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二战时期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其国内居民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9 14:26:55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二战时期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其国内居民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不沉的经远】的最佳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普通居民的生活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不过因为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日本人还是狂热地支持战争,可谓疯狂至极。

早在抗战爆发以后不久,为了满足侵华战争的需要,日本政府就实行了军需动员,扩大军工生产。1936 年度,日本的军工生产大约只占工业总产能的 4-5%。1937 年度军工生产上升工业总产能的 10%。1938 年度达到了 12%,1939 年度是 16%,1940 年度提升为 26%,1941 年是 30%。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军工生产在工业产能中的占比继续攀升,1942 年度是 35%,1943 年度是 48%,1944 年度已经高达 58%,军工生产比重的日益增加,妨碍了工业的正常发展。而且日本本土资源匮乏,所需资源多需进口,随着军工生产在工业总产能中占比的日益增加,资源分配自然也是优先保证军工企业,这对那些民用企业来说无疑是极端不利的,很多企业因此陷入困境,进而影响了整个工业体系的正常运转。所以按照日本自己的统计,自 1938 年以后,日本的工业产能就开始逐步走下坡路。此外为了保证战争的需要,日本军队大量征用船舶用于运输军需物资。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对于海运依赖很大。战争初期因为军事规模不大,征调船只不多,这一影响还不明显。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已经逐步感受到了缺少船舶的痛苦。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不得不继续扩大征调规模,全国 650 万吨船舶中的 2/3 被军方征用,只能满足国内最低需求的 40%,对于日本国内的生产和生活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很多民用企业逐步陷入困境,进而倒闭,工人失业。这又进一步造成了日本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带动更多企业陷入困境、倒闭,工人失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自然不能指望日本国内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了。更糟糕的是随着战争继续,美军日益掌握主动,日本的海上航线遭到的攻击越来越多,从海外输入物资自然也是越来越困难。而日本国内生产、生活对于海外依赖极大,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了日本国内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以大米为例,在战争爆发前,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消费大米 165 公斤。到了 1940 年,日本只能保证每人每年可以得到 126 公斤大米,平均下来每天只有 350 克左右,只有战前的 75%。而到了 1945 年,这个数字进一步下降,每人每年只有 80 公斤左右。还有盐也是如此。日本人制作酱油、豆酱、咸菜及渔业腌制都需要耗费大量食盐。1940 年时,日本平均每人每年消费食盐 15 公斤,到了 1945 年,则只有 10 公斤左右。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战争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到底影响有多大。由于连基本的口粮都得不到保证,在 1945 年日本国内很多城市中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当然,日本国内的那些高层因为身居高位,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他们担心的,倒是战败以后会遭到清算,所以极力鼓吹抵抗到底。而很多日本人在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也是叫嚣着死战到底。总算最后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人老实了不少,不然的话估计死的日本人会更多。

【2】、来自网友【汗青烟月】的最佳回答:

一个把西瓜玩成芝麻的国家。日本战前人人有学上,国内 GDP1300 亿美元,开得起汽车,玩得起相机!战后饭都吃不上,衣服都没得穿!

要说二战时期日本的国内居民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其实宫崎骏在电影《萤火虫之墓》里面已经给出了答案。哀鸿遍野、家破人亡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日本信奉军国主义,外出打仗的士兵似乎生死无畏,甚至还以战死沙场为荣,总是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个冷血无情、无牵无挂的冷血士兵印象。那么他们真的是心中无牵无挂?觉得大后方安定快乐吗?接下来 我们就结合电影和实际,来说说二战时期的日本国内居民的真实生活。

1937 年以前的日本

日本著名作家小熊英二,他亲眼见证了日本战前和战后的巨大落差,并且也亲自踏上中国地界参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根据他的描述回忆,我们就能复原二战时期的日本!

在 1937 年以前,日本国内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使生活不是非常的富裕,但是至少也不会饿着、冻着,不但不会挨饿受冻,那时候日本大多数孩子都能读到中学,交得起学费,这是从基础教育方面来说。除了教育以外,日本的各项经济体也在健康地发展。在 1932 年——1936 年期间,日本就已经大力发展出口贸易,那时候美国是日本的第一出口超级大市场,主要出口生丝;并且部署海外投资 ,平均每年在海外投资资金约 4 亿日元。再来看看日本国内制造业的情况:在 1915 年——1922 年期间,日本自己就能制造商船,最初只能制造 4.9 万总吨,但是仅仅只用了 4 年的时间,就将商船生产总量发展到了 61 万总吨,翻了十几倍,足以见当时日本工业的壮大,那时候日本仅仅次于英美,位居世界第三。

而在科技发展方面,在 1920 年以前,日本国内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收音机、还有性能拍出高清相片的黑白相机 甚至街上还能看到出租车,要知道我们解放以后,收音机、自行车都是极少数人才用得起,但是在战前这些东西基本上已经在日本国内普及。

不得不承认,在 1937 年以前,日本国内的教育、科技、经济、工业生产都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国内居民生活自然差不了。在电影《萤火虫之墓》里面,主角一家生活经济条件很好,可以吃得起杨梅酿造的果干,孩子也能去学校上学,妈妈则可以安心的在家里做全职太太,这简直就是幸福的乌托邦。

1937 年以后的日本

在电影《萤火虫之墓》里面,当主角一家遭受空袭以后,妈妈重伤身亡了,爸爸也被炸死在战场,就剩下两兄妹独自生活,最后不得不投靠亲戚,而亲戚自己家里也因为物质紧缺,不得不克扣两兄妹的口食,最后妹妹饿死在荒野。

电影看起来有点夸张,但是在二战开启后的日本,实际情况和电影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从 1938 年开始,日本国内开始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从国民基本需求方面来说,居民已经无法购买到石油,只能购买焦炭取暖,所以国内的小汽车就全部沦为摆设,成为中看不中用的鸡肋,而随着战争的拉长,很快,日本国内居民连食用油、肉类食品都已经看不到了,接着来的就是连稻米、衣服木炭都不允许自由买卖,只能由政府统一发放。

从制造业方面来说的话,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 1920 的时候,日本工业发达,位居世界第三。在战争开启后,日本国内停止了所有的商业制造,仅仅只允许军用器械制造发展和生产。因为制造业的这种形式,国内其他私营经济也开始出现困难,并且没过多久,日本官方就禁止私营经济的发展,要求全面支援战争各方面的供应,其中也包括人员。

在 1937 年的时候,日本人口大约有 7180 万人左右,但是整个二战时期,日本投入了兵力约 1200 万人,这还不算其他杂七杂八的后勤人员和医务人员,这个人员占比是非常惊人的。日本在二战期间举国所有,投入了巨量的金钱和物资,还有人力,最后换来的投降失败!日本在二战期间,不但把之前发展起来的经济毁于一旦,也把几千万日本人的家庭毁于一旦,据统计显示,日本二战期间死伤人数达到了 320 万人,其中士兵 190 万人,这些都是每一个家庭的支柱呀。

小结

日本战争期间倾尽所有,全面投入战场,导致国内物质紧缺,还导致了严重的腐败现象,搞得本就苦不堪言的居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而战后因为大量人员伤亡,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更是让日本国内民不聊生。所以战争到底给日本带去了什么呢?

不过大家也要记住,在二战期间,我们中国军民死伤人数 1800 万,苏俄死亡人数 2100 万以上,这还不算重伤致残的人数。所以无论是发动战争的国家还是被侵略的国家,国力都会遭受重创,战争会有输赢,但是战争不会有赢家。最后,和平万岁!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二战时期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其国内居民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