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明朝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特殊存在?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22:37:14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明朝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特殊存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闲来唠史】的最佳回答:

锦衣卫已经成为了明朝的代名词,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手段残忍,残害忠良。其实,这些只是影视剧当中所塑造的形象,与明朝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关于锦衣卫的办事效率,在《明史·宋濂传》一书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一天夜晚,翰林学士宋濂邀请了几个朋友,在自己府上摆宴喝酒。等到第二天上完早朝,朱元璋问宋濂:“你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宋濂如实回答说:“邀请了几个朋友在家中聚会。”接下来,朱元璋又问“都有谁参加?”“席间都有哪些酒菜?”“你们都谈了些什么?”等等问题。面对朱元璋的询问,宋濂不敢有一丝隐瞒,全部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朱元璋画像听完宋濂的回答,朱元璋满意地笑了起来,对他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随后,朱元璋拿出了一幅图画,上面画着昨天晚上宋濂在家里招待朋友的情景。就连宾客的座次、桌上的菜肴、以及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都标注的清清楚楚。看着眼前的这张图画,宋濂心有余悸,他庆幸自己没有对朱元璋说谎。原来,宋濂的一举一动都在朱元璋的监视之中,一旦说了谎,那就是欺君之罪,后果不堪设想。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为什么会对大臣的举动了如指掌呢?朱元璋身为明朝的一国之君,他自然不会干那种“趴墙根”的事情,必定是有人替他完成这种工作,这些人群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锦衣卫的职能演变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 年 3 月),朱元璋亲自下令,将身边的近卫仪仗机构仪鸾司改为锦衣卫指挥使司,这个机构简称“锦衣卫”。锦衣卫指挥使司刚开始只是一个从三品衙门机构,但在两年之后,就将其提升为了正三品衙门机构,位列皇帝身旁的近卫军之首。至此,锦衣卫成为了皇帝最为信任的一个机构,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影视剧中的描述,锦衣卫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给我们的心目中留下两种印象:

  1. 一、监视朝廷官员和百姓,不用经过司法机关的批准,直接逮捕官员,或者残害百姓,俨然就是朝廷的走狗。
  2. 二、锦衣卫的成员也是属于军队的序列,而且个个武艺高强,仗着皇帝的宠信,无恶不作。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并非如此。

在锦衣卫指挥使司成立的初期,朱元璋确实将它当作一个特务机关,主要用来监视朝廷官员的一举一动,防止结党营私的事情发生。然而,锦衣卫作为特务机关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明成祖朱棣更加信任身边的宦官。因此,在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明成祖成立了一个新的特务机构,那就是全部由宦官组建的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于东缉事厂的权力和地位凌驾于锦衣卫指挥使司之上,很快就接手了锦衣卫所干的事情,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东厂的首领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在影视剧中称为厂公,一般是由皇帝最信任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来担任。

影视剧中的东厂

锦衣卫指挥使司与东缉事厂相比,它们两者的本质性区别在于:

  • 锦衣卫指挥使司是由朝臣统领的,属于外廷机构;
  • 而东缉事厂是由宦官统领的,属于内廷机构。

自从明成祖成立了东缉事厂之后,锦衣卫就经常和他们纠缠在一起,甚至还一块联合办案,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被误认为是锦衣卫所为。刚一开始的时候,东缉事厂只是负责侦缉和逮捕,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监狱。他们逮捕的人犯,通常都会交给锦衣卫,由锦衣卫进行审讯和处置。从明朝中期开始,锦衣卫每次审讯大案的时候,东缉事厂都会派人在一旁听审,主要目的就是负责监督。由于明朝时期的宦官当权比较严重,就连一些锦衣卫的一把手都投靠了东厂,这就导致锦衣卫与东厂狼狈为奸,但他们本身已经不具备特务机构的职责了。

锦衣卫中不乏清流之士

直到明宪宗成化年间以后,锦衣卫几乎已经完全脱离了特务的职能,变成了负责逮捕人犯和维持城市治安,其行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明朝国都北京地区,相当于北京的治安司法机关。“近闻,房山县强盗四五十人,潜住金主陵内,不时出没。乞命锦衣卫密查虚实,早加缉捕,庶免贻患于人。”——《明宪宗纯皇帝实录》由此可见,影视剧中出现的锦衣卫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威风凛凛。但他们更多的是乔装打扮,秘密潜伏,与盗匪们斗智斗勇。一天晚上,北京城里的朱段子家里遭遇盗窃,在门窗都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屋里的金银细软全部不翼而飞。当时负责办理此案的是京城的巡捕校尉,他们也是锦衣卫中的人员。有一次,身穿便衣的巡捕校尉在北京朝阳门外,发现一个白衣少年正在一座石碑上玩耍。这位白衣少年的身手矫健,在石碑上跳上跳下,很快就引起了巡捕校尉的注意。

