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那些频繁换工作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15:04:33 4次浏览

关于问题那些频繁换工作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晓初 Naomi】的最佳回答:

我以前有个女同事,总经理助理,海归,之前做过空姐、车模、服务员等等,3 年里至少换了 5 份工作。总助也只做了 3 个月,即将转正的时候去转行做了健身教练。但是最近听到她的近况,又不得不叫人惊叹。

我同事 Cindy 是个美女,眼睛很大,睫毛很长,皮肤很白,而且都是天生的,很有异域美女的感觉。她入职的那天就把办公室的一群男人惊艳了,纷纷打听对方什么来头,哪里人,有没有结婚,等等。别说是男人了,女性同事们也都觉得她很漂亮。

她还挺喜欢说话的,没事就跟人聊天,因为是总助的岗位,她聊的范围比较广,有工作也有生活,大概是业务和人都要了解。没几天,大家就把她的个人情况摸清楚了:单身,海归,做过空姐,回国之后在不同性质的公司里做过不同岗位,大概半年换一个。

这样的人我们是很羡慕的,见多识广,随心所欲,而且家里条件也很好,从她的穿着打扮香水包包还有开的车就能看出来,而且一般经济条件一般的人,是不会轻易换工作的,成本太高,也不利于职业发展。

我有几个做人事的朋友,他们都表示,如果他们面试到这样的人,是基本不会要的,因为第一不稳定,第二没有办法“控制”,第三后续招聘的成本大。说到“控制”当然不是说对其人身进行控制,而是没有办法限制她的想法,毕竟这么多份工作下来,她想离开就离开,应该是性格使然。

但是我们老板好像还挺喜欢的,第一次面试就定下来了。人长得好看,语言能力强,思路清晰,也许这些东西比所谓的“稳定”更让老板喜欢。“稳定”是个中性词,并不是稳定的人一定好,不稳定的人就一定不好。

我觉得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入职之后,她工作表现也很理想,喜欢沟通,善于交流,可以帮老板搞定很多事情,就在老板越来越信任她越来越依赖她的时候,Cindy 突然提了辞职,而且是今天提明天就不来的那种,因为人家还在试用期,理论上不需要一个月的等待期。

这一次,是我们老板被“解雇”了,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可把我们老板给气死了。他当即表示“可以”,再无第二句废话。

听到 Cindy 辞职的消息,并且她提了之后马上就开始收拾东西了,我们都惊呆了。跟她比较熟的同事问她,“怎么这么突然,受什么委屈了吗?”

Cindy 摇摇头,说,“没有啊,就感觉不是很喜欢。”

同事又问她,“那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啊?”

Cindy 说,“相对自由一点,接下去我要去做健身教练啦,我之前已经考了证了,我想边赚钱边健身,一举两得,嘿嘿。”然后她绽开了一个爽朗的笑脸,完全没有即将离职的那种依依不舍或者欲言又止——而这些,通常是其他同事离开时的表情,想走又不舍得,不走又不行,反正纠结+痛苦,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第二天 Cindy 还真的没来,成了同事们在午餐期间的谈资,有的说,“我就说嘛,一看就是待不住的,做过车模的怎么可能长期待办公室里。”有的说,“唉,太可惜了,这么快就走了,她都不为钱途考虑一下吗?”还有的说,“好勇敢啊,太勇敢了,我可不敢跨行,但是我也好想啊,太羡慕了。”

我们看别人总是这样的,有些人乐观一点,能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有些人悲观一点,自己未雨绸缪还不够,还要帮别人指手画脚。

我也属于羡慕的那一波,我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多年,很多次想走,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为什么想走呢?

1. 晋升受到限制,薪资待遇也上不去。如果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领导岗位就这么多,人家不走,你也没机会,如果想要跨部门轮岗,除非你特别优秀,否则轮过去也轮不到领导的岗位。

2. 工作非常熟悉,没什么新意和挑战。每天要做的事情可能不少,但是熟练之后都很单调,但是单调也不意味着不会出错。做了几年之后就失去了热情,我想每个人毕业之初都想干一番事业,但实际上后面就磨得没了脾气。

3. 走出去的同事都干得不错,觉得自己温水煮青蛙,不甘心。大多数的不开心,都来自比较,而且是拿自己的弱点跟别人的有点去比较,不用比得太认真,就会得出“自己不如别人”的结论。

于是也会去思考自己要不要跳槽换工作,以及我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并且真的去刷简历、投简历,但是往往没有很好的结果,这又是为什么?

