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古人为何说“宁穷死,别娶生妻”?“生妻”是什么意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1 17:54:14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古人为何说“宁穷死,别娶生妻”?“生妻”是什么意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读书文史】的最佳回答:

文 | 读书君

对中国人来说,娶妻是一件人生大事,正如老话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在中国传统的理念文化里,娶妻成家不仅关乎到一个人的幸福,更关乎到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与否。古语说“人生有三不孝,无后为大”,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尤为重视娶妻生子。

而在古代封建社会,受男尊女卑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人们对女性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这一点,光从古代封建社会男子们选媳妇的标准里,就能略窥一二。

比如大户人家选媳妇,不仅看样貌、身材、学识、才智、家庭背景,还要看脚大不大,手粗不粗,生辰八字符不符合等等。

古代封建礼教,对女性提出了太多的要求,也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古人总结了不少选妻的禁忌说法,比如老话说“宁可穷死,不娶生妻”,就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择偶俗语总结。

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有没有道理呢?

01“生妻”是什么?

“生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李陵写给苏武的一封书信《答苏武书》信中:

且足下昔以自行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节选片段)

关于李陵与苏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听说过。当年李陵常年率军驻边,抵御匈奴入侵。一次,在战斗中受到了匈奴八万骑兵的包围,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成为了匈奴俘虏。

消息传到回了朝廷里,汉武帝何能忍受这样没有骨气的将士,一怒之下灭了他的三族:李陵的父母、弟弟和妻子、女儿。李陵得知了消息后痛不欲生,决然留在了匈奴为官,并且娶了匈奴公主为妻。

汉武帝时期,苏武作为使臣被派到了匈奴,在返程回国之时,匈奴内部发生骚乱,苏武被单于扣押,还曾派李陵前去劝降。

苏武回到汉朝后,曾替汉帝写信召李陵归汉,而李陵则写下了这封著名的《答苏武书》书信回复,声泪俱下控诉了汉朝廷的的“负德”行为,并诉说了自己降匈奴以来,悲痛愁苦的心情,以及与汉王朝绝决的态度,而信中也提到了“生妻”一词。

李陵在信中用自己和苏武的遭遇做对比,提到苏武壮年奉命出使,白头才能够回归,老母寿终正寝,年轻的妻子已经离家改嫁,这是天下少有听闻的事情。为此,文中所说的“生妻”,在这里本义就是指年轻的妻子。

后来,这个词被用来泛指老公没死的“寡妇”(单身女子)。再之后,甚至说到了今天,这个词更多的是专指被老公(婆家)“休妻”的女子。

02 为什么“生妻”不受待见?

大家都知道,古代女人的地位低,附属于男性,在长达数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影响下,女性几乎只能依附男性才能生存。

受男权主义和封建礼教的禁锢和约束,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只能依附于男人,遵守三从四德妇道标准,在家相夫教子、伺候公婆,当贤妻良母,万不可违逆丈夫。而一旦被丈夫嫌弃休掉,就变成了“生妻”,即被离婚的女人。

古代女子地位低,丝毫没有社会存在感和归属感,被休掉的妻子,最常见的出路就是回娘家。然而,娘家也并不好回,被休了的女子,不仅会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还会遭受到娘家人的打击和嫌弃,其日子也并不好过。

条件不济的女子,还可能沦落为青楼女子,或者是出家当尼姑,从此与青灯古佛相伴。可以说,当时的女性,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尤其是被夫家休妻的女人,命运更是变得坎坷,不仅要承受各种的绯言绯语,再次结婚也变得更加的困难。

正如老话常说得“宁穷死,别娶生妻”、“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等,都同样表达了对被休的女人(“生妻”)的嫌弃和排挤。

而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和生妻相比,人们宁愿娶寡妇,这又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在中国古人,寡妇同样也是被指指点点,备受嫌弃的。寡妇和生妻明明都是指二婚的女人,为什么生妻会遭到人们如此嫌弃、排斥呢?

说到这里,我们就有必须了解一下,寡妇与生妻有什么区别?

