次齐射,上甘岭战役中我军最大规模的反击开始了。通过强烈的炮火轰击,敌人的防御工事被夷为平地,防守兵力也遭到了重大杀伤。接着,我军步兵分队发起冲锋,经过一日苦战,终于把敌人打下去。

让人感慨的是,后来美军总结上甘岭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时,其中一点是志愿军强大的火力。而事实上,就以 30 日大反击的最大火力而言,志愿军火力也只有美军强度的 1/4 而已。

此后的 5 天里,敌人每天都会发动营以上战斗单位的进攻,但都被志愿军战士击退。其中第 91 团新战士胡修道在战友全部牺牲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创造了毙伤敌人 280 人的奇迹!

到 11 月 6 日上午,美军终于垂头丧气地宣布:“联合国军在三角形山的进攻被彻底打败了。”

11 月 7 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拟的军委给志司、三兵团的复电中,对于李德生指挥的 597.9 高地保卫战评价非常高:

“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胜利而奋斗。”

美国人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而韩国人还不甘心,可是,从 11 月 10 日到 25 日,韩 2 师、韩 9 师对我上甘岭阵地发起的几次攻击,除了徒遭死伤外,一无所获。

到 11 月 25 日,敌人已经无能力做营以上规模进攻,上甘岭前线渐渐平静下来。至此,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落下帷幕!

从范弗利特一开始以为的营级规模战斗,花几天时间,200 伤亡攻占上甘岭,到最终“联合国军”打下接近 200 万发炮弹,投入 6 万人,用了 43 天,战斗打成战役,造成自己死伤 2 万多人,而徒劳无功,可以说,美国在上甘岭遭受到了惨败!

而我英雄的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获得了伟大的胜利,胜利的根源在于志愿军的坚强意志,以及依靠坑道的科学作战。

坚强意志!

上甘岭一战,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军威,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志愿军的英勇顽强,光是各级战斗英雄就诞生了 12383 人,除了最为家喻户晓的黄继光、邱少云,还有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等许多战斗英雄,一个个都是铮铮铁骨,每人都有着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黄继光和邱少云

还有,用身体抵住爆破筒的苗族英雄–龙世昌。

龙世昌

用身体接通电话线的英雄–牛保才。

牛保才

上甘岭战役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共有 38 人。孙子明,就是第一位做出如此壮举的英雄。就是这样一位英雄,暂时还找不到他的照片!

坑道工事!

“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好像出现了一个长 220 公里,宽 20~30 公里的巨大蜂巢,中朝军队阵地的坚固程度足以让任何具有进攻欲望的人望而生畏。”

据说,这是美国空军通过空中观察得出的结论。

1952 年春夏两季,在朝鲜半岛三八线蜿蜒 500 里的战线上,数十万中国军队构筑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整个我军防线形成了大小坑道纵横交错,坑道与表面阵地相结合,既利于屯兵又利于用兵的坚固防御体系。

志愿军构筑坑道工事,这是因为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根据战争态势的变化,上书毛主席,对我军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联合国军’已经在三八线以南建立起了三道坚固的战略性防线。我们的兵力优于敌人,但技术装备处于劣势,一切供应都要从国内运来。加之朝鲜地形狭长,敌人兵力集中,因此,要想在大踏步的机动战中消灭敌人是困难的。

同样,敌人由于遭受了多次的惨败,也不敢大胆冒进。志愿军已完全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迫使敌人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这样,今后的作战要以阵地战,即阵地攻击和阵地防御为主了。”

毛主席根据战局的变化和志愿军总部的报告,作出了敌我双方将“长期相持于三八线”的估计,并用自己家乡“牛皮糖”这种小吃,做了形象比喻:

我们的作战方针是持久战,我们的战术原则是“零敲牛皮糖”,即采用袭击、伏击、反击相结合的战法,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

要在“联合国军”强大的火力面前,做好阵地攻防作战,志愿军就采取了坑道这个好方法!

正是依靠着志愿军的坚强意志,以及毛主席、彭德怀对战争的准确判断而采用的坑道工事,在上甘岭战役,我英雄的志愿军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获得了伟大的胜利!

【2】、来自网友【黎家第一汤】的最佳回答:

上甘岭,赢在三点。第一点,我军经历过了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有不怕死,不怕困难,顽强的意志与战争经验。

第二点,坑道工事作业,在新式热兵器战争中,火炮与炸弹的威力,足以催毁地面的一切。要想守住而不被炸死,只有坑道。敌人一打炮,立马钻进坑道,炮声一停,又从坑道出来防守。

大家知道早期我军的抗日战争,著名的台儿庄大捷。打退了日本,实际战损是 5 比 1。我军伤亡 5 万多,日军伤亡一万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除了我军武器不如人,战争经验也不行。日军弹药充足,对中国工事一顿炮火,守军已经炸死一半。日军继续进攻,中国又添加部队。日军又一阵炮火,守军又死一半。真正中国军队,伤亡 5 万多人,有大半是被飞机大炮炸死的。就是因为我们的工事里没有坑道,猛烈的炮火一来,守军在工事里一起炸飞了。

到了志愿军的时候,美军的炮火比志愿军还厉害不止一倍。战后连上甘岭山头都削平了两米,土石炸成粉灰,一脚下去,没入大腿。这种炮火,所有人在工事里都会一个不剩。我们的军事领导,经历了多年战争经验,明白在这样的炮火下,要想不被炸死,而守位上甘岭,只有躲进坑道。所以,在工事里,挖出了很多以班,排为单位的坑道,并在坑道里准备了粮食弹药。小小上甘岭,中方守军在上面只能放一个营,本来美军打算两个营就能拿下,最后结果,硬是打成了双方出动十几万人的大战役。

第三点,武器,上甘岭战役,中国军队,已经全部换上苏式装备,武器方面除了飞机,已经不输于美军。中方的炮火阵地,后期还拉来了一种先进的宝贝,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炮,一炮是一排炮弹出去。几十台炮对准进攻到我军阵地前的美军同时开炮,美军躲都没处躲。

这样一个小战役小山头,最终历时 43 天,美军在现代化武器的进攻下,折损 1 万多人,也没有攻下,不得不停战,乖乖的在板门店签下停战协议。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