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曹操的儿子曹彰,拥兵十万,为什么不反了曹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22:32:43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曹操的儿子曹彰,拥兵十万,为什么不反了曹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超级七品小芝麻官】的最佳回答:

事实上,曹操去世后,曹彰确实是有反意的,他并不想曹丕继承大统!而他之所以最终并未付诸行动,和曹丕兵戈相见,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确有反意的曹彰

在不少的心目中,曹彰这个人就是个武夫,没什么弯弯绕绕,且曹丕和曹彰之间似乎关系还比较好,当年曹彰打了胜仗回来,曹丕还专门为他出谋划策,让他别在曹操面前太骄傲,最终帮助曹彰成功获得曹操的赏识,可见两兄弟之间,关系还是不错的!另外,曹彰本人似乎并不在乎皇权,他似乎更加向往战场中的厮杀!

大家都知道,曹植是曹丕的最大竞争对手,当年两人为了争夺世子之位可谓绞尽脑汁,但事实上,曹彰比曹植其实更有竞争机会!因为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中,曹丕是老大,曹彰是老二,曹植只是老三,只要曹彰愿意,他完全可以和曹丕竞争。只不过曹彰的梦想并不在此,他更加向往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名将,南征北战。以至于当曹操想要考虑曹彰的前途时,曹彰竟然如此回答!

《三国志》: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曹操问各个儿子的志向,其实就是想考校一下,看看谁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继承人,结果曹彰直接回答他想当将军,令曹操大为惊异,最终在曹操的大笑声中,曹彰失去了竞争储君的资格,因为一个只会打仗而不读书的人不可能成为储君,真正的储君需要参与治国理政!

从志向上来看,曹彰根本不想参与众兄弟的竞争,他只想当将军,他和曹丕并没有利益冲突。再加上两兄弟的关系似乎还不错,按道理来说,曹彰应该是不会反对曹丕继位的,他是不应该怀有反意的。然而我们从史书中的记载来看,当曹操去世后,曹彰确确实实地表现出了反意,令众人大为惊讶!

在曹操的印象中,曹彰是个典型的武人,没有过多的心机,且他军事能力不错,所以曹操对他非常喜欢。当年汉中之战,刘备的养子刘封表现亮眼,于是曹操心里不爽,直接大骂:“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从曹操的这番话便可以看出他对黄须儿曹彰的喜欢。遗憾的是,曹彰还未到达战场,曹操就已经撤退了。之后曹操便命令曹彰驻守在长安,防备蜀军进攻。

曹操去世前夕,非常想念黄须儿曹彰,于是他下诏让曹彰前来,想要临死前再看看这个儿子,结果曹彰还未到,曹操就已经去世了。按照常理来说,曹操去世后,大位应该让曹丕这个太子来继承,曹彰这个当弟弟的,应该在这种多事之秋做好分内之事,帮助曹丕稳定局面,敲打那些敢于跳出来的宵小,但是曹彰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干了两件令曹丕大为震怒之事!

曹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寻曹操的印绶!印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几乎就是曹操权力的象征,拥有了这玩意儿,那基本就可以号令曹魏了。这种东西,除了曹操,那就只有曹丕可以得到。曹彰虽然是曹操的儿子,但他并不是曹魏的继承人,他无权得到这种物品,甚至于说他都不该对这种物品有任何想法,但是他却当着曹操亲信贾逵的面,问出了这句话!

《三国志》: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

曹彰向贾逵索要曹操的印绶,这本身就是逾矩之事,甚至说此次还反应出了曹彰的反意,正常臣子,怎么可能去染指印绶?曹彰究竟想干嘛?

如果说有人认为,曹彰此举是想保护印绶,等到曹丕前来再还给曹丕,那么接下来曹彰干的第二件事,就彰显出了他赤裸裸的反意!

《魏略》:彰至,谓临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按照《魏略》的记载,在贾逵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的曹彰,又找到了曹植,而这一次,他直接劝曹植反了,想要拥立曹植为王,同曹丕竞争!然而曹植考虑到袁绍死后的袁家兄弟相残,导致袁氏彻底衰落,不愿意重蹈覆辙,选择了拒绝曹彰……

从曹操死后曹彰的种种不寻常反应来看,其实他确实是对曹丕存有反意的!他并不想让曹丕登基继承大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曹彰反意显露,且手中还有十万兵马,他为何不冒险试一下呢?他为何不选择和曹丕彻底撕破脸皮呢?

