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人老了,才发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需要金钱去维护”怎么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18:13:46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人老了,才发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需要金钱去维护”怎么看?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自由的柒月】的最佳回答:

张大妈气冲冲地对女儿说:你带你公婆去旅游,为什么不带我和你爸去旅游?你这个闺女我真是白养了,简直就是白眼狼。闺女淡淡一笑:我公婆的钱都给我们了,我不对她们好才真是白眼狼呢。

74 岁的张大妈和老伴老田一儿一女,女儿田胜男比儿子田顺意大了 4 岁。

女儿出生后,老田只淡淡地看了一眼,二话没说转身就走了。

张大妈知道这是老伴不满意:老田是家里的三儿子,前面两个大伯哥头胎生的都是儿子,只有自己生了个女儿。

好在公婆还比较开明,婆婆说了句:先开花后结果,明年断奶后再生个。公公给这个孙女取名了名字:胜男。

老田没有抱过胜男一次,每当胜男哭闹时他都极不耐烦,嫌弃张大妈没带好孩子,连带着张大妈对这个女儿也不喜欢,满心满眼的嫌弃。

张大妈在女儿 10 个月就断了奶,想要再生个儿子,但是天不遂人愿,在随后的 2 年里张大妈的肚子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老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甚至放话说如果张大妈让他后继无人他就另娶。

还是在公婆的压制下老田才不敢再说这些浑话,那个年代离婚是件丢人的事,尤其是因为这种原因离婚的女人更是被人诟病。

直到胜男 4 岁那年张大妈才生下了儿子田顺意。看着儿子的小模样,张大妈才觉得腰板挺直了,整个人也扬眉吐气了。

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田大妈把胜男送到农村的公婆身边,直到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公婆的要求下才接到身边读书。

胜男小小年纪就知道在父母眼里她和弟弟是不一样的,弟弟吃得穿的都是最好的,她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可以。家里要随时把弟弟的需要摆在第一位,她和弟弟之间有冲突时她一定要让着弟弟。

胜男慢慢习惯了照顾弟弟的生活,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买肉、买粮都需要肉票和粮票,逢年过节时候才凭票供应鱼、肉,这时候有点好吃的全家人都要紧着弟弟先吃、先用。

从小学 5 年级开始,母亲带着胜男在单位拣废弃木头卖给附近做烤鸭的人家;带着胜男去服装厂拿衣服回家剪线头;还会批发些蔬菜去市场摆摊赚点小钱;也会带着胜男去单位的锅炉房拣没烧透的煤渣回家烧炉子。

每次胜男看着弟弟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嘴里含着难得见到的大白兔奶糖,站在旁边看着她干活,她内心真的很渴望父母能给她一块糖吃、给她买一件她心仪已久的花裙子。

可是,她一直没有得到过。

父母说:你是姐姐,就要多让着点弟弟。将来弟弟长大了有出息了也会对你好的。

胜男觉得只要她做得足够好、足够优秀就能得到父母的关注,所以她努力的学习,在家里努力的做家务,只为父母多看她一眼,父母的心里有她一席地位。

六年级那年一个冬天的晚饭时间,父母下班时间都没回家,弟弟哭着喊饿要吃疙瘩汤,胜男怎么也哄不好弟弟,只好尝试着给弟弟去做疙瘩汤。

她只记得母亲在锅里添了水,活好面后用筷子一点点地抿成小团下到水里,然后再打上鸡蛋搅拌下就能做出香喷喷的疙瘩汤。

可是她不知道需要等到水开后才能下面,她哄着弟弟坐在旁边等着,锅里添了水就把面倒了进去,可想而知成了一锅浆糊,还浪费了鸡蛋。

看着一锅黏糊糊的面,弟弟哭得更厉害了,弟弟拒绝吃那锅莫名其妙的“疙瘩汤”。

母亲回来后看到被胜男嚯嚯的所剩无几的白面,还有哭得声嘶力竭的儿子,二话不说抓起扫地的笤箸就打她。

直到现在胜男最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疙瘩汤,因为每每看到疙瘩汤,小时候初冬下午母亲边骂边打的样子就在眼前挥之不去。

胜男初中毕业后想要考高中,因为她的成绩在一直排名前三,还曾经得到过 5 块钱的奖学金,那时她人生里第一笔奖金,她这一生都不会忘记在全校师生面前上台领奖时候的激动和兴奋。

父亲拒绝了她的要求,父亲让她去念技校,技校三年后就可以直接参加工作,读书期间还有生活补贴,也会减轻家里的压力。

父亲说家里条件只能供一个孩子念大学,弟弟是男孩子将来家里的顶梁柱,一定要念大学的。

技校毕业后,胜男顺利地参加了工作成了流水线上的一名女工。母亲让胜男把工资交给她来保管,说担心她乱花钱,胜男没有反驳母亲,只是每个月把 90 块钱的工资一分不剩地交给父母。

弟弟也很争气,顺利地读了大学,父母很高兴办了升学宴,父亲说这是老田家第一个大学生,父亲带着弟弟回了农村爷爷奶奶家。

胜男 22 岁那年有了男朋友袁成,是自己同车间的同事,母亲不同意,她要求胜男晚点谈恋爱,先供弟弟念完大学。

袁成说他愿意等胜男,恋爱时候胜男会留一点工资给自己,母亲发现她上交的工资少了后勃然大怒,她说:没见过女孩子谈恋爱倒贴的,你告诉袁成谈恋爱还花你的钱,他还是男人么?

