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飞将军李广威震匈奴,为何汉三代帝王皆不封李广为侯?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4 03:35:10 3次浏览

关于问题飞将军李广威震匈奴,为何汉三代帝王皆不封李广为侯?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吟风社】的最佳回答:

关于李广难封的原因,完全在他自己身上,现在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李广这批老将,是在汉朝对匈奴打被动防守反击时成长起来的,距离边塞近时,对付匈奴他们也算得心应手,但武帝时转变了策略,改成了远距离的主动出击,深入草原戈壁,这群老将就没有成功转型,而李广则其实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个观点个人也是赞同的,不过还不算全面,李广难封还有他自己许多其他缺陷。

李广首先破除一个谣言,虽然传播不广,但也有些市场,那就是说李广因为祖上是秦代名将李信,受到祖上牵连,所以难以封侯。不用别的反驳,直接就说李广的堂弟李蔡就可谓官场得意,在景帝时已经做到两千石,武帝时当了代国的相国,又任轻车将军,后来跟着卫青征伐右贤王有功,被封为安乐侯。甚至就连李广的儿子李敢,都在漠北之战中立功受封为关内侯,真要是家族出身影响,合着既不影响他堂弟,也不影响他儿子,就影响李广一个?

政治站位错误,导致前半生失去封侯机会

早在文帝时,李广就曾经因击匈奴立功而被封为中郎,不过从时间推算李广立功时年纪还很轻,级别也低,杀敌立功肯定也是很小范围的,很可能是那种指挥几十人歼敌百多人,虽然可以说是漂亮战绩,但要说因此封侯那显然不可能。文帝之后见李广冲阵和射杀猛兽的勇猛,倒是感慨过李广不遇时,如果是在高祖时,以他才能足以封为万户侯,注意这话肯定不是说年轻的李广现在的功劳可以封侯,而是看重了李广的潜力,文帝时代虽然也有几次匈奴大入边境,但是因为汉朝国力只能选择被动防御,等汉朝集结大部队时,匈奴已经抢劫完走人了,大规模交战机会没有,自然没有封侯的机会。不过李广到了景帝时,遇见了吴楚七国之乱,他在昌邑城立了功,但偏偏干了一件政治站位极其错误的事情,那就是受了梁孝王的将军印,梁孝王是何许人也?是能威胁汉景帝帝位的人物,二人一母同胞,而窦太后极其宠爱这个小儿子,某次汉景帝酒后失言,随口说了句死后要把皇位传位梁王,梁王和太后都十分高兴,后面也对汉景帝如此要求。而且梁王在自己封国内“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显然有不臣之心,史记汉书都提到他对汉景帝死后的位置有所觊觎。而李广受梁孝王将军印,可谓极其政治不正确,另外这种私受诸侯王将军印的行为肯定也是违反法度的。

汉景帝李广在吴楚七国之乱的功劳是“取旗,显功名昌邑下”,这个是有不小概率封侯的,但他受了梁孝王将军印之后,事后的封赏是不用想了,这次事件,景帝处理方式是“赏不行”,就是算他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的功劳无事发生了。

杀降不祥

李广在景帝朝肯定还是立了不少功绩的,他后来转任边地各郡的太守,以力战出名,虽然景帝很可能对心里不爽,但要客观来说,景帝对李广也没有薄待,李广死时六十多岁,前后在各地任太守四十多年,换言之李广在二十岁左右就当上了太守,景帝对李广也谈不上小气。李广在景帝朝抗击匈奴不得封侯,很可能杀敌数也不够,按照汉书匈奴传的记载匈奴“终景帝世,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边郡跟匈奴整体是小打小闹,功绩也不够封侯。而李广在当陇西太守间讨灭羌人倒是有可能达到封侯的标准,但是注意到,李广这次破羌是诱降了八百多人,然后把降人都杀了,李广晚年跟搞望气的王朔闲谈,说到自己不得封侯的事情,王朔问李广有没有做过什么悔恨的事情,李广就把当年杀降之事说了,王朔就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这是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的说法,但我们要考虑社会背景,当时人普遍迷信,这次杀降可能也让朝廷评定此次功绩时对李广有所压低。实际上就是不考虑迷信,搞杀降这种事儿肯定也不能大加表彰。