寡妇

“寡妇”,顾名思义,就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很显然,这是一种偶发意外因素“失去”丈夫的情况。

生妻

“生妻”,本义是指年轻的妻子,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词已经普遍用来指被老公(婆家)“休妻”的女子,也就是属于被动、被迫离开夫家的。

在古代,女子社会、家庭地位低,一切生活基本上都围绕着男人转,正如封建“三从四德”礼教对女子的管束一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古代女子的一生,没什么自由权可言。当出嫁的女性嫁到了夫家,一切看夫家人的脸色行事,若犯了原则性错误,很有可能就被丈夫一纸休妻,成为被遗弃的妇人。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但是也有基本的个人权利,牵扯到休妻的问题时,也有相应的条例规则作为约束和保障。

男性也不能完全随心所欲,想休就休,想换就换。若妻子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丈夫休妻,被告上公堂,很容易就遭到官府板子的伺候。

那么,妻子犯了什么原则性错误才能休妻呢?汉朝的《大戴礼记》中有比较细致的说明记载: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翻译过来,其意思就是:

妇女犯有以下这 7 条原则性错误的可以休掉:

  • 第一,不孝顺父母的;
  • 第二,不生养儿子的;
  • 第三,水性杨花、沾花惹草,作风不正的;
  • 第四,嫉妒心强的;
  • 第五,身患重病的;
  • 第六,尖牙利齿,爱说闲话,得理不饶人的;
  • 第七,有偷盗行为等。

而这些被休掉的妇女,就被称为生妻。

如此对比一看,寡妇和生妻,虽然都是指失去了丈夫的妇女,但是寡妇成为寡妇,通常和她们的人品道德没有关系,为此寡妇被大家认可接受。

而生妻则多为行为品行不好被休掉,这就意味即便是换另一个丈夫,也并不适合做妻子。因为这样的女子,不管是身处何时何地,嫁给了谁,都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

为此,人们常说,即便是穷死,也不能娶生妻,以免到时候不仅没能给家里锦上添花,反而给家庭带来无限的麻烦祸害。

03 写到最后

从表面上看,古人说“宁穷死,别娶生妻”有一定的道理。人的品行道德,不是一时半会儿形成或者能改变的,和品行不端的人生活在一起,必然会遭到祸端。所以,生活即便再穷,也不适合找这样的人结婚,纵使其美若天仙,赛过西施。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古人说“宁穷死,别娶生妻”又包含太多的偏见。因为在那个年代,许多女人被休妻,往往都是无辜的,夫家只要看不顺眼,随便可以找茬,编个名堂来休妻。

所以,时代发展到今日,我们应该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看问题。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离了婚并不说明双方本身存在问题,感情是两情相悦的,我们不应该将死的规则、老话视为真理、标准,用以指导我们的择偶选择,以免错过了良人,耽误了婚姻幸福。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2】、来自网友【浅阳如画】的最佳回答: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和一些老人聊天时,他们总能说出一些通俗易懂的俗语,比如“记吃又记打”,“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等等,这些俗语非常的接地气,很有实用性,堪称金玉良言,可以让年轻人少走许多弯路。

但也有一些俗语却让人很费解,比如“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的前半句很好理解,因为大家对“寡妇”这个词都耳熟能详,就是指那些丧偶的女性。而后半句却让人懵圈,特别是“生妻”一词,过于生僻,人们在生活中也很少能用到它,那么,这句俗语里的“生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请看浅阳的理解!

一、生妻的出处

“生妻”一词,最早出自汉朝名将李陵所写的书信《答苏武书》,其中记载如下:

且足下昔以自行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李陵与苏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在李陵与匈奴的一次战斗中,他因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虏。又因一些误会,汉武帝灭了他的三族。李陵知道后心灰意冷,便留在匈奴为官,并且娶了匈奴公主为妻。