1. 薪资待遇不会比现在的高很多很多,涨幅不超过 50%,就会计算其他成本是不是更高,比如五险一金的基数、通勤的成本、平时的福利、年假时间等等。但是能超过 50%确实非常少。

2. 离家远,不能照顾到家里。一旦通勤时间比现在长半个小时,就会立马对家庭有一种愧疚感,你花在路上的时间多了,就意味着花在家里的时间少了,你对家庭的贡献就少了。但这通常也是自己吓自己,试问现在离家近,也并没有贡献太多。

3. 心理上的恐惧,担心自己无法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如果到时候再换,成本就会更高。换工作都是有风险的,也有很多试用期都没过的情况,相对于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也包括我。

外面的世界看看总是很好,但自己真的跨出那步,就很容易缩回来。

但是这个 Cindy 就很勇敢,以前也问过她,换过这么多工作,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或者打算长期做的,她说,“做做看啊,也许也会捧到自己喜欢也想长期做的工作。”

后来听说 Cindy 健身教练也不做了,去了一家外企做人力资源,并且已经做了两年多了,看样子接下来也还是要换的。人力资源这个只能比较通用,她说接下去她要去新能源车企继续尝试一下,当然,新的 offer 她说很诱人,薪资待遇好了很多,整体涨幅 30%以上。

以一个基本没怎么换过工作的职场人的角度来说,我建议大家适当地、按照一定频率换工作,但是不要过于频繁,为什么?

1. 两年-三年换一次,会比较合理。在一个公司待了两三年,是足够你了解一个新的行业、一家新的公司、掌握一门新的技巧的,时间过短,人家会觉得你不稳定,时间过长,人家会觉得你过于稳定而不能创新。

2. 一份工作干不到半年,这样的简历基本会被人力资源 pass, 除非你有特别的过人之处,但一般人没有。跳槽过于频繁,给人的印象是你没有长性,没有耐心,没有决心,也基本不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多久,那么基本上不在人家的候选之列。

3. 合理的跳槽频率,能给你带来收入的稳定增长。正常年度加薪幅度在 5%-15%,当然也有很多公司一分钱都不会加,超过 10%应该可以算是行业翘楚了,所以被动等着公司给你加薪,是不可能多的。但是如果选择跳槽,那么基本可以有 20%及以上的幅度,当然,前提是你有能力,你有本事让别人给你加那么多。

所以,职场人,不能老是窝在一家企业里,适当的跳槽对于个人能力提升、个人成长以及首入增加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几个月就要换一个新工作,估计会被职场抛弃,最后只能一直做比较基础的工作,你们说是这样吗?

【2】、来自网友【江少 james】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好像是为我打造的吧!我本科毕业 4 年半,换了 8 份工作,最短的工作干了半个月,最长的工作干了 15 个月,有的工作是我主动辞职,有的工作是我被辞退。

来分享下我这些年来的曲折又心酸的职场故事吧,希望能博大家一笑。

Part1:在上海,月入 2000 元是种什么体验?

2014 年,当时在上海一家单位实习,实习工资 2400,但是因为自己要租房子,房租扣完在加上吃饭,基本就是穷光蛋了。再加上公司里有个超级毒舌的女博士,我就离职了。

当时我觉得打工就是别人安排我干啥,我安心听话就好了。

后来跳槽到一个包吃住的网络医疗公司上班,负责撰写网站的医疗文章,到手工资平均 2000。

有一天上班路上,我看到一位帅哥拿着最新款的苹果 6 接打电话,戴着最新款苹果手表,苹果 6 当时是世面上最贵的手机,大概要 5000 多,我要攒 3 个月才能买一个。

当时,我很羡慕那些使用苹果手机的”有钱人”,我那时用的是 1000 块钱的安卓低端手机,和一群大专生住在阴暗潮湿的公司宿舍里。

虽然这份工作工资不高,但是我却意外交到一位很好的朋友,那时候他收入比我高,我们经常一起在华师大中北校区约跑步。

在干了不到半年后,我又离职了。这次厉害了,我选择了离开上海,去杭州发展,买完去杭州的火车票,银行卡的钱只剩下 3 位数。上海的消费实在太高了,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可是赚钱似乎和我无关。

而且,和一群大专生住在一起的后果是:他们的业余时间竟然都在打游戏!我也受他们影响,没事就打游戏。

现在我知道,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用个成语总结我的 2014 年,那就是眼高手低。

Part2:杭州我来了!

来到杭州,我没花几天功夫就找到了工作,一个家装公司的老板请我去写软文,一月工资 4500,但是每月只发我 3000,其余的 1500 放在年终奖里发。

现在想起来,这个公司的老板明显是在套路我,如果我提前走了,每个月就少了 1500 块钱。

还好我和那个老板沟通有问题,在入职不到 20 天后他把我炒了,理由是我写的软文他很不满意。

当时我在写软文上确实是一个菜鸟,因为经验不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老板其实都希望找一个专家,帮他处理某方面的难题。不过当时他给的工资,是不可能招到专家的。