李广

武帝朝出击匈奴,战绩平平

这里列举一下李广在武帝朝出塞的战绩。1.出雁门被生擒,回去后赎为庶人。这次战斗是武帝朝首次主动出塞攻击匈奴,李广、卫青、公孙贺、公孙敖各领了一万骑兵出征,某种意义上也是武帝对四个将军能力的考验,结果李广损失很大被生擒,公孙贺损失七千人,公孙敖无功而返,只有卫青一路斩杀匈奴七百余人,并且最重要的卫青烧了匈奴祭天、大集会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龙城,卫青因此封侯。其实同为名将的程不识早就说过李广带兵的问题,李广带兵“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也就是让士兵们轻松自在,很少有严格的军规。虽然在景帝朝,一方面跟匈奴的战争规模较小,另一方面靠近边塞,情报有利于汉朝,李广也通过远远的设置了斥候,没有遇见危险,但一到了深入漠北,真正在匈奴的地盘上作战,那就出了问题,程不识说李广这做法“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一旦遭到突袭就会大败,李广这本人都被生擒了,只怕跟他平日作风不无关系。2.出定襄无功要澄清一点,卫青展露头角后,不少人认为武帝偏心于卫青,而对李广有偏见,这话才有问题的,武帝朝一开始,李广就被调入中央位列九卿,原因就是武帝听闻李广的名声,加上武帝一直有击匈奴之志,所以把李广调入中央随时准备任用,马邑之谋和首次出塞武帝都安排了李广过去。而首次出塞,在四路军败了三路的情况下,卫青斩首数虽不多,但烧了龙城,政治意义重大,武帝凭啥不器重卫青?

汉武帝而且器重卫青不等于就直接看不上李广了,李广首次出塞被擒,损兵折将,交了赎金被免为庶人,但武帝没几年后也又再次起用了李广啊。另外,这次李广被贬为庶人期间,武帝对于这位名声很大的李将军绝对是相当宽容,我们说李广在赋闲的期间干了什么?他跟故颍阴侯在蓝田南山中射猎,这个故颍阴侯是谁呢?答案是灌婴的孙子灌强,灌婴虽是开国功臣一度位极人臣,但却因为在晚年卷入济北王造反之事件丧失兵权,而灌强也在汉文帝时因罪失掉颖阴侯爵,他弟弟灌贤在武帝元光三年受封为临汝侯,后也因罪被革去侯爵。你李广也是待罪之身,还跟灌家交好,不合适吧?但武帝可不以为忤,还是给了李广任太守的机会。另外,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后,立刻去杀了当初得罪他的霸陵尉,而霸陵尉得罪李广,是把无故夜行的李广羁押了一夜,完全是按法律办事,结果武帝对此事的处理结果是,完全不降罪李广,诏书反而劝勉了几句,连训斥的话都没说。这能说武帝对李广不器重吗?而李广这次出征的结果是,从卫青出定襄,此战卫青手下多人立功封侯,李广的战绩就一句话,无功。3.出右北平,无功无罚这次倒不怪李广,迷路的是张骞,导致李广孤军被匈奴大军包围,最后撑到张骞援军赶到救援,李广军杀敌三千多,自己损失四千,但毕竟责任不在李广,所以最后定性功劳和过失相抵,无功无罚。4.漠北之战,李广出定襄,迷路,自杀到了漠北之战,这次无论武帝还是卫青都不大乐意重用李广,前面三次出塞,第一次被生擒,第二次卫青手下一堆人都立功受赏,李广无功,第三次则是李广倒霉。对于汉武帝来说,得出李广不适合出塞的结论很正常吧?