胜男后来悄悄地把单位发的绩效奖金偷偷的攒了起来,她不能只花袁成的钱,她不能让自己在爱情里变得卑微。

弟弟毕业那年,袁成托人到家里提亲,母亲提出 3.68 万的彩礼,在 90 年代末这个金额不算是低的,母亲说:这个数字大吉大利,让我们仨家一起顺利、发财。

婆家很爽快的同意了,订婚宴时,婆婆说:胜男是个好姑娘,能娶到这样的好媳妇也是我们袁成的运气,亲家的要求我们能做到的一定做到。

母亲提出婚礼上收到的礼钱,各家算各家的,公婆也同意了,婚礼现场有两个负责收礼金的人:一个负责接待婆家亲朋,一个负责娘家的亲朋和胜男的朋友。

婚后胜男和公婆住在一起,胜男提出给公婆交生活费,婆婆笑着说:不用了,你那点小饭量能吃多少?你们把钱攒着将来生孩子、买房子,花钱的地方比我们多。

母亲在胜男回娘家时,提出要求:你结婚了,两个人的收入也高了,但是我爸也需要你养老,每个月给我们 500 块钱养老钱。

胜男说自己一个月也不过 1000 多块钱的收入,500 有点多,况且公婆连生活费都不要在自己的。

母亲不屑的一撇嘴说:你嫁给他们家要伺候你公婆,他们家多了个挣钱的人,可是我和爸把你嫁出去家里就少了挣钱的,你弟弟还没结婚,你总不能不帮一把吧?

袁成拉住了胜男,说:妈,我们每个月先给您和把 300 块钱,等我们收入高了再给您,你看如何?胜男也说:我每个月给您 300 块,我弟每个月给您多少?

母亲听了这话,气呼呼的说:300 就 300,真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胳膊肘子向外拐。

胜男生了女儿莉莉后,母亲提着 10 斤鸡蛋和一包小米去看她,还嘱咐婆婆一定要好好给胜男补补营养,婆婆笑着应下来,让她放心她一定会好好伺候胜男。

婆婆给胜男封了个 6000 块的红包,说感谢她让他们成了爷爷奶奶,胜男接过厚实的红包,看看母亲拿来的鸡蛋和小米,眼睛有点酸涩。

莉莉一百天时办了百天宴,公婆负责定了酒店、忙前忙后的布置场地、还给孙女买了银手镯、银项圈,又给了孙女 8888 的红包。

胜男的父母给莉莉包了一个红包,弟弟给莉莉买了一套小衣服。

胜男的闺蜜看了后开玩笑说:你这是亲妈还是后妈啊?胜男尴尬地说:我爸妈年轻时穷怕了,对钱就要紧些。我婆家条件好,袁成又是最小的儿子,不一样。

后来的时候,每年莉莉生日、六一儿童节、过年的压岁钱婆婆都是每次 2、3 千封个红包。

胜男父母每年生日都是 200 块钱,六一儿童节会给莉莉买本书,说小孩就应该多读书。过年的压岁钱父母都会给莉莉 400 块钱。

弟弟的儿子出生后,父母很高兴,父亲更是逢人就说老田家在他这一辈是完成了传承的任务。

侄子的百岁宴上,胜男看到父母给侄子买的金灿灿的金手镯和金项圈,心里有个地方慢慢地开始坍塌。

父母不是把钱看得那么重,而是因为人在他们心中和眼中的分量不同而已。

有一年过年,胜男一家一大早就回了娘家,刚进门就看见母亲和侄子从卧室出来,侄子把一个鼓囊囊的红包塞进了自己口袋,母亲对着莉莉招手说:来,姥姥这里有压岁的红包。

一大家吃饭后两个孩子在阳台上完,忽然侄子喊道:姐姐你闪开我先玩,这是我爷爷家你就要听我的。你是别人家孩子,你看奶奶给我的红包都比你多。

随后侄子掏出红包说:奶奶给了我两千块,你有多少?