2015 年初,我又顺利找到一家电商公司写文案的工作。

虽然说是文案,但是基本啥活都干,什么微电影拍摄协助工作,公司活动文章、品牌软文、H5 策划、电商宝贝详情页文案,公司视频拍摄剪辑、新媒体活动文案···

当时我以为自己是全能型“人才”,后来我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

我们原先部门有 3 个人,后来走了一位,就只剩下我和主管。后来我们部门的业务进展不顺利,我也被转岗到其他部门,其他部门的老大嫌弃我做事情不细心,叫人事把我劝退了。

就这样,我又失业了,而且是连续两次被辞退。

总结这两次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我在某个领域的经验不足、也没有什么学习的计划,甚至有点自负。比如在第一家公司写软文写的很差劲,比如在第二家公司缺乏营销创意。

另一方面我没遇见很好的领导,他们也给不了我什么有用的指导,全凭我摸索。

我想,这是大部分小公司的通病:公司根本不会培养新人,或者说他们也没有能力培养。

放大点说,这也是我们目前大学教育的通病:重理论,轻应用。

所以,我建议,每个刚刚走上社会的人,最好先去大公司或者是明星创业公司锻炼一年,因为在大公司,他们能给你的不仅仅是一份工资,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

其次,除去学历,精准的简历是求职大公司的敲门砖。

找工作千万不要海投简历,应该有针对的应对某个职位修改简历,一份很“漂亮”的简历在求职时候很容易获得好公司的青睐。

(如果你有修改简历的需求,我可以免费帮你。)

被辞退之后,我玩了一个月。钱快花光后开始找工作,但是工作真不好找,因为我的每份工作时间都不长,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因为这个原因,我很难找到工作,换句话说:我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是最致命的。

也许你好奇我为什么不在在职的时候寻找机会,我可以告诉你,因为我很懒。

Par3:我要转型!

不过,只要努力找工作,机会总会是有的。因为我在前一份工作里有接触过企业的新媒体,我就把如何经营企业新媒体的经验写进我的简历里,再加上一些数字强调下我的个人能力。

正是因为简历比较有针对性,我就被一家零食公司看上了。我的新领导是做广告出身的,他也不懂新媒体,但在文案以及设计方面绝对是专家。

然而,因为他也不懂新媒体,然后公司本质上还是一家电商公司,一切以销售为核心。公司当时的新媒体策略还是以导流到电商为主,并不能想出一些高级、可持续的玩法。

在那家公司,我暴露出另外一个很致命的问题:我和团队的成员的沟通有问题。主要是团队里全是女生,就我一个男生。男生和女生在思考问题上很不一样,这也导致了我和一位女生在沟通时候经常发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后来,人事找到我,说我不能很好地适应团队氛围,在试用期最后一天,她告诉我,我的表现不能转正。

在杭州的第三家公司,工作了 90 天,我又被辞退了,时间是在 2015 年的末尾。

总结下这次工作失败的教训:加入一家公司,一定要和同事搞好关系,千万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团队的和谐,否则团队也容不下你。

不过那个女生在我现在看来,完全就是占了性别和先入为主的优势,作为新人,特别是你的地位还没有树立起来,千万不要和老员工发生矛盾,否则领导会先考虑开掉你。

在证明自己的能力前,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脾气大过本事,有委屈请憋着。

整个 2015 年,我基本就没好好工作,要么是在找工作,要么就是在被辞退的路上,周而复始。

那一年,我的最高月收入是 3800 多,毕业已经一年半,因为穷,平时的娱乐就是宅在家里打打游戏。

2016 年,我进入了一家自媒体公司上班,月薪 5000,三个月后调薪到了 6000,我心里很开心。因为月薪刚刚过 5000,这意味着我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有余下的钱可以买买买了。

那一年我发现,人一旦手头有些闲钱,就开始考虑精神方面的享受了。

比如我那年买了一大推书和 kindle 包年会员,音乐 app 的 vip 会员,在去上海的火车上,我用 kindle 看完了冯仑写的《野蛮生长》,元旦节的时候,还去苏州玩了两天。

这家自媒体公司,陪伴了我度过整个 2016 年,在 2017 年元旦节过完没多久,我就主动辞职了。

因为我觉得在这家公司我的创造力已经耗尽,除了工资外,它已经不能给我惊喜和进步了。

总结我的 2016 年,一边是充实,一边是进步。

2017 年,我加入一家杭州小有名气的自媒体公司当运营,但是因为我在薪资谈判上没有经验,导致错失了涨薪的机会。在这家公司干了 15 个月,公司迟迟不给我涨薪,而且工作内容我也不大感兴趣,所以今年夏天也离开了。

总结我的 2017 年,出错不断,工作能力见长,但是收入却在负增长。

因为杭州的这两年房价、房租、物价飞涨,工资不增加就等于降薪,我不想消费降级,所以选择辞职。

2018 年夏天,我离开公司,面试了很多家单位,有很多单位觉得我不错,但是不能给我我想要的薪水,都被我一一拒绝了。

现在,我找到了工作,到手收入在 1 万出头。

我是江少,一个喜欢裸辞的 90 后,别告诉理想是啥,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