漠北之战但是在李广的强烈要求下,汉武帝还是给了李广一次机会,不过这次私自给卫青授命,不许李广直面单于,卫青也执行命令,让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从东道走,掩护己方侧翼之后再跟自己合兵一处,李广强烈要求正面单于,但卫青都不许。关于这个事儿,代入李广或许会觉得李广委屈,但问题是这次战斗其实属于临时改变任务,汉军之前作战意图是,把精锐部队给霍去病,由霍去病打单于,但结果反而是卫青部寻到了单于的踪迹,所谓机不可失,显然不可能再去通知霍去病部,让他过来。但此时精锐确实已经给了霍去病,而匈奴单于由于被卫青、霍去病打了几次,也已经改变战略,搞了坚壁清野,把南部的牛马羊驱赶到北边,自己也在漠北,想要以逸待劳,靠着戈壁沙漠拖垮汉军。这种情况下,卫青带的又不是精锐,千余里的沙漠,合兵一处后勤压力又太大,李广几次表现不佳,或是自身原因,或是运气不好,这时候卫青手头的力量也有限,对面是单于精锐,更是要深入千余里,这种战略决战,凭什么让汉武帝、卫青相信李广能打好?而结果是,这一战李广迷路了,甚至一直到卫青跟单于打完仗,追击单于二百多里,又到了赵信城得了匈奴留下的粮草,回军后一直都回师到了漠南才遇见姗姗来迟的李广。事后李广因不愿面对刀笔吏而自杀。总得来说,李广难封,当然有运气原因,但运气问题是次要的,吴楚七国之乱他不懂政治站队错过第一次封侯机会,景帝年间破羌,杀降可能让他又失去一次封侯机会,武帝年间四次出塞,三次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一次是张骞当了猪队友,但综合下来,自然是李广自身问题较大。

【2】、来自网友【渔樵之人 W】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飞将军李广威震匈奴,为何汉三代帝王不封李广为侯?李广出自武将世家,作战勇敢,擅长骑射,打得匈奴闻风丧胆,被称为“飞将军”。李广一生经历了文帝、景帝和武帝三个皇帝,战功赫赫,之所以没有封侯,这里是有原因的。在汉文帝时期,李广还年轻,虽然得到汉文帝的重用,作战有功,被汉文帝提拔为中郎将,可是在文帝的最后几年,没有大的战事,所以李广没有得到封侯的机会。在汉景帝时期,李广正逢壮年,跟随周亚夫参加平定七国之乱,立了大功,本应封侯,可是李广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梁王是汉景帝的弟弟,汉景帝非常厌恶这个弟弟,感觉李广和梁王走得太近,而且越权做事,因此别人该封的封,该赏的赏,却没有李广的份,一次难得的封侯好机会失去了。在汉武帝时期,李广虽然是暮年,但也还是战功赫赫,特别擅长防守,功勋卓著。因为当时的军事统帅是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战神的功勋大于李广,特别是霍去病擅长主动出击,卫青既擅长防守又擅长进攻,两人数建奇功,这样一来,汉武帝看中的是年轻的卫青和霍去病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李广吃了一个败仗,做了俘虏,使汉武帝很生气。其真实的情况是,李广在雁门一战,因迷路,遭到匈奴的围困,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受伤被俘,匈奴将李广邦起来放在马身上驮着走,在匈奴人不注意的时候,李广挣断绳索,一跃跳上另一个匈奴人正骑的马上,先夺下那个匈奴人的弓箭,然后将他推下马去,打马狂奔,匈奴人赶紧追赶,为首的一人被李广射下马去,李广边射边逃,这匹马是一匹好马,很快就摆脱敌人,回到营地。按照当时的规定,大将被俘,是要被杀头的,汉武帝感到李广杀敌逃回,将功折罪,贬为平民。从此李广就再没有封侯的机会了。李广经历了三个皇帝,作战几十年,战功几十次,却没有被封侯,恐怕就是这三个原因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飞将军李广威震匈奴,为何汉三代帝王皆不封李广为侯?】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