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2:21:42 11次浏览

关于问题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坦荡离离原上草】的最佳回答:

今年的气候确实不点反常,一是雨季雨量少,河南连阴雨季往年集中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今年全年雨水少。去年满 shang 种麦,到收麦,冬天下了两次雪几本上算无效降雪。今年春天上了两次雨,第一次刚能播种,导致早秋土质好的白土地和碎石籽地有苗,而纯粘土质的地块缺苗严重。后来又下了一场雨,以前没种上的早秋,做了补重,我头天去种,地湿会坐来 lou,第二天又去种正合适,地没圪垃,经两场两的地足 shang 下重本应有苗,种后二十来天没雨,花生就没出几棵。

收麦不久,下了一场雨,不翻地直接播种地勉强能出苗,有的翻地的,土质好的有苗土质差的无苗。

过了一段时间,天阴,预报天气有雨,性急的种了,有些家怕不下没种,种上又一二十天没下雨,后来无论雨前雨后种的都算有苗,第一场雨种早的部分地块缺苗。

天一直旱,苗不见长,等到又一次落雨,不受旱的苗已齐腰深,地边有杂树的地块,那苗才半小腿深。

由于今年打第一遍药普遍晚,往年落雨早,打药早的需二次打麦苗。打药晚的,灭草剂一次解决,都等麦苗结果打药晚,药不管用,有人打两次药,有人打三次药,打两次药的现在地里还是有好多草。

好在天旱时,草打药起点作用,后束有雨水,荒了的田块有七成收,没荒的田块长势看着还可以。第一次下雨种的庄稼,由于孕穗期旱,反倒不如种晚的。

但雨水晚,往年晚玉米八月十五前已开始收,现在玉米上来晚的正适鲜食,天气比往年气温低,往平收秋天还很势,今年现在气温偏低,玉米看着不见长。,虽说只要有 shang,种麦再晚一个月,多下点种子也可播种,但麦播晚于住年,已成定局,盼收秋后,能有及时雨,让农民能种上麦。

同天同地不同收。昨天去地看,只有一家三亩多瓜地一秋两收,人家地块在变电站门口,变电站内有井水,瓜浇了水,即是去 L 年重过瓜的重茬,小个类瓜好卖,应该效益不错,收瓜后种了各子,种的晚点,刚好后面有雨水,谷子长的也不错。而和这家同一地块另一家种了十几亩麦。应该卖不了多少钱,那家人为了错开卖瓜时间特意种了几亩晚瓜。春季天旱,麦罢天旱,早瓜没产量。收麦时看着那家人铺满地的瓜秧,还从为这早瓜不行,有雨水晚瓜还行能长大,谁知麦罢还是旱,那次去地里上化肥,头一天把化肥拉到地,不想往回拉,晚上把没丢完的化肥放地了。第二天去其他地丢完化肥已是大晌午,豫报天气,下午有雨,我想买点瓜吃吃再丢化肥,看瓜地让我自已摘,一地小瓜蛋,我让人家称称,看爪地说你吃吧,往年丢地里的二茬瓜也比这大,往年丢掉地也比这大,我自己称了,两个瓜五斤多点,人家高低不耍我掏了五元钱,种子化肥,一家人辛苦钱,几个孩要上学,眼看这十几亩瓜也卖不了多钱,看瓜地说,地南头地好点有大瓜,我是在北头摘的。

只要有水,种瓜肯定比种粮强,缺水是农民收入无保障的根本原因。老天本公平,同雨同块地,地不荒多打粮,半荒地里半成收,懒一夏,lian 一秋,年年岁岁懒,穷苦一生向老天提什么意见。

【2】、来自网友【三农科普】的最佳回答:

今年秋分不一般,有 3 个特点,分别都是什么呢?