事实上,曹彰之所以不这么干,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曹彰缺乏众人的支持

曹操死后,曹彰前去向贾逵索要印绶,其实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试探贾逵,想要看看贾逵是否倾心于他,毕竟贾逵之前算是曹植的亲信,当年鼎立支持曹植去和曹丕竞争的人中,便有贾逵!贾逵当年就支持曹植,反对曹丕,现在只要他稍微露一下口风,让曹彰捕捉到贾逵确实不爽曹丕,那么曹彰就能够和贾逵合作,反了曹丕!

遗憾的是,贾逵直接告诉了曹彰,印绶这玩意儿,并不是曹彰这种王侯应该染指的,这就相当于直接告诉了曹彰,贾逵他并不支持曹彰!与此同时,和贾逵在一起的人还有夏侯尚,这可是曹魏的宗亲,他背后代表的是曹魏宗亲势力,如果他看好曹彰,此时必定会对曹彰有所回应,遗憾的是,夏侯尚自始至终都并未说话,可见曹魏宗亲都并不支持他!于是曹彰放弃了自己抢夺大权的机会,转而去寻求曹植的帮助!

在曹彰看来,贾逵是曹植之前的亲信,如果曹植愿意起来反对曹丕,那么贾逵肯定会支持曹植!以曹植在曹魏的势力,加上曹彰的兵马,他们完全可以和曹丕一较高下。哪知道此时的曹植早已心灰意冷,他并不想让曹家陷入当年袁家的悲剧,直接拒绝了曹彰!

事实上,自从曹植竞争失败,曹丕被选为太子后,曹植似乎就已经认命了,他并不想再继续和曹丕竞争了。当年襄樊之战,曹仁被关羽打得狼狈不已,急需救援,此时正是曹植掌兵的好机会,恰好曹操也给了曹植这个机会,想让他统兵前去救援曹仁。多么好的机会啊,结果曹植直接把自己喝得大醉,不接这道命令,可见曹植心中是何想法,他是彻底地认命了,不愿意再继续和曹丕争斗了!

说白了,贾逵这种曹操身边的亲信,夏侯尚这种曹魏宗亲,曹植这种最有号召力的王侯都不支持曹彰,单靠曹彰根本不可能成事,于是最终曹彰只能按兵不动,压制自己的反意!

二、曹魏的大多数猛将都还活着

曹彰虽然能打,但是放到整个曹魏集团,曹彰的能力还不够看!不说曹魏宗亲内部那些名将,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等人,就说曹魏的外姓将领,徐晃、张辽、张郃,哪一个是善茬?曹彰对上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不一定能够稳赢,更何况这些人都还活着!曹彰本身没有得到曹操的传位诏书,也没有拿到曹操的印绶,号令不了曹魏众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贸然起兵,反抗曹丕,岂不就是在与天下为敌?曹彰打得赢那么多猛将吗?

三、袁家兄弟的教训

官渡之战,曹操虽然击败了袁绍,但袁绍集团家大业大,实力仍然非常强悍,甚至直到袁绍去世,曹操仍然不敢对袁氏集团展开强攻,可见袁氏的强大!面对强大的袁氏,曹操选择了分化打击的方式,成功使得袁家兄弟反目,最终彻底击败袁氏集团。往事历历在目,曹彰这些亲历者的感触尤其深刻!

曹彰手握十万兵马,即便没有曹植等人的支持,他仍然有一战之力,但战争过后呢?曹家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当时曹魏的处境,可并不是非常好啊!曹魏之外,孙权、刘备蠢蠢欲动,想要趁着曹操去世有所作为,曹魏之内,汉献帝的那帮老臣可还没死啊,他们也想趁着曹操去世,抢夺大权。如果此时曹彰和曹丕翻脸,曹魏必将陷入一场浩劫之中,最终受到损害的一定是曹家!所以说,正是考虑到袁家的前车之鉴,曹彰最终被曹植说服,放弃了反抗曹丕的计划!