苏武代表汉朝出使匈奴时被单于扣押,还曾派李陵前去劝降。

苏武归汉后,他替汉帝写信召李陵归汉,李陵便写了这封《答苏武书》来回复,因此也有了上面信中的那一段有关“生妻”的对话。

李陵在信中说了苏武当时家中的境况,年迈的母亲已去世,年轻的妻子已改嫁,想借此让苏武留在匈奴。因此“生妻”在这里本义是指年轻的妻子。

二、“生妻”的意思

通过苏武的故事,我们可以看见,苏武妻子是主动离开夫家的,而大多数的情况下,“生妻”却都是被动离开夫家的。

古人受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影响,一切都要围绕男子来转。但即便女子社会地位再低下,如果牵涉到休妻这个问题,男人们却并不是随心所欲想休就休,想换就换。

除非妻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否则随意休妻是一件后果很严重的事情,轻者会遭到官府板子的伺候,重者会面临吃牢饭的风险。

那么原则性的错误是什么呢?汉朝的《大戴礼记》中有明确记载: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可见原则性的错误有 7 条:1、不孝顺夫家;2、没有儿子;3、作风不好;4、善嫉妒;5、患有重病;6、爱说闲话;7、爱偷东西。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出”,或“七去”。

如果妻子违反了这七条之一,自然就会被丈夫合法化的休掉。举个例子,如果老公头顶一片绿,那么老公休妻就会得到官府的准许,然后他就能名正言顺地休掉妻子。

而这些被休掉的,被动离开夫家的女子就称为为生妻!

三、“生妻”不受待见的原因

古代女子没有人身自由,存在感很低,附属于男性,她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所以男人可以随意驱使女子,而女子却万万不可以不尊重自己的丈夫。

因为一旦被丈夫休掉,变成“生妻”,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娘家。那么,她不但会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还会遭到娘家人的百般嫌弃,可以说未来的生存之路会变得很艰难。

不过话说回来,寡妇和生妻都是二婚女子,为啥男人们“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生妻为何这么不受待见?

事实上在古人的观念里,生妻被休,大概率都是这个女子自身的原因所导致,即品行不端!

这个原因让她成为了一个不适合做妻子的女人。那么人们习惯性的思维定式就会认为,既然她不适合别人,很可能也不适合我。

如果将这样的女子娶回家,将来她肯定还会犯同样的过错,到时岂不是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祸端!所以即便这些女子长得再年轻,再好看,那些男人们也不愿意娶她们,毕竟人活脸树活皮!

但寡妇就不一样,她们之所以成为寡妇,通常与自己的品行没有直接关系。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老公要挂掉,谁能拦的住?所以老公的死并不是妻子的责任(当然非正常死亡的除外),那么这样的女人就可以娶!所以对于寡妇再嫁,人们从内心深处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这是古人的一种偏见,大多数情况下,生妻被休大都是无辜的。也就是说,这些女子之所以会成为生妻,并不是她们没有做好妻子的本分,而是夫家故意找茬罢了。

比如钗头凤的故事,陆游 20 多岁时娶了他的表妹唐琬,两人每天恩恩爱爱你侬我侬。后来,陆母去尼姑庵算卦,说唐琬会克死自己,就借唐婉“无子”这一条,以性命要挟让陆游休了唐婉。

虽然陆游字字铁骨铮铮,但那段至死都不能释怀的思念,却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割舍的痛楚。

而这种情况导致的生妻,在古代占了很大一部分,即便夫妻再怎么情深,只要父母想拆散,那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当然也有敢违抗母命的,但结局如何呢?

《浮生六记》里面的沈复和芸娘,两人西窗剪烛,共读诗书,好不惬意。母亲逼着休妻时,沈复选择了抗命。虽说爱情的小船顶住了狂风骤雨而没翻,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沈复夫妻俩被哄出了家门,他们只能流落异乡,凄苦度日,家产也被亲戚们瓜分。

由此可见,古代休妻,代表社会着对女性赤裸裸的歧视,这是由历史的局限性所造成,也是导致生妻地位差的原因。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所谓寡妇、生妻之类的词汇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婚姻自由,男女双方可以根据情感发展自愿组建家庭,而离婚也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如果我们还是将“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老话奉为真理的话,可能就会误导我们的选择而错失良缘。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伪存真,遇到该摒弃的俗语时,我们还是应该趁早摒弃为好!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