再过几天将正式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节气了,在古书《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到了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不仅把整个秋季的 90 天平分了,还把昼夜平分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分秋色”。秋分交节过后,太阳逐渐南移,北方地区的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温度会越来越低。

在古代民间有“秋分不生田,秋分万物止”的说法。当然,这句农谚指的是北方地区,意思是说,到了秋分节气庄稼都成熟了,不再生长了,不只是庄稼,万事万物都进入停止状态了。

有人说古人留下的二十四节气和农谚已经失去指导意义了,环境和气候已经大变样了。

说得没错,古人的农谚是不准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农谚了解古人是怎么和自然相处的。例如,古人在战国时期写的《甘石星经》里面就记录了天上有多少颗行星,它的位置在哪,书上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月球的上面还有五个环形山是用古人来命名的,分别是石申、张衡、祖冲之、万户和郭守敬。你看!咱们古人是充满智慧的,天文方面的研究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所以,咱们古人发明二十四节气和总结的农谚可不是瞎编,都是有经验总结在里面的。

一、今年秋分不一般

1、社在秋分前

在《白虎通义·社稷》中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古人认为土能生万物,是“万物之库”,所以,古人对土地是非常崇拜的。

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爷。“社”是祭祀土地爷的地方,“社日”是祭祀土地爷的时间。一年中有两个“社日”分别是“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日”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日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今年“秋社日”是在公历 9 月 22 日,秋分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在公历 9 月 23 日,很明显是“社在秋分前”了。

农谚有“分后社,白米遍天;社后分,白米像锦墩”的说法。今年是“社后分”,意思是说,庄稼收成不是很好,价格相对常年要高一些。

2、月夕秋分前

古人非常崇拜太阳

和月亮,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习俗,就是在春分日的早上祭拜太阳,在秋分日的晚上祭拜月亮,所谓的“月夕”就是祭拜月亮。但是,不是每个秋分日都能看到圆圆的月亮的,所以就把“祭月”的活动挪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老话说“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古人总结的经验,“月夕”在秋分前的年份,当年的年景都不太好,庄稼可能会出现欠收的情况。

今年的中秋节相对往年提前了将近半个月,也就是“节气”还没到,气候先到了,冷空气来得早。这样一来,积温不够,会造成作物不能完全成熟,千粒重降低,产量受到影响。

当然,这句农谚只适合北方地区,拿到南方就没什么道理了,有一定的地域性,笼统地来看就行了。

3、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

“秋分不分”指的是到了秋分还没有秋分该有的特征,天气比较反常。

按古人的经验总结,秋分时天气还很闷热,接下来的天气也会以干旱为主,缺少充足的水分不利于秋茬种植的作物生长,来年的庄稼收成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就要吃一些发霉的、腐烂的食物。所谓的“人吃黑”就是吃发霉、腐烂变黑的食物。

当然,现在农业技术要比过去高明得多,有了很好的灌溉和排水设施,还是能够应对的,不会造成大量减产的情况。不过,严重的旱灾和涝灾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没有太好的防范措施,损失较大。

二、秋分节气有“三怕”,怕什么呢?

1、秋分怕东风

在民间有“秋分东风来年旱”的说法,意思是说,秋分这天要是刮东风,预示着来年干旱少雨。

古人认为刮东风一般会下雨,例如,老话有“东风下雨,西风晴”,“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等说法。

而本应该秋高气爽的的时候出现刮东风的天气,显然是有违秋季的气候特点的,古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秋分刮东风的年份,来年会出现干旱的情况。所以,古人是害怕秋分这天刮东风的。

2、秋分怕连阴雨

在民间有农谚说“秋分不易晴,微雨好年景”,意思是说,在秋分的时候适当下点小雨,不仅不会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还有利于土壤保墒,对下茬播种有好处。出苗更快更整齐。

但是,秋分节气要是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会造成即将收获的作物出现倒伏,发芽和霉变。并且,连续阴雨不仅影响秋收,还延误下茬作物播种。所以,农民怕秋分时出现连续阴雨的天气。像农谚“秋分雨势强,冬天地光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秋分怕早霜

对于种植白菜、萝卜和大葱农户来说,温度由高到低的变化反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但是,温度过低就会影响作物生长了。

在民间有“霜降见霜,立冬见冰”的说法,意思是说,到了霜降节气的时候才能下霜,到了立冬节气的时候,才能看到冰。如果,秋分节气看到霜了,说明冷空气来得早,会导致棉花和蔬菜发生冻害或积温不足造成减产甚至枯死。

写到最后:

农谚是古人与自然长期相处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农谚不是预言,它不能够预言未来的天气是啥样,所以,我们不能把农谚当成判断年景的依据,只是古人通过以往的现象进行了总结而已。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