到了晚上,巡捕校尉跟踪白衣少年,发现他的行踪鬼鬼祟祟,十分可疑,便马上将他逮捕。刚一进行审讯,白衣少年就全部交待了,原来他是用自己身手矫健的优势,从房顶的天窗进入,从而偷走了朱家的金银细软。在历史上,锦衣卫当中也有许多忠臣。例如,与奸相严嵩作斗争的沈炼、忠心护主的袁彬等人。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 年),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五十万)征讨瓦剌。当时的袁彬只是锦衣卫当中一个不起眼的校尉,跟随明英宗一同出征。结果,在王振的胡乱搅合下,二十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本人也成为了瓦剌大军的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常言说“兵败如山倒”,明军的文臣武将死的死,逃的逃,谁还顾得上明英宗。然而,有一个人却没有逃命,一直陪伴在明英宗身边,哪怕被俘虏到瓦剌,他就是袁彬。在瓦剌度过的那段阶下囚的日子里,明英宗身边再也没有宫女和仆从,居住的也不是富丽堂皇的皇宫大殿,只有一顶破旧的帐篷。即便如此,袁彬依然寸步不离,伺候着明英宗的日常起居。由此可见,袁彬的衷心可嘉,是当时锦衣卫里面难得的一股清流。瓦剌部落居住的是大漠地带,这里的气候和中原地区不同,白天非常炎热,但夜里却极其寒冷。到了晚上,看到明英宗躲在帐篷里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袁彬都会紧紧抱住他的双脚,用自己的身体为他带去温暖。而明英宗也摆正了自己的身份,逐渐放下了皇帝的架子,与袁彬相互扶持,直到重新返回中原。通过“夺门之变”,明英宗从弟弟明代宗朱祁钰手里重新夺取皇位,他自然也不会忘记袁彬的恩情,擢升袁彬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夺门之变

锦衣卫的成员都有哪些?

到了明朝中后期,锦衣卫逐渐脱离了军事建制的序列,其中的成员除了军人以外,还有一些文官、工匠等等。根据史料中的记载,明武宗正德年间,锦衣卫的人数发展到了大约六万余人,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后来经过一步步裁减,到了明思宗崇祯二年(公元 1629 年),锦衣卫的人数缩减到了两万九千九百多人,而且剩余的大多数人都是军队中的工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明朝的土木建设工程繁多,众多的工匠长期在北京城内参与建设,就将其中的一部分划归为锦衣卫管辖,以便他们长期建设北京城。

根据保守估计,当时的工匠人数,至少占据锦衣卫总人数的三分之二。除了军人、文官和工匠以外,锦衣卫里面还有较多的力士。朝廷每年都会从民间招募一批孔武有力的人,在锦衣卫中充当力士,专门统领金鼓旗帜,跟随皇帝的座驾出入,另外还要守卫北京城的四个城门。从明世宗嘉靖后期开始,力士的选拔还要经过层层筛选,很多人都是来自于士大夫家族。他们有着很高的司法素养,其办案能力也得到了锦衣卫高层领导的认同。事实上,在历史上多起冤案的事件中,许多锦衣卫官员不仅没有将错就错,而是尽力保全冤案的当事人。

到了大明王朝后期,锦衣卫逐渐由朝廷的文官掌控,而开始趋于文职化,而且每年办理的案件少之又少。明思宗崇祯三年(公元 1630 年)前后,锦衣卫指挥使司参与审理的案件,平均每年不到三十件。既然锦衣卫没有审理那么多案件,那么由锦衣卫造成的陷害忠良事件,自然也不会太多。公元 1661 年,南明政权明昭宗(永历皇帝)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掌卫事任子信等人,在“咒水之难”中遇难,这个伴随整个明朝历史的锦衣卫指挥使司才正式结束。虽然清朝的顺治皇帝也曾经效仿明朝,设立锦衣卫,但只存在了一年的时间,与顺治二年(公元 1645 年)就改名为銮仪卫。

结束语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指挥使司,从刚开始时的大权在握,演变到明朝中后期时的京城治安司法机构,恰好见证了明朝从朱元璋和朱棣统治时的冷酷,一步步走向正常发展轨道。在明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锦衣卫与东厂、西厂串通一气,狼狈为奸,从而遭到了后世的指责。然而,锦衣卫指挥使司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机构,随着明朝不同皇帝的统治,锦衣卫的职责也在发生着变化,并且是不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参考史料

清代·张廷玉、万斯同等人著《明史》

相关文章

【友情提醒:原创不易,未经过允许,禁止以任何形式复制抄袭发布到其它平台,违者必究!!!】

【2】、来自网友【兴安杂谈】的最佳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看看,锦衣卫到底特殊在哪里,或者说牛在哪里。锦衣卫的全称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是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也就是负责安全的亲兵。明洪武二年(1369 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那么他们的特权在哪里呢?1、高于法律的特权。锦衣卫掌管刑狱,有察缉捕的权利。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司法部门就可以逮捕、审问,甚至定罪行刑,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在话下,实在是牛的离谱。2、只听命于一把手。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他们还担任皇帝的护卫和仪仗队的职责。锦衣卫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监狱,又直接向皇帝负责,不受任何人的节制,你说他们厉害不厉害。3、超级顽强的生命力。锦衣卫贯彻于整个明王朝的始终,虽然曾被朱元璋裁撤过,但不就又被朱棣恢复了。虽然后来明朝又出现了东厂、西厂,甚至还有过内厂,但其历史都没有锦衣卫长久。4、服饰都与众不同。锦衣卫的服饰异常华美,《长安客话》中称其“鹅帽锦衣”,也就是用鹅毛装饰的帽子和颜色亮丽的衣服。锦衣卫校尉更要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鱼服是很隆重礼服,绣春刀轻巧短小,除非御赐,否则不能擅自佩戴。5,锦衣卫掌管廷仗。 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20 杖就足够将人打死。而且里行刑很有技巧,可以说受刑的大臣是生是死,全在锦衣卫长官一念之间。有明一代共行廷杖 500 余次,杖毙的大臣达 50 多人。6、权力缺乏限制。锦衣卫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制造了很多的冤假错案,所以大家都很惧怕锦衣卫。当然,锦衣卫也侦破了很多案件,包括在很多军事行动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明朝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特殊存在?】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