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战争史上,有没有可以称得上逆天的军事行为的战役?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7 08:37:26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战争史上,有没有可以称得上逆天的军事行为的战役?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围炉煮酒话春秋】的最佳回答:

配得上逆天的军事行为,我认为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志愿军以处于绝对劣势的武器装备和物资供给,在悄无声息中痛击联合国军,一举改变了朝鲜战局。

1950 年 6 月 26 日,朝鲜在没有告知我方的情况下,贸然越过三八线,发起了对韩国的战争,试图一举统一朝鲜半岛。

战前,朝鲜军队在苏联的帮助下,装备大量先进武器,再加上我国归还给朝鲜两个能征惯战的解放军朝鲜师,朝鲜军队的实力因此很强,远在韩国之上。

因此,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朝鲜军队打得韩国军队丢盔弃甲,占领了韩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和人口,韩国军队只能退守洛东江以东,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了,因为再往后退就是大海了。

不过,美国为了支持韩国,于当年七月迅速组建了由十七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担任统帅。

9 月 15 日,麦克阿瑟力排众议,发起仁川登陆,将朝鲜军拦腰斩断,朝鲜战局以此发生改变。

在此之前,我方其实早就多次提醒朝鲜,联合国军可能在仁川登陆,但朝鲜没有引起重视,认为仁川的地势不适合登陆,所以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仁川登陆对朝鲜军的打击非常大,军队被分为南北两段,位于南部的军队因为丧失了物资供给通道,很快就被联合国军消灭。

而位于北部的朝鲜军,则很快被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北,导致此前取得的战果瞬间化为乌有。

这个时候,我国采取两手措施,一方面积极奔走,试图说服美国以和平手段解决朝鲜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组建了由 25.5 万人组成了东北边防军,驻扎在东北地区,随时准备奔赴朝鲜。

我国的原则是,只要联合国军不越过三八线,我国就不会干涉;但联合国军如果越过三八线,那我国必定不会坐视不管。

当时,美国携二战之余威,坐拥全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根本不把我国放在眼里;再加上美国国内支持越过三八线的呼声很高,根本没人理会我国的严正警告。

还有麦克阿瑟,他是个傲慢的家伙,也是个狂热的战争分子,积极主张越过三八线。

因此,在十月初的时候,麦克阿瑟就指挥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打得朝鲜军队溃不成军,就快要打到了鸭绿江边了。

巨大的胜利冲昏了联合国军的头脑,面对我国的严厉指责,麦克阿瑟甚至叫嚣说,“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中朝)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对我国的蔑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还没完,傲慢的美国人为了警告我国不要干涉朝鲜问题,派遣飞机轰炸我国安东地区,还投放了大量生物武器,对我国国土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到这个时候,我国彻底被激怒了,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于 10 月 19 日秘密入朝参战。

志愿军之所以秘密入朝,是出于几个方面考虑的,首先是美国掌握了制空权,如果志愿军暴露目标,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出于战略上的考量,不让联合国军知道志愿军入朝,志愿军就可以发起突然袭击,打联合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作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只携带了一部电台和一名参谋、两名秘书,乘坐一辆吉普车就先期入朝了。

而后入朝的二十余万志愿军,也是在夜晚采取行动的,没有大张旗鼓的欢送仪式,也不见于任何报纸和电台报道。

并且,志愿军派出去的侦察队,都是以朝鲜人民军的名义进行活动的,这是为了迷惑联合国军。

由于志愿军保密措施做得很好,再加上美国根本不相信我国会派军入朝参战,因此志愿军入朝后很长一段时间,联合国军依然在坚持冒进策略。

按照原计划,志愿军准备先在预定区域组织防御,先掩护朝鲜军北上整顿,再发起反击。

但是,后来彭德怀发现,由于联合国军前进速度太快,预定的防御区域已经被占领了,所以他不得不改变策略。

但让人惊喜的是,因为联合国军没有发现志愿军,又太过冒进了,所以东西线部队之间敞开 80 余千米的缺口,尤其是韩国第 2 军团冒进非常严重,这让彭德怀看到了在运动中对联合国军进行各个歼灭的好时机。

于是,彭德怀当即决断,改变原来以防御为主的计划,采取运动中歼敌的主动进攻策略,报中央后得到了批准。

当时,联合国军还沉浸在快速占领北朝鲜,统一整个朝鲜半岛的喜悦当中,殊不知他们已经逐渐步入了志愿军的埋伏圈中。

仁川登陆之前,麦克阿瑟曾许诺美国大兵,会让他们在感恩节(11 月 23 日)前返回美国过节,言外之意是美国准备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十月底,距离感恩节已经只有半个多月了,美国大兵们心情非常好,他们唱着歌喝着酒,如同度假般往鸭绿江而去,他们同时也意识到必须抓紧时间了,朝鲜的严冬就要到来了,他们可受不了。

