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争议诸葛亮躬耕地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16:23:3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争议诸葛亮躬耕地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中箭的刺猬】的最佳回答:

很重要,因为这是文化的传承!

首先,就像中国人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传承一样,如果没有这种文化的传承就没有全体中国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如果没有这种身份的认同当年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就没有全体中国人的一致对外的抗战,当年淞沪会战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军人都来到上海抵抗日本人,要知道上海的灯红酒绿的生活是跟自己无关的,就是因为全国各地的军人认定了一个事实,上海这个地方是中国的,自己可以不在上海生活但也绝对不允许中国人之外的异族掌控中国人的上海!

其次,优良传统和信仰是可以传承的,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能在海外立足并且过上优越的生活就是很多中国人有勤劳的品质,而且中国人与人为善!这些优良的品质会让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对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个人大概率是一个勤劳又善良的人!

如果诸葛亮躬耕地仅仅是一块土地争论起来倒也真的没有太大的必要,但作为文化传承的标志相信没有任何人会不去认真对待的!

襄阳作为一个至今没有评选上文明城市的地方,襄阳的一些行为的确有些拙劣不堪,先不管简王墓是否真的是毁了那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像襄阳人所说的那个诸葛亮故居,但既然当时的简王墓已经替代了原有的建筑,那么后期维护的时候也只能是维修简王墓,而不是硬把简王墓毁了造一个不伦不类不清不白的诸葛亮躬耕地出来,一个有文化传承的城市不应该做出这种不仁不义的事情来!

最重要的,诸葛亮更多的足文化上塑造的形象,三国时期的历史作为中国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属于全中国的历史,躬耕地作为三顾茅庐的发生地不应该作为某一个地区炫耀的资本,南阳人从来不去刻意争论谁真谁假,南阳人只是不想看到一些地区的人只想借着躬耕地谋利!襄阳人只是想借着历史故事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根本不是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襄阳人态度只能算作是叶公好龙!襄阳人最近这些年看到了旅游行业的收益,所以费尽心机的把所谓隆中建成了 5A 级景区,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传承历史文化,襄阳人的行为那就是买椟还珠,希望襄阳人尽快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2】、来自网友【蓑衣寒江雪】的最佳回答:

只要记住在汉朝的行政划分,南阳郡管的 37 县沒有南阳(当时叫宛城)。而晋魏、南北朝、隋朝这些早期诸葛亮都指向隆中,没有一条是卧龙岗。

卧龙岗只在唐朝后出名,得益南阳地名,並非是诸葛亮躬耕地。刘备也不可能三次深入到曹操地界。

最早记载诸葛亮是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书》明确指出”亮随叔父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与诚,厚相结纳。”。 呼应表明襄阳隆中!这是最早记载诸葛亮是西晋史学家:陈寿。

殷芸小说(诸葛亮死后的 300 多年)。”卷六 吴蜀人 119 武候躬耕于南阳,南阳是襄阳墟名,非南阳郡也。 120 襄阳郡有诸葛孔明故宅,故宅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它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地极高,云是避水台。宅西有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而为《染甫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嗣自董家居此宅,衰殄灭亡,后人不敢复憩焉。”

南朝梁 514~516 年,诸葛亮后 300 年左右,殷芸箸《小说》说:”襄阳郡有诸葛孔明故宅,故宅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避水台。宅西有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而为《梁甫吟》,因此山为乐山,嗣有董家居此宅,衰殄灭亡,后人不敢复憩焉。”

南朝宋(约诸葛亮后 200 年的《荆州图副记》说:”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出自唐李善注(37 卷、表上、诸葛孔明出师表)。

诸葛亮后三百年左右的南朝刘宋(420 一 479 年)盛弘之的《荆州记》中说”襄阳西北十许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

《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襄阳西北十许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

诸葛亮后二百多年的晋。王韶(379 一 435 年)《南雍州记》提出”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井深五丈,广五尺,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孔明避暑台。宅西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先有人家居此宅,衰殄灭亡。后人不敢复憩焉。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习凿齿又为宅铭。”

诸葛亮死后二百多年的朝代:北魏郦道元的巜水经注》说:”沔水又东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亊,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

说得够明白了。

至于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连续有记臷。这些都是几干年一字不差传承下来白纸黑字!

1986 年 12 月 8 日国发〔1986〕104 号《国务院批转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明确襄阳是诸葛亮学习、生活地方,同时指出现在南阳市只是记念地方。 1989 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招集全国的历史、社会、地理、考古学专家做了诸葛亮居住地的专题研究认为襄阳,三年后再次肯定襄阳。

诸葛亮否认宛城卧龙岗。”出师表”和“三顾茅庐”均出自陈寿《三国志》,其中“躬耕于南阳”指南阳郡(南阳郡也包括宛县及其它 36 县),从三顾茅庐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分得很清楚的,卧龙岗不可能是躬耕地!《三国志》的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将刘备的随从人员关在门外单独与刘备谈天下大事说:“荆州北据汉沔”将来取了四川后,憧景“待天下有变”时由四川北伐,同时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两路进攻曹操。当然是宛县(现在的南阳市)、洛阳在曹操手里,是要夺取过来的。这是三顾茅庐真实情景。可见躬耕于南阳不是指宛城卧龙岗,卧龙岗的三顾无疑是假的!秦、汉行政设置基层是县,有宛县、没有南阳县。正史《史记》就这样记载!百年后裴松之注《三国志》补实诸葛亮在隆中,《三国演义》更直接说是襄阳城西二十里。南阳地方志也承认隆中。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