结语

总的来说,曹操死后,曹彰确实对曹丕心存反意,但他最终之所以没有选择和曹丕彻底翻脸,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曹彰缺乏众人的支持;二、曹魏的许多猛将都还活着,曹彰不是他们的对手;三、曹彰不想重蹈袁家兄弟的覆辙!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魏略》)

【2】、来自网友【西游言己】的最佳回答:

在古代,权贵阶级的继承权争斗,是很残酷的,尤其是皇室,为了太子位和皇位,兄弟相残的事情屡有发生。东汉末年,曹操发迹后,朝野上下心里都明白,汉献帝只是个傀儡,这座天下迟早是曹操一家子的囊中之物。那么曹操的儿子,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和动机,去抢夺那个权势滔天的位子。

不过,曹操有个儿子,叫曹彰,却非同一般,他是曹操的嫡子,但是对皇位不感冒,志向是‘好为将’,只愿意当个带兵打仗的将军。

曹彰的胡须偏黄色,因此被曹操称为‘黄须儿’,众所周知,古代面向迥异的家伙,必然有其他特长,曹彰就是这样,他的臂力过人,爱好是‘手格猛兽’,徒手跟猛兽过招;还能左右开弓,百步外射断胡须头发。

有一次,乐浪郡献来了一只老虎,曹彰兴奋异常,抓住老虎的尾巴,缠在自己的胳膊上(这个画面怎么有点少儿不宜?),史载:虎弭耳无声;

南越国献来一只白象(不知道是不是曹冲称象的那只?),曹彰觉得这个大东西,鼻子忒长,捏住大象鼻子,想要跟大象较劲,史载:象伏不动。

既然志向是当个大将军,对于良驹应该没有免疫力,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带回家,就跟现在的男人喜欢跑车是一个道理。

据传,曹彰偶然见到一匹骏马,移不开步伐了,非要马主人卖给他,但是马主人面露难色,曹彰马上指着自己的一众美妾,要马主人随便挑,然后以‘马’换马。

儿子不好美色,曹操最是喜欢,哪像曹丕,竟然跟自己抢甄宓!

所以曹操赎回蔡文姬的时候,就命曹彰带兵前去塞外,若是曹丕,恐怕就是带回来一个儿媳妇了!

建安二十三年,乌桓造反了。曹彰被曹操任命为中郎将,随军出征。当曹彰进军涿郡(今河北涿州),乌桓叛军几千骑兵杀了过来,而曹彰身边,只有步兵一千,马匹几百。

照理说,野外骑兵遇上步兵,都是砍瓜切菜,但曹彰率军坚守阵地,乌桓叛军强攻无果后退去。

曹彰乘胜追击,只是匆忙赶来的援军,带着旨意说不能深入敌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曹彰不放过这难得的机会,带兵再追一天一夜,大获全胜。当时鲜卑还有几万兵马观望,见曹彰这么勇猛,只好臣服曹操,‘北方悉平’,曹彰功不可没,回去论功行赏时,曹彰‘归功诸将’,曹操喜甚。

曹彰在北方建功,曹操看在眼里,就让曹彰留守长安,拥兵十万,抵御外敌。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得了重病,深知命不久矣,便急召曹彰前来,只可惜,曹彰还在半路,曹操就已病逝。

曹操临死前,曹丕在邺城,而曹植在身边。曹彰和弟弟曹植交好,觉得父亲唤自己前来,就是想着传位给曹植,要自己给予曹植以武力支持。

曹植想着袁绍袁术两兄弟之所以成不了气候,是因为兄弟不睦,如若曹丕曹彰干架,父亲曹操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很有可能毁于一旦。

曹植的软弱,加上司马懿的劝说,曹彰也想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果断把兵权交了出去。他是曹丕的亲弟弟,又不想当皇帝,想必曹丕不会动他,而南边的刘备孙权未平,领兵打仗这件事,总会落到他头上的。

曹丕废了汉献帝自立为王,册封曹彰为任城王,食邑万户。

不过仅仅一年时间,曹彰入京觐见曹丕,突然暴毙,给他的死因,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曹彰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一是被毒杀。曹丕和曹彰切磋棋艺时,曹丕命人端来乌枣,做了记号的乌枣是有毒的,曹丕专挑无毒的吃,曹彰蒙在鼓里,遭到毒害;

二是自然死亡。毕竟曹彰死时 36 岁,曹丕活了 39 岁,曹植活了 40 岁,他们亲兄弟三人,差不太多,可能有家族病史。

具体如何,因时间久远,已不得而知,成了一个谜团!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