胜男转头看着父母,母亲尴尬的笑了笑说:啊,这次是你侄子在班里考了第 5 名,我奖励她的。

莉莉听见跑过来说:姥姥,我在班里考了第一名,姥姥您也要奖励我 2000 块。

母亲讪讪的说不出话来,却问到:你爷爷奶奶奖励你了没?莉莉开心地说:爷爷和奶奶每人给了我 2000 块,还带我去吃了好吃的。

母亲说:莉莉,现在姥姥这里没有这么多钱了,银行也下班了,等姥姥去取了钱再给你。

从那后莉莉每次跟着胜男回家都会问母亲这句话,母亲都搪塞着说忘了,等下次。

这天胜男下班回家,女儿高兴地说:妈妈,姥姥让爸爸把奖励拿回来了。还给她看了手里的红包,胜男有点吃惊,随即明白了,这是袁成哄自己闺女的。

每逢公婆和父母生日,胜男都会给老人家买衣服鞋帽,不偏不倚的价位都基本扯平,母亲却嫌弃她买的不是名牌,经常说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给父母买的都是名牌。

胜男苦笑说:妈,我和袁成都是普通工人,家里每个月还着 4800 多的贷款,莉莉要上学读书,有时候我公婆还要支援我们一些,每次莉莉的辅导班学费都是我公婆给出的。您就别挑剔了。

莉莉考上大学后,胜男一家带着公婆一起去送她,又顺带在附近景点玩了几天才回来。

刚回来,母亲就找上门说:你带你公婆出去旅游不带我和你爸,我真是养了个白眼狼。

胜男淡淡一笑说:我女儿考上大学后,公婆给了我们 2 万块钱,作为莉莉的学费和奖励。你和我爸给了 800 块钱。

“我们这次出门的机票也是公婆出的钱,我公婆看我们夫妻生活拮据,把自己的钱都补贴给我们了,我不对他们好那真是成了白眼狼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

一家人之间也没办法避免牵涉到金钱的问题,正应了那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一家人之间开诚布公的谈钱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只是多子女的家庭里父母要尽量一碗水端平。

在儿女之间如果父母厚此薄彼,会无形之中在儿女之间造成了矛盾,损伤了亲情。任何感情都要用心去滋养,否则感情也会枯竭。

虽然亲情是最近的一种情感,但是如果只消费不存储,亲情也会以被生活的琐碎日益消耗,而受伤的亲情即使用心弥补也有了裂痕。

钱是俗物,然而没有钱的生活就无以为继。父母如果有能力也建议在留足养老钱的基础上,给与子女一些帮助。

尤其是多子女家庭,父母的钱对于儿女来说就意味着那是父母的爱的表现, “十个手指不一样长短”父母也难以做到对子女绝对公平,但是相对公平还是要尽量保持。

关系和感情,如果脱离了物质的滋养,只靠着空洞的语言终究维持不长远,即使这份关系是父母子女之间的血脉相连的关系。

钱,只有让它产生价值才是真的好东西,否则不过就是一堆俗物。

【2】、来自网友【悠悠旅行记】的最佳回答:

关于这点我很佩服我爸爸妈妈的爱心和心量,他们很舍得用钱去维护父母子女、孙辈的关系。这没什么不好,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物尽其用就很好了。

无论儿孙花了他们多少钱,爸爸一谈起儿子孙子,满脸幸福像盛不住了一样。看着爸爸那样,我觉得好笑、好玩,也很佩服他的爱心如此之大。世间事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他愿意就好!他不愿意就坏!尤其是高龄老人就是这标准吧。

当然他们对我例外,我这么说不是我有意见,抱怨。这很正常啊,父母没有印钞机,他们钱有去处,当然也希望有来,人嘛,总是希望平衡一下心理更愉快些。

最近一次我偶然善巧的一句话,改变了妈妈。那天我和妈妈去买菜,她住妹妹家,但我们可以在同一菜市场买菜、见面。

卖完菜我们坐聊一小会。我无意中说:‘女儿刚给我买了个小手提电脑写文章玩,挺好用。3500 元我把钱给女儿了。“

妈妈很惊讶,她说:”你女儿不缺钱,你为什么要把电脑钱付给她?“

我说:”我可没这么傻!我留着自己的钱不花,花她钱,我要说谢谢。等我死了余下一堆钱让她继承了,我连谢谢也听不见,多不划算。花剩下的才是孩子,没必要节约下来给孩子。“

妈妈什么也没有说,毕业以后我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几乎爸爸妈妈不用花钱的。她听了我这话估计有点感触吧。当然也没有受伤,毕竟我妈妈退休工资挺高的,她一直也是女能人。

过了几天我们约见面,估计我中午才到,我说在外面吃午饭不麻烦做了。往常肯定我付钱啊,我也说了叫她坐等,我一会到,等我买。

呵呵,这次妈妈在我到以前付款了。我不在乎钱多少,我觉得妈妈进步很快,不算老脑经这才是值得开心的啊。想想多少老人就是老脑经找不愉快呢?!

人老了,留点一点稳定自己心理的压箱钱就可以了,没必要使劲存。如果孩子不需要就自己花多点,自己经手花了更对得住这钱。打个比方如果自己活着的时候亲手做了功德,利益自己来生,功德是自己的。如果自己没了以后,孩子代父母做功德,这功德是父母得三成孩子得七成了。这问题地藏经有写明白的。

人老了,留点压箱钱防意外,余下的孩子们需要就给了。如同孩子们小时候喜欢吃糖饼你买糖饼给他们吃一样的心情把,开心地给,别做太多分析、纠结。钱就是用来买开心的,现在立竿见影买到了开心,就很好了。

谢谢阅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