一路上,联合国军发现了多股侦查部队,但都被证实是朝鲜人民军,他们早就将朝鲜军队按在地上摩擦了,因此没有太放在心上。

殊不知,联合国军遇到的其实是志愿军侦察队,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也不愿意相信罢了。

由于联合国军队推进地很顺利,所以警惕性越来越低,各部队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就造成一个很严重的结果,各部队之间联络、支援的难度加大,补给也越来越困难。

与此同时,志愿军在联合国军各部队之间的口子里不断穿梭,以此来布置一张大网,准备给联合国军来一个迎头痛击。

前文提到过,联合国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因此志愿军如何抵达指定位置,是个不小的难题。

一个利好消息是,当时朝鲜已经开始下雪了,而美国的飞机主要是靠拍照,以及驾驶员的眼睛来侦查敌情的,但在漫天白雪皑皑的环境下,只要志愿军稍加伪装,美国的侦查能力会被严重削弱。

当然了,白天行军,少数部队还行,如果人数太多了,依然很容易暴露。

为了保险起见,志愿军专挑黄昏至黎明前光线不充足的时候行军,大部分时间都是夜晚行军,在严格纪律的保障下,二十余万志愿军大部分抵达了预定地点,甚至有些部队绕道了敌军身后。

当然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夜晚行军考验的是战士的毅力,再加上那时候大部分将士都没有换装,还穿着比较薄的衣服,而且物资补给跟不上,粮食和弹药都比较缺乏,那就更加困难了。

在志愿军前进的过程中,其实并非一帆风顺,期间还与联合国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激战,存在暴露的风险。

不过,这一情况被麦克阿瑟得知后,他的判断却是,中国绝对不敢派遣大规模军队入朝,最多只派遣了五六万人支援朝鲜。

于是,麦克阿瑟继续让部队前进,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份“自信”,将给联合国军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10 月 25 日深夜,志愿军各部队抵达预定地点,联合国军也钻进了“口袋”,种种迹象表明,发起战斗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由于这是志愿军入朝的第一次战役,又处于绝对劣势,因此胜利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不激发一下将士们的信心,后面的仗就不好打了。

为此,中央及彭德怀在战前制定了“先弱后强”的策略,先打西线的伪军,也就是韩国军队,再打东线的联合国军,务必一战击溃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

韩国军队虽然经历了之前的溃败,但自从联合国军抵达朝鲜之后,韩国军队有了靠山,物资、装备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

唯一没有改变的是, 韩国军队确实不是一只可以打胜仗的部队,尤其当他们遭到志愿军突然袭击的时候,立马就溃不成军了,开始全线溃败。

仅仅只花了三天时间,志愿军就全歼韩国第六师,重创第八师,活下来的韩军将士,以最快的速度向南逃跑。

当时,有个美军军官目睹了韩军溃逃的场景,他说有许多韩军士兵全副武装逃走,与其说是战败而逃,更像是还没交战就溃逃了。

甚至有一个韩国军官,拿着一个从装满鸭绿江水的瓶子,一口气逃到汉城,然后将瓶子交给李承晚,李承晚含泪接过瓶子,大呼统一朝鲜半岛指日可待。

不过,由于韩国军队溃败而逃,联合国军侧翼因此暴露,但麦克阿瑟依然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并没有大规模入朝。

于是,麦克阿瑟下令,由英军第 27 旅及美军骑兵第 1 师接替韩国军队,继续向鸭绿江推进。

为了尽快结束西线战事,志愿军动用三个军的兵力(第 40、第 39、第 66 军),于 11 月 1 日发起了云山战役,这是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次交锋,美军完全不知道志愿军的底细,仓促应战之下,美军骑兵第一师遭受重创,被歼灭二千余人,最后丢下辎重逃走了。

在结束西线的战斗之后,第 40、第 39、第 66 军火速向东线靠拢,与其他部队形成了对联合国军的围追堵截。

最先与志愿军遭遇的是美第 24 师,被志愿军第 66 军堵在了大安洞以南,这个时候联合国军意识到存在被包围的风险,于是开始火速撤退。

随后,志愿军展开了追击战,到 11 月 5 日结束战斗,共击毙敌人一万五千余人,美军第 8 集团军遭受重创。

要不是志愿军在侧后方围堵的时候出现了意外,恐怕美军损失会更大。

至此,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不但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还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第二次战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之所以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称之为逆天的军事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一窥究竟:

第一,中国以强敌弱,勇气震撼世界。

中国作为一个刚刚结束战乱的新兴国家,百废待兴,军事力量相对落后,却击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当时,志愿军主要以步兵为主,武器装备还处在二战时期的水平,物资补给也十分困难;反观联合国军,有飞机和坦克、大炮等先进武器,且弹药充足、物资充沛。

两下对比之下,实力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怎么看志愿军都不像是能击败联合国军的样子,而当时全世界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即便如此,志愿军不畏强敌,坚持越过鸭绿江与联合国军作战,这种以弱击强的军事行为,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办到。

第二,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采取的战略、战术无比正确,让战胜美国成为可能。

面对实力上的差距,以及朝鲜形势急转直下,志愿军没有自乱阵脚,而是采取秘密入朝、对敌人发起突袭的策略,这是当时最正确的策略。

志愿军入朝之后,认真分析形势,很快就发现了敌人的优劣势,于是果断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战术。

我们都知道,运动战的要领是移动速度快,但这恰恰是志愿军的劣势,也是联合国军的优势。

而志愿军之所以选择运动战,原因之一是,联合国军并不知道志愿军已经入朝,志愿军可以从容部署;但更重要的是,志愿军不畏艰苦,连夜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在极短的时间内走完了不可能的路程。

总之,种种原因造成,志愿军采取运动战中各个歼敌的战术,是当时最佳的选择,事后也被证明是无比正确的。

第三,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志愿军一战封神。

二战后,美军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背后有一大帮小弟跟随,联合国军有十几个国家出兵,就可以证明美国的影响力。

可以说,当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自信地说,我可以击败美国!但中国作为一个刚刚结束战火的国家,却办到了。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志愿军与美陆军骑兵第一师的作战,是双方的第一次交锋,结果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仅如此, 美陆军骑兵第一师号称建立一百六十余年以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却败在了志愿军手上,而且是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美军失利的消息传回国内,美国民众一片哗然,有些人甚至不相信这是事实,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志愿军很快就发起了第二次战役,一举将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

到这个时候,再也没人敢轻视中国,轻视志愿军了。

总的来说,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虽然不是规模最大、战斗过程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但它的影响力和意义却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将其称之为逆天军事行为,是毫不为过的。

【2】、来自网友【正史漫谈】的最佳回答:

配得上“逆天”的战事,笔者首先想到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这是个出乎全世界所有军事家意料之外的大胆作战模式:志愿军携带着绝对劣势的武器装备,在悄无声息中对武装到牙齿的十多万联合国军实现了伏击,一举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局势。“轻步兵的巅峰”,一战成名。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到 8 月初,朝鲜人民军占领了南部 90% 以上的土地和人口,迫使对方残余力量退守洛东江以东。

但在 7 月,美国迅速纠结了 17 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由美军远东总部统帅麦克阿瑟统一指挥。9 月 15 日,联合国军在仁川港登陆,一举截断朝鲜人民军的运输通道,前后夹击之下,半岛战局瞬间扭转。

为了防止局势向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警告美国不要进一步扩大军事行动,并倡议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但当时的美国上下,携二战胜利之威,凭借傲视全球的强大国力军力,根本不把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放在眼里;美国政府内部,主张重视苏联、中国态度的声音,逐渐被强硬派的叫嚷所掩盖。

至于麦克阿瑟,作为当时日本的“太上皇,多年来形成的自信,让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体东亚国家更是极端轻视,压根不相信中国真的敢出兵。而他的意见,对于当时的美国影响巨大。

据悉,美国在 10 月中旬进行了一次民测,结果 64%的美国人支持越过三八线。这一结果让美国学者感慨:只要事不关己,人们往往会毫无顾忌的拥护更激进的政策。

于是,在上下几乎一致的态度下,美军几乎把中国的警告当成了笑话,他们不仅在于 10 月 1 日越过三八线,甚至疯狂叫嚣:“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指中朝)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言下之意,是要威胁中国当时的重工业基地东北。

后来,美国著名战地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大卫·哈伯斯塔姆这样说道:

美国在 20 世纪有过许多军事误判,但麦克阿瑟决定一路打到鸭绿江边这一错误绝对无人能及。

面临迫在眉睫的威胁,老一辈领导人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 月 19 日,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起先,志愿军计划在朝鲜北部设立防线,其后待条件成熟后再进攻平壤;但此时美军动作之迅捷已远远超出了之前的设想,他们集结了 13 万的兵力,由元山、平壤,分东,西两线全面向中朝边境推进,甚至叫嚣要在在 11 月 23 日前占领全朝鲜。

同时,随着“联合国军”北上,他们沿路并未发现中国军队的身影,愈发相信中国不会出兵,于是他们几乎是唱着歌、如同度假般的往鸭绿江推进。随着警惕性的降低,战线越拉越长,各路军队间的间隔越来越远、兵力逐渐分散、互相间的交通联络情况不佳;同时,朝鲜半岛冬日的天气越来越寒冷,补给线逐日拉长的“联合国军”危机四伏。

根据这一敌情,以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将领根据领导人“争取战机,在运动中歼敌”的指示,进行了精心计划和周密组织,作出以下战役规划:

以第 42 军的两个师,位于长津以南的黄草岭,赴战岭地区进行防御,阻击、钳制东线的美军;

以第 39 军和第 40 军进抵云山,温井等地,从正面伏击冒进中的美军;

以第 38 军及第 42 军的第 125 师首先歼灭熙川之美军,占领德川,然后沿清川江向新安州方向迂回,阻美军增援和断美军退路;

以第 50 军和第 66 军开赴安东、新义州等地,作为战役预备队。

对于志愿军是否入朝,美军其实保持着警惕,他们的侦察机时常在朝鲜的天空中巡逻,甚至抵达鸭绿江畔。

但那时的侦查,主要靠相机拍照以及飞行员的眼睛,在漫天白雪皑皑的环境下,这两样的功能其实都被严重削弱。志愿军入朝时,挑选黄昏及夜间行进,同时每位战士都披着白布作为伪装,白天几乎看不到任何动静。在严格纪律性的保证下,20 多万志愿军按照命令,按部就班抵达战斗位置,有些部队甚至已经迂回到了敌军的背后。

这期间,虽然发生了零星与中国军队交火事件,但美军上下仍认为这是区域性偶然事件,麦克阿瑟甚至自信的判断:入朝的中国人顶多五六万,构不成什么威胁。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中国志愿军,已经静静埋伏在“联合国军”的身边,默默地注视着大大咧咧的敌人越陷越深。

10 月 25 日深夜,当敌人几乎完全掉进口袋后,志愿军在各条战线上同时发起总攻。事后美国人惊讶的感慨:在人类历史上,极少有哪一支军队在动用如此规模兵力的情况下,向对手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

开展前,领导人作出了先打伪军(韩军)、 再打美军,“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西线重点、东线为辅的安排,以击垮“联合国军”的整体士气。

事实证明,韩国人“不负众望”。一跟中国军队交火,他们瞬间崩溃。

25 日,志愿军在云山以北轻松击退韩军第 1 师先头部队;紧接着,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全歼韩军的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其后乘胜前进,占领温井。28 日,几乎歼灭了冲的最前的韩军第 6 师、重创第 8 师。

据美国军官称,出现过韩军整团携带武器全副武装溃逃的情形,这些人的军官甚至一路跑到汉城,把一个装满鸭绿江水的瓶子呈给了李承晚。

这样一来,各支美军的侧翼几乎完全暴露在志愿军的眼皮底下,军心开始动摇;11 月 1 日黄昏,志愿军第 39 军发起云山战斗,歼灭美军骑兵第 1 师第 8 团大部、击溃第 5 团,毙伤俘敌 2000 余人;第 38 军沿清川江左岸攻击前进,严重威胁西线“联合国军”侧后。

在正面、侧后遭到严重突击、威胁后,西线美军全线撤退,11 月 5 日西线作战结束。

东线,志愿军第 42 军的主要任务是阻击美军第 10 军向江界推进。面对双方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粮弹后勤不足的极度困难环境,志愿军顽强抗击,将敌人狙击在三丰里一带,有力地配合了西线主力作战。

这次战役,面对用飞机、坦克等最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世界最强军队,初次入朝的志愿军以战术、纪律、意志弥补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以伏击、迂回穿插等我军传统经典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创造了歼敌 1.5 万余人的战绩,把对方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这也证明,不管在任何时代,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人总是第一位的。在那个一穷二白的艰苦年代,我们的先辈以聪明的头脑、顽强的意志、灵活务实的战术,创造了对抗世界最强大阵营的奇迹,洗刷了之前的百年屈辱,奠定了让中国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底